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地名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361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定县地名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永定县地名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永定县地名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永定县地名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永定县地名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定县地名志.docx

《永定县地名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定县地名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定县地名志.docx

永定县地名志

永定县地名志

一、政区地名

(一)永定县永定县【YONGDINGXIAN】地处东经116°25′~117°5′,北纬24°23′~25°5′。

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南端。

面积2223平方公里。

东西横距68公里,南北纵距80公里。

东邻南靖、平和两县,西连上杭县和广东省梅州市,南毗广东省大埔县,北与新罗区接壤。

共辖10个镇、14个乡,有27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城镇,东距省会福州548公里,北距龙岩市58公里。

2000年,全县总人口465269人。

其中农业人口399587人,非农业人口65682人,汉族占99%以上,讲客家方言。

仅有极少因婚嫁、工作调动、打工等入籍永定的少数民族。

永定,周时属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三国时属吴国的建安郡;唐初属晋安郡的新罗县。

唐大历四年(769年),龙岩县属下堡(今下湖雷)置上杭场,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徙上杭场于秇梓堡(今高陂北山村),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场升县,秇梓堡为县治。

至道二年(966年),上杭县治从秇梓堡迁往白砂。

永定地属上杭县管辖。

明天顺六年(1462年),胜运里农民李宗政、阙永华聚众起义,号“白眉”,杀都阃,破县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溪南里农民钟三、黎仲端又揭竿起义,义军声势浩大,震惊朝廷。

次年,福建巡抚高明在镇压农民起义后,会同布政司、都司、按察司三司官僚合力奏本析上杭的金丰、胜运、溪南、太平、丰田五里十九图设县,取“永远平定”之意,命名永定县。

属汀州府。

清属汀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

永定、闽西南20个县同属西路道。

民国3年,改西路道为汀漳道,道所在地龙岩,永定属汀漳道。

民国14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永定直隶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管辖64县。

12月,改原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

永定县属龙汀省。

民国23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

2月,恢复福建省,成立省政府。

7月,遵照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专员公署受省政府指挥监督,是“省政府的辅助机关”,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

永定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龙岩。

民国24年~31年,全省改为七个行政督察区。

永定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区治在龙岩。

民国29年3月,撤销峰市特区并划归永定县管辖。

民国32年,全省重新调整为八个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分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永定均属第六行政区。

民国36年4月,全省重新划为七个行政区,永定属第七区,专员公署驻地仍在龙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下设八个专区,永定属第八专区,专区公署设在龙岩。

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政府改称福建省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龙岩专区,永定属龙岩专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永定县成立了“永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龙岩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和“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18日,撤销“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龙岩地区行政公署。

永定属龙岩地区行署。

1997年5月1日,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成立龙岩市人民政府。

永定属龙岩市辖至今。

永定县属丘陵山地,谷地平原少。

地势从西北和东南向永定河谷地倾斜,县内山峦起伏,沟壑密布。

西北部以中低山为主,山岭崎岖连绵,山脊呈北东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倾伏于汀江河谷,成为汀江支流黄潭河和永定河的分水岭,境内最高山峰为灌洋与龙岩交界的赤岩头,海拔1547米。

东南部属博平岭的西坡,以中低山为主,平均海拔500~600米,同时,千米以上高山也不少,如仙洞,海拔1530.3米,山脊走向北东,镶嵌有岐岭、竹联、奥杳等山间盆地。

中部由于永定河顺着断裂下切侵蚀、形成河谷低山丘陵地,其间有高陂大甲圩、坎市、湖雷、永定等串珠状河谷侵蚀盆地,以永定盆地为最大,长约5~6公里,宽约1~2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

永定县地质构造复杂,北部为著名的龙岩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褶皱和断裂呈弧形分布,其岩性为上古生界地层。

