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297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docx

三级常见案例简答题机会大技巧总结张志军老师

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稿)

三级诊断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三级技能P4-5)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三级技能P12)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三级技能P12)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级技能P13)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三级技能P26-29)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三级咨询技能部分(知识题)

 

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三级技能P53)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1)尊重

(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二、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三级技能P60-61)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同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3-75)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四、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三级技能P68)

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

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五、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三级技能P68)

1.具体2.可行 3.可以评估4.积极   5.双方可以接受6.属于心理学性质   7.多层次统一               

六、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三级技能P73)

1、诊断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

(2)进行心理诊断

(3)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

(1)布置家庭作业

(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

(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

(4)巩固咨询成果

(5)做好追踪研究

 七、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三级技能P74-75)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八、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三级技能P75)

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九、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三级技能P87-88)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常见矛盾有:

(1)言行不一致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3)前后言语不一致

(4)咨访意见不一致

 十、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三级技能P88)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一、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三级技能P87)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十二、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

(三级技能P98-104)

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十三、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级技能P101-104)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十四、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三级技能P111)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十五、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三级技能P112)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十六、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三级技能P111-112)

1、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应当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

2、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4、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十七、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三级技能P115)

1、心理诊断阶段:

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

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

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十八、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三级技能P121)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

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

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十九、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

(三级技能P133)

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

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咨询师的评定。

 

二十、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三级技能P133)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二十一、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三级技能P136)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十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三级技能P136)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二十三、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三级技能P143)

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

 

二十四、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三级技能146)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案例相关问题(三级部分)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三级技能P14)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二、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10分)

诊断阶段(1.5分):

建立咨询关系(0.5分)

进行心理诊断(0.5分)

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0.5分)

咨询阶段(2分):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0.5分)

巩固阶段(2分):

       布置家庭作业(0.5分)

       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0.5分)

       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0.5分)

       巩固咨询成果(0.5分)

       做好追踪研究(0.5分)

 三、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心理功能状态

1.认知方面 (三原则之一)

(1)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等感觉障碍方面症状。

(2)错觉、幻觉知觉障碍症状是诊断精神病性障碍重要依据。

(3)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感知综合障碍方面症状。

(4)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意向、超价观念等思维内容症状。

(5)注意减弱影响记忆力、注意狭窄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6)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记忆障碍症状。

(7)自知力障碍——自知力丧失,如否认精神病、拒绝治疗。

答题技巧:

千万别忘写无幻觉、无妄想、无逻辑思维混乱、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等。

2.情感方面 (三原则之二)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程度变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性质改变。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脑器质性。

答题技巧:

1.一般有焦虑、抑郁情绪症状。

来不及细阅可全填上,填错也不扣分。

                2.以上不得已办法,最好是先细阅案例,如有时间则按正式套路来做。

焦虑举例:

1.既怕学习不好耽误前程,又怕琴练不好达不到降低分数线级别;

                2.求助者常常为此十分矛盾,而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

3.意志行为方面

(1)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意向下降等意志行为障碍症状。

(2)强迫行为、精神运动性不安、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

答题技巧:

1.症状应逐条填写,如有强迫行为,则具体写上强迫洗涤、强迫检查等。

                2.如没有,也酌情填上无——当然要找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症状填写。

填写格式:

行为方面:

强迫行为(反复洗涤、反复检查试卷姓名、反复检查窗门关闭)。

4.人格方面 (三原则之三)

•关注求助者人格倾向,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等人格特点。

•因不伴有妄想、幻觉且自知力完整而不归入精神障碍的人格障碍。

※生理功能状态

1.躯体疾病

(1)躯体障碍、异常感觉,如疼痛不适、疲劳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等。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困难、胃部不适、头昏晕眩、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呼吸急促。

2.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

※社会功能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法上班上学经常缺勤。

答题技巧:

求助者活动效率一般都有下降,所以一定要写上几句。

2.社会交往状态

(1)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失调、外界接触不良。

(2)固执、退缩、回避、攻击等社会功能受损。

如何下诊断

☆下诊断、列依据——给出可能的诊断。

☆下诊断列依据时可视情况不引述原话。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

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原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间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程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所下降。

(情绪—认知—人格—行为—社会功能各项均正常)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原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间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最长不可超过一年)。

3.反应强烈——程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

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泛化、功能受损。

1.变形冲突——原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2.持续时间——时间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

3.功能受损——程度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

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4.内容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四、神经症 (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

       神经症从五个方面诊断:

心理冲突、持续时间、功能受损、症状泛化、病变基础。

1.变形冲突——原因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到精神痛苦。

(变形)

2.时间持久——时间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

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3个月,惊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

3.功能受损——程度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4.充分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

5.病变基础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