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452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docx

赣州市生态林业工程概况

赣州市林业生态工程概况

前言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同时也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林业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研究林业生态功能区布局,对于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赣州市是我国18个重点建设的林区之一,赣州市面积39379.64km2,其中山林面积占77.3%,耕地面积占9.0%,水域面积占4.83%;俗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赣州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500种,乔、灌树种1500多种。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林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粗放式的经营和对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使赣州市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赣州”的整体规划,提出把赣州市建设成为农业强市,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赣州市的林业生产作为农业生产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林业局发展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为赣州市经济发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赣州市林业生态功能区布局就是研究赣州市林业生产的地域和空间的合理配置,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1章规划区基本情况

赣州是江西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常称为赣南地区,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1.1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

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

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

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赣州市总面积39379.64km2,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

“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

赣州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2、气候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

赣州市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

春季:

阴雨连绵灾害。

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

一旦冷暖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

据资料统计,3-5月赣州市平均雨日为55天,总降雨量为628毫米。

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为40站次。

雨日、暴雨之多,灾害天气频率之大,皆为全年各季之冠。

夏季:

先涝后旱少酷暑。

初夏赣州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中。

6月赣州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

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赣州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

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秋季:

风和日丽天气爽。

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冬季:

冷而不寒少雨雪。

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

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

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3、地形

山脉的分布和走向组成地形骨架。

环绕赣州市四周的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

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赣州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

其中赣州市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

海拔高度,赣州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4、水文

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赣州市基本属富水区.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327.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为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流量的24.46%.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有一部分开发用来养鱼、育秧、养殖、洗涤、旅游等。

位于赣江上游的赣州市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

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近15年间,早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

河流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

赣州市年径流量329.9亿立方米。

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

汛期(4~9月)径流量为270.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9%;非汛期径流量为59.7亿立方米,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8.1%。

5、地质

赣州市内地形呈周高中低,南高于北,山峦起伏,河溪密布的地貌。

最高点崇义县齐云山海拨2061.3米,最低处赣县湖江乡张屋村海拨82米。

全区按地貌来分,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

区内地层有前寒武与寒武系、白垩系、侏罗系、第四系、石炭系、泥盘系、二迭系和岩浆系,以前寒武-寒武与寒武系为多,岩浆岩次之。

地势如掌,四周高中间低,自东南作画西北逐渐倾斜。

地貌类型主要为剥蚀构造丘陵和侵蚀构造山地两大类,丘陵和低山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

6、土壤

土壤以红壤土为主,约占56%,黄壤土次之,约占10%,剩下的为水稻土、石灰土等。

红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形成,主要分布于兴国、于都、宁都、瑞金、赣县等市县比较集中连片,整个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是本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但含钾量高;在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上发育形成的红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主要分布在高丘和山区。

黄壤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

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适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水稻土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

为赣州市主要的耕作土壤。

广泛分布于市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石灰土零星见于瑞金、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

一般土层浅薄,大多具有石灰反应。

1.2社会经济情况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本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

总人口888.95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下降0.06个千分点。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0亿元,增长12.8%。

财政总收入111.29亿元,增长11.1%;加上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性减税4.7亿元,完成年初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的102.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09亿元,增长22.8%。

全市财政支出迈上200亿元新台阶,达到208.24亿元,增长32.5%。

章贡区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亿元,于都、兴国、信丰首次超5亿元,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个,开发区、会昌、瑞金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8.1%、26.3%、22.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5%。

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8.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增长9.0%。

1.3森林资源情况

赣州是我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植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等特点.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还是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西南部的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贵树种.境内林区约有乔、灌木树种1500多种:

其中乔木约500种、灌木约650种、竹类约30种.属于乡土树种的有1000余种,外地引进树种有100余种.按树种分类,用材树种有杉树、樟树、楠木等400余种;经济树种为木本粮油、芳香油、栲胶类树种如板栗、油茶、黑荆树、乌桕、南酸枣等200余种,药用类有银杏、八角、杜仲、枸杞、何首乌等190余种;庭院、四旁绿化树种有水杉、柳杉、雪松、苏铁等100余种.我国特有、珍贵、稀有而濒危的重点保护树种有7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有观光木、钟萼木、伞花木、香果树、福建柏等5种,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江南油杉、罗汉松等25种,三级保护树种有油杉、华南玉叶松、南方红豆杉等40种.有森林活立木蓄积7900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30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4万立方米,毛竹2.10亿株,森林覆盖率为74.20%。

