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768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docx

原创新课标高二生物寒假作业含答案6

新课标2016年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寒假作业8

一、单选题。

1.在一个进行无性繁殖、个体数量比较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D.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2.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

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cm和26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12cm、6种B.18cm、6种

C.12cm、9种D.18cm、9种

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必须进行DNA的复制

B.蛙的红细胞和受精卵中的中心体在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与神经细胞中DNA的含量相同

D.观察四分体的最佳材料是成熟的花药

4.下图为翻译过程中搬运原料的工具tRNA,其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一5’端”,其他数字表示核苷酸的位置。

下表为四种氨基酸对应的全部密码子的表格。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密码子

UGG

GGU、GGA

GGG、GGC

ACU、ACA

ACG、ACC

CCU、CCA

CCG、CCC

氨基酸

色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A.转录过程中也需要搬运原料的工具

B.该tRNA中含有氢键,由一条链构成

C.该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搬运脯氨酸

D.氨基酸与反密码子都是一一对应的

5.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6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6.病毒是结构比较简单的生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病毒的元素组成与染色体可能相同

D.病毒具有与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7.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若Ⅲ4与另一正常女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

C.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Ⅲ2与Ⅲ3婚配,生出有病女孩的概率是5/8

D.假设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Ⅲ1与Ⅲ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24

8.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给病毒也能感染人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9.如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①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

C.图2中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D.图2表示基因是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0.下图为某男X和其2任妻子M、N,以及4个战乱中走失的孤儿的DNA样品指纹图,M及N的孩子分别是()

A.M的孩子是b,N的孩子是c

B.M的孩子是c,N的孩子是b

C.M的孩子是d,N的孩子是a

D.M的孩子是d,N的孩子是b

11.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12.西班牙长耳狗某种遗传病由一对基因控制,育种学家在正常狗的杂交中发现下列情况:

母狗A与公狗C交配产生的全是正常狗,母狗B与公狗C交配生出了一些患此病的狗。

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耳聋性状是隐性性状B.公狗C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C.母狗A和B的基因型不相同D.如果C是纯合子,则A与C子代患病雌雄均有

1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金()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14.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5.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光学显微镜下,染色体变异可见而基因突变不可见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类型

16.如图表示一个2N=4的个体的染色体。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3号和4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染色体移向一极,3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如果1号和3号染色体移向一极,则2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⑤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未必完全相同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D、①④

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B.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往往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8.蜜蜂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雌性蜂(2N=32),通过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相当于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精子.下图为蜜蜂体内的某一细胞图(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N=16,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一定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B.该细胞的核DNA转录已停止,细胞质中翻译也停止进行

C.该细胞DNA复制时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

D.该细胞若为雄蜂的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19.某植物中,当C、D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

一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杂交,F1代中有

开红花;若让F1中这些红花植株自交,F2代红花植株的比例为()

A.

B.

C.

D.

20.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将某一红果高茎番茄植株测交,对其后代再测交。

并用柱形图来表示第二次测交后代中各种表现型的比例,其结果如图所示。

请你分析最先用来做实验的亲本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DdB.RRDDC.RrDDD.RrDd

二、简答题。

21.某种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眼色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

下图是研究该种动物毛色、眼色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眼色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白毛个体关于毛色的基因型可能为。

(2)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F2中这种基因型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3)F2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共有种,其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4)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与灰毛白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雌性个体占的比例为。

(5)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1条的个体称为“三体”。

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l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

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

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

(注:

“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代“三体”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

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则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

22.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

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亲本

组合

纯合紫色

×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黄色×黄色

紫色×紫色

白色×白色

F1籽粒

颜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黄色、白色

紫色、黄色、白色

白色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

黄色:

白色=12:

3:

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

如果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

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

23.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如细胞的(填结构)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结构C的形成.

(2)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3)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色盲基因用b代表).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三、实验题。

24.控制豌豆高茎(D)和矮茎(d)的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控制圆粒(R)和皱粒(r)的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高茎豌豆的产量更高,皱粒豌豆的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

现有高茎圆粒和矮茎皱粒两个纯合豌豆品种,欲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利用四年时间培育出高茎皱粒豌豆新品种。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简单的育种计划,请将该计划补充完整并进行相关的分析:

Ⅰ、育种计划

第一年:

①将上述两品种的豌豆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地块上,获得亲本植株。

②若以高茎豌豆为母本,则需在以前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操作;

③在适宜时期取矮茎皱粒豌豆的花粉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

④收获F1种子。

第二年:

①种植F1种子,获得F1植株。

任其自交,获得F2种子;

②选出F2种子中的,这样的种子约占F2种子总数的。

第三年:

①种植第二年选出的F2种子,获得F2植株;

②只保留F2植株中的。

ks5u

③任其自交,产生F3种子,将每株F2产生的种子单独收获,获得多份F3种子。

第四年:

①取适当份数的F3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地块上,获得F3植株;

②任其自交产生F4种子,从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地块上获得所需纯种;

Ⅱ、相关分析:

(1)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结果导致F2中出现新的。

(2)在此育种计划中,F2种子将出现种基因型,F3种子将出现种基因型。

【试卷答案】

1.A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在一个进行无性繁殖、个体数量比较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A正确;BC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而题干中是进行无性繁殖,不可能是基因重组,BCD错误.

