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850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

《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

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七律诗的节奏、韵律。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词,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文章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单元课时安排:

25七律*长征1课时

26开国大典2课时

27青山处处埋忠骨1课时

28毛主席在花山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5课时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难点: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自学生字词。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

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活动二:

读懂诗意。

1.朗诵诗歌三遍,将读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并和前后左右同学相互讨论,尝试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集体讨论。

 2.选择一两句诗,发挥你的想象,将画面补充丰富,并朗读体会。

(活动建议:

可以采用“读了    句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         

             的画面”的句式,可以1人展示,也可多人展示。

活动三:

读出内涵,背诵全诗。

假如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红军战士正坐在我们身边,倾听着我们的诵读而潸然泪下,此时你们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你可以用一副对联来抒发内心的情怀,也可以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由衷的赞叹,还可以用一首歌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来传递驿动的心情……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全班朗读、交流)

   (个人自由背诵全诗→小组内1+1过关)

【检测反馈】

1、 我能读准下列各字的音。

 

   逶迤(  ) 磅礴(  )  岷山( ) 

2、 诗中用( )、( )代表红军长征走过的“千山”;用( )、( )来代表红军涉过的“万水”。

 

3、 诗中有一对反义词,用“( )”字形象地描绘出红军战士渡江后的喜悦心情; “( )”字正是对飞夺泸定桥浴血激战的形象描绘和对沪定桥险恶形势的烘托。

 

4、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大无畏精神?

 

一、温习旧知

背诵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二、导入

谈话导入(师板书"长征")读!

同学们知道长征吗?

关于长征你们了解到哪些内容?

例如:

你知道的长征故事有哪些?

(交流)

揭题: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这两个字应该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读"长征"!

(再书"七律",简介七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

1.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规范的写字。

2.读诗歌,读中理解。

3.理解含义,背诵诗歌。

4.生自学,三读诗文。

一读,读通诗句,读准生字。

二读,读出节奏,理解词语。

三读,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诗意。

5.交流:

(1)出示生字词:

磅礴泥丸岷山云崖

指导读词,读出每个词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词的意思?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指导读诗,读出节奏

四、检测反馈

学生在活动单上独立完成,组内互相订正检查。

五、作业

背诵默写诗歌。

六、反思

26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活动二:

读一读说一说。

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然后在全班展示。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三:

想一想。

在小组内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4.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检测反馈】

1. 我能在不同于其他词语意思的词语下做上记号。

(1).肃静安静冷静幽静

(2).肃立挺立耸立树立

2. 我知道下列句子问题出在哪里,而且还能更正呢。

(1).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的一齐欢跃起来,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2).三十万人一齐抬起头,一齐脱帽肃立,看着红旗徐徐上升。

(3).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

一、温习旧知

背诵诗歌。

二、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②过渡:

(出示图片:

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

1.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

2.指导分段。

3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四、检测反馈

五、作业

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六、反思

26开国大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的理解。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活动方案】

活动一:

“难忘的镜头”。

  1.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出示填空,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3.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活动二:

理清典礼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1.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提示: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活动三:

自学第三部分。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3.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检测反馈】

1.我能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2.我认真读了课文,所以能很快地填空。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一、温习旧知

听写生字。

二、导入

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

1.指导学生说说最感动你的场景。

2.指导学生理清典礼的脉络。

3.指导、点拨学生的自学。

4.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四、检测反馈

积累修辞方法。

五、作业

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六、反思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了解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5位烈士的资料。

活动一:

初读课文,自学我最强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二:

理解课文我最棒。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活动三: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检测反馈】

1、我能找出书写不正确的一组(用“×”表示)

  1、自愿军   锻练  破格

  2、慰问    牺牲  悲痛

  3、繁忙    意愿  献出

  4、尊重    瞬间  文稿  

2、我能给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冒:

① 向外透,往上升 ②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

    ③ 不加小心,卤茫、冲撞 ④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1、傍晚,农家小院冒着缕缕炊烟。

(  )

  2、今天我不应冒犯爷爷。

(  )

  3、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

(  )

  4、这个人想冒名顶替。

(  )

 

一、激情导入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

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

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二、完成活动

活动一:

初读课文,自学我最强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本课不会的字、词。

2.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活动二:

理解课文我最棒

1.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1)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

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1.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

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2.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

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3.“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活动三: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

岸英!

”。

又如动作描写:

“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词句。

 

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内容: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

我是预习小能手。

1.小黑板出示11个要求认识的字并带词指名学生认读。

2.请学生展示印象深刻的片段(朗读)并正音。

3.请学生说说通过预习对原文懂得了什么?

4.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事件。

活动二:

自学课文,深入理解。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活动三:

体会课文。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知道得会更多。

2.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

哪些写得简略?

为什么这样安排?

【检测反馈】

1.根据意思写词语。

仔细地看。

()

带着敬意看。

()

抬头看。

()

低头看。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

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老百姓。

2.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没有今天这个局面。

3.你不能把我放在特殊的位置上。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

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

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完成活动

活动一:

我是预习小能手。

1.教师指导字、词。

2.自愿的读、学生推荐的读等,把句子读通顺是基本的要求

3.不愿说或不会说则给予提示,如文中讲了哪些人、什么事等,同时指出预时也应该要思考知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等。

4.几件具体的事要说清楚。

活动二:

自学课文,深入理解。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活动三:

体会课文。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

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在口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在口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活动一:

资料全展示

1.想一想本组课文在内容上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

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3.小组交流。

4.展示评价。

活动二:

大家都来说一说

1.小组内议议,请大家把你心中的伟人说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讨论怎样才能把伟人说的更全面。

3.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方面,并组织好语言。

4.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

5.分组展示。

活动三:

展示交流

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表达对伟人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1.分组,在全班进行交流。

2.评优激励。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

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二、策划活动

活动一:

资料全展示

1.同学们请说说你们眼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的?

2.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活动二:

大家都来说一说

1.教师要适时关注小组的活动交流,注意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

2.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根据收集的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参与活动,既要能够体现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要以此引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为下一步“写”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