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信息技术八上解读doc.docx
《四川省信息技术八上解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信息技术八上解读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信息技术八上解读doc
四川省信息技术课改教材八年级(上)解读
第1课、认识WPS文字处理软件
目的意义概述:
WPS文字处理软件是国产文字处理软件,利用WPS文字处理软件能完成文字处理中的所有操作,与MicrosoftWord相比,用WPS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的文档更符合国情,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WPS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一些了解和学习。
本课是对WPSOffice2003的初步认识,掌握软件的启动与退出、认识它的窗口组成。
因为有写字板的知识,认识WPSOffice2003的窗口应该不难。
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把握,把重点放在认识WPS窗口中新出现的按钮和菜单上,切不可简单重复讲解。
对于课题的切入,可以从展示老师或往届同学的WPS作品入手。
被展示的作品,应充分体现WPS文档的特点,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国传统格式的作品,让学生实际感受WPS软件的特别之处,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各小节说明:
1.1WPS的启动与退出
教材活动1和活动2中所介绍的启动WPSOffice2003的方法对今后课程中应用程序的启动具有指导意义,活动2的启动方式有别于写字板的启动,在讲授中应加以注意。
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能完成教材中类似的应用程序启动。
1.2WPS窗口的组成
在教材七册上第11课中已经讲过写字板窗口的组成,这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WPS窗口中新出现的组成部分上。
探索活动:
对于活动中表格所给的按钮,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先填写知道的按钮,再在机器上用鼠标指向WPS窗口中新出现的按钮进行填写。
第2课、用WPS写作
目的意义概述:
虽然本课有6个小节,但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文字录入、文档编辑、文档排版三部分。
输入法的选择、文档保存、设置字体字号等在本套教材七册上第11课中已经讲解,这些内容不再是重点,可以很快带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用WPS编写文档的基本方法。
本课小节较多,不能平均分配教学时间,一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各小节说明:
2.1WPS中文字录入
本节着重解决符号的输入,虽然这部分内容在阅读材料中,但学生应该掌握。
中英文转换、大写字母的锁定也要掌握,因为在活动1中要用到中英文转换和英文大小写字母的输入。
2.2WPS中文件的保存
本节在前面的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简单带过。
2.3WPS中文档的编辑
在文档编辑中,用鼠标选定文档内容在写字板中已经讲过,因此第2种选定文档内容的方法要着重掌握。
通过活动3熟悉第2种选定文档内容的方法。
2.4文档内容的移动
在文档内容移动中,“编辑”菜单的“剪切”、“粘贴”在七册下第5课文件移动中曾经用过,这里主要是操作对象发生了变化,要移动的对象是文字而不是文件。
移动文字可以和移动文件类比讲解,它们有很多共性:
都需要选定操作对象;都用同样的菜单命令;都需要找到目标位置。
采用类比讲解可以很好地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入了新知识,学生在接受上也比较容易。
2.5查找、替换文档内容
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替换文档内容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活动4并不具体,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具体的替换例子,通过例子讲清替换操作。
对话框中“查找下一个”、“替换”、“替换全部”都要通过例子讲清楚,教师在备课中对活动4例子的设计需要花费时间。
2.6WPS的排版操作
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字体”对话框的讲解上,而对话框中可以着重讲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通过活动6需要对空心文字和双下划线的设置进行讲解,因为探索活动中将涉及到这些内容,而教材中又没有提及。
第3课、WPS的辅助功能
目的意义概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解决在WPS中写作的问题。
图形、表格对象的插入会使文档内容更加丰富,版面更加美观。
本课的教材内容比较简略,3个活动也不具体,给老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具体化。
为防止把本课讲成完成操作手册,教师可制作相应的实例(如电子小报等),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切入课题,而且在教学中要紧扣实例中的任务展开课程内容的讲解。
此外,在老师的实例中和课堂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版面美观及色彩搭配等方面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各小节说明:
