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762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是()提出的。

A.庄子B.孟子c.苟子D.孔子

2.王逸的《楚辞章句序》是对()《离骚传》的推衍和发展。

A.班固B.司马迁c.刘安D.王充

3.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

A.文人的嫉妒心理B.文人受到政治的摆布

c.文人根据自己的长处攻讦他人的短处D.文人之间不团结

4.陆机的《文赋》论文章体式,一共涉及到()种文体。

A.4B.6c.8D.10

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c.篇章结构D.文辞修饰

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是()

A.《诗品》B.《文心雕龙》c.《诗式》D.《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

7.《与李生论诗书》的作者是()

A.皎然B.钟嵘c.司空图D.王昌龄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B.韩愈《答李翊书》

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曾引“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盐酸之纠此句原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B.韩愈《答李翊书》

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D.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10.《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

A.张戒B.王安石C.严羽D.欧阳修

11.《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B.明代的竟陵派

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

12.“(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由()提出。

A.苏轼B.欧阳修C.李清照D.秦观

13.张炎评词的标准主要包括()宋末元初“清空说”

A.意趣高远、雅正、古朴B.意趣高远、协乐、清空

C.意趣高远、雅正、清空D.雅正、协乐、古朴

14.《录鬼簿>的作者是()记录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

A.陶宗仪B.钟嗣成元C.贾仲明D.朱权

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立主脑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

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

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

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

16.刘大槐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论,同时又开启了后来的()的古文理论。

A.戴名世B.王夫之C.王士稹D.姚鼐

17.《红楼梦》第一回中曾对()提出批评。

A.《金瓶梅》B.才子佳人小说C.三言两拍D.《情史》

18.现存收集古代谣谚最为完备的书为()

A.《古谣谚》B.《山歌》C.《挂枝儿》D.《古诗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9.《毛诗序》说: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其中第二个“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文论家是___曹丕___________.

21.《诗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南朝作家钟嵘___________。

22.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_______创作主体论_________问题,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

23.《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论的纲领,其中“元九”指的是_____元稹.

24.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里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________”,表现了对艺术境界的独特理解。

25.严羽论诗以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____诗有别趣_____,非关理也”。

26.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有“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其中“老阮”指___阮籍___.

27.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个“___诗界革命______”运动,其中成绩卓越者当属黄遵宪。

28.鲁迅署名令飞发表了《___人间之历史_》,该文反映了鲁迅早期的文艺思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9.文质彬彬

文质”说,孔子在《论语·雍也》云: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关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重视中起着主导作用。

本词语形容人表里如一,表面和心里相互协调。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

“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30.滋味说

钟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论的诗歌评论家,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

他认为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提诗之至也”。

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

是钟嵘用来作为衡量诗歌作品的重要尺度.钟嵘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评论家.他认为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的"滋味"说是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

南北朝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

陆机《文赋》:

“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张衡《怨篇》,诗典可味”。

均为以“味”言诗。

在这里“味”乃指诗歌的一种艺术效果。

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钟嵘时代,五言诗正蓬勃兴起,渐渐取代四言诗的地位。

与四言相较,五言诗增大了诗歌表现的容量,更利于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事物。

钟嵘从理论上推崇五言诗,并认为它最有滋味,乃是诗歌发展之必然。

滋味因此而成为重要的诗论标准。

联系当时诗歌创作,钟嵘提出滋味说,实有所针对,东晋时,玄言诗泛滥,影响所及,至于南朝。

钟嵘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即指玄言诗侈谈玄理,有悖于诗歌审美规律。

于是他标举滋味,实乃使诗歌回归正途之举。

滋味说的主旨便是使诗歌具有它本应具有的审美感染力。

他说:

“于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钟嵘提倡滋味说,与他对诗歌创作抒情特征的把握直接相关。

他认为: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各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可见,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

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

后世皎然、司空图、严羽一派诗论受钟嵘滋味说影响甚巨。

31.“工夫在诗外”

功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32.有我之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又说: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关系的有关论述。

34.简析《论衡》品评作者的标准。

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批判“好谈论者增益事实,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论衡?

