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419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8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docx

五上科学教案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

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

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各单元的学习,掌握各单元的知识。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针对该科和本年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使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以实践为主,采取“大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只起引导和教正的作用,由学生自己归纳和概括,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如:

光盘,电脑,教学仪器。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

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教案

教材内容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预设:

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课后反思

1.学生可能还会认为种子的发芽需要其他条件。

而对其他因素产生怀疑。

2.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

教案

教材内容

⒉种子发芽实验

(二)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一)科学概念: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科学词汇:

种子发芽,水,温度,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2.通过交流实验信息,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培养听、说能力。

科学方法:

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对比试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按照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

乐于交流,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和整理分析数据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2.观察种植的绿豆种子,并让学生拿出实验数据准备交流。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做了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

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各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种子

总数量

已发芽量

未发芽量

我们的

解释

1

实验组

对照组

2

实验组

对照组

3

实验组

对照组

4

实验组

对照组

(1)各小组汇报数据,各组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汇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发芽情况,学生收集整理相同实验小组的数据。

教师检查学生实验,保证数据真实,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或PPT相应表格输入汇报数据。

(2)各组分析数据,思考这个条件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教师:

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请大家在组内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②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种子发芽是否需要这个条件?

③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在各个小组内活动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几个小组,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指导。

三、交流实验信息

1.交流实验信息

(1)学生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同时对实验开始时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

(2)在听取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其他不同组实验中的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如空气条件)

2.小结归纳

教师根据板书归纳: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土壤和阳光。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移栽绿豆芽:

教师示范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

然后各个小组利用花盆、泥土和铲子将发芽的种子种植好。

要求各组学生把花盆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那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记录。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作业。

课后反思

1.在做改变空气条件的两组实验,可能很多学生的结论是绿豆种子发芽都不需要空气,实际上是需要的,因此,在实验方法上应该让学生注意控制空气的做法,可用试管或集气瓶代替种子发芽实验盒。

2.学生在做对比实验时,不注重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时常会出现主观的臆测,从而忽视实验的公平性,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和持续观察。

教案

教材内容

⒊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科学词汇:

植物,环境,适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核心价值观: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坚持观察,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意识到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么样了?

2.让我们先来观察下同学们的绿豆芽(板书: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同学间相互观察,比比自己的绿豆芽和其他同学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3.试着说说看,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绿豆芽的生长。

(阳光,水,土壤等)

二、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之前的课中我们知道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么?

2.全班讨论,学生对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做出自己的猜测。

3.通过讨论同学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4.设计对比试验。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研究?

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老师这有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这几个问题来设计你们的实验:

a我们怎样来研究?

b可以设计几组对比实验?

c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d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嘛?

e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f温馨提示:

设计实验中可参考课本第7页中的研究计划格式。

5.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试验计划。

6.全班交流汇报,对于研究计划进行修改。

7.讨论实验记录要求:

一个星期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做好记录,记录在教科书第7页的记录表上,再进行研究。

8.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坚持观察,并且做好记录。

三、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老师在几天前也种了5个绿豆种子,但是和同学们的种法不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小组讨论:

和同学们的绿豆种子相比,这5个绿豆种子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芽的生长会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3.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是不是和我们的推测结果一致?

5.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收获?

6.小结: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不同的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

1.绿豆芽会因为环境不同而适应不同的环境,这几种植物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出示松树、香蕉树、仙人掌图片)

2.全班交流:

这些植物长在什么地方?

它们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五、延伸和拓展

1.植物会适应不同的环境,那么动物是不是也跟植物一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呢?

课外查查资料,搜集一些证据。

2.完成作业本中作业。

课后反思

1.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

2.对于生活中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学生回答时要完整,你的依据是什么?

教案

教材内容

⒋蚯蚓的选择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一)科学概念: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词汇:

阴暗、潮湿、一定的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并学会设计。

科学方法:

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核心价值观: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

仙人掌针叶和香蕉树阔叶)

为什么这两种植物的叶子有如此大的区别?

2、每种植物都有它喜欢的生活环境,动物呢?

今天我们就以蚯蚓为研究对象,来学习《蚯蚓的选择》。

(板书课题)

3、你们找到过蚯蚓吗?

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的?

(板书:

黑暗、潮湿)

二、蚯蚓与环境

(一)演示实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潮湿这个条件。

我们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胡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供你选择(逐一出示):

干燥的土壤、潮湿的土壤、培养皿

(在培养皿两侧分别放上干燥的土壤和潮湿的土壤,然后在中间放上蚯蚓,观察它们爬向什么方向)

2、这样的设计好不好?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光照条件要一样,泥土多少要一样,实验要多做几遍,多几条蚯蚓,注意卫生等)

3、实验

①第一遍:

教师演示

②交流:

(板书记录数据)你能得出结论了吗?

这个结论可靠吗?

(只做了一遍,证据还不充分,结论不一定可靠,在“潮湿”一词旁打个问号)

③第二遍:

(板书记录数据)抽取一位实验员,一位小帮手,其它同学做观察员,进行演示实验。

④交流:

现在能把问号擦去了吗?

(擦去问号)

4、总结: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二)分组实验:

蚯蚓喜欢明亮的还是黑暗的环境?

1、刚才的讨论有结果了吗?

哪一组愿意和大家来交流交流?

