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895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docx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0)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

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

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

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B.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C.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

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7.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    )

 A.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8.学习第一单

元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

A.帝国的彷徨B.近代化的起步C.侵略与抗争D.王朝的振兴

9.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封建统治内忧外患B、中外“和好”局面出现

C、学习西方新思潮的影响D、洋务派官僚掌握地方实权

10.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A.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11.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社会生产力比较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

黄海大战中日双方舰队各有损失,北洋水师实力尚存

B.小李:

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小陈: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为中国打抱不平,三国联合干涉还辽。

14.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

的文化名城,也是清朝的都城,下列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5.1896年,谭嗣同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

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天津条约》的签订

1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势力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1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违背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C.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D.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

19.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反清复明   B.反清扶洋 C.扶清灭洋   D.复明灭洋

20..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①清政府的镇压②八国联军的镇压③内部派别的斗争 ④领导者的骄傲自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      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

22.2010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下面哪些革命活动是他践行的()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成立中华民国④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民族独立B、创办了近代教育C、推翻了封建制度D、实现了国家统一富强

24.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联合各

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

破产

26.“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B.是一场提倡政治制度革新的运动

C.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2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护国战争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复辟帝制④中华民国成立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29.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

下列哪一人物就是这一时期的精英?

(  )

A、李鸿章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30.胡适先生曾说:

“《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君主专制时代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1、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3分)

错误:

理由:

32、洋务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3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小题13分,第34小题7分,第35小题7分,共27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今年是2017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然而,177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3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

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中“177年前”、“123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

(3分)

 

(2)在这些事件中,清政府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下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分)

(3)这三件事件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4) 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请举两例说明。

(2分) 

 

(5)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认识?

(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为挽救中国的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化身“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有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疗伤”;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温药慢治”;更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猛药重治”。

据此回答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的“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3分)

 

(2)为中国“救治”的各位历史人物中,你最钦佩哪一位?

请结合他的贡献简要评价。

(4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材料四: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

……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至少两位代表人物(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哪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四,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具体指什么?

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分)

 

四、材料论述题(7分)

36.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近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

他们的对策是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

这一“自救”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此回答:

(1)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1分)

 

(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影响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注意史论结合)(6分)

 

2017-2018学年(上)期中考八年级历史试卷答题卡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

闭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请涂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1.(3分)

错误:

理由:

32.(3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题13分,第34题7分,第35题7分,共27分。

33.(13分)

(1);;。

(2);;。

(3);

(4);。

(5)。

34.(7分)

(1)

;;。

(2)

35.(7分)

(1);。

(2);

(3);。

四、材料论述题(7分)

36.(7分)

(1)。

(2)

 

惠安六校初中教研联盟

2017年秋季期中考八年级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请涂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B

D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C

C

D

B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A

B

D

B

B

D

C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1.(3分)

错误:

义和团运动(1分)

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1分);

义和团运动是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1分)。

32.(3分)

错误:

洋务运动(1分)

理由: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1分);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1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3题13分,第34题7分,第35题7分,共27分。

33.(13分)

(1)鸦片战争(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分)。

(2)《南京条约》(1分)、《马关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

(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分)

(4)林则徐虎门销烟、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

(列出两例即可,每例1分,共2分)。

(5)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具有因果关系;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34.(7分)

(1)“自我疗伤”:

洋务运动;(1分)“温药慢治”:

戊戌变法;(1分)“猛药重治”:

辛亥革命。

(1分)

(2)(人物:

1分;评价:

3分,共4分)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5.(7分)

(1)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两个2分)

(2)辛亥革命(1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分)

四、材料论述题(7分)

36.(7分)

(1)洋务运动(1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

观点明确,2分。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

观点较明确,1分。

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

观点不明确,0分。

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1: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分)

论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

但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4分)

观点2:

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分)

论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分)

观点3:

中国近代化探索在曲折中发展。

(2分)

论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内外交困。

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措施,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可甲午战败却宣告了洋务派设想的破产。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些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