南部多属花岗岩和火山岩。

本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汀江干流、永定河、黄潭河及金丰溪。

永定河发源于高陂虎岗笔架山之西;另一水源由坎市田地竹子炉,流经龙岩适中、本县抚市西坑、龙潭;两源流向洽溪汇合,贯穿全县腹部,全长91.5公里,流经7个乡镇,至仙师芦下坝流入汀江,沿岸河谷平地土地肥沃,为本县主要产粮区。

金丰溪主流发源于古竹的洋竹、陈东岩背之东;流狮象潭与支流汇合后,经下洋注入广东省的韩江,流经5个乡镇,全长52.5公里,沿溪山多林密,为我县主要林区。

汀江干流流经洪山、峰市和仙师边沿。

黄潭河则从上杭流入仙师,纳入汀江。

全县河流水量丰富,河床坡降大,多险滩、峡谷、急流,宜于发电和灌溉。

已建成的装机60万千瓦的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是本省仅次于水口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

矿产资源主要有无烟煤、石灰石、石英石、耐火粘土、稀土、石墨、铁、铝、锰、铅、钨、其中,煤储量3亿吨以上,石灰石5亿吨以上。

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山地面积17.67万公顷,2000年木林覆盖率73%,活立木蓄积量560万立方米。

盛产松脂、油桐、油茶、毛竹等。

本县属南亚热带,有海洋性气流调节,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全境春秋长夏冬短,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气温10℃左右,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一5.1℃。

年平均降雨量1632毫米。

平均年日照2024小时。

经济以农业为主。

有耕地20497公顷(30.746万亩),土壤主要是黄壤,部份为红黄壤,一般土层深厚,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甘薯、豆类及蔬菜、瓜果等作物。

2000年全县粮食总产19.287万吨。

永定县盛产烤烟,是全国十大优质烟基地之一,有“烤烟之乡”美称。

2000年烤烟产量6951吨。

2000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12.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27元,人均拥有粮食414.5公斤。

畜牧业以养猪为主,牛羊及家禽次之。

2000年生猪出栏43万头,年末存栏26.71万头,猪肉总产3.06万吨。

渔业以池塘淡水养殖为主,水库网箱养殖,溪河自然繁殖为辅。

2000年,全县养鱼面积630.6公顷(9459亩),产量4681吨。

全县山地面积17.67万公顷(265万亩)。

2000年森林覆盖率73%,活立木蓄积量56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5064万元(90年不变价)。

主要树种为松、杉、毛竹。

林产品有松脂、油桐籽、油茶籽等。

水果有红柿、柑桔、梨、柚、李、梅、米蕉、杨梅等,尤以红柿、柑桔为大宗。

2000年全县水果总产4.1万吨,其中红柿2.5万吨,柑桔0.8万吨。

有茶园918.1公顷(1.38万亩),年产茶叶1066吨。

工业主要厂有采掘业(煤、花岗岩、石灰石等)、建材业(水泥、石灰、机砖等)、制造业(食品、卷烟、造纸、化肥、医药、印刷,、酒类、普通机械等)、电力业(水电、火电)、供应业(供水、供电、煤气等)。

2000年,全县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39家,资产总值13.357亿元,工业总产值4.085亿元(90年不变价)。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县总产值100~500万元的企业有98家,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66家。

主要产品产量:

水泥109万吨,石板材92.8万平方米,煤炭141万吨,电力装机5.05万千瓦等。

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4.676亿元。

交通邮电事业发达。

有龙(岩)梅(州)铁路贯穿南北,可与京九线、鹰厦线接轨,境内有永定(凤城)、富岭、坎市、湖雷、仙师5个火车站。

公路四通八达,有省道福三线和抚石线,县乡道均为水泥或沥青路面,总长600多公里。

全县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县有邮政局、电信局和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机构。

2000年全县固定电话装机43977户(其中市内电话10782户,农村电话33195户),移动电话用户25600户。

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方面,全县有中学39所。

其中完中10所、职中2所,初中27所,在校中学生41481人。

小学276所,在校学生56352人。

创办于1913年的永定一中是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学校,培养了1998年第9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江健生和2名省高考奖元等众多人才。