1.4林业经营状况

赣州市生态公益林区面积1759631.8公顷,占57.98%,其中:

乔木林地1607028.9公顷,竹林45426.9公顷,疏林地面积24759.6公顷,灌木林地37341.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3307.8公顷,无立木林地15002.8公顷,宜林地6764.8公顷;商品林区面积1274905.4公顷,占42.02%,其中:

乔木林地985688.0公顷,竹林74924.4公顷,疏林地面积10821.8公顷,灌木林地158774.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2829.4公顷,无立木林地17863.4公顷,宜林地3779.6公顷,苗圃地224.6公顷。

 在生态公益林区中,防护林面积1615610.5公顷,特用林面积144021.3公顷;在商品林区中,用材林面积1090389.6公顷,薪炭林面积14339.9公顷,经济林面积169951.3公顷。

一、主要成就

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十五”期间,赣州市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后劲为目标的原料林基地建设,引进和培殖了一批龙头企业,强化了依法行政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力度,进行了一些林业企业改制改革和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有力地推动了赣州市林业的发展,促进了森林质量提高、蓄积增长,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为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建立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表现在:

 

  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赣州市先后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林木种苗工程等一批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在全省率先实施暂停采伐天然阔叶树。

2001~2004年,赣州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36.14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115.01万亩,占总面积的84.47%;完成新增封山育林43.36万亩,低效林改造34.31万亩。

在林业重点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80.7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8.7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1.95万亩;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共完成造林面积34.31万亩,其中长防林造林28.81万亩,珠防林造林5.50万亩。

“十五”期间,赣州市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705万亩。

同时,规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2004年底,赣州市有国家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12个,面积144.89万亩;赣州市有自然保护区26处,面积225.97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20.12万亩;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53.22万亩,基本构建了赣州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框架。

截至2004年,赣州市林业用地面积4552.4万亩,占赣州市国土面积的77.1%;其中有林地面积406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2%,列全省第一,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9800万立方米,比1999年增加1900万立方米。

林业建设为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条件,保持赣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主导作用。

 

2、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以龙头企业办基地推动林业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人造板原料林、造纸原料林、家具原料林和药材原料林等四大原料林基地。

赣州市已建桉树、竹类、药材等原料林基地16.7万亩。

其中,建桉树原料林基地10.5万亩,种植丛生竹5万亩,药材基地1万亩,其它0.2万亩,为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奠定了基础。

 

3、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加强了林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狠抓森林防火和改燃节能工作,减少了森林火灾,降低了能源性耗材;在赣州市暂停采伐天然阔叶树,强化天然林保护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1999年森林分类调查和“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1999~2004年,赣州市活立木总蓄积净增1900万立方米,年均净增活立木蓄积380万立方米。

 

4、林产加工业初具规模。

在积极培育、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林产加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赣州市现有林产加工企业75家(不含家具、小材小料加工企业)。

主要为:

胶合板总生产规模6.9万立方米/年;刨花板总生产规模为6.36万立方米/年;中纤板总生产规模14.9万立方米/年;细木工板总生产规模为9万立方米/年;松香总生产规模4万吨/年;松节油500—600吨/年。

引进培植了象江西宁振纸业、信丰绿源人造板厂、崇义华森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

二、存在问题

1、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综合效能低 

当前赣州市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综合效能低。

赣州市森林资源总量不少,森林覆盖率列全省、全国前列,活立木总蓄积列全省首位,但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大,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乔木林分每公顷平均蓄积36.7立方米(2.45m3/亩)低于全省每公顷平均蓄积42.1立方米,仅为全国每公顷平均蓄积71.2立方米的51.5%。

