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963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docx

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资源税制度对磷矿石及磷化工企业的影响2008年9月28日财政部发布通知,为发挥资源税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开采和利用,自2008年10月1日起,调整硅藻土、玉石等部分矿产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其中磷矿石资源税调整为每吨15元。

1、在目前磷化工下游产品需求不旺,产品提价能力不足的前提下,磷矿石资源税上调对磷化工产业的影响偏负面,但影响程度较小。

湖北,云南等地之前执行的磷矿石资源税税率在3元/吨左右,此次上调后将增加磷矿开采企业成本12元/吨左右。

2、如果磷矿石生产企业能够提高磷矿石外售价格,这部分成本将被转移到磷矿石采购企业上,否则磷矿石开采企业将全部承担这部分的成本上升。

但目前磷化工下游产品磷肥、磷酸的需求和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磷矿石价格有下调压力,我们估计,由磷矿石开采企业承担这部分的成本上升的可能性较大。

3、兴发集团是我们跟踪的公司中磷矿石开采量最大的公司,其2009年的矿石开采量可达140万吨,可影响成本1700万元左右,影响净利润合每股-0.05元。

总体来说,影响程度依然较小,不会对公司的估值产生较大影响。

故我们认为,此次资源税的上调对磷化工产业的影响程度较小。

产业政策发展导向与“十二五”产业目标2010-2015年我国磷肥需求预测2010-2015年我国磷肥的新增能力消失能力产能产量需求量的规划目标磷矿石及磷化工行业主要发展趋势磷的下游产业主要有两条产业线路,一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磷化工路线,即将磷矿石直接加工成黄磷,再以黄磷为原料生产磷酸,三聚硝酸钠、亚磷酸盐、磷酸氢钙等产品;另一条线路是磷肥路线,即将磷矿石直接加工成磷肥。

在磷矿资源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国家政策限制等诸多因素下,我们认为在磷化工产业中具有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将是未来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由于中国磷矿资源丰富,国内资源开采的不规范,小型企业乱采滥挖的成本很低,磷矿石的供给成本和价格低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源的重要性并未充分为市场和实体企业所重视。

但现在,随着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铁矿石、钾盐等矿产资源价格的高企,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尝尽苦头,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

如果说以前这一观点还是专家们案头的真知灼见,现在则已通过市场赤裸裸的摆到中国企业的面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磷化工行业以资源为目标的行业整合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磷矿资源价格也随之不断走高。

在资源价格不断走高的预期下,我们认为获得磷矿资源的一体化磷化工企业将具有很高的成长前景。

其次,在磷化工产业链中,黄磷是中国磷化工深加工不可或缺的原料。

但是黄磷生产除受磷矿产量影响外,最大的制约因素为电力的供应。

我们认为矿电一体化企业在黄磷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并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更进一步,前几年由于电力制约,黄磷价格暴涨。

但随之而来的是黄磷产能迅速扩张,使得在电力供应平稳后,黄磷价格又出现大跌,单纯从事黄磷生产的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业绩起伏很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换一个角度看,不具有黄磷生产能力的磷深加工企业同样也要不断忍受黄磷价格起伏带来的成本变动压力。

在这一点上,磷化工一体化企业在业绩增长上的稳定性明显要强于单一的黄磷企业或磷深加工企业。

重肥轻化背景下磷化工行业急需摆脱困局我国“重肥轻化”的历史背景使磷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颇受诟病。

随着我国磷矿资源因粗放生产而日益减少,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前瞻产业研究院磷化工行业研究员宋桢雨表示,我国磷化工行业需尽快转变“重肥轻化”的观念,在满足国内化肥需求的前提下重点扶持精细磷化工等非肥产业发展,促使磷化工行业向精细化、专用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目前具备矿电磷一体化的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产品结构不合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则面临较严峻的竞争形势,行业的兼并重组趋势明显。

磷化工行业发展困局磷化工产业由磷酸、中间原料黄磷、磷肥、磷酸盐、磷化物等产业组成,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主要包括磷肥和磷酸盐两个子行业。

在我国,大约有71%的磷矿石用于磷肥生产。

由于肥料生产门槛较低、行业又长期享受国家特殊电价、支农补贴等优惠政策,我国磷化工行业“重肥轻化”倾向严重。

据统计,早在2009年,中国磷肥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吨以上,产量也在1400万吨左右;而中国精细磷化工产品品种上百个,产能仅1200万吨,产量约800万吨。

