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46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docx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二○○三年十二月

 

课题组组长:

徐可为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教授、博导

副组长:

问向荣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副教授

杜跃平西北大学MBA中心主任教授

研究人员:

张丙周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计划处处长

刘敏胜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计划处副处长

李西宁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高新处处长

杨宏斌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高新处副处长

周新民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农社处处长

高继平西安市科学技术局成果处处长

李现西安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童鹏华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计划处助理调研员

解中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计划处主任科员

杨晔西安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田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许宁西安科技信息研究所干部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精神,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中‘一线两带’建设规划纲要”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特制定“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一、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核心竞争力

1、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含

创新是促使先进的科技思想和知识成果转变成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社会实践,是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体系是融合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于一体,将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有机结合,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现创新者意志和战略目标的系统。

创新体系从空间范围和管理层次上划分,可以分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由各类创新主体形成的制度、机构网络,其目的是推动新技术的产生、使用。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如不同的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资源秉赋、产业特色等,这些因素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的多样性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

2、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是地位的中观性。

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中观的地位和特征,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必须反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同时,又必须体现区域经济、科技、社会的资源、区位比较优势和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

二是网络的互动性。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对一定区域的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的整合和优化重组,使各种构成元素能够恰当定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网络化的互动关系,构成网络型的创新体系结构。

三是体系的自组织性。

创新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

能够在客观规律、内在机制和可调控杠杆的作用下,根据特定目标的引导,生成内生的自动调节、自动平衡和自我控制优化功能和效应,实现组织体系的预定目标。

四是建设的动态性。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索性特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系统工程。

必须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区域自身特点,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分步推进,逐步建成和完善。

五是系统的开放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又包含有复杂的子系统。

必须打破过去的封闭体系,保持整个区域系统内外的物质、信息、能量的开放性流动和交换,才能使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水平。

六是功能的整合性。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对过去分割的创新体系的再造。

按照整体目标和功能的要求,对其中的各个组织、环节、层次的功能进行改造和整合,实现功能的提升,明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七是运作的效率性。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速率和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和交易费用,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不断壮大创新源头,活跃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西安创新体系建设与西安经济核心竞争力

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效率和在市场竞争中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占有份额与竞争地位,决定竞争力的要素、源泉和环境来自于多方面,但是区域经济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关键。

所谓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定区域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和形成的优势要素和核心专长,它具有独占性、不可分割性、延伸性和价值增值性等特点。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亚通往中原的门户,自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装备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现代农业基地;各类专业人才荟萃,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教育、旅游、金融、现代物流和信息中心。

西安的城市性质、区位优势和在全国大区域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和所积蓄的物质、人才、科技实力,使西安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经济核心竞争能力是西安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和形成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要素和核心专长。

建设和完善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可以扩展和提升西安的经济核心竞争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和增强竞争的决定因素。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已成为我国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当前,各地都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进展以及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成效十分明显。

全国各地都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竞争的新要求,抓紧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和成效将决定今后不同区域之间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以西安为中心,与关中“一线两带”的经济、科技、社会体系有机结合,辐射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的开放式、网络化、互动性的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基地和枢纽,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加快建设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种知识、信息和技术,及时全面地提供各种创新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不断壮大创新源头,活跃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构建西安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1、把握科技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科技领域,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科技创新出现群体推进态势,并且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科技创新、转化和技术更新不断加快,原始性创新的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紧密。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走过的20多年的历程,实际上也是逐步建设和完善创新体系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解决了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构筑的研究开发新格局。

同时也激活了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创造了激励创新创业的机制和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业已形成。

2、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现在到2006年,确保经济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14%,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50亿元,力争达到14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进出口总额、高新技术的工业增加值等8项指标分别比2000年翻一番。

——从2007年到2015年,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达标或超标,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从2016年到2020年,主攻缺项,完善提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使西安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要求,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各部门在创新组织活动中的彼此分割、相互脱节;军民之间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体系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公益性科研机构相对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中介服务机构和基础条件平台不健全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有关创新的制度、政策、文化和社会氛围还不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类资源积极投入的调控机制、与科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科技资源强市和经济弱市的强烈反差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军工科技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刚性障碍。

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2)》的研究结果看,在全国47个城市比较中,西安的人力资源质量指数和教育指数排名均居第十位,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在第九位,但是,西安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却排名在第37位、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在第30位、综合人均收入排名在第30位。

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区域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许多刚性障碍。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西安的核心竞争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为实现“建强创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支撑和保证。

3、提升核心竞争力,率先建成西部经济强市的基础工程

西安具有在全国领先的、独特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是提高经济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源泉和动力。

西安是我国科研教育、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全市共有全日制高等院校35所(其中军事院校9所),其中有6所属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万人以上规模的民办高校5所,两项指标在全国各城市中均处于第三位,拥有两院院士37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2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市级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50多家,勘察、测绘、设计机构140多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160多家。

西安科研机构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多,西安现有独立核算科研开发机构732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0.3万人,居全国前茅。

全市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6.9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37人,在全国12个中心城市中处于第五位,排在北京、深圳、上海和南京之后。

科技实力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这是我们最关键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加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体制、观念和某些带有地域传统特色的坚冰终被打破,科技资源涌出“高墙深院”,融入了西安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富有活力的“创新经济带”迅速成长壮大。

目前,我市以创新研发为主要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0多家,各类科技中介机构350余家,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50余家。

