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52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docx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号楼施工方案

中大长江紫都三期1-4#楼室外排水工程

 

湖北省正源市政公用事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O年九月二十日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原则

1.1.1质量保证原则

1.1.2工期保障原则

1.1.3技术可靠性原则

1.1.4经济合理性原则

1.1.5环保原则

1.1.6人本施工的原则

1.2编制依据

1.3技术规范、质量检测标准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2.1指导思想

2.2实施目标

2.2.1质量目标

2.2.2工期目标

2.2.3安全生产目标

2.2.4文明施工目标

2.2.5环保卫生目标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工程位置及范围

3.2本工程各结构设计要求

3.2.1排水系统设计

3.2.2排水管道结构设计

3.2.3检查井结构设计

3.3项目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3.4主要工程数量表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

4.1施工组织管理

4.1.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4.1.2生产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4.1.3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4.1.4项目主要部门职责

4.2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4.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布置

第五章施工准备

5.1施工准备

5.1.1前期准备工作

5.1.2技术准备

5.1.3人员、设备材料供应和进场

5.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5.2.1与业主单位的协调

5.2.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5.2.3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6.1工程测量

6.1.1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

6.1.2高程控制的测量

6.1.3管线中线控制

6.1.4施工过程测量

6.1.5竣工测量

6.2排水、雨水、污水等管线施工

6.2.1沟槽开挖

6.2.2基础施工

6.2.3管道安装

6.2.3.1管道安装施工顺序

6.2.3.2管道安装施工

6.2.3.3检查井砌筑

6.2.3.4管道闭水试验

6.2.4沟槽回填

6.2.5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七章工程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计划安排

7.1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7.2劳动力计划安排

7.3工程投入的主要材料和及进场计划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8.1质量目标

8.2质量管理体系

8.3质量保证措施

8.3.1明确质量管理职责

8.3.2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8.4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8.5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8.6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8.7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8.7.1管道安装

8.8季节性施工措施

8.8.1施工准备工作

8.8.2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9.1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9.2施工组织安排保证措施

9.3资源配置保证措施

9.3.1人员保证措施

9.3.2材料保证措施

9.3.3设备保证措施

9.4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5工期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

9.5赶工措施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0.1安全生产体系

10.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0.2.1安全责任制度

10.2.2安全技术措施制度

10.2.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0.2.4安全检查制度

10.2.5安全教育制度

10.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4交通安全措施

10.5安全防护措施

10.6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0.6.1线路架设

10.6.2配电箱、开关箱

10.6.3现场照明

10.7施工机具安全措施

10.7.1操作规章或规程

10.7.2用电设备漏电保护

10.7.3安全防护

10.8消防措施

10.8.1消防设施

10.8.2明火管理制度

10.9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0.9.1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0.9.2机电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10.9.3施工电线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1.1场容场貌

11.1.1现场围栏及出入口

11.1.2现场标志

11.2施工保洁措施

11.2.1现场及作业面保洁

11.2.2机具设备保洁

11.2.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措施

11.3卫生防疫措施

11.4文明综合管理

11.4.1治安与保卫

11.4.2文明施工教育与制度

11.4.3职工遵纪守法

11.5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附图及附表

(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长江紫都三期1-4#楼室外工程(管网)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主要生产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诸多方面的施工保障措施等均遵循科学、严谨、细致、实用、合理的原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内容而设计编制的。

本设计是工程施工中必备的一份重要文件,也是工程技术资料的组成部分。

旨在如何保障本工程能够科学地、保质保量地安全施工,达到质优、按期,顺利完成之目的的综合阐述。

1.1编制原则

在深刻理解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按照"技术领先、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

1.1.1质量保证原则

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1.2工期保障原则

科学组织施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间的衔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和各阶段施工计划的实现。

1.1.3技术可靠性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吸收国内类似工程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1.1.4经济合理性原则

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技术方案,合理的利用配置资源,实施过程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节约经济的目标。

1.1.5环保原则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控制,建设“绿色工地”,实施“环保施工”。

1.1.6人本施工的原则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管理和控制体系,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施工过程遵照国家、地区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规定严格执行,保证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1.2编制依据

《长江紫都三期1-4#楼室外工程(管网)施工图设计》

适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施工规范;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从事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

