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787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长江流域:

生活在云南的元谋人;黄河流域:

生活在北京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最早懂得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

4.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他们是旧石器(打制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

5.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6.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原始社会。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

7.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8.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9.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他们生活的地区曾是北京人生活过的地区。

10.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捕鱼。

会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要埋葬。

11.山顶洞人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生活。

(有共同的祖先,共同劳动,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别)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长江流域:

河姆渡人;黄河流域:

半坡人,大汶口人)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

2.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

3.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4.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子(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

5.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6.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木制耒耜和石刀,种植粟。

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人)

8.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用渔叉等捕鱼。

9.中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半坡人)

10.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子(取暖),制造彩陶,陶器上有图案,有刻画符号,这些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1.半坡人会用纺轮纺线,织布、制衣。

12.大汶口人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

13.大汶口人使用磨制石镰、石锄。

陶器有黑陶、白陶。

14.大汶口人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甚至出现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华夏之祖——黄帝、炎帝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大汶口人也生活在这一时期这一流域)

2.东方的蚩尤部落,相传以铜为兵器,在涿鹿大战中被黄帝和炎帝联盟打败,从此以后,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3.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因此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5.尧和舜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禹传启,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

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禹死启继,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夏朝都城建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5.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禹,第二代国王是启,最后一个国王是暴君——桀。

6.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都城定在亳(今河南郑州)。

汤曾任用有才干的大臣——伊尹。

7.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称殷朝。

8.商朝第一个国王是汤,最后一个国王是暴君——纣。

9.周文王任用姜尚(西周的开国功臣),使周国国力逐步强大。

10.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今陕西西安)。

历史上叫做西周。

11.(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统治阶级,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被统治阶级包括平民、奴隶。

12.诸侯的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3.分封制的作用(意义):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4.国人暴动,赶走了西周的一个暴君——周厉王,他统治时期,导致百姓“道路以目”,被大臣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加以提醒。

15.公元前771年,戎族进攻西周,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16.西周的第一个国王周武王(他的父亲周文王为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后期的暴君——周厉王因为国人暴动被赶跑,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他被戎族杀死使西周成为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灭亡的国家。

→→

→→

→→

→→

……

部落联盟首领

奴隶制国家国王(夏)

禅让制

世袭制

国家

建立者

末代君王

(大)禹

西周

周武王

周幽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作有:

①司母戊鼎,特点是巨大,(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特点是造型奇特。

3.西周的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4.与商周同一时期的中国成都平原,盛行的是“三星堆”文化,青铜器代表作有:

①青铜面具;②大型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

5.夏商周时期发达的手工业包括:

①青铜铸造;②陶瓷业(原始青瓷);③玉器制造业(玉虎、玉象)。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周时期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7.“五谷”指稻、黍(黏小米)、粟、麦、豆。

8.夏商西周时期农业上已知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西周时期有了青铜农具。

9.商朝的家禽家畜品种丰富,建有牲畜圈栏,贵族有牧场。

10.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11.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转让和买卖。

奴隶主祭祀祖先要屠杀奴隶做贡品,奴隶主死了,还把奴隶做殉葬品。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到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两个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3.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晋国胜利,君文公成为霸主。

(城濮大战相关成语——退避三舍)。

6.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语),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7.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的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卫,鲁,宋,吴,越)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仍是诸侯国)。

8.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田氏代齐,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七国是:

齐、楚、燕、韩、赵、魏、秦。

(按位置:

东齐南楚西秦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战发生的著名战役有三次:

①齐魏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魏败;②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用了减灶计),魏败③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赵败,从此,东方各国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势。

有作为的领导人

任用的贤人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商汤

伊尹

任用有才干的人进行改革,使所领导的国家变得富强

周文王和周武王

姜尚

齐桓公

管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时期,中国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中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得到推广。

牛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或意义):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的作用: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曾盛行过“三星堆”文化【青铜文化】)成为“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5.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他们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的名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7.商鞅变法的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发展经济)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一条规定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但是却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改变过去的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中央集权)

【可以简记为四个要点:

(1)土地私有

(2)奖励耕战(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

8.商鞅变法这次改革的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9.商鞅变法的意义(或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后来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意义: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生产工具的演变(生产力的进步)

时间

时期

使用工具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

打制石器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

打制石器,木棒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

打制石器,磨光、钻孔技术

约七千年前

河姆渡人

磨制石器,耒耜(骨)

约五六千年前

半坡人

磨制石器,耒耜(木),石刀

约四五千年前

大汶口人

石镰,石锄

公元前1046—前771年

西周

青铜农具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扩大推广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半坡人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文字雏形;传说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

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

(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注意:

商朝人使用的文字有甲骨文和金文。

商周人使用的文字有甲骨文、金文和大篆。

4.西周晚期,文字字体被统一为“大篆”。

(秦朝时把文字统一为小篆,后为隶书)

注意:

文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5.西周的毛公鼎内的铭文,是中国已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

6.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7.古书记载,夏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

8.商朝的甲骨文里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科学验证是可靠的。

9.《诗经》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日食发生在西周)

10.春秋时期鲁国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11.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相传来源于夏朝。

12.商朝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13.战国时期,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他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至今。

15.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创造了新体诗歌《离骚》。

世界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①屈原②哥白尼③拉伯雷④莎士比亚)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7.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8.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河姆渡人会制作原始乐器骨哨;传说黄帝的属下伶伦编出了乐谱。

19.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整套编钟,是由青铜铸成,现在还能用来演奏古今乐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和任意刑杀。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是由他的弟子整理而成(注意不是孔子亲自编写的)。

孔子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写了《春秋》。

(东周春秋时期这个名字因此而来)

3.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1)孟子:

①反对一切战争;②“仁政”治国;③合理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2)荀子: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又名《老子》)里,这本书是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注意不是老子亲自编写的)

6.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7.春秋晚期的孙武是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兵家的鼻祖是孙武)。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书中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8.兵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孙膑,他反对空谈仁义,曾任齐国军师,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魏国。

9.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10.法家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1.实行法家改革这一主张的人有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实行法家改革这一主张的另一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2.最早实行法家改革这一路线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

13.孔庙、孔林、孔府合称“曲阜三孔”。

14.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①孔子。

②柏拉图。

③亚里士多德。

④托马斯·阿奎那。

⑤哥白尼。

⑥弗兰西斯·培根。

⑦牛顿。

⑧伏尔泰。

⑨康德。

⑩达尔文。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儒家

孔子(创始人)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创始人)

庄子

兵家

孙武(创始人)

孙膑

墨家

墨子(创始人)

法家

韩非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8课&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二)

领域

人物

时期

相关

法家

管仲

春秋时期

齐国人

帮助齐桓公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子》

水利学家

李冰

战国时期

秦国人

李冰是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修筑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法家

商鞅

战国时期

秦国人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医学

扁鹊

春秋战国

之际名医

扁鹊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他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文学

诗歌

屈原

战国末期

楚国人

屈原创造出新体诗歌《离骚》,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中国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鲁国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大思想家:

①“仁”;②“爱人”;③“为政以德”。

孔子是大教育家:

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要谦虚好学;④“温故而知新”。

相关书籍:

①《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注意:

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他的弟子整理的)②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写《春秋》一书,东周的春秋时期也是因此得名。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

战国时期邹国人

①反对一切战争;②“仁政”治国;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荀子

战国时期赵国人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楚国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也叫《老子》。

(注意:

不是老子自己写的,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的)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问题。

庄子

战国时期

宋国人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批评孔子要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齐国人

孙武是兵家的创始人(兵家鼻祖)。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书中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齐国人

反对空谈仁义(此观点与韩非一样)。

曾在齐魏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任齐国军师,两次打败魏国。

(桂陵之战中相关成语——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孙膑用了减灶计)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鲁国人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注意:

此处与孟子的观点不同)。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韩国人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此观点与孟子一样),提倡法制。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改革的实施者是在秦国成功变法的商鞅)

注:

加粗、倾斜、阴影部分为春秋时期;其余为战国时期,注意区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秦王即嬴政,建立秦朝后被称为秦始皇)

1.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攻势。

2.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

(六国被灭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3.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4.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秦王嬴政任用的有才干的人:

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

6.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废分封,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分管监察);③地方推行郡县制,设36郡,郡下设县。

7.郡县制,否定了分封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8.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注意:

文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9.统一文字的意义:

秦朝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上曾不断出现割据局面,各地方言不一致,但文字却始终是统一的,这与秦朝统一文字有重要关系。

10.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

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又把暗中批评皇帝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11.焚书坑儒的影响:

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12.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又让蒙恬负责修筑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1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4.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湘水)和珠江水系(离水),灵渠是中国古代第一条人工运河,它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5.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附:

秦朝疆域示意图:

长城一带

陇西

秦朝

东海

南海

注:

①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这两句可以合成一句:

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徭役重;(秦始皇修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②赋税重;(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③刑法重。

2.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和赵高互相勾结,政治十分黑暗。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起义,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政权,打到咸阳附近后被镇压。

4.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胜

7.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被镇压,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8.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相关成语:

破釜沉舟)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标志秦朝灭亡。

9.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在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进行了四年的争夺皇位的“楚汉之争”,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的建立者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10.“楚汉之争”时出现的相关用语:

“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12.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时间

战争

双方

结果

约四五千年前

涿鹿之战

炎黄帝与蚩尤

蚩尤败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周)武王与(商)纣王

商亡周建

公元前7世纪后期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的晋与楚

晋文公成为霸主

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的齐与魏

魏败

桂陵之战十多年后

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的齐与魏

魏败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的秦与赵

赵败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项羽与秦朝军队主力

秦败(项羽以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