雄厚的科技资源和不断完善的创新体系,是西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发挥区位优势,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根本选择

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西安已经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飞机及航空发动机、重型载重货车、数字控制交换机、彩色显像管、冰箱及空调压缩机、工业缝纫机、大型工业风机及乳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但是,面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

因此,必须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通过创新突破传统工业化的窠臼和弊端,构建新的产业组织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推进西安新型工业化进程。

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要把“一线两带”建设作为建西部强省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西安为龙头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充分发挥西安区位优势和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良好机遇,同时又对西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我们要把“一线两带”建设和“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创西部最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经济强市”的重要动力源泉。

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构筑和完善与“一线两带”建设战略部署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激活创新资源的潜能,将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发挥西安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实现“点(西安)——线(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星火产业带)——面(陕南和陕北)”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1、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产业化环境建设及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为重点,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集成社会创新力量,形成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协调互动的创新格局和开放、协作、激励、竞争的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壮大创新源头、加强创业孵化、推进科技产业化,为提高西安的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建强创佳”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支撑。

2、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区域整体规划建设的原则。

区域创新体系是融合区域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于一体,区域经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的集成化、网络化、开放化的有机整体。

对区域内不同所属关系、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创新要素与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实现优势互补和过程协调。

——普遍规律和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又必须体现区域内科技资源优势、技术特色、自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特长以及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促进比较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市场主导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科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根据转轨经济的特点和后发优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政府必须通过转变职能,科学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全社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科技创新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和保障。

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竞争协调的运行机制。

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要按照分类改革的原则,加大改革的力度,推进改革的全面展开。

通过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科技创新要素,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政府科技计划要以项目为载体,把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活力因子注入企业。

——效率优先和服务为本的原则。

科技生产力缺乏充分活力的根源在于缺乏能够创造效率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建立开放、激励、合作的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构建创新体系必须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整合的基础平台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引导、管理、调控和服务功能。

——统筹规划和分类、分步实施的原则。

由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涉及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划、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不同要素,具有利益的复杂性和系统的复杂性,加之建设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因此,必须统筹规划,保证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调,以及区域内各种关系的协调,同时把总体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根据不同的改革对象和改革目标分类、分步实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旨在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本,同时必须重视开发合作创新,因此,应当根据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的需要,在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在重视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展开放合作创新和对新技术成果的吸收消化与再创新。

3、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到2005年,初步建成西安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框架。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80%以上的企业建立创新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原始创新、综合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显著提高;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建成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孵化器30家,培育中介服务机构50个,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家;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大批创新企业,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特色产业领域形成150家“特、新、精、专”的小巨人企业。

全社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

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一体化,与国际科技和研究相互对接,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征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建立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为基础,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创新转化和创业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创新计划、政策和法规为引导和保障,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集成化、网络化、互动化,涵盖知识生产、知识服务和产业化全过程、各环节、各组织有效衔接,功能完备、运转高效、层次分明、分工和布局合理,比较优化的创新体系结构。

全社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区域创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重点和战略性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使西安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枢纽,我国西部科技创新的龙头,科技人才培养的龙头,科技产业发展的龙头。

到2015年,建成功能强大的区域创新体系。

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产值比重达到2.5%-3%,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能力、区域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和战略性领域的科技经济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或者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为西安到201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达标或者超标,提前5年国内生产总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作做出更大贡献。

4、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围绕一个目标”。

通过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发挥西安的科技优势,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科技竞争力,加速原始性创新研究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壮大创新源头,加强创业孵化,推进科技产业化,使西安成为创新资源的集聚区、西北经济的带动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为提高西安的经济核心竞争力、“建强创佳”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激活一个主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经济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必须以激活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的最大吸纳者、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创新人才和经费的主要投入者、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产业技术的主要引领者。

——“突出两条主线”。

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在西安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线;突出创新环境建设在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环境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另一主线。

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把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公共创新平台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产业化的融合与促进,形成开放、竞争、合作、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构筑三个平台”。

坚持市场导向,集成创新资源,重点加强科技创新条件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科技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初创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四大体系”。

构建和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管理调控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政策环境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肥沃的土地。

——“实现五流畅通”。

逐步走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地方、部门所有和创新资源封闭的僵局,构建开放式、网络化的资源合作共享体系,实现信息、人才、知识、技术、资金五位一体的畅通流动。

——“做强六大产业”。

以西安高新技术的比较优势为基础,大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软件加工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制造业产业集群、环保及新材料技术产业集群,造就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再造西安科技发展的新优势。

今后3—5年,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主导,加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整合,按照项目牵引、政策推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工程、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创业工程、重大科技产业化推进工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重点实验室与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程,构筑西安科技创新主框架,打造西安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开放、融通、竞争、互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四、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1、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产业经济的基础、社会财富的源泉、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这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

要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继续深化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企业化转制步伐,鼓励科研机构转制建立一批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在重点行业和产业密集的地区建立专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使其成为科技成果的最大吸纳者、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创新人才和经费的主要投入者、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产业未来技术的主要引领者。

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2%,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

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纳入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在企业创办、融资担保、财政贴息、技术资产入股比例、基础条件共享、中介服务、科技计划立项、成果评审、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国有组织一视同仁。

扶持和培育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到200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60家,过千万元的达到500家,民营科技企业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的60%。

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外资企业在西安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开展本土化创新活动。

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企业探索建立多种多样的激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