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920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五讲 上篇.docx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五讲上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五讲上篇

  师父开示百法第十五讲要点笔记(上篇)

  【原文】如是次第。

  此结答也。

由上如是胜劣、能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

此略结上文,总标五位章门,下乃备列百法名数也。

  甲一、经文简释

  “如是”指的就是五位百法:

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五种,一百个法。

“次第”,前后的排列顺序。

心法排在第一位,心所法排在第二位,色法排在第三位,心不相应行法排在第四位,无为法排在第五位。

  排列是有顺序的。

  ◇第一位心法心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

我们造善业,造恶业,我们在轮回,在修行,学佛,成圣成贤,成佛作祖,都需要靠我们的心,所以说“一切最胜故”,在一切法当中,心王最殊胜。

  ◇第二位心所法心所,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的状态、活动的过程,一共有五十一个法,也有善的,也有恶的,也有善恶不定的,也有无记法,种种,都是同我们内心相应;反过来说,我们内心有了这样种种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心态,就叫做“与此相应故”。

  ◇第三位色法“二所现影故”,谈的是色法。

色法是我们心王、心所法所变现出来的影子,常常讲“如影随形”,我们看电影,电影里一幕又一幕,我们看的时候,会以为是真的;电影结束以后,电视,我们看完了以后,或者电脑,看完了以后,一关机,这些影像都不存在了。

色法也是如此,它是虚幻不实的,它也是在不断不断地变化。

我们心有生住异灭,色法本身也有成住坏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所感受到的,仅仅是色法的形象,色法的表层,也就是说,这种色法本身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影子,虚幻不实的。

  ◇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三位差别故”,就是十一个心不相应行法。

它是从心法、心所法、色法这三种法上面假名安立的,不是一个实体。

(现场话筒出了问题)这个话筒也是无常的,比如我们刚才这个话筒来说,没有声音。

没声音,你说,我们是得到还是失去?

我们失去了“声音”,得到了“没有声音”——你也可以说是得到,你也可以说是失去,它这个东西都这样,它也是有次第的,如是次第。

其实人,人的认识,增加跟减少,它都是人的一种思想的观念,人的一种认知问题的角度。

我们操作的时候违约次第,所以它就不能正常,不符合如是次第的缘起,我们符合如是次第,它就不会有问题。

  ◇第五位无为法我们学佛法,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自己想象出来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

比如说我们常常会认为说,我们自己一个人在那边静静地打坐,虔诚地念经,与人不往来乃至闭关等等,这些是佛法。

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佛法的一些方法,不是佛法的本身,如果认为说这些就是佛法,除此以外就不是佛法,(是不对的。

)实际上,佛法最高的境界——无为法,是在有为法的基础上来显示的,“四所显示故”。

  甲二、我们生命状态的升降与佛法密切相关

  乙一、总示圣凡之理

  我们持戒也好,戒杀也好,放生也好,世间上面的种种伦理道德也好,都是佛法的一种体现。

六凡四圣,都是同佛法有关系的,就是:

佛法学好了、用好了,我们人的生命的境界就往上提升;学不好、用不好、学错了、用偏了,人生命的境界就往下坠落。

  乙二、明示我们的生命状态与一切众生息息相关

  我们觉得佛菩萨的境界很高,不容易体会,不容易把握,那我们就以人为例。

  比如我们一个人,他活在世上,是很难生存的,需要很多人(为我们服务)。

我们吃的,我们穿的,我们用的,我们所依赖的一切,都是无数的人为我们服务,包括现在的人,包括过去的人,包括未来的人。

我们要活下去,都有无数的人为我们服务。

我们吃一餐饭,里面有米、有菜、有油、有味精、有盐,等等。

菜要有人去种,种菜又需要肥料、种子等等。

我们要吃到,也很不容易,要到街上去买;(在)街上(卖菜)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够到我们的城市里来;农民再去耕种,等等。

我们穿的衣服也是如此,有许许多的人层层相应。

我们住的房子,我们坐的车辆,(都是许多人劳动的成果。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人,等等,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缘所生法。

你在家里也好,在单位里面也好,在寺庙里面也好,在基金会、慈善团体也好,(都存在很多种人际关系。

  【以“依赖感”为喻,阐述人际关系中存在的种种心相】

  在家里有当父母的,有当儿女的,现在的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对父母有很强的一种依赖感,到学校往往也是如此,有一种依赖感,在单位(也)有依赖感。

依赖感,就是事情来了,总觉得会有人来管这件事。

在家里会有父母来管,在学校他觉得会有老师、校长去管理,在单位里会觉得顶头上司,经理、主任、总经理会管这个事情。

他有依赖感,就不去操这个心。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对你很赏识,让你做这个、做那个,刚一开始很积极,觉得领导对我很赏识,过了一两年,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以后,你会觉得,我做事情都是为领导在做事,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做事情都是在为老师做,为家长做,再往下想,好像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上面的影响,都受上面的控制一样,人就会生起这种心。

  刚开始是依赖感,不想去做,往后人家交代去做,交代去做就觉得不是自己愿意去做的,是上面人交代的,虽然也很高兴,但总不是自己的事,慢慢慢慢,就会觉得自己很多事情不能自主,完全听人家的摆布,觉得这个不做也不行,不听也不行,上面的话不听也不行。

刚一开始你的心态好,上面的人说是对的;今天心态不好,上面人说这个,你就认为他的话不对,应该怎么做,应该换一种方法来做才是正确的。

  乙三、深谙无常调整自心,善巧处理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非常正确地来认识在人与人关系的过程当中自己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状态,这非常的重要。

  世间上面的一切执着,最后都会产生冲突,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团体,都是有执着产生冲突,也就是有冲突都是因为有执着。

不产生冲突,有两个方法:

一个就是不跟你接触,两个、三个,或几个关系不好,我不见你,不理你;一个要去除执着,要断除执着。

佛教告诉我们是从心里来用功,要断除执着。

你如果不见人、不和人接触、不理别人,你就是跟众生结怨,至少是结怨,有违缘,我们常常讲违缘。

人也好,环境也好,它不断在变化,天天都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们如果对环境产生过度的依赖感,就会被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困。

自然环境,(有)春夏秋冬;人也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有种种的现象。

如果我们一味要求别人要如何对我们,今天怎么对我们,明天也怎么对我们,后天也怎么对我们,就是一种执着。

  所以我们学唯识、学佛法,就会认识到要改变环境、要改变人的关系是很难的,怎样才能做到不难?

