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69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二○一○年三月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一、学院简况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始建于1949年,2001年晋升为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开设8大专业群3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206人,赴外留学生48人。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占地20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07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场所8.14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实验实训室10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34万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行业鉴定机构7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教实训基地2个。

学院初步建立了一支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552人,专任教师371人,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323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19人,硕士以上学位110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9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院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现有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委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第二批立项建设院校。

学院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现与397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多项合作。

学院获得专利2项,与企业合作开展实用性、应用性较强的横向课题研究8项。

学院本着“立足龙江、服务三农”的服务定位,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16000余人次;本着“做强自己、辐射带动”的示范定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等5个省25所职业院校。

学院不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与广度,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实施“2+1.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年累计招生235人,毕业后,有50%的毕业生将在韩国及韩资汽车行业就业。

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开展IHK的培训合作,学生获取IHK证书后,15%的学生将在德国及德资企业就业。

学院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的高素质人才。

近三年学院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持续走高,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均高于省内本科三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7.15%。

学院注重积淀“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也多次到学院考察并讲学,对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学院先后被授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数控和汽车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建设情况与总体成效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07年8月,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学院成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2008年4月,建设方案及任务书正式得到教育部、财政部批复。

项目预算总投入9492万元,实际到账11217.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6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400万元,举办方投入和学院自筹资金4995.07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22.6万元。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领导班子精心谋划学院发展,从顶层设计入手,战略决策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凝炼和彰显。

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包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两大部分。

其中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5个,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校园信息化、学院管理内涵、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内基础设施5个建设项目。

为了使各专业协调同步发展,学院还投入专项资金近590万元,启动了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和旅游管理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促进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对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设施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3个专业和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2个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13个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平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同时对畜牧兽医、数控技术等4个院级重点专业进行同步建设。

2.学院管理内涵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运行模式,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建设上大胆创新;在资金管理、绩效管理、教学管理上有所突破;培育学院制度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校园环境文化;探索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形成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鲜明的管理特色,做管理的示范。

3.对口支援与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对西部及我省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援,帮助受援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积极开展院校交流;充分发挥学院在农机行业的优势,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科技下乡、院县(乡)共建、技术服务等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加大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龙江经济建设。

4.国际合作办学与海外就业市场开发。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在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4个国家的多所院校的合作关系,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的办学模式,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不断强化学生海外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建设总体成效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推进项目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黑龙江省政府和主管部门政策资金全面落实

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及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全面有效地履行了在项目建设任务书中所做出的跨省招生、配套资金、学院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承诺,并制订了相关配套政策。

----跨省招生:

2007年学院计划招生2500人,其中跨省招生373人,占总计划的14.9%,分布在17个省份;西部省份招生103人,占总计划的4.1%。

2008年学院计划招生2803人,其中跨省招生620人,占总计划的22.1%,分布在19个省份;西部省份招生160人,占总计划的5.7%。

2009年学院计划招生2840人,其中跨省招生892人,占总计划的31.4%,分布在21个省份;西部省份招生312人,占总计划的11.0%。

----资金落实:

黑龙江省财政厅在落实原有承诺资金基础上,追加资金800万元,使配套资金总额达到3400万元;学院主管部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也落实了资金承诺,三年共计投入1500万元资金,用于示范院校建设。

省财政厅和省农委建设资金的落实,有效地保证了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

----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逐年提高。

黑龙江省政府十分重视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对学院的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

2007年达到3600元/生,2008年达到4100元/生,2009年达到5300元/生,已超过验收目标(4000元/生),达到黑龙江省普通本科教育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

2.项目建设任务指标圆满完成

经过近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共完成10个一级项目,661个项目点,各项任务指标的达成度均在100%以上,个别指标达到200%以上,多数指标达成度均大幅超过预定目标,其中: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共25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1356万元,实际支出1434.2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5.77%;

(2)师资队伍建设共126个项目点,完成率156%,预算资金943万元,实际支出1047.49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11.08%;(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共22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2536万元,实际支出2764.96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9.03%;(4)其它项目建设共5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4657万元,实际支出5971.0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28.22%。

