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026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1—5

6—11

12—14

15-18

19—23

24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噤(jìn)奔丧(bèn)愧怍(zuò)稀罕(hǎn)

B.焦灼(zhuó)掳掠(lǔ)诘问(jié

)伎俩(liǎ)

C.仄歪(zè)疮疤(chuānɡ)接济(jǐ)琐屑(xiè)

D.箱箧(qiè)交卸(xiè)呵斥(hē)瓦砾(l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闲癫沛锐不可当张皇失措

B.惊悚噩耗月明风清风尘苦旅

C.滞笨央告大庭广众连声喏喏

D.阻遏制裁鸡零狗碎微不足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任何熟读历史的人眼中,不低眉顺眼低头服从乃是人类最初的品德。

B.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

C.华尔街金融风暴使一些人的财产荡然无存。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童话《皇帝的新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

写的要求。

C.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南部山区旅游已逐步上升到一个产业化阶段。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济南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作者以蜀汉为中心,以魏蜀吴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

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次,又主次密切配合。

B.“巧授连环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写的是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

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奸雄”形象,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世

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自己的人生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格言是他错杀吕伯奢后对陈宫所说。

D.《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张飞家后园桃园结义之后,一直亲如手足,三人

名为君臣,实为兄弟。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得分

评卷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濯清涟而不妖濯: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7.翻译下列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本文通过采用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人对曰: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

古代的一种麻鞋。

②缟(gǎo):

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lǚ):

穿。

④跣(xiǎn):

光脚。

⑤冠:

帽子。

得分

评卷人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10.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可引而用之

何陋之有

B.

而欲徙于越

濯清涟而不妖

C.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D.

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11.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

么样的人?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得分

评卷人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

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

元朝征召。

12.首句化用了的典故,“桃红又见一年春”中“又”一字写出了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得分

评卷人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小题1分,共7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②,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④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⑥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

庭湖赠张丞相》)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三、(30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5~22题。

(一)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沈碧

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

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

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

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

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

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

“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

从外形到内涵,“

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得分

评卷人

15.开篇介绍苏格兰公投的计票方式有何作用?

(3分)

 

16.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高大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17.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

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

18.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二)炸豆①阿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②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

“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

”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

①炸豆:

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②豆棵:

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得分

评卷人

19.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4分)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妹被追赶

1

用细土抚慰伤痛

20.请联系上下文,从写作手法、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

(4分)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

“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

 

21.请分析文章前两段的表达作用。

(4分)

 

22.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四、作文(50分)

得分

评卷人

23.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600字

700字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2015.11)

一、(15分,每题3分)

1.D(A奔丧bēnB伎俩liǎnɡC接济jì)2.B(A颠沛C连声诺诺D微不足道)

3.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贬义词)

4.A5.B(

“徐庶”应为“庞统”)

二、(25分)

(一)6.

洗涤

亲近而不庄重。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每空1分。

7.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

字字对译、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重点词语少一处扣1分。

8.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评分意见:

每空1分。

(二)9.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评分意见:

2分10.B(2分)

11.示例一:

鲁人不墨守成规,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闯劲儿,发现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

示例二:

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实际,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

评分意见:

本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很会打草鞋,妻子很会织白绸。

两口子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你到越国去必定会变穷。

”那鲁国人问:

“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

“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不戴帽子。

以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三)12.世外桃源(桃花源或《桃花源记》)时光流逝(光阴易逝时间推移)

评分意见:

第一空2分,第二空1分。

13.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和隐居绝仕之意

评分意见:

“孤寂”1分,“隐居”2分,意思对即可。

(四)14.①一览众山小②感时花溅泪③少壮不努力④孤帆天际看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⑥波撼岳阳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评分意见:

本题7分。

每小题1分,句子填写时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5.举例子(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引出说明对象——“正”字计数法(1分),与下文我国的“正”字计数法作比较(1分)。

评分标准: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6.示例:

①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②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④“正”字的计票方法被商家和选举机票所借鉴,广泛应用。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评分标准:

每点1分,共5分。

17.不能删掉,“绝大多数”是“绝大部分”的意思,从数量加以限制(1分),表明了大部分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1分)。

去掉后就表明所有的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分)

评分意见:

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18.举例子(1分);通过列举“旧上海进戏院用‘正’字统计人数”的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正”字计数法的起源(1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1分)。

评分意见:

每点

1分,大意对即可。

(二)19.①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②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

评分意见:

本题共4分。

每空2分,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准确即可。

20.示例:

写出了奶奶患眼疾想喝豆芽汤,运用插叙(神态、语言描写)(1分),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波澜有致(1分),揭示了姐妹俩拾豆的原因,表现出了姐妹俩的懂事和孝顺(1分)。

评分意见:

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21.示例:

运用景物描写,描写了太阳照耀下的豆田景象(2分),渲染了金秋丰收的喜悦气氛(1分),为下文姐妹俩找豆做铺垫。

(1分)

22.示例:

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

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

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

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

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评分意见:

本题共4分。

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其中的二点即可得4分,每点需要概括出事例,点出性格或品质,仅概括事件的得1分。

四、作文(50分)

23.评分意见:

阅卷组商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