爱国侨领胡文虎创办的永定侨育中学是省重点侨校。

全县有幼儿园192所,在校幼儿7082人。

卫生方面,有医院、卫生院25所,总病床位1143个,医务人员1171人。

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医师27人,中级136人。

乡村卫生所(室)542个,有医务人员1136人。

文化设施有电视台、有线广播电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新华书店、老年活动中心、下坑音乐广场、凤山公园,乡乡有影剧院和文化站。

有《永定报》、《永定乡讯》两家报社。

有土楼艺术剧团和有线木偶剧团活跃在广大农村,丰富城乡文艺生活。

永定县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全县,乡镇均有农贸市场。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产资料购销两旺。

2000年,全县居民消费13.806亿元;人均居民消费城镇4354元,农村1932元。

名胜古迹甚多。

有享誉全球的古民居建筑——永定客家土楼,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还有东华山、茫荡洋、王寿山、仙洞等名山胜景。

高陂镇有6000多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木沙椤群落。

有建于明代的县城孔庙、南北门古井和高陂桥、天后宫等古建筑。

有新石器至宋代古文化遗址73处。

境内山青水秀,是旅游避署胜地。

永定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份。

早在1926年就有共产党组织。

1928年,永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福建著名的“永定暴动”。

1929年5~10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两次来永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永定革命斗争。

全县有2000多人参加长征,为全国解放牺牲的革命烈士有4537人。

永定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

永定又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海外侨胞、侨裔10多万人。

有归侨、侨眷6.8万人。

侨胞为支援国内革命战争、对家乡经济建设、兴办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永定人文荟萃。

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鼎丞,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衍豪、卢佩章、林尚安,原建材工业部部长赖际发的故乡。

也是著名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现任新加坡财政部长胡赐道,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的故乡。

(二)乡(镇)1、凤城镇在永定县中部。

县人民政府驻地。

东、南、西均与城郊乡接壤,西北和西溪乡相连。

面积31.7平方公里。

2000年人口388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963人),汉族。

辖东坊、南郊、西北、大洲、书院、下坑、大园、长化、龙角、仙峰、金凤、东兴12个居民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驻地沿河路。

明清时属溪南里,称龙岗、凤城。

民国时称城厢镇。

1949年后属龙岗乡,后称城关镇。

1958年属城关公社。

1983年7月建立凤城镇。

因县城山形地势似凤凰展翅而得名。

该镇是永定县政治、文化、商业、交通中心。

市区面积4.5平方公里。

有商贸服务企业1200余家。

有1所省重点完中——永定一中,初中2所——永定二中、永定三中,在校中学生4417人。

有完小3所,初小3所,在校小学生4886人。

有二级乙等医院——县医院(又名田家炳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还有县妇幼保健站、县卫生防疫站等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有: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运动场、儿童乐园、凤山公园、下坑音乐喷泉广场等。

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九一路、环城路、沿河路、东大道、南通路等。

该镇农业以重点发展“菜蓝子”种养殖业为主,粮食生产为辅的临城型农业产业结构,有耕地面积216.7公顷(3250亩),2000年粮食总产2089吨。

工业主要有供电、供水、邮政、电讯、酿酒、食品、卷烟、印刷、家具等企业。

主要河流有永定河、西门溪、龙门溪。

交通方便,龙(岩)梅(州)铁路经过该镇并在大洲店上设有火车站。

公路可直达省会福州及厦门、广州、深圳、汕头等地,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有邮政局、电信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公司等机构。

有中国人民银行、建行、农行、中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信用社等机构。

名胜古迹有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孔庙、南北门古井、凤山公园、涵白师太朝圣地等。

2、坎市镇闽西重镇。

位于永定县东北。

东接培丰镇,南连湖雷和抚市两镇,西靠堂堡乡,北与高陂镇毗邻。

镇政府驻地坎市街中园村,距县城35公里。

面积67平方公里。

人口266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72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