1.3技术规范、质量检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199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本工程在考虑安排选择施工方案与方法,施工程序、工艺流程,工期计划,质量技术、安全保证措施以及未尽事项等方面难免有遗漏,谬误之处,有待施工过程中予以详细地修正、补充、完善,使其成为本工程施工中必须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2.1、指导思想

在施工中我项目部将以“安全第一、质量为本”为宗旨,参照质量体系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管理,发挥单位管理及技术的优势,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技术成果,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以“优质、高速、优价”完成该工程施工任务。

2.2、实施目标

施工中全面施行项目法施工,强化项目各项管理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以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严格履行施工合同,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2.2.1、质量目标:

严格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施工,本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合格工程。

2.2.2、工期目标:

本工程确保在总工期时间内完成。

2.2.3、安全生产目标: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达到市级安全优良施工现场。

2.2.4、文明施工目标:

坚决贯彻执行市政府令,按我单位的文明施工规则组织管理,确保达到市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2.2.5、环保卫生目标:

施工期间,不污染城镇道路、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工程位置及范围

本工程为长江紫都三期1-4#楼室外工程(管网)。

设计图范围内工程包括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

本工程位于烽火村,地势较高。

勘察期间,场内有较少的位置填土没有到位。

3.2本工程各结构设计要求

3.2.1排水系统设计

雨水系统:

雨水由雨水口、管道汇集后排至现有市政雨水管。

污水系统:

污水由污水口、管道汇集后排至现有市政污水管。

3.2.2排水管道结构设计

污水、雨水管均采用承插环刚度为8KN/m2的PVC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采用橡胶圈接口,安装严格按GB50268-2008施工。

PVC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图中所标注管径为公称直径。

排水管道均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密闭和强度性能试验及施工。

排水塑料管基础:

非车道下(管径小于等于400mm)采用承插环刚度为8KN/m2的PVC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做砂垫层护管,砂垫层厚度管底下铺75mm,管顶上覆盖150mm厚,两壁侧宽各200mm,PVC塑料管管沟开挖及砂垫层护管参照厂家图集《宁波瑞津管业有限公司双壁波纹管》;车道下(管径小于等于400mm)采用承插环刚度为8KN/m2的PVC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做C15砼360°护管参图集95S516;管径大于400mm采用钢筋砼承插排水管(胶圈接口),钢筋砼承插排水管均做C15砼120°基础参图集95S516。

3.2.3检查井结构设计

1检查井结构设计

排水检查井采用圆形砖砌检查井(详见国标图集02S515),管道管径≤300且管子埋深≤1M选用Ф700定型井;管径≤600选用Ф1000定型井;管径≤800选用Ф1250定型井。

排水井按30厘米落底施工。

3.3项目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3.3.1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

(1)各种管线交错纵横,回填管道沟槽土方必须夯实,避免路面沉陷。

(2)本项目施工每道工序时间延续较长,施工中先重点施工给排水,如何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流水线施工顺畅将是影响该项目按期完成的主要因素。

(3)本工程管道安装施工为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各工序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本工程的总体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必须作为工程的关键工序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4)本工程需投入较多的人员、施工机械及材料,充足的配备和合理组织安排,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配是该项目完成的重要保障。

(5)为做好文明施工,将按照相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下,在临时设施、施工围护、出入道口、车辆冲洗、生活设施、现场布置等多方面认真组织施工,加强环保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对外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施工形象。

同时注重深沟槽作业保护措施,交通协调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管理。

3.4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一、雨水工程

1

D300~D800钢筋混凝土平口管道

M

1146.7

2

雨水检查井

48

二、污水工程

1

D300钢筋混凝土平口管道

M

1736

2

污水检查井

68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

4.1施工组织管理

4.1.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场区实际情况,为便于工程的协调管理,本工程设一个项目经理部统筹规划,全面管理,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履行与业主签定的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项目部内设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生产、质量、安全等有关部门,针对工程特点,对施工全过程中全部职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按计划达到预定目标。

(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体系图见下页):

4.1.2生产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分层对工程各道工序层层把关,严格管理。

(具体详见下页)

4.1.3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体系图

项目经理:

方华国

项目总工:

吴志华

施工负责人:

周涛

计划负责人:

吴志华

试验负责人:

张卓

财务负责人:

谢雯

质检负责人:

陈晨

测量负责人:

严成

机械负责人:

吴杰

材料负责人:

付右元

 

材料组

测量组

实验组

质量组

工程组

附属工程作业队

 