3.1页面设置
由活动1引出本节内容。
“页面设置”对话框有4个标签,不可能都讲。
结合学生在综合应用中可能选择办小报的实际情况,建议重点讲版面选择的问题,也就是“纸张类型”标签的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后面的小报有一个适当的版面大小,不会以默认的A4纸张为版面。
“页眉页脚”是报章书籍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可以讲解其中一个的生成方法。
3.2在金山文字2003中插入图像
向文档中插入图形及表格对象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讲好本节可以为后面的向Word文档中插入对象打下基础。
①插入用户自己绘制的图形
图形绘制工具栏的调出应该是此处的重点,工具栏中的工具较多,不必一一介绍,只需要讲清一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可。
②插入图文符号库中的图片
插入方法很简单,图片大小、位置、叠放次序、绕排方式应重点讲述,叠放次序和绕排方式是教学难点。
3.3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插入表格的菜单操作方法没有难度,如果仅仅局限于此,教学内容就过于简单化了。
考虑到探索活动中要让学生制作的表格,此处还应增加用鼠标调整列宽、行高及合并单元格的内容,否则在完成探索活动的操作时会出现问题。
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给出的样本可以理解为三部分内容:
文字、图片、表格(忽略文字上方和插图左右两边的外框线)。
整个活动中学生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是:
①表格的最后两行的列由5列变为4列。
②表格第一行只有一个单元格。
只要在授课中注意了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活动中的任务。
第4课、制作简单表格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讲述Word表格的制作方法。
本课知识与上节课中WPS表格制作有密切联系,应注意新旧知识的把握,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而本课中再出现的知识不能重复讲解,例如表格的生成、输入表格内容等。
表格的修改、表格的修饰应该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各小节说明:
4.1表格的生成
在Word中生成表格的方法与WPS一样,以复习方式带过。
4.2表格的修改
调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方法与WPS类似,重点讲解“绘制表格”、“擦除”工具的使用,掌握不用“合并单元格”操作得到表格的特殊单元格的另一种方法。
4.3输入表格内容
本节可以不讲。
4.4表格的修饰
对教材图4-9给出的表格进行分析,表格修饰中可重点讲述底纹的设置,表格中有若干单元格底纹相同,应该怎样设置底纹。
底纹设置首先涉及到不连续单元格的选取,然后才是“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使用。
设置表格单元格不同线型的边框对学生来讲比较难,例如要把图4-1中“学生成绩表”的单元格下方设计成双实线线型,而其它几个方向的边框用单实线。
教材中没有指明该内容是否讲解,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讲解。
如果要讲解此内容,有3个问题需要讲明:
①正确选取单元格。
②操作中要先选择线型,再选择单元格的哪一条线采用所选线型(预览框中按钮的选择)。
③学会观察预览框,及时调整错误的选择。
本课没有设计探索活动,可以把活动3作为探索活动。
学生用本次课中学到的表格制作知识制作自己喜欢的表格,如课程表、通讯录、成绩表等。
第5课、用计算机写作
目的意义概述:
在编写教案时,首先来了解以一下“用计算机写作”的相关内容在本套教材中的情况。
该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共出现3次,但并不是重复出现,每次所使用的写作软件都不同。
七册上第11课“用计算机写作”采用写字板完成写作,八册上第2课用WPS写作,而八册上第5课即本课则是用Word写作。
具体来讲,对于计算机写作过程中选择输入法、文字录入与编辑、字体及字号的设置、标题居中、甚至包括首行缩进等知识,前继课程中已经讲解,本课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将已经输入的文章(如教材中的文章)分段。
②在已经分段的文章中统一实现首行缩进的方法。
在七上11课中曾经讲过首行缩进,但通过实际教学发现此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是难点,这里有必要再讲解。
③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特别是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④图片与文字的绕排设置,即“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的“版式”标签中“四周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的排版效果,Word中绕排的提法及绕排的设置与WPS不同,因此有必要讲解。
各小节说明:
5.1文章的输入和编辑修改
本节重点讲如何形成段落、段落的标记。
将“青年”替换为“少年”的方法在WPS中曾讲过,可启发学生在Word中完成。
5.2对文章进行美化修饰
讲段落首行缩进。
教材在5.2的第4点中要求把插入点放在第一个段落中,拉动首行缩进按钮,然后仿照此方法逐段调整首行缩进。
这里老师可以把最简便的统一调整全文首行缩进的方法教给学生:
选定正文;调整首行缩进按钮。
学生比较习惯在每个段落前用4个空格完成首行缩进,这种操作方法不正规,应该给予纠正。
5.3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共介绍两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插入剪贴画的方法类似于WPS中所讲的插入图文符号库中的图片。