具体完成情况详见表1。

表1示范建设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建设目标

目前水平

达成度(%)

招生与就业

1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95

97.15

102.26

2

跨省招生比例(%)

30

31.4

104.67

3

对西部招生比例(%)

10

11

110

课程建设与改革

4

国家精品课程(门)

5

6

120

5

省级精品课程(门)

17

19

111.76

6

优质核心课程(门)

35

46

131.42

7

自编工学结合教材(部)

28

47

167.86

8

课程标准(门)

52

52

100

9

多媒体课件(门)

44

46

104.55

10

虚拟现实教学资源(门)

5

6

120

11

职业能力测试题库(门)

30

30

100

12

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项)

18

38

211.11

师资队伍建设

13

国家及省级教学团队(个)

5(省级)

2(国家)

4(省级)

----

14

新增专业带头人(人)

11

18

163.64

15

新增骨干教师(人)

27

48

177.78

16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

232

323

139.22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职业技能训练

17

教学设备仪器总值(万元)

6565

6734

102.57

18

校内实训基地(个)

18

18

100

19

校内实训室(个)

91

101

110.99

20

生产性实训平均比例(%)

80

82

102.50

21

“双证书”获取率(%)

96

98.42

102.52

校企合作

22

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个)

240

397

172.61

23

校外实习基地(个)

230

296

128.7

24

合作企业接收受顶岗实习学生数(人月)

5600

12800

228.57

25

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

1600

1642

102.63

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26

职业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万人次)

1.5

1.6059

107.06

27

对口支援院校(所)

13

25

192.31

28

对口支援联合培养学生数(人)

200

240

120

29

培训培养教师数(人次)

29

2800

9655.17

国际合作与交流

30

与国外联合办学培养学生数(人)

100

235

235

3.围绕内涵发展建示范,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

(1)明确示范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发展远景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科学设计内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发展模式,确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育人理念,明确了为“三农”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宗旨,凝练了“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

本着内涵发展、示范建设、高教强省同步推进的原则,认真研究示范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围绕内涵发展建示范,抓好示范促内涵。

经过反复论证,较好地把握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精髓,完成了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顶层设计。

共设计了包括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管理内涵建设在内的10个子项目;围绕高教强省计划确立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现代养殖业及食品加工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等6个建设项目及4个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的强省服务项目。

学校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找准了示范建设的目标、为区域经济和高教强省服务的定位,理清了内涵发展的思路,构建了内涵发展模式,使学院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学院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中央支持2600万元专项资金,拉动地方和自筹配套经费8617.67万元,办学基础条件更加完善,育人环境更加符合高职教育需要。

示范院校建设以来,学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校舍建筑面积增加1.74万平方米,新增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实验实训设备增加1059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3062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增加5万册,新增知网数据库20TB,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近三年的示范院校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6%;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23人,专兼比例达到1:

1;双师素质教师282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7.9%;有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9人,教育部各专业类教指委及分委会委员4人,省教育厅各专业教指委主任3人、委员16人;现有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位于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进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前十强。

校内外实训基地更加符合现代高职教育需要。

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改建扩建校内实训基地8个,与世界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等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校内实训基地达到18个,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面积扩展了1.74万平方米,建成了融入企业要素、职业要素,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室101个,更加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与上海“三一”重工、哈尔滨三大动力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96个,且实习项目和内容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3)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学院实施“以农为本、稳工兴农”的专业调整策略,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强化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农产品物流、畜牧兽医等10个涉农专业的建设,涉农专业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根本保障的理念,积极与国际顶尖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与凯斯纽荷兰公司及大型国营农场合作实施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农机使用与维修人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及北大荒集团合作实施“校农联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农业工厂化人才和精准农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哈尔滨三大动力等企业合作,实施“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紧缺型人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哈飞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实施“职业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紧缺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等方面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大荒物流公司、黑龙江省邮政易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实行“212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各重点建设专业按照整体规划、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实施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建立了一批“五化模式”(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人才培养职业化)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发了为专业服务的行动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开创了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之先河。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创新了“双主体模式”、“校协(学院与行业协会合作)模式”和“四订(订内容、订标准、订形式、订就业方向)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4)教学成果丰富