施工班组

4.2工程施工总体安排

地下管网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包括临时工程建设,交桩复合等。

(2)地下管网沟槽开挖。

(3)地下管网结构施工。

(4)检查井安砌。

(5)地下管网检验试验。

(6)管道沟槽回填。

4.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布置

1、施工布置原则

(1)按施工计划的安排进行现场设施规划。

(2)施工布置要求既有利于生产,易于管理,又方便施工人员生活,且不影响环境及现有设施使用。

(3)布置时充分利用场地地势,尽可能减少开挖和填筑等场平工程量: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和要求,将临时建设施集中布置。

(4)尽可能利用现场已有场地、道路、房屋水电等设施。

2、施工平面布置

(1)本工程施工场地四周结合施工现场平面位置,选定施工平面布置搭设主要大临设施,包括主拌和场及加工、制作等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

(2)大临设施高标准,严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房屋的布置要求紧凑、美观、大方且与周边环境相适应,满足生产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保证管理、生产人员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3)临时设施出入口与场内新建施工便道相连接,利用施工便道及填筑成功的路基,作为施工时材料运输及施工机械的通行便道,施工场地内派专人及时打扫、清理受污染的路面,保持路面干净,搞好施工现场的整洁。

3、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内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和设备停放场等,开工后按施工现场临时布置图全面实施,指导具体施工。

(1)水、电

施工用电:

与当地变电所联系,用35mm2电缆线引至配电房,支线用20mm2电缆线引入各工作面,生活用电采用三相五线架空线路把电接入生活区。

现场配备发电机供临时停电应急及照明使用。

施工用水:

施工、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通过埋入地下50cm左右深的50mm水管从周围企业引入工地。

临时排水:

所有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如市政的排污系统。

场地周围设置完善的排水沟,场地内的污水及施工用水经由排水沟排水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的排水系统。

(2)卫生

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堆放整齐,施工废弃物及时清理、丢弃。

职工宿舍内设有洗浴间和厕所,解决人员个人卫生问题。

职工食堂采用瓷砖灶台,定期消毒,厨师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3)生活区

在临时设施场地内布置管理人员办公室以及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宿舍,其所有设施全部采用活动房,前后开窗配吊扇,做到通风采光,保证施工人员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其中办公室配备桌椅、台灯、文件柜及电脑等办公必需品,另设有接待室,方便与甲方及监理的联系,现场试验室内配备必要的现场检测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

(4)生产区

生产设施主要是材料堆放场、仓库、配电房、拌和场、机修车间、机械设备停放场地等,采用砖墙搭设,石棉瓦盖顶。

与生活区用护栏分开l米,以保证环境整洁及生产安全。

(4)通讯配备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办公室内配备电脑上网,供项目经理部与相关单位随时通讯联系之用,同时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均配备有移动电话,以保证现场联系畅通。

第五章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施工准备工作必须快速完成,以项日经理为首的工程管理部门正在开始现场办公、组织施工队伍施工及施工协调工作。

5.1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分为前期准备、技术准备、和原材料、机械设备准备。

5.1.1前期准备工作

(1)落实施工现场的水、电接入点,进行施工动力用电和生活用电线路的布设,临时水、电源接入等工作已在开工前完成。

(2)现场办公、生活材料等设施搭建与前期施工同步进行,按先办公、后生活陆续具备条件,全部工作已于正式开工前完成。

(3)组织测量、技术等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配合建立、设计单位办理交桩手续。

复核、测设首级测量控制网在交桩后2天内完成。

测量加密控制网的测设应随工程进展陆续进行,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5.1.2技术准备

(1)组织参加工程的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核对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积极协助建设、监理单位组织各项设计交底工作。

(2)编制完善补充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部、分项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及时报送监理审批。

(3)按照监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开工做好准备。

(4)分级、分层、分阶段向管理人员,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

5.1.3人员、设备材料供应和进场

(1)施工队伍调遣

签定合同后,项目经理及项目部主要成员到位到岗,并按工程需要组建施工组织机构,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尽快展开工作面,同时做好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和执行有关制度,对参加工程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按照工程进度安排,各专业工种人员应提前落实,保证按时到位。

(2)设备及材料准备

材料检验程序图

批量计划

 

编制材料进场计划: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的安排,合理确定各种材料的进场时间和工地存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进场计划,并据此修建材料库。

材料进场:

根据确定的进货渠道和材料进场计划,合理按照检验程序组织采购,保证各种材料按计划进入施工现场。

(3)机械设备及进场

按照施组设计中机械配备和施工进度情况安排组织机械调配,制定出机械运输方案,保证各种施工机械有序按时进场,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开工。

5.2与相关单位的协调

5.2.1与业主单位的协调

为保证施工进早展开,进场后积极与业主单位相关部门联系,主要就占地、用电、用水等问题逐一落实。

施工全过程应与业主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征询采纳业主有关质量、进度、变更、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意见,确保施工文明有序,令业主达到最大程度的满意。

5.2.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

(1)协助驻场监理、甲方代表,及时同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开工前的设计技术交底。

(2)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驻场监理汇报,并向设计人员征求意见,经设计人员同意,办理设计变更后方可进行施工。

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更改设计。

(3)积极邀请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关键部位的技术方案讨论审定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把设计思想贯穿进实际施工过程中,经理部及时与设计院驻场代表联系,解决施工中产生的变更设计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5.2.3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1)充分配合监理工程师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信息管理职能,做好基础工作。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甲方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质量管理。

在班组自检和质检部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

(3)贯彻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

所有进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等均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进场报验单,请监理工程师共同把关,审核生产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是否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4)部位或分项检查工序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展开工作。

(5)施工过程中积极配合试验监理工程师完成对各项试验项目的见证送检。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6.1工程测量

工程施工,测量先行。

测量控制是施工的根本,是工程施工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序环节。

我们将依据《工程施工测量》等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对设计勘察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交的坐标基准点和水准基准点进行交桩复核测量,确认无误后,建立本工程需要的首级控制桩位点和施工桩点,场区控制网桩位和经内业计算整理的施工测量资料,须报监理审批后才能利用实施。

6.1.1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

根据该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沿线布设一条闭合导线,以此作为今后施工各种结构物、各种管线的首级控制点。

导线起始于建设方己交坐标点,导线点的布设应根据工程范围,通视条件均匀分布,但必须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边长≤250m,方位角闭合差≤10√2(n为测站数),相对中误差≤1/1500。

控制点的选择应便于长期保存,既要满足精度要求,又要分布均匀方便今后施工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外业观测完成后,进行内业数据的计算整理和复核,边长与角度经过整理平差后反算得出的成果资料,需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随着各项工程的展开,控制点将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如通视情况不理想或距离较远影响精度,需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点布设。

布设点均要进行闭合或符合到相临的首级控制点三个,内业计算出的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投入使用。

6.1.2高程控制的测量

高程控制点应与平面控制点相同,当平面坐标测试工作完成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将高程传至各个平面坐标点位上,并计算出的各个高程应是通过闭合平差后的成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行使用。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应对旧有管网改造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检查其走向、数量、管道使用堵塞情况,测定其原有高程与设计要求是否有差距,并将结果上报设计及业主后确定最后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建立临时水准点,每百米设置一水准点,遇构筑物处应加设,距回填土边线不少15m。

当施工用的水准点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构筑物上,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点的等级要求,同时对于所有水准高程控制点要建立复核制度,尤其在雨天后,应进行复测闭合,及时修正避免点位下沉碰撞引起高程不符造成质量事故,在使用任何水准点前进行相临两点的复测。

6.1.3管线中线控制

管线中线控制桩的布设选点做到牢固可靠,管线中线控制桩保留至工程结束。

本施工场区内设六个以上水准点,并各有一稳固基准点,水准点选在本施工段附近安全可靠之处,便于施工使用,稳固基准点埋设混凝土标识或在永久建筑物上做标识。

6.1.4施工过程测量

施工前测量人员要对每项工程将要施工的设计图纸认真学习,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施工中对图纸提供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关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核,发现不符现象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共同解决。

测量内业计算整理出的各种点线角度高程等数据必须经两人复核无误后进行放样。

经过复测放样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约请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并在验单上签字批准,再向施工队进行交底。

交底以书面形式并配有草图,内容明确,数字准确,交接人均应有签字存档备查。

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步的测量工作(内业、外业)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到依据正确、计算精确、一丝不苟,步步校对,杜绝偏差,减少损失,确保工程测量万无一失。

管线中线控制桩的布设选点做到牢固可靠,管线中线控制桩要保留至工程结束,管线的主要标志的护桩及控制桩要测定高程、相互间角度、距离等,并编号记录在桩志图上。

6.1.5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和扩建的依据。

因此,竣工图和竣工资料是国家基础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