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306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纲原文呈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 (3)爱因斯坦

[知识主线]

本讲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历史人物;从横向看,有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各领域的代表人物。

主要包括古代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凯末尔和孙中山)、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和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物。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1)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1)繁重役税

(2)严刑酷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封建社会鼎盛期

(1)制度调整

(2)善于用人

(3)开明的民族政策

(4)开放的对外政策

(5)“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设文字狱

(2)实行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3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东西方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

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

“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

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

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

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

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

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3.亚里士多德

(1)态度:

治学严谨。

(2)名言: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成就

①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三类。

②提出“三段论”。

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

④提出“中庸”伦理学理论。

学习中要注意分析东西方“中庸”思想的不同点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4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处理事情和人生态度上,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以行动捍卫民主制度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了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军事独裁者来维护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而拿破仑的能力和胆识使他能够承担历史赋予他的使命,这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诠释。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

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

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

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甘地的“非暴力”通常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杀生,即戒杀;二是不做伤害他人感情的事情。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这一方面体现了甘地爱民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思想上软弱的一面。

3.凯末尔

(1)贡献

①领导民族独立:

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

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原则:

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

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

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

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要结合理论的内容分析对应的实践作用,要体现史论结合,才能更具说服力。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要在全面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阐述。

六、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

(1)集毕生精力所完成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一部既带有总结性又富于创造性的著作。

是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

(2)首创了按药物特征而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分类思想科学、先进。

2.詹天佑:

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领导完成中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修建任务,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3.李四光:

创立新的理论——地质力学。

在冰川学、古生物学等领域成果显著;规划地质科学研究、勘探与教育事业,以理论指导工程建设和石油勘探。

4.牛顿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2)进行光学研究,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制造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新阶段;创立了“归纳-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探索精神。

5.爱因斯坦

(1)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提出了研制原子弹遏制法西斯的建议。

(2)二战结束后,积极参加世界反战运动,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从科学家的事迹可以看出:

科学成果的取得要有刻苦进取的精神,还要有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心态;科学容不得马虎,不严谨的态度不符合治学的规律。

1.评价近代历史人物的标准与方法

(2016·高考全国乙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解析:

(1)问,提取材料信息“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并结合唐玄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边疆政策与用人政策等分析回答。

(2)问,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来回答其功过,可以从对唐朝统治、丝绸之路、开拓西域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当时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和互为一体的。

一般来说,只要符合第一条,其他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

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中国现代史上主要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2.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

全面的观点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所评价人物的一生,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其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

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

(3)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①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

②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③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

2.立意——古代中国的艺术家

(2016·高考全国甲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

“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

“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分析问题。

(1)问,郑板桥绘画艺术的特点要根据材料前三句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行概括。

(2)问,首先根据所给材料确定历史背景的时间,然后结合康雍乾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经世致用”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特定的历史背景: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判,否则,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2)确定评价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观:

历史上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影响力。

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

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做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6)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7)主流性原则:

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8)适度性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3.考向——近代