辖坎市街、文馆、浮山、秀山、新罗、清溪、洽溪7个行政村。

因驻地坎市街以市场设在河堤头而得名坎头,后称坎市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最高山峰寒婆岽海拔1500米。

主要河流有培丰溪和高陂溪在坎市汇合流入永定河。

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1℃,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

物产丰富。

矿产有煤、石灰石、铁、铝、秀山玉等。

山地面积4700多公顷,盛产松、杉、竹等林产品。

以农业为主。

全镇有耕地面积712.2公顷(10683亩)。

2000年粮食总产6885吨。

经济作物以种植烤烟为主,是永定烤烟种植的发源地,年产烤烟300吨左右。

工业发达。

主要有采煤、水泥、电力、机械制造、化肥等。

2000年工业总产值1.499亿元。

是本省工业卫星镇。

交通便利。

龙(岩)梅(州)铁路贯穿该镇,有坎市火车站。

公路有省道福(州)三(层岭)线经过该镇。

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有邮政支局,已开通程控电话,户均电话1.8部,电话普及率居龙岩市各乡镇前列。

建有移动通讯基站,有银行信贷机构。

文教卫生事业发达,有完中1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87人。

有小学9所,在校学生3131人。

有坎高医院1所,设病床150张,有CT诊断中心。

文化设施还有文化站、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等。

文化事业发达,有完中1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87人。

有小学9所,在校学生3131人。

有坎市医院1所,设病床150张,有CT诊断中心。

文化设施还有文化站、电影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人文荟萃。

是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卢衍豪、卢佩章三院士的故乡。

名胜古迹有三官堂。

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毛泽东、朱德的旧居,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下洋镇省著名侨乡。

位于永定县东南部。

东邻大溪乡,西与广东省大埔县接壤,北靠岐岭乡,南与湖山乡相连。

镇人民政府驻地下洋村,距县城36公里。

面积183.8平方公里。

2000年人口有360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2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

辖陈正、东山、西山、北斗、下洋、下坪、三联、丹竹、中川、觉川、思贤、东联、沿江、廖陂、上川、月流、初溪、霞村、大瑞、富川20个村民委员会。

该镇明清时属金丰里。

民国时设下洋区公所。

1949年设下洋区(第二区)人民政府。

1958年设下洋人民公社。

1984年设下洋乡。

1987年撤乡建镇。

因驻地下洋村(因处古洋的下方而得名)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东北高西南低。

最高山峰锅子岽海拔1230.5米。

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左右。

年降雨量1631毫米。

主要河流有金丰溪(集面积668平方公里)、双洋溪、月流溪、下赤坑溪等。

水量丰富且落差大,蕴藏丰富水力资源。

已建成水电站总装容量2.6万千瓦,其中,沿江水电站装机1.5万千瓦。

矿藏有钾长石、钨、铜、水晶石,辉绿岩等。

森林资源丰富,有山地面积13730公顷(20.6万亩),立木蓄积量45.67万立方米。

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该镇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地瓜。

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

2000年耕地面积1892.2公顷(2.838万亩),粮食总产19139吨。

工业主要有电力、电子、食品、建材等。

2000年工业总产值2.83亿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达。

有完中1所——侨育中学,是省重点侨校。

初中2所。

在校中学生3631多人。

有小学16所,在校学生4127人。

有幼儿园20所。

下洋华侨医院是华侨创办的乡镇一级甲等医院,设病床60张。

创刊于1993年的《下洋乡讯》是全省农村唯一的CN级对外出版刊物。

交通方便。

公路有省道福(州)三(层岭)线贯穿南北,村间公路四通八达。

邮电通讯发达,有邮政支局,已开通程控电话。

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银行信货机构。

该镇是福建著名侨乡。

是“万金油大王”胡文虎、“锡矿大王”胡子春、新加坡财长胡赐道、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的故乡。