2.D

解析:

根据题意,每个显性基因对株高的作用是(26—10)/8=2(cm),因为亲代玉米高10cm和26cm,所以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有四个显性基因,故株高为10+2×4=18,F 2的表现型种类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故表现型有9种,故D正确。

3.A

解析:

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中心体不发出星射线;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了DNA的复制,含量是神经细胞的2倍;成熟的花药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观察四分体应该选择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

4.B

解析:

转录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不需要搬运原料的工具,A项错误。

tRNA是单链,但具有碱基互补配对区域,B项正确。

该tRNA的反密码子是UGC,对应的密码子是ACG,可搬运苏氨酸,C项错误。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D项错误。

5.C

解析:

甲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根据图中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6.C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病毒的化学成分是核酸与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P,与染色体相同,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7.C

解析:

遗传病判断和计算的考查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或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或女正常非伴性”。

5、

6和

3的关系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再由

6和

3的关系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A正确。

5、

6的基因型都是Aa,则Ⅲ4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正常女子结婚,1/3AA×aa→1/3Aa,2/3Aa×aa→1/3Aa,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B正确。

若Ⅱ1不携带乙病基因,由Ⅱ1Ⅱ2Ⅲ2的遗传关系,以及

2Ⅱ2Ⅲ2的隔代交叉遗传关系,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2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Ⅲ3甲病的基因型为aa,后代中正常为1/2,患病为1/2;Ⅲ2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3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则后代中患病女孩为1/8,其他为7/8,综合考虑:

后代中有病女孩的概率为1-1/2×7/8=9/16,C错误;条件同C,乙病为伴X隐性,则Ⅲ1甲病基因型为aa,Ⅲ4甲病基因型为1/3AA2/3Aa,后代中正常为1/3,患者为2/3;Ⅲ1乙病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Ⅲ4乙病基因型为XBY,后代患病概率为1/8,正常概率为7/8,综合考虑,后代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24,D正确。

8.C

解析:

本题考查禽流感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禽流感病毒无核糖体,其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B错;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都会被禽流感病毒感染,C正确;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

9.C

解析:

分析题图:

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其中①表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②表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X1和 X2均表示转录形成的RNA。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不完全相同,将b1中的碱基T换成碱基U,两者的碱基序列才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症的根本原因是DNA的自我复制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D.图2中①②④表示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表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10.C

解析:

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和母方.从DNA指纹图分析,a、d的DNA指纹各有与X相同的部分,说明他们可能是X的孩子.a的另一指纹与N相同,d的另一指纹与M相同,说明a、d可能分别是N、M与X所生的子女.故选:

C.

11.B

解析: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也有可能有少量噬菌体为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A正确;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B错;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C正确;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内,会产生许多同样的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12.D

解析:

根据题干狗ABC均是正常狗,但是母狗B与公狗C交配生出了一些患此病的狗,所以该病为隐性性状,A正确;该病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公狗C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无论该病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母狗A一定是纯合子,母狗B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如果C是纯合子则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则A与C子代均没有病,D错误

13.D

解析:

解旋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A变成单链,故A错;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故B错;DNA复制时,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一条子链,故C错;复制完成后,母链和相应的子链形成双螺旋DNA分子,故D正确。

14.C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该夫妇均为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含有2个,且位于两条姐妹单体中,C正确

15.D

16.B

解析:

由图可知,1号和2号染色体、3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①错,②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错,④正确;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相同,⑤错。

17.D

解析:

只有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A错;三倍体植物可由二倍体和四倍体生物杂交而成,B错;单倍体作物所获得的植株往往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而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单倍体育种所获得的植株能产生正常配子,能正常生育,C错;“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18.C

解析:

该细胞可以是二倍体雌性蜂减数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判断的理由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它也可以是雄蜂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判断的理由也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A错。

该细胞无论是进行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其子细胞的细胞核中DNA数一定为16,加上线粒体中的DNA,该细胞的子细胞DNA数一定大于16,B错。

由于此时细胞中是染色体的形式,所以细胞核中基因不能解旋转录出相应的RNA,但不影响细胞质中翻译的过程,C对。

该细胞若为雄蜂的精母细胞,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不对。

19.B

20.A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示比例,利用自由组合问题分离解决,第二次测交结果分析红果:

黄果=1:

1,推测子一代基因型为Rr,由于亲本也是测交推测亲代基因型为RR;第二次测交结果分析高茎:

矮茎=1:

3,推测子一代基因型为1/2Dd和1/2dd,由于亲本也是测交推测亲代基因型为Dd,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RRDd,A正确

21.

(1)XAA或aa

(2)AaXBXb1/8

(3)12AaXBXB、AaXBXb

(4)7/16(2分)

(5)①雌染色体(数目)变异②3:

1(2分)2:

1(2分)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白眼性状在子代雌性中不存在,只在子代雄性个体中存在,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关,故应位于X染色体上。

黑毛:

灰毛:

白毛=1:

2:

1,说明白毛是纯合子,应是AA或aa.

(2)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应是AAXBXB和aaXbY,子一代中雌性是AaXBXb,雄性是AaXBY,它们自由交配在F2中出现AaXBXb的概率是1/2*1/4=1/8.

(3)F2中雌雄的基因型共有3*4=12种,灰毛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两种。

(4)在F2中灰毛雌性个体有1/2AaXBXB和1/2AaXBXb,灰毛白眼雄性个体是AaXbY交配,后代中出现杂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X-,AA(aa)XBXb,其比例是1/2*1/2+1/2*1/2*1/2+1/2*1/2*1/4=7/16。

(5)①因为多一条的雄配子是不可育的,故该雌性多余的一条染色体应来自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假如是在10号染色体上,亲本应是rrr和RR,子一代中三体为Rrr,所产生的雌配子有1/6R、1/3Rr、1/6rr和1/3r,而所产生的雄配子有1/3R、2/3r,因此后代正常尾:

卷尾=12:

6=2:

1,如果不是位于10号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应是雌性rr,雄性是RR,子一代中雌雄基因型都为Rr,自由交配后正常尾:

卷尾=3:

1。

22.

(1)61/6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

白色=1:

1(2分)②母本tt基因突变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