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406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专题复习.docx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九上:

11~13课,18课,19课明治维新)

(一)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三种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2、通过民族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旧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二)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及标志

开始:

1640议会召开

结束:

1688年宫廷政变

开始:

1775来克星顿枪声

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开始: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高潮过去:

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及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经过

文件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法典》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建立君主立宪制

建立联邦制的共和国

建立共和制

特点

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

(三)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原因相同:

三国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

(2)性质相同:

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领导阶级相同:

三国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4)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5)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颁布《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6)结果相同:

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7)影响相同:

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

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除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特点不同:

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结果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是联邦制的共和国,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5)意义不同:

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对欧洲和拉美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四)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起止时间

及标志

开始:

1775来克星顿枪声

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开始: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

结束:

1865年以北方胜利告终

根本原因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或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严重阻碍)

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林肯就任总统

任务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阶级

及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

资产阶级(林肯)

经过

文件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性质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建立联邦制的共和国

北方胜利

特点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内战的方式

(五)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从起因上看:

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起的;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引起的

(2)从性质上看:

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3)从阶段特征看:

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南北战争则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

(4)从影响上看,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使美国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后者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

(六)资产阶级的法律文件: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主要以哪两种形式来完成?

(1)暴力形式(革命):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2)立法:

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颁布一系列法律文件:

英国: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

美国: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监合众国的诞生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和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宅地法》保证了人民对土地的需要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直接推动南北战争的进程。

法国:

《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六)日本明治维新在促使日本向资本主义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政治上:

废藩置县,结束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统一)

2、经济上:

发展近代工业,使资本主义发展,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

3、社会生活上:

提倡文明开化,打破了封建思想束缚,促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

4、军事上:

建立皇军,加强了国防,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强大,但同时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相同:

1、背景相同:

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内有人民起义外有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明治维新前日本国门也被美国等打开,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2、性质相同: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内容: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措施

4、意义: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

结果不同:

日本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仍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1)国际环境:

日本:

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

中国:

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

(2)国内环境:

日本: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

中国:

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

(3)领导力量:

日本: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

中国: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4)改革途径:

日本:

先有自下而上的武装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中国:

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制度,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八)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总体方法:

(1)指出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

(2)看到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3)得出结论。

1、克伦威尔:

贡献:

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建立共和国。

局限:

共和国成立后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背叛共和原则建立军事独裁,引起人民的不满。

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导致封建王朝复辟。

结论: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

2、华盛顿:

贡献: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

(2)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总统。

(3)他开创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和三权分立的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规定了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届。

局限:

作为大种植园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废除黑人奴隶制。

结论: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3、林肯:

贡献:

(1)内战爆发前,就任总统;

(2)战争爆发后,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3)战争遭到挫折时,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直接推动南北战争的进程。

(4)1865年领导南北战争取得胜利。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

在内战前优柔寡断,不敢立即废除奴隶制,即使后来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也未真正完全解放黑人奴隶,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

结论:

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著名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

4、罗伯斯庇尔:

5、拿破仑:

专题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九上:

21课;九下:

6—7课)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疯狂的扩军备战和军备竞赛(3)直接原因(导火线):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二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

(2)具体原因:

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②为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③英、法等国执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友情提示:

1、如何理解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一战后德国遭到重创,但经过1924—1929的相对稳定时期后,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并超过英法,但其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要求突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随着日本的发展也引起日本的不满。

2、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例说明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突发事件会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甚至引发战争。

如萨拉热窝事件就直接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导致一战爆发,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如何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给我们的警示:

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二)大战的交战双方、经过及结果:

1、交战双方:

一战:

德国奥匈帝国(同盟国)——塞尔维亚、英、法、俄、意、美、中(协约国)

二战:

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苏中美英等)

2、经过:

(1)一战:

(1914—1918年)

开始时间及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重要战役:

(1)凡尔登战役: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索姆河战役:

首次使用坦克

结束时间及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

(2)二战:

(1939—1945年)

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二战扩大

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结束:

北非战场:

1943年意大利投降

欧洲战场: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亚太战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标志)

3、结果:

一战:

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二战:

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友情提示:

1、二战中的四次突袭战例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2)1940年,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不列颠之战)

(3)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2、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3、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1942年华盛顿会议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