有侨、三胞7.6多人,侨眷、侨属5600多户,归侨1050人。

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含三胞)捐资兴建公益事业上亿元。

名胜古迹有初溪土楼群、中川天后宫、西觉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虎豹别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家庙等。

4、湖坑镇省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永定县东南部。

东与高头乡及南靖县毗邻,西接大溪乡,南连平和县,北靠古竹乡。

面积103平方公里。

人口229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7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

辖湖坑、西片、新街、五黄、六联、洪坑、奥杳、吴屋、楼下、山下、洋多、新南、南中、南江、实佳、吴银共16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地湖坑村,距县城38公里。

明清时属金丰里。

民国时称湖山联保,设中金区、第四区。

1949年后设南溪区、上金区、第三区。

1957年后称湖坑乡、湖坑人民公社。

1984年后复称湖坑乡。

1993年撤乡建镇。

以镇人民政府驻地湖坑村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

最高峰仙岽海拔1530.3米。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

年降雨量1488毫米。

主要河流有金丰溪。

该镇以农业为主。

有耕地面积1562.6公顷(23439亩)。

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地瓜、马铃薯等。

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等。

2000年粮食总产12799吨,水果总产5000吨,其中红柿4600吨。

主要工业有电力、食品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

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15亿元。

该镇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1131人。

有小学12所,在校小学生1759人。

有卫生院1所,设病床40张。

还有广播站、文化站、读书社等文化设施。

该镇被誉为“土楼之乡”。

有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是永定客家土楼的主要旅游景点,享誉全国。

1999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历史文化名镇。

交通方便。

县道永(定)湖(坑)线与乡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有邮政所、已开通程控电话和建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银行信货机构。

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有仙洞、金莲山出米石。

南溪老吴子岐扇山设过中共闽粤边区工委、闽西特委、永和埔靖县委、金丰区委等机关,被誉为闽西“小延安”。

5、培丰镇位于永定东北部。

东邻新罗区适中镇,西靠坎市镇,南与抚市和龙潭镇接壤,北和新罗区红坊、东肖两镇相连。

面积107平方公里。

人口385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83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部份讲近似闽南方言)。

辖大排、文东、文溪、洪源、孔夫、长流、东中、振东、上和、岭东、丰田共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地大排村,距县城50公里。

明清时属丰田里。

民国时为培风乡。

1949年后为培坎区。

1954年设培丰、田地两乡。

1958年并入坎市。

1961年设培丰人民公社。

1965年又并入坎市人民公社。

1993年从坎市镇分出设培丰乡。

1994年撤乡设镇。

由古地名培风(大片村)演变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

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20.1℃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主要溪流有文溪、田地溪。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岩等。

林木蓄积量19.4万立方米。

以农业为主。

耕地面积1236.47公顷(1.855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烤烟、地瓜、花生、豆类等,2000年粮食总产1.265万吨。

工业发达,主要有煤、水泥、石灰等企业。

2000年,工业总产值1.24亿元。

境内有2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747人。

小学16所,在校学生4731人。

有培丰卫生院和矿务局医院,共有病床92位。

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

有邮政所,已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银行信货机构。

名胜古迹有清凉山、紫云山、燕子岩等胜景和天后宫、吴公庵、汉王宫古庙。

6、龙潭镇位于永定县东部。

东接新罗区适中镇,南连南靖县梅林乡,西靠抚市镇,北与培丰镇相邻。

面积90平方公里。

人口127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9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联中村兼讲闽南腔)。

辖龙潭,上在、上西、枫林、虞溪、铜联、联中共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地龙潭村,距县城41公里。