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此推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诞生了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学院编写了《建设中的升华》、《行动导向常用教学方法》、《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等专著。

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在示范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中,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范例、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的“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等4项建设成果被收录到《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改革与发展成果汇编》中。

示范院校建设专项课题立项92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38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18篇;出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材32部,编写示范建设改革校本特色教材15部;开发国家农机行业职业标准5个,编写行业标准培训教材6部,开发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4套。

承办或主办有关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全国性、区域性、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8次,示范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共享和应用。

4.管理内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管理的示范

学院将管理内涵建设作为示范建设的重要项目,创新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把专业开发、人才培养、学院管理等诸多环节构成有机整体,在办学过程中贯穿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促使学院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要素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中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将各种资源要素凝聚到人才培养上来,取得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院的各项管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投资问效机制和基本建设竣工决算“二审”机制,采取工程监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双重把关的办法,对学院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实现二次审减,将工程造价审减额与监理费用挂钩,审计费用与审减额挂钩,压缩基本建设成本,教育报以《能省的锱铢必较,该投的毫不犹豫----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精细管理省下千万资金》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

学院建立了以“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激励机制,构建了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组成的新的分配制度。

将基本工资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岗位工资与工作质量挂钩;效益工资与教师绩效考评挂钩。

教学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岗位津贴之比为1.5:

1,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卫视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对学院的快速发展进行多次报道,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家长满意学院”。

学院管理内涵建设经验《加强管理内涵建设,做高职院校管理的示范》于2008年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并被《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

学院党建经验材料被收录进中央党校党建教学案例库--《全国基层党建经典案例》一书。

示范院校项目建设期间,全国80多所院校来我院学习管理内涵建设的成功经验,较好的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5.社会服务效果显著,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学院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培训总量达到1.6万人次。

学院主动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科技之冬”、“春雷”、“春雨”等行动计划,为杜蒙县农民培训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3300人次,为风华机械厂、红旗农场、双城养牛大户等培训近4000人次,对外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456人次,促进了农村致富和企业技术的推广与升级,为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同时,学院以深切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社会使命感,面向农村考生,近三年免费招收涉农专业学生236人,免收学费40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蓄积了人才。

学院与凯斯纽荷兰公司合作为我省农民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使我省农机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我省农机作业的国际化水平。

学院积极落实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乡村落地型人才,引领农民致富。

几年来累计培养500多名“村大”学生,他们回到家乡后,做到了“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信赖。

我院村大毕业生周淑清通过艰苦创业,带领50多户村民致富,2009年被评为中国首届高职毕业生“百名创业之星”,倍受瞩目。

学院还为农业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发了《农机维修电工》、《挖掘机驾驶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鉴定试题库累计12个,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农机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学院先后与省内外25所职业院校签署对口支援建设协议,开展专题讲座近100场,培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3000多人次,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黑龙江省20多所高职院校进行指导和交流,对口支援重点专业30多个、精品课程50多门,共享示范建设成果30多项,带动了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

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学院党委十分关注灾区重建工作,在灾后一周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捐款近20万元,献出诚挚的爱心。

学院对口支援四川剑阁县职业高中,先后选派3名专业教师对该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进行全方位支援。

学院无偿援助1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四川剑阁职业高中灾后的办公条件,使学校很快恢复正常办学。

通过我院教师的精心指导,该校学生在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3个单项奖等8块奖牌,是参赛队中获奖最多的队。

同时,学院还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投入7.5万元为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建设了焊接基地,帮助该校开办了焊接专业,同时,免费为该校培训教师7名,为当地焊接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6.国际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拓了学生海外就业市场

学院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之路,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国际交流范围。

学院先后与韩国、德国等4个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

学院率先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项目,实施“2+1.5”合作办学模式;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签订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协议,引入国际职业标准,打造国际化人才,拟在我院建立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

三、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2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为依据,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实施“校农联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与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北大荒集团合作,初步探索并实施了“校农联合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院与哈市农科院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农业类专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