大家都想去改变,就不难。

犹如有一个地方,非常不卫生,大家随便吐痰、随便丢垃圾,你扫完他再扔,丢下去,地弄脏了,擦干净又脏了,一个人忙不过来。

卫生间也是一样,寮房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都讲卫生,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就容易(保持卫生)。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不讲卫生,你说:

“地怎么这么脏不擦一擦?

衣服这么脏不洗一洗?

”他肯定听了不高兴。

你就想办法说,让他知道没有卫生什么过患,他就会改变。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组十个人,法师交代下个礼拜一卫生评比,那么他就很注意,哪个人卫生搞得最好。

评比的时候大家打勾,不合格的就不打勾,他就容易接受。

  这个就有方法的问题,我们的方法不对路,人就不容易接受。

这个也就是处理一个事情,会牵扯很多人的问题。

那么,怎么来处理?

会有很多选择,方法很关键,方法也是因缘所生法,否则你就很难说这个人讲卫生,那个人不讲卫生,这个很难说,他可能今天刚好不讲(卫生),明天又很讲卫生,不讲卫生只能代表今天的水平,是不是?

可能这一个同修,他本来就不讲卫生,他刚好今天很讲卫生,今天你看到了,那都不好说的。

你如果评比就不一样的,我们在学校里,每周、每半个月卫生评比,有一个红旗,卫生搞得好,红旗就会到寝室里边去,教室也是一样,自然人的心就上进。

我们看起来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红旗在流动,但是他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让大家觉得很合理。

如果哪个老师说哪个房间卫生好不好,人家不一定会服气,他也很难说很准确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看法,看法合理不合理,另当别论,人都会有人的看法。

  比如说,人有技能,人有知识,犹如我们做音像来讲,或者我们拍照片、摄像来讲,它里面都有很多技术含量在里头。

技术含量我们是不是都能掌握,这个也很难说。

永无止境,任何一个行业的知识都永无止境,也就是说,环境在改变,技术也在改变,人也在改变。

你昨天认为这个照片拍得很好,今天看到别人拍可能更好,为什么呢?

别人设备更先进。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会很苦恼,自己会觉得照相的技术比昨天好很多,但是比别人的差距很大,内心就很苦,比较分别就产生痛苦,那个时候,你还想不想继续往下做,就有很大关系。

你只想为什么人家会做那麽好,没有想到人家专门经过培训,设备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你如果去这么想,才是符合因缘所生法。

好、不好,都跟因缘有关系,好、不好,里面都是有次第的,有次第最后才会变成果,乱了次第,果就产生不了。

  乙四、用佛法的标准来改善我们的心,才能提升生命境界

  我们内心的喜悦,内心的快乐、内心的解脱,都是指我们内心的功夫,跟外界是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联系。

比如说;你在一个小茅棚里面读经,坐在那里思维佛法,可能会很有意思,就非常快乐,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喜悦。

你在一个高楼大厦,书读不进去,即便说你有再好的设备,再好吃的东西,再好玩的玩具,不一定会有快乐可言,是不是?

  人的心是不可捉摸的,你很难讲他一个人就是怎么样,好?

不好?

他是千变万化的。

比如我们大家静静的坐在那里,你在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坐在那里?

实际上,我们坐在蒲团上,只是我们的身体坐在那里,因为我们会认为说这个身体是我的,我的身体坐在这里,所以我就坐在这里,这个作意就是我执,就是我们人对身体一种非常坚固的执着,一种微细的无明,是非常深刻的。

你的身体坐在蒲团上的时候,很少人会认为“我没有坐在这里”,你说“我没有坐在这里”,人家也会觉得莫名其妙:

“你明明坐在这里,说自己没有坐在这里。

”这就有一个问题,“我”跟“我的身体”的关系。

比如说,你看到我,你在看到我的时候,你肯定通过眼睛,通过大脑在思考,通过心里面在分别,所以你看到我,你看到一个人。

你的身体实际上没有动,还是在原来的位置,所以我们坐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的心不一定就在那个地方。

你的人坐在拜垫上,坐在蒲团上,不一定心就在拜垫上、蒲团上。

你人坐在那里,你可能在想昨天是怎么回事,昨天出坡我在干嘛,昨天晚上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家里什么事情没有做完,没有用手机会不会有人打电话,实际上你的心没有在蒲团上面,你会想回到手机那里去,这都有可能的事情,你说哪个是我?

都不好说。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把这个身体当成是我,忽略了我们人的心不断的过程,不断的状态,这就是世间法。

世间法告诉我们的一些标准,我们要解脱,要成贤成圣,要在佛法上面有成就,必须按照佛法的一套来做,才有办法扭转,没有按照佛法的标准来做,我们的心是杂乱无章,是无序的状态。

只有照佛法的标准来做,我们的心才是有序的,才是规范的,才是清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