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567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docx

政治分析题答题方法

2013年考研政治

主观分析题精讲

主讲人:

杨加宁

分析题答题思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

①是什么?

联系原理,照抄方法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②怎么讲?

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③怎么干?

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

人+科技+自然条件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

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

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

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

……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3

.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分析题可能之科目

.马原

.毛中特

.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与形势政策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34-38题:

10×5=50分

.34.马原(哲学)

.35.中特+马原(政经)

.36.毛概+近现代史

.37.思修法基(思修)

.38.世经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一、是什么

1.定义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

③人与自然

 

二、怎么讲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

4点行动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③“少生孩子多种树”:

ⅰ.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ⅱ.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材料1[联合国]全球温室效应;材料2国际污蔑中国

.材料3中国说自己污染不严重;材料4中国其实真不严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6.选做题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

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2002文.材料题

.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

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

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

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

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

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

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

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1

2005.分析题

34、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

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

“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

”“保护环境的是谁?

”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

“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1

2011.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

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

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

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

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了而行之,

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

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再生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我们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

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

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

.三、怎么干:

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

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2008.分析题

.3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

“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

“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

“对不起,让您受苦了!

”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2008.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1999文.材料题

.35.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35.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35.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

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1999文.材料题

.35.材料3

.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②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③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2007.38.选做题

.选做题II: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选做题II: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①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

.②联系:

.ⅰ.…存在于…之中、通过大量的…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背后隐藏着…、受…支配;

.ⅲ.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

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

.三、怎么干?

.方法论意义:

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

.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2009.材料题34、阅读下列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阅读下列材料: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

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阅读下列材料: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

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vs概括)

②联系: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到理~的飞跃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

16字箴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到感~的飞跃:

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2007.分析题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

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

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

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

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

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003.分析题

34.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

何马也?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

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

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是什么?

2.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

②作用:

理性因素:

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

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

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2004.分析题

.34.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