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08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docx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

静态生产有机肥的操作工艺

所谓静态操作就是利用人工搅拌、翻堆发酵有机肥,主要适合农户在家或田间地头自制有机肥的方法,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投资又少。

1、准备工作:

(1)畜禽粪便:

猪、鸡、牛、羊、马等粪便或圈粪以处理1000公斤农家肥准备,(数量可根据需要准备,此处以1000公斤为标准介绍操作方法)农家肥可以是一种粪便或几种畜禽粪便的混合粪便.

(2)分份:

为了便于有益菌种能均匀地和粪便或圈粪混合,应将未处理堆积的粪便或圈粪,平均分成五个等份,如:

鸡粪有1000公斤,每个等份约200公斤左右。

(3)堆肥辅料的准备:

堆制过程中透气性和水分将决定肥料的质量,辅料是用来调节堆肥的透气性和水份的.将稻草、玉米秸秆、松针(主要用以当地容易取得的原料)等辅料切成5-10厘米长,以备搅拌调节水份时用,过长搅拌不方便,过短则会影响透气性。

BM菌剂属好氧菌种,只有在充分氧气条件下,才能对粪便进行氧化和分解。

(4)菌剂辅料的准备:

准备细碎度为3-5毫米的稻糠、米糠、油枯、麦麸、锯末、细土等菌剂辅料。

目的是加大菌剂与粪便的接触面积,避免菌剂过于集中,以利腐熟均匀。

其用量为菌剂使用量的50-80倍左右,辅料比重大(如油枯、细土等)的按80倍,即每100克菌剂,准备菌种辅料8公斤左右;辅料比重小(如稻糠、米糠、麦麸)的按50倍,每100克菌剂,准备5公斤左右。

(5)将一袋100克BM菌剂(使用量为发酵物的万分之一,1000公斤堆肥用100克)平均分成五个等分(与粪便等份一致),可目测按体积分份。

将分好的一份菌剂辅料放入脸盆中,再将一份BM菌剂加入辅料中,搅拌均匀。

(6)水、油枯、尿素等,若粪便存放时间较长,每吨发酵物中可加入20-40公斤油枯或5-10公斤左右的尿素,利用C/N比的调节,将发酵物的碳氮比调到适宜的范围。

(7)操作工具:

对小规模的有机肥生产可准备如:

粪钩、脸盆、铁锹等工具;处理数量较多时可准备一台搅拌机。

2、场地选择

(1)发酵地点应选择在向阳、地势较高、避开风口的地方,尽量不选水泥地面。

(2)在所选场地上建一个发酵平台,根据发酵量起若干条土垄,垄高15cm,垄宽20cm,沟与沟之间的距离20cm为宜。

将整个秸秆、竹棍、废板条横铺在垄上,以便承受发酵物,同时也便于通风供氧。

不方便起垄的话,可按粪便的多少将所选发酵地整平,然后将较长的秸秆、树枝杂草等铺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堆积的平台。

 

3、操作步骤首先把一份粪便(已分好五份粪便中的一份)平铺在发酵平台旁边的地面上,将一份预处理过的BM菌剂均匀地撒在粪便上,(对存放时间超过半年的堆肥要先将油枯或尿素撒到粪便上,然后再将一份预处理过的BM菌剂均匀撒到上面)对水份较大的粪便(含水量大于60%),用辅料撒入水份较高的粪便上,以降低水份,增加透气性;对含水量低的粪便(低于60%),应加新鲜的粪便或撒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发酵物的水份调节到60%左右,测试的方法是手握成团,指弹则散。

然后进行搅拌,把粪便、菌剂、辅料充分搅拌均匀,搅拌一次后,用手测试一下发酵物的含水量,含水量以60%为宜,将搅拌好的发酵物堆积到建筑好的发酵平台上。

堆放时要保持蓬松状态,不要拍打,不要用脚踩。

较稀的粪水或圈粪,在建筑好的发酵平台上先铺一层5-10cm厚的辅料(秸秆、落叶、青草等),再均匀地撒一层稀粪水或圈粪,粪便上再撒一层预处理好的BM菌剂一份,以次类推,层层堆放。

如此类推依次是第二层、第三层,直到把所有的粪便处理完毕,堆放高度以1-1.2米为宜,宽以1.5-2米为宜,长度不限,发酵物的体积不少于1.5立方,发酵初期,如遇大雨用油布覆盖。

4、温度测试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温度过低达不到腐熟的标准,温度过高堆肥的养分容易损失,一般温度不要超过65℃,所以在发酵时温度要控制得当。

准备一个长度大于30厘米的金属杆温度计,温度计插入堆肥内至少要30厘米,才能准确地测量发酵温度。

在BM菌剂的作用下,发酵腐熟温度逐渐升高,一般在夏秋季节,24小时,冬春季节48小时,温度可达50度以上,温度达到50度以后,第五天翻堆一次,这有利于透气、散热、腐熟均匀。

以后每隔七天左右翻一次堆。

基肥一般翻三次堆为宜,育苗肥翻五次为宜。

发酵物升温至50℃以上,保持10天左右或55℃以上,保持5-7天左右即可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能杀灭粪便中的有害病毒、病菌、虫卵、杂草种子,还可预防、遏制土壤中的病虫害。

5、注意事项:

(1)堆积时要保持发酵物蓬松,不要用铁锨拍打,不要用脚踩。

(2)粪便处理量小或天气干燥、风大顶部要覆盖秸秆等透气物,以减少水份的蒸发散失;

(3)如果当地经常处于阴雨或空气湿度较大,空气湿度在80%以上,要多加点辅料,适当调低堆肥的含水量,如降到50%。

可在发酵平台上铺上一层炉渣。

当发酵物堆好后,在发酵物上盖些树枝,树枝上面覆盖薄膜,但不要盖严。

这样既不影响发酵堆水分蒸发又可预防雨水冲刷。

(4)由于麦秸秆等辅料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渗入,应在发酵物堆积时铺一层麦秸,撒一层细土或沪渣,再撒一层油枯和菌剂,保持一定水分,使发酵物能够充分腐熟。

(5)发酵物在发酵过程中,如遇中雨或大雨,则必须覆盖,小雨则不必。

(6)若在堆肥表面覆盖一层10厘米左右的细碎秸秆或撒一层过磷酸钙,可以减少氨气的蒸发,避免养分的损失。

(7)畜禽粪便存放时间半年以上或厩肥中秸秆、杂草较多,粪便较少,可适当加2-4%左右的菜籽粕或0.5-1%左右的尿素或者是20%左右的新鲜粪便,调节碳氮比,加快发酵速度,提高肥料质量。

(8)针对高海拔地区,寒冷、潮湿、阴雨的气候特点,可调整菌种配比比例,增加了中低温分解菌,将腐熟做为重点,前期温度保持在50℃以上,7-10天以上就可达到无害化处理。

(9)如果发酵物温度升不上去:

A、检查水分含量是否偏低,低则加水至适量;B、检查水分含量是否偏高,若高则添加辅料,降低水分,增加透气性;C、是否粪便存放时间过长,过长则需用加油枯、尿素或新鲜粪便(按比例加BM菌剂)。

(10)如果堆肥表层干燥,可撒水至60%6、腐熟标准

(1)腐熟后的有机肥,为黄褐色或灰褐色,蓬松,部分辅料可用手搓烂,表层下部可见白色的菌丝。

(2)无生粪便,无蛆虫、无臭味,带有轻微的氨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