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区安监局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doc
《寒亭区安监局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亭区安监局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亭区安监局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65起,死亡21人(交通事故死亡21人)。
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全区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二、应急处置措施
1、成立应急救援组织。
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专业协调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组成。
区安委会为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依托星兴联合公司、祥鸣烟花爆竹批发有限公司成立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救援队,配有救援人员30名。
2、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6月15日,由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在海龙集团举行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近200名同志参加实战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
全区8家化工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成立应急救援队伍,配齐相关救援装备,全部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工作。
3、落实预防预警措施。
把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作为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效抓手,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要节点时段,在春节、“两会”、“五一”、“十一”期间,区安委会多次组织检查小组,采取落实责任全面排查、会同专家联合检查、深入一线现场督查的办法,分别对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积极完善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制,强化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并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查制度,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灾难的发生。
4、强化领导应急值守。
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在安监系统和化工企业中,实行严格的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并强化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处置所发生的各种应急突发事件。
5、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各街道、区直各部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活动以及报刊、电视、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全民关注安全生产、进而促进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为全面提升职能部门和企业安管队伍素质,安监局把安全培训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以及烟花爆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任职资格专题培训。
当前,应对突发事件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是应急管理工作中专职人员、机构、设备、资金等还没有按照要求配置到位。
二是救援处置装备保障不足,个人防护能力不强,部分应急预案尚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三、工作建议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管理工作是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政府行政能力、执政能力的考验。
防范各种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带来的损失,还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工作。
建议重点做好“三个规范”。
1、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本着立足实际、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
2、规范预案管理机构建设。
根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事故灾难等各类专项预案编制计划,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主要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预案先行,防范在前。
3、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
着力培植基层信息队伍,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
如果能见事早、行动快,处置及时,就可以将多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四、2011年突发事件趋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和工矿企业等行业领域还存在事故隐患,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不相适应,与处置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依法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按照有用、管用、会用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实现应急预案覆盖无盲区。
二要突出应急体系建设重点。
要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整合应急物资,增加储备品种,完善储备设施,开展救援演练,一旦发生事故,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
三要加大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力度。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严格信息报送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全社会群力群防的良好局面。
二○一二年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