(三)性质:

一战: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二战: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

如何理解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1)从战争根源看:

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

(2)从交战双方看:

主要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参战,战争在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集团军事侵略集团间进行。

(3)从战争结果看: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围绕对战败国的处置召开了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它们都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可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四)后果及影响:

一战:

(1)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帝国瓦解,英法遭到削弱。

(2)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3)新式武器出现客观上推进了科技的发展(4)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帝国主义列强调整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二战:

(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2)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二战彻底改变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美苏两级格局形成。

②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

德意日被打败,英法进一步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

由一国到多国,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④亚非拉美兴起一系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形成第三世界,成为国际事物中一支重要力量⑤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五)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

(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机会。

(2)一战中,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德宣战,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凡尔赛和约》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该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准备了条件,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一战中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二战:

(1)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二战作出了巨大的民族贡献,也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

(2)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4)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六)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1、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不同(具体原因见上)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

相同:

都有德国帝国主义,他既是一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又是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交战双方:

相同:

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

4、性质不同:

①"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②"二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5、战争结果:

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

6、影响:

相同:

(1)都带来灾难和破坏

(2)都推动科技发展(3)都削弱帝国主义力量

(4)社会主义力量都得到发展:

一战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使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和壮大,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5)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一战"后出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也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6)都成立了国际组织: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二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建立了联合国(7)对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处理不同(或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不一样):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但一战后却得到战败国的待遇: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鉴订《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②"二战"时,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

7、促使战争结束的原因不同:

加速一战结束原因:

美国对德宣战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交战各国革命运动加速二战胜利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主要)、战争的正义性,各国人民协同作战和积极支持(苏中美英等国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几次大国会议的协调作用。

(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教训、启示或反思:

教训:

①两次世界大战清楚表明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②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根源没有消除。

③我们必须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警惕,居安思危。

启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正义的必胜,法西斯必然遭到覆亡的命运(3)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和平,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4)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统一战线是胜利的重要保证(5)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有效进行现代化的战争

(八)人类应如何避免战争?

提示: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3)要发展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终合国力(根本)(4)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九)二战结束至今60年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因:

(1)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作用

(2)美苏两极格局对峙(3)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壮大,如第三世界的兴起(4)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

专题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九下:

8~9课)

(一)战后经济形势:

1、美国远离战场,经济未遭到破坏,还发了战争财,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二战的主战场欧洲,几乎所有参战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英法战胜国,还是德意等战败国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困难重重3、日本战败,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发展过程:

变化大,具有周期性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尤其繁荣,七十年代遭遇危机地位下降;八十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发展速度:

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

(3)主导产业:

经过了传统工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2、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给我们什么启示?

(1)根本原因:

适时调整就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2)主要原因: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实力的增强(4)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5)确立世界霸权地位,便于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

3、经济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请以二战及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为例,说说外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二战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二战后初期,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使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尤其繁荣(3)1974—1975年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影响使美国经济在70年代地位下降(4)西欧日本的挑战和美苏争霸的影响使美国经济在80年代受到制约,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5)90年代后为了在多极化格局中占据优势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未代表的高新技术,进入新经济时代,

(三)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状况:

1、发展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初,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

(2)20世纪50~70年代,持续繁荣

(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欧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

(3)70年代后,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4)90年代后,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战后初期到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奠定基础

(2)随着实力增长,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加剧西欧和美国的矛盾

(四)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20世纪50年代:

恢复到战前水平

(2)5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对美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3)1974~1975年经济危机后:

一度减缓;(4)80年代中期后:

继续发展

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膨胀,军费支出等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不安

(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和个体原因分别有哪些?

1、共同原因:

(相同:

A、内因:

(1)各国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都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B、外因:

(1)美国的援助

(2)和平环境

2个体原因:

西欧:

(1)经济技术基础好,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2)联合,发挥区域集团化优势(欧洲共同体)

日本:

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六)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初:

恢复期

2、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

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3、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缓慢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出现新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吸收外来资本,

(2)第三次科技革命,(3)恰当经济政策,(4)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专题四、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九年级(上)14课、20课、九年级(下)17课)

一、基础知识点:

时间

开始的标志

主要成就(主要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840年(19世纪前期)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1、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英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

3、美国的富尔顿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