①实验过程:

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一边黑暗,一边光亮,放在中间,看蚯蚓往哪边爬。

这条蚯蚓真会选家。

若往暗处爬,说明什么?

若往亮处爬,说明什么?

②注意事项:

不要土壤、明亮和黑暗的两端都保持湿润、做两遍等

2、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和记录单,进行实验

3、整理材料,汇报交流,板书记录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5、小结:

蚯蚓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它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三、其他动物与环境

1、蚯蚓会选择黑暗潮湿的环境,那么其他动物对环境会不会也有所选择呢?

(出示北极熊图片)这种动物认识么?

它的生活环境是不是和蚯蚓的一样?

我国南方有动物园想引进北极熊,在饲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什么呢?

烈日炎炎的夏季,动物园往往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2、(出示大雁、青蛙的图片)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青蛙为什么要冬眠?

3、你能再说出几种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4、总结:

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四、拓展延伸

1、讨论:

我们教室里的环境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吗?

(不是,教室里既不阴暗也不潮湿)

2、蚯蚓生活在它也不喜欢的环境里,会怎么样呢?

你该怎么做?

3、每组成员将蚯蚓放回到大自然

课后反思

1、学生可能还会认为蚯蚓喜欢生活在阴凉(温度因素)的环境。

2、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设计对比实验,需要作进一步的指导。

教案

教材内容

⒌食物链和食物网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

书本中蔷薇花丛图片,仔细看看,里面有多少种生物。

(学生观察,回答)

二、谁被谁吃

问:

这些生物都生活在蔷薇花丛中,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么?

(学生思考,发表意见)

小游戏:

你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把食物关系表示出来么?

(学生,黑板演示)

树叶→蚜虫→瓢虫→小鸟

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想象一下像什么(学生尝试回答像一条莲环)

板书:

食物链: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关系。

请同学们写出,蔷薇花丛中所有的食物链,分记录纸1。

(小组讨论,记录)

观察,花丛中所有的食物链,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吗?

(学生思考,发表想法)

板书:

生产者,消费者

(学生阅读生产者,消费者)

(学生寻找各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三.田野中的食物网

刚才,我们学习了蔷薇花丛中的食物链关系,接下来我们到农田中去走走,发记录纸2。

(学生回忆农田中的生物,按自己所知写出食物链)

教师按照学生的所写的生物在黑板上写出各种生物,(注意生产者最下面,然后向上是一级消费者。

(学生按记录纸中的食物链,派小组代表到板前连接各条食物链)

观察农田中所有的食物链,想象一下像什么?

(学生尝试回答)

板书:

食物网

小结:

谈话:

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田鼠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人们发现,在田鼠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粮食并没有增产。

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请你来说一说。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

四、拓展与应用

寻找身边的食物链。

课后反思

1.食物链箭头画反,应及时强调纠正。

2.对书本上的许多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不清楚,先查阅资料。

教案

教材内容

⒍做一个生态瓶

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一)科学概念: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叫做生态系统。

科学词汇:

生物,非生物,生态系统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科学方法:

观察联想、协同操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进行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核心价值观:

对生态系统的完整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让学生观看水族箱录像和池塘生物图片。

思考:

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哪些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

(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体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泥土水分鱼儿水里的动物把植物的种子埋在土里,还需要阳光、沙子)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氧气、栖息的环境、食物、动物避难所)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粪便提供养料等)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

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概括: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设计一个生态瓶

1、做一个生态瓶,你觉得我们需要考虑一些什么?

(1)要有鱼儿、水草、还要有一个大的瓶子(教师出示即将使用的瓶子)

(2)适当的泥和水(明确“适当”这个词用得含义)

(3)适当的小石子

(4)我觉得尽可能模拟出自然界的环境,并注意每个生态瓶里鱼儿、水草、泥土的比例。

(注意到一个比例的问题)

2、那这样,刚才其实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为了把这个生态瓶做成功,让我们先把这个计划画下来,(投影记录单)

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你们打算怎么做?

准备放那些生物?

非生物是哪些?

制作方式是怎样的?

并吧你们要制作的生态瓶画下来,等会儿交流。

拿到记录单的小组可以开始了。

 

生态瓶建造方案设计记录表

组长成员日期

 

名称、种类、数量

我画的生态瓶的草图

生物条件

 

 

非生物条件

 

制作方法

 

3、领取记录单,小组讨论、记录。

师巡回指导。

(1)大鱼还是小鱼,和鱼的数量

(2)水草的数量,你觉得可以加几根就写几个?

(3)小石子,你觉得可以写占油桶的几分之几?

多高?

几厘米?

(4)水加多少厘米?

4、指名一组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向其他小组做介绍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

(1)我不同意把吧生态瓶的盖子盖上,这样会没有氧气的

(2)水草太多,影响鱼儿生活的空间。

……

5、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根据刚才几个小组都出现的问题,那么现在请你们先修改一下自己的实验记录单。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自来水要隔一夜,最好是自然流域里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水草种好后,要先养活,扎根在泥沙里,最好在阳光下静放一段时间)

(4)再放入小动物。

(生物数量比例安排是关键)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自来水要隔一夜,最好是自然流域里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水草种好后,要先养活,扎根在泥沙里,最好在阳光下静放一段时间)

(4)再放入小动物。

(生物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