对作》)。

王充认为有“真”才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

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是有益于世的。

而虚妄之作是必然毫无实用价值的。

王充强调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做到表里如一,内外相符,这就为文章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标准,为文章做到文质彬彬指明了方向。

35.简述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的具体内容。

陈子昂革新诗歌的主张是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

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

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

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

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

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

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36.简述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

37.简析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艺术境界的认识。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理论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

他认为诗歌意境的构成莫不由情、景两大元素:

“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

”他从气为世界本原的哲学观出发,认为情、景之间有必然的感应关系“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二者的结合是必然的。

《姜斋诗话》中这样的论述很多,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中的情、景是彼此互相依傍,缺一不可的。

他更进一步深入考察,提出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法分别,这是最高境界;其二是“景中情”,在写景当中蕴涵着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感到有景物形象在。

总之情景互相融合才能构成诗歌的意境美。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试述陆机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的系统论述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要问题。

《文赋》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内容,老庄虚静的精神境界可以诱导作者进入排除纷扰、全神贯注的创作状态;加之作者有胸罗万卷的学养储备,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生动地描绘了“精骛入极,必游万仞”的构思活动情状,这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语言文字的物质化的全过程。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入地,无所不至。

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在谈艺术构思时,陆机注意到了灵感的作用,他认为灵感之获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当顺乎自然。

39.试析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

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步趋韩愈,重申了道对文的重要性,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自至”,并以杨雄、王道模抉经典,“道未足而强言”为例,反追求文辞。

针对当时文士学道而之弱于义的习气,欧阳修并没有像道家那样鼓吹重道轻文甚至“作文害道”,而是将道作为文士的基本修养。

即充道为文。

他评说吴充的文章是“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之势”表明他立论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在文。

40.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认识的合理内涵。

200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孔子针对《关雎》所做的评价是(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尽美矣,又尽善也

C.尽美矣,未尽善也D.后妃之德也

2.诗六义中“兴”指的是()

A.以彼物比此物B.直书其事

C.体物写志D.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辞

3.钟嵘在《诗品》中提出()

A.文气说B.滋味说C.性灵说D.格调说

4.在汉代对于屈原文学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争议,王逸的《楚辞章句序》所反驳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班固B.司马迁C.刘安D.王充

5.“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中的“魏武”是指()

A.曹植B.武安侯C.曹操D.司马懿

6.“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描述的是()

A.构思过程B.行文乐趣C.作文利害D.文章之病

7.“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

A.《典论·论文》曹丕B.《诗品》C.《诗式》D.《文赋》

8.明确提出“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是()

A.陈子昂B.李白C.杜甫《戏为六绝句》D.韩愈

9.对李白、杜甫做出极高评价,认为“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的是()

A.苏洵B.欧阳修C.王安石D.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10.皎然《诗式》主要谈的是()

A.诗歌的思想内容B.诗歌的艺术表现

C.诗歌的格式D.诗歌的格调

11.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中所谓“韵外之致”指的是()

A.追求韵味达到极致B.语言文字之外别有余味

C.语言文字之外的精致D.韵昧消失的地方

12.“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语出()

A.张惠言《词选序》B.李清照《论词》

C.张炎《词源》D.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13.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中“东野”指的是(

A.贾岛B.李商隐C.孟郊D.韩愈

14.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倡导者有()

A.李东阳、何景明B.李梦阳、何景明

C.王世贞、袁宏道D.李攀龙、李贽

15.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一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论诗标准()

A.童心B.完C.变D.逆

16.“真诗只在民间”语出()

A.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B.李开先《市井艳词序》

C.冯梦龙《序山歌》D.王世贞《艺苑卮言》

17.王国维《人间词话》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A.神韵说B.童心说C.境界说D.性灵说

18.《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的纲领,其作者是()

A.黄遵宪B.梁启超C.曹雪芹D.龚自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9.《尚书·尧典>:

“诗,__诗言志__________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20.《论语》:

“子日:

______辞_______达而已矣。

”(《卫灵公》)

21.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故寂然凝虑,;_思接千载__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22.皎然《诗式》:

“作者须知复变之道,___反古______曰复,不滞日变。

23.白居易《与元九书》:

“每读书史,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___歌诗合为事而作__。

24.严羽《沧浪诗话》:

“夫学者以_____识______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25.张炎《词源》形容___吴梦窗__创作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26.李贽认为,有一部书“有国者不可以不渎”,“贤宰相不可以不渎”,这部书是《______忠义水浒传_____》。

27.冯梦龙说《挂枝儿》等能“借男女之真情,发____名教__之伪药”。

28.《红楼梦》第一回:

“曹雪芹于___悼红轩___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9.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

“子曰:

‘绘事后素。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道:

“‘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

’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

”子夏说:

“那么礼在后吗?

”孔子说:

“启发我的是你呀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

”——李泽厚《论语今读》)。

朱熹集注:

“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

”原意: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30.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的“神思”说:

《神思》篇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

作者阐述了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刘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与语言的非对应关系,即是认为思维中想象容易奇特,写成却往往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管,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

“意翻空”和“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中一对永恒的矛盾。

《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

31.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以植物来喻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是感情的重要,看到了诗歌的抒情本质。

“情”、“义”指的是内容,“苗”、“华”指的是形式。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

在白居易看来,诗歌是有认识生活和鼓舞感染人的作用的,认为好的诗歌要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为了使作品发挥更广泛的社会作用,在强调思想内容第一的前提下,白居易又十分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力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不一概地排斥“苗言”和“华声”,而只是反对离开有补于世的内容,雕章镂句。

他要求不拘泥于声律、词藻的束缚,做到通俗易懂,为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

他说过: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但他强调的重点是“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这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他所谓的“为时”“为事”就是主张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

32.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它们虽不为士大夫们所重视,但为下层观众所欢迎,依然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着,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和剧本体制。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些在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的势力便开始发展兴盛,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思想。

34.《毛诗序>对诗歌的论述贯穿着怎样的中心思想?

《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

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

《序》文一开始就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化,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

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是说诗歌创作说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

35.简述陆机《文赋》中“朝华”、“夕秀”的内涵。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36.简析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竞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

37.简述《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

《摩罗诗力说》(1907年)是鲁迅早期诗学的代表作。

这篇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探索救亡图存和改造国民性方略的诗论,既是鲁迅浪漫主义诗学与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充满民主革命热情、追求人本主义理想、号召思想革命的战斗檄文;既倡导“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派精神,也呼吁“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精神界之战士”。

从历史的语境看,此文融鲁迅的艺术创作思想与启蒙主义热情为一体,在诗学与政治的经纬坐标上,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相对统一,在中国诗学从古典式和谐向摩罗式崇高的转型过程中,具有破旧立新的先导作用和标志意义。

《摩罗诗力说》以进化论的视角观照传统文学,对传统文学持强烈批评态度。

此文倡灵明张个性,充满天才主义精神。

坚信文学启蒙,文学救国,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

就文学的任务和作用而言,鲁迅认为,“有纯文学上而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虽然文学的社会功用比不上经济、工商甚至历史学,但是它的作用决不亚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

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无不以科学为术,合理为神,功利为鹄”,而文章却有着一种不用之用——涵养人之神思,即培养人们的理想,也就是文章的任务和作用了。

并且文章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启人生之閟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揭露生活中的蕴藏着的奥妙,反映生活的真实。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试述《文心雕龙.时序》体现的文学史观。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是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的核心观点。

主要论点有:

1、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风动于上,而波动于下”;

2、学术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3、文学自身的继承关系,指出楚辞上承诗经和纵横家散文的风格,又指出楚辞对汉赋以及后世的长久影响。

4、时代风气对文学的影响,举例说明建安文学那种刚健爽朗、慷慨激昂、气势雄浑的风格,是建安时代精神的产物;

5、统治者的影响;

6、天才作家的杰出成就,他认为文学史上天才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影响后世的文学发展。

39.分析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

40.试析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

 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

“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

  “密针线”,即紧密情节结构,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减头绪”,即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

这些论点,都能切合戏剧艺术的特性,且简明实用。

在戏剧语言方面,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