明清时期属丰田里。

民国时期称上丰乡。

1949年后设龙潭乡。

1958年后属抚市人民公社。

1984年后属抚市乡。

1993年从抚市分出设龙潭乡。

1997年撤乡设镇。

以镇政府驻地龙潭村(以村中的溪中有一龙潭而得名)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

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虞、铜联溪和丰田溪。

有库容253万立方米的田龙水库。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岩、铁、锰、粘土等。

山地多林木,2000年,全镇林木蓄积量16.7万立方米。

以农业为主。

耕地面积710.7公顷(1.066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地瓜、豆类、烤烟等。

2000年粮食总产4973吨。

工业发达,水泥、煤、石灰石年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

2000年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居全县前列。

交通四通八达。

乡村公路相互交织并连接319国道及省道福三线。

有邮政所,已开通程控电话和建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银行信货机构。

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在校中小学生2200多人。

有卫生院1所,设病床15张。

该镇还有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

名胜古迹有喀斯溶洞——仙湖洞。

7、湖雷镇位于永定县中部。

东靠抚市镇,南连岐岭乡,西邻城郊乡,北接堂堡乡。

面积161.5平方公里。

人口401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06人)。

汉族,讲客家方言。

辖下湖、下寨、湖瑶、桐田、白岽、石坑、道仁、高石、上北、上湖、上南、增瑞、荷花、尺度、象基、锦溪、溪口、藩坑、玉文、弼鄱、莲塘、深渡、罗陂、前坊、罗潭、淑雅、竹兰共2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地下湖村。

距县城12公里。

湖雷历史悠久。

唐大历四年(769,,,,,年)设上坑场于该镇下湖村。

明清时期属丰田里。

民国时期称湖雷镇、乡。

1949年后设湖雷区、湖雷乡、湖雷人民公社。

1984年复设湖雷乡。

1992年撤乡建镇。

以古地名湖雷(因有胡、雷两姓定居而得名)而得名。

地处丘陵山地。

气候宜人,平均气温20℃左右。

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永定河、上湖溪、石坑溪、弼鄱溪。

有增瑞水库,库容137万立方米。

以农业为主。

耕地面积1762.47公顷(2.64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地瓜、玉米豆米、烤烟等,2000年粮食总产15967吨。

工业主要有电力、食品加工等。

有完中、初中各1所,在校学生3544人。

小学14所,在校学生4465人。

有卫生院1所,设有病床50张。

有文化站、读书社、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

交通方便。

龙(岩)梅(州)铁路经过该镇,设有火车站。

公路四通八达。

已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邮政所。

有银行信货机构。

湖雷是革命老区,革命纪念地众多。

名胜古迹有千年土楼——馥馨楼。

8、高陂镇位于永定县北部。

东与新罗区红坊接壤,南与坎市镇相连,西靠虎岗乡,北邻新罗区红坊镇。

面积116平方公里。

人口40114人(共中非农业人口4708人)。

辖睦邻、富岭、平在、增坑、曲峰、上洋、西陂、和兴、北山、黄田、许佳、富园、先富共13个村(居)民委员会。

镇政府驻地睦邻村,距县城40公里。

明清时期属太平里。

民国期间称仁义乡、和平乡、高陂乡。

1949年后称高陂区、第六区、高陂人民公社。

1984年设高陂乡。

1992年撤乡建镇。

以历史地名高陂(以高陂桥得名)而得名。

境内属丘陵山地。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左右。

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高陂溪。

以农业为主。

耕地面积1356.53公顷(2.03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地瓜、花生、豆类、烤烟等。

2000年粮食总产1.45万吨。

工业发达,主要企业有采煤、水泥、石灰、冶金、啤酒等。

2000年工业总产值1.54亿元。

教育事业发达。

有完中、初中各1所,小学21所,在校中小学生9430人。

有卫生院1所,设有病床30张。

有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读书社、民乐队等文化设施和队伍。

交通方便。

有铁路,在富岭设有火车站。

公路四通八达。

有邮政所,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建有移动通讯基站。

有银行信贷机构。

名胜古迹有古建筑——高陂桥、西陂天后宫、富岭五凤楼、上洋遗经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