从林分结构上看,纯林多、混交林少,纯林面积占73.5%,混交林只占26.5%;从龄组结构来看,幼中林多、成熟林少,幼中林面积占94.0%,近熟林面积占4.5%,成过熟林面积仅占1.5%;从树种结构来看,针叶树多、阔叶树少,针叶林面积占82.3%,阔叶树面积仅占17.2%,混交类面积占0.5%。

林分结构、林龄结构不合理,树种结构比例失调,体现这些林分防护效能低、抗病虫害能力弱、森林火险等级高、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能力低。

加之林木种苗、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森林质量在较低水平徘徊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由此而直接影响了生态质量、林地产出以及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林业产业发展滞后 

赣州市林业产业近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资源大市不太相称,与林业发达地区比较,无论是从总量看,还是从结构看,其发展差距都很大。

一方面,赣南林地的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森林和林木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一些森林资源不如赣州市的地区,这些年来林业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林业经济实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都高于赣州市,这与赣南森林资源大市的身份很不相称。

2004年赣州市林业总产值为105393万元,占农业产值的6.00%,占赣州市生产总值的2.68%。

林业产业领域较窄、结构不合理,林产加工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起点相对较低,低水平重复建厂;营林、森工、林产加工长期分离,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综合效益欠佳,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少。

林产工业规划建设秩序较乱,林产品市场管理薄弱。

森林资源经营目的与形式较单一,开发利用范围较窄,没有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极具发展潜力的林木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野生动物驯养等生态产业有的还没开始,有些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经过几十年努力,赣州市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与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社会生态需求日益提高与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矛盾突出,林木种苗基地、森林资源监测与生态环境监测、林业“三防”体系建设以及林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和保护等设备和手段还很落后,林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才刚刚起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林业基础设施对林业两大体系建设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4、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 

赣州市森林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低产林、针叶林面积大,可利用资源少,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整体生态功能脆弱;林业产业规模小,起点低,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仍然缺乏,林业经济实力不强;林业改革有待深入,产权需要清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林区群众文化生活较差,林业职工和林农的收入增长缓慢,其生活水平低,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第2章经营区划

2.1经营区划系统

经营区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资源调查统计,有利于经营管理和组织生产。

大型跨省(区)的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规划,原则上以省(区)做规划规划方案。

根据省(区)总体布局、规模、建设速度等指标,落实到县(旗、企业,通常均以县(旗、企业局)为单位进行总体设计。

第3章规划布局与规模

3.1规划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遵循现代林业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开放,实施分类经营,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依法治林,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林业生产力的新跨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性发展对林业日益样长的多种需求,把赣州市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服务。

3.2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处理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社会造林的关系。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林业生态建设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关系。

 

3、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处理好公益林业与商品林业建设的关系,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森林科学经营水平,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5、坚持科教兴林原则,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6、坚持依法治林原则,不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

 

7、坚持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和引导社会造林的原则。

 

8、坚持扩大林业开放、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3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5、中共赣州市委办公厅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6、《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意见》;

7、《赣州森林工程总体规划》;

8、《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赣州市森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0、《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

11、《赣州市分区规划》;

12、《赣州市绿色空间建设规划(2007—2020)》;

1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14、《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1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6、《育苗技术规程(GB6001-85)》;

17、《水保及园林定额》;

18、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19、业主公司提供的有关本规划的资料。

3.4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3.4.1森林分类标准

参考《全国林业区划》

3.4.2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分

规划区域内共分为4个区域类型,分别为西部中、低山用材林及江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生态公益林和生态旅游区、中部丘陵河谷林副产品加工和果业区和东北部低山、丘陵生物质能源林和农牧结合区。

同时还有9个跨区域生态工程,分别为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城镇、新农村建设区域四旁绿化建设工程、森林健康工程、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天然阔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3.5规划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5年,赣州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到2020年,赣州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使赣州市林业在全省、全国率先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山川秀美。

1、以保护、培育资源为目的,到2015年,赣州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

 

2、森林的树种、龄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阔叶林面积占35%以上,近、成、过熟林面积占25%以上。

 

3、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全力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采取封、改、补等措施,对现有的低产低效林按技术规程进行改造。

重点建设封山育林工程33331公顷、长防林67364公顷、东江源头区域生态保护工程32669公顷、退耕还林92331公顷、森林健康工程17250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