当前,国内磷肥产品早已实现自给,而且产量严重过剩,只好蜂拥出口;而大量中高端精细磷化工产品却需要高价进口。

更为严重的是,“重肥轻化”的行业定位使磷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都受到很大压力。

随着中国磷矿资源因粗放生产而日益减少,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磷化工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磷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仅次于摩洛哥位居第二,但磷资源分布不平衡,主要磷资源特别是富矿,集中在云、贵、鄂、湘、川五省,北方和东部地区可供利用的储量少,形成了依赖云、贵、鄂三省供应全国的局面。

但是,国内磷矿资源却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一是,矿山开采上仍存在着采富弃贫,资源浪费严重、矿山采矿工艺落后、浪费大、污染严重,工作环境恶劣;二是在磷资源使用方面,不同品位磷矿价位差距不大,导致可用低品位矿的也用高品位,没有做到优矿优用,低品位矿富集利用,造成资源利用中的二次浪费;三是,磷矿的伴生资源,如碘、氟、硅、镁等回收和利用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

不可否认,国内磷化工产业已形成“磷矿石基础产品下游产品”磷化工产业链。

但三大环节发展仍不协调。

不仅磷矿开采较分散,需要整合,磷化工产品又处于精细化率不高,产业链较短,尚未达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此外,磷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黄磷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目前尾气利用的不到总量的1/3,已利用的很大部分还仅仅作燃料使用,深度净化生产高附加值碳一化学品还需进行工业化检验。

工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不完善,将直接危害生态环境。

最主要的是,我国虽然磷化工企业数量多,但平均规模小,厂点分散,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西部中小型企业,缺乏必要的研发手段、市场信息不灵、发展缓慢。

此外,新产品开发研发时程长,一旦开发成功,往往形成其它企业一哄而上,产品质量鱼目混珠,影响了行业正常发展。

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磷化工企业前进路上的一道鸿沟。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磷化工状况与磷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磷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精细化和一体化才是未来中国是全球第一磷化工产品生产大国,但产能和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基础和通用产品上,高端、精细、专用产品发展不足,仍依赖进口。

为优化磷化工产业结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磷化工行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健康道路发展,未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精细化磷化工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同于磷肥、工业级磷酸等磷化工产品面临国家宏观调控,出口受限,精细磷酸盐产品等属于国家鼓励范围,对其设置关税壁垒的概率很小;且限制磷矿出口稳定了国内磷矿的供应量和价格,将提升企业毛利率。

前瞻产业研究院磷化工行业研究员宋桢雨表示,从磷化工的生产路线看,精细磷化工行业发展可以通过有机磷和磷酸盐两条路径进行。

在有机磷方面,目前市场研制开发的有机磷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电子产业。

在医药领域,研究表明含磷药物在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消炎镇痛及神经、心血管等药物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肉醇磷酯就是一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新型强心药物。

在电子工业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用量增加及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的相继投产,六氟磷酸锂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另外,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对各种有机磷中间体与助剂的需求。

磷酸盐产品的研制开发是精细磷化工拓展的又一主流方向。

磷酸盐广泛用于阻燃剂、抗氧剂、水处理剂、纺织助剂、燃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农药等生产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世界磷酸盐的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年增长速度达到3%。

近几年我国食品级磷酸消费量呈稳步增长态势,预计未来需求增速可达15%左右。

与此同时,受益于我国IT和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子级磷酸的用量将会有大幅增长。

今后,伴随国际磷化工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我国磷酸盐产品开发应着眼于全球市场,重点开发处于需求成长期的产品,如食品级磷酸盐、磷系阻燃剂、磷系医药级、电子级化学品、金属磷化物、有机磷化物等。

同时,将磷酸盐的发展与我国新材料、环保、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想结合,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做好配套服务。

宋桢雨指出,由于磷矿石和电力价格占据了产品成本中较大的比重,在磷矿资源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国家政策限制等诸多因素下,在磷化工产业中具有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将是未来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而言,企业向上游的一体化进程将能抵御上游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而向下游的一体化进程则能使企业实现技术升级,规避国家政策风险。

由此可见,磷化工企业一体化的进程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磷化工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目前具备矿电磷一体化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产品结构不合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则面临较严峻的竞争形势,行业的兼并重组趋势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