插入图片文件是学生在制作电子作品时使用较多的方法,可主要讲解。
图片的“版式”设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实例讲清几种主要的图文混排方式。
本课结束以后,学生应该掌握用计算机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本课没有探索活动,老师可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布置练习,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如下一课中要涉及到的艺术字插入),为下一课的完成做好准备。
第6课、综合应用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为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而设计。
随着教材的学习,到本课为止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通过电子作品的制作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查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教会学生制作电子文稿的步骤与方法,这种方法和语文中的作文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
学会这种方法,对今后其它电子作品的制作会有帮助。
对于一些资料和素材的收集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完成,老师可以提前布置此项工作。
这一课涉及到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对学生知识的复习与考查比较全面。
对于一些上网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或学校,可以由老师给出一些文字、图片及声音片段的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和搭配。
采用老师提供素材的方式,对老师来讲无疑会加大备课工作量。
根据本课的活动安排,老师可以事先制作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范本,以此作为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
在老师的作品中,应注意版面的视觉效果以及图片、音乐与文字内容的协调搭配等问题,真正起到范本的作用,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有积极作用。
此外,对学生电子作品的题目不要限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尽情地去设计和构思。
老师最终会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超出成年人思维的设计。
各小节说明:
6.1收集整理资料
让学生首先确定电子作品的题目,根据题目查找文字资料,再根据文字资料收集图片和音乐素材。
6.2设计版面
具体的版面设计由学生完成,重点讲解在文章中录制声音和音乐文件的插入。
对于已经有的WAV文件,如果要截取声音片段,要用到七年级下第11课11.2中所讲述的方法。
声音素材的处理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艺术字的插入在教材的课文中没有讲解,这个内容正好可以放在上节课的练习中作为遗留问题讲解。
6.3制作和上交作品
本节由学生完成,老师可以作必要的指导。
6.4评价作品
评价作品对于学生非常有帮助,关于这点在初中教材的整体情况介绍中已经有所阐述,请参见相关内容。
6.4的表格实际给出了评价作品的指标,可以按照这个标准给作品打分。
第7课、认识电子表格
目的意义概述:
从本课到14课的连续8课均为电子表格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对电子表格窗口的认识。
启动电子表格软件、工作表的保存都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识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表格数据的输入上。
各小节说明:
7.1建立工作表
Excel软件的启动与Word启动类似。
Excel窗口与已经使用过的所有软件有一些区别,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学习过电子表格知识,那么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需要简单介绍,菜单项及菜单项中的菜单命令没有必要逐一介绍,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逐渐体会和熟悉。
7.2数据的输入
数据输入在WPS表格和Word表格中已经接触,但在Excel的表格中,不同类型的数据默认的显示方式不同(文本数据左对齐,数值数据右对齐),文本型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概念不必提及,但两种不同类型数据的显示方式可提醒学生注意。
在生成表格时,一般应先建立字段名行(也称标题行,如图7-2的第2行),然后按列输入数据,从一个单元格到本列下一个单元格用回车键。
之所以按列输入数据是因为每列数据的数据类型相同,便于输入。
对于数值数据集中的单元格,可利用数字小键盘完成输入,以提高输入速度。
7.3工作表的保存
此内容参照Word文档保存的操作,只是文件类型不同,只需要按默认文件类型保存即可。
探索活动:
该活动是一个建立表格的实际例子,而且是按最基本的行列建立表格。
在后面的几课中,将要在此表格的基础上添加行列、进行其它操作,因此要提醒学生妥善保存该活动中建立的表格文件,以免每次上机操作时都要重新建立表格。
在建立表格时应采用7.2中所讲的操作顺序,以免遗漏,不要无规律地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在A1单元格中输入表格的名称:
“校园商场”销售情况表,并且不进行任何操作(在学习了“合并居中”后完善此处)。
第8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Excel公式和简单函数的使用方法。
虽然在Word中也讲过表格,但Excel表格在数据处理中有很多优越性,是Word表格所不能替代的。
Excel的公式在输入时必须先输入等号,再输入公式;公式中可以直接输入单元格的名称,而不一定输入具体的单元格的值;Excel公式有自动计算的功能,而且在修改单元格的值以后,公式的值会自动修改,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特点,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中。
各小节说明:
8.1求和
本节以求和的例子介绍公式的使用,学生在操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输入等号,直接输入表达式,因此,在选定单元格以后单击公式栏的等号按钮要重点强调。
公式的计算结果自动显示在公式单元格中,但可以提示学生观察编辑栏里的显示内容。
8.2填充
按照课本中介绍的方法,在得到第一个同学的总成绩以后,利用填充柄就能完成其他同学的总成绩计算。
在填充柄的使用时,学生往往在鼠标指针还没有对准填充柄时就提前拉动鼠标,此时不会有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在观察到鼠标指针变成实形十字时才能拉动填充柄。
之所以能用填充柄完成计算是因为单元格中的公式采用了相对引用,如果在单元格中不输入单元格的名称,而直接输入单元格中的数字,就不能用填充柄完成操作。
这一点不必对学生讲,但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不直接输入单元格中的数字的问题,对此老师要有所准备。
用填充柄填充,实际上是把公式复制到下一行的单元格,因为公式中采用了相对引用,所以公式复制到下一行以后,公式中的行号相应发生变化,刚好是本行的总成绩计算公式。
8.3用函数法求平均分
Excel的函数可以理解为系统提供给用户的特殊公式。
Excel函数的使用需要知道函数名称、参数值。
不同的函数,函数名和参数值都不一定相同。
AVERAGE函数在使用了函数名后,其参数是参加计算的单元格区域,因此,图8-6的对话框应该是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在求平均值的计算中可能出现小数点后面有若干位的情况,学会使用减少小数位数的按钮就能进行四舍五入。
按一次减少小数位数按钮能减少一位小数,使用时应根据需要确定按钮使用的次数。
探索活动:
继上次课的探索活动后,本课的探索活动是对原表格增加一个“小计”列和一个“月均”行,然后完成相关的计算。
小计的计算用求和公式,月均的计算用AVERAGE函数。
第9课、编辑工作表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所涉及到的操作是表格建立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操作。
在建立表格时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是:
数据输入完成后才发现中间漏掉了行或列。
其实只要学会插入表格行列的操作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行列的插入以及删除单元格是本课的重点,其中对“删除”与“清除”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各小节说明:
9.1单元格的合并居中
这个操作常用在对表格名称行的格式化中,操作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单元格。
例如,在图9-1中要进行第一行的合并居中,要选择第一行第A列到F列的所有单元格,合并居中是相对于此时的表格宽度进行的。
如果表格增加了列,那么现在的居中就不适合新的表格。
合并居中和单元格内容的“居中”是不同的操作,不可混淆。
9.2单元格的加宽加高
此节只介绍用鼠标操作的方法,要注意把握鼠标指针的变化情况,再拖曳鼠标。
9.3插入行或列
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正确选择需要插入的位置,其实选定的位置一定是新行或新列插入的位置。
9.4删除单元格
“删除”和“清除”是菜单项“编辑”中的两个命令,但含义却完全不同。
如果需要去掉表格中多余的行、列、单元格,可以用删除。
对象被删除以后,原来的位置由其它对象填补,而清除操作只去掉对象的内容或格式,保留对象,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两个操作的区别。
在实际应用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了一个小数数据,然后又使用减少小数位数按钮,当用Delete键将原数据删除,再重新输入一个小数点后有多位的小数时,只要回车或确认输入,单元格的数字都会变成已经设定的小数位数,而不是按输入的小数显示。
其原因是,该单元格已经在第一次输入时格式化为有固定小数位数的数值数据,要改变已有的小数位数,需要选定单元格以后进行“编辑”|“清除”|“全部”(或“格式”),将已经定义的格式去掉,这样才能重新输入其它数据。
这个例子是清除的一个实际应用,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注意这点,一旦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好及时解决。
探索活动:
本课的探索活动继续使用上一课的表格,在原表格的基础上增加7~9月份的数据。
此外采用合并居中的方法对A1单远格中的表格名称:
“校园商场”销售情况表进行格式化。
第10课、工作表中的排序
目的意义概述:
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都属于Excel的数据处理操作,在本套教材中只讲了排序一个数据处理操作。
排序分简单排序和复杂排序,简单排序用升序或降序按钮实现排序,复杂排序用排序对话框完成排序,后者可以在主要关键字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排出顺序,但关键字最多有3个。
本课采用复杂排序,在讲解中重点讲清关键字的含义以及递增、递减的含义。
不是任意一个工作表都能实现数据处理,工作表必须是一个数据清单(又称数据列表),数据清单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①由若干行列组成,每列都有列标题(如“姓名”、“性别”等)
②没有空行、空列、空单元格
③每列数据的数据类型要相同(例如都是数值数据)
④输入数据时不能以空格开头
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会出现错误,甚至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在上机操作中,如果学生的排序操作得不到正确结果,应首先检查所操作的工作表有无错误。
数据列表的概念不必给学生介绍,但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生成符合上面要求的工作表。
各小节说明:
10.1排序
一般来讲,用对话框排序只需选定表格中任意一个单元格,不用像简单排序那样要选定排序列的某个单元格。
关于单元格的另一种选择方法在第13课中将会介绍。
讲解关键字时要像教材那样,结合具体例子,先人为规定排序规则,例如以积分排名,积分相同看净胜球(确定第一关键字、第二关键字),以此为依据再设置对话框中的关键字。
10.2保存结果
在保存结果中采用“另存为”而没有采用“保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如果用保存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Excel的数据处理中,始终应该保留原始的工作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复制的工作表中进行操作。
其原因是有些数据处理会使工作表发生变化,不能复原(如撤消分类汇总后表格的原序恢复不了)。
在教学中要养成学生保留原始工作表的习惯。
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应注意文件名的变化。
探索活动:
排序前让学生先制定自己的排序规则,再开始排序,还可以比较按不同规则的排序结果。
第11课、制作柱形统计图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及下一课讲解Excel的图表功能,要求学生能制作柱形图和饼图,对图表能进行简单的编辑。
说明:
图表制作一般有4个步骤,但教材只要求完成第一步。
对已经建立好的图表,可以进行编辑,双击图表标题,可重新输入标题文字,以回车结束输入;右击X轴的文字,选择“坐标轴格式”可以调整文字的大小、颜色等;右击任何一个图表对象都可以通过快捷菜单打开相应的格式对话框,修改对象的属性。
要使图表变成图11-5所示:
不同的球队用不同颜色的图块,可以用鼠标单击图表中的某个图块,此时所有图块被选中,再单击一次,选中指定图块,再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点击“数据点格式”命令,打开对话框,在对话框“图案”标签下选择一种颜色,确定。
按照此方法可逐个设置图块颜色,只是在后面图块的选择中直接右击图块就可以将其选中,并出现快捷菜单。
图表可以像图片一样移动、改变大小,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及,但可以简单演示。
探索活动:
完成柱形图时注意选择的图表区域:
月份列中选择从列名“月份”开始到数字9的连续单元格,用鼠标拖动进行选择,再按住Ctrl键选择从“小计”开始的共10个连续单元格,不要将“月均”行的单元格包含在其中。
第12课、制作饼形统计图
目的意义概述:
饼图有其特殊的效果,但选择数据很重要,否则不能表达需要的效果。
说明:
用鼠标拖过表格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包括“年龄”、“学生人数”两个单元格,选用图表向导对话框步骤1中的饼图类型,再选择“三维饼图”,单击完成。
可以只选择一行看看能否作出饼图。
第13课、算算自家的开支
目的意义概述:
这一课是对前面几课电子表格知识的应用,涉及到建立表格、数据计算、数据排序、图表制作等内容。
各小节说明:
13.1算算咱家的“油盐酱醋茶”开支有多大
本节需要完成建立表格、计算每月开支“小计”及每个单项开支“合计”。
13.2看看哪些月份家庭开支大
先完成以每月“小计”为关键字的排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表格结构与第10课中的例子不同,增加了“合计”行,而“合计”行不应该参加排序。
因此在选定对象时不能有合计行,即要将图13-4中表格的A2:
G14的区域选定为操作对象(用鼠标从A2向右下方拉动到G14),再进行排序。
柱形图的数据区域应选取图13-4表格的A2:
A14以及G2:
G14的单元格(见图中的深色区域),子图表类型为“三维簇状柱形图”。
13.3各类花销比重如何
本节要完成饼图,与前面一课不同的是,饼图上标注了百分比。
教学中重点讲两点:
数据区域的选定;百分比显示的设置。
根据教材要求,数据区域应选择B2:
F2以及B15:
F15两个区域,如果区域选择不正确,饼图不会出现图13-5的效果。
百分比数据标志的设置按教材讲述的方法完成。
13.4理财策略
学习电子表格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还要善于从处理结果中制定自己的应对策略。
因此应该让学生对表格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指导今后的相关工作。
探索活动:
探索完成折线统计图。
选择B2:
B14的单元格,在选择折线图类型以后,用默认的子图表类型即可。
第14课、统计图表的打印
目的意义概述:
Word文档的打印与Excel表格打印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为了避免重复讲解,只在这一课讲解打印。
对于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打印机上去操作,不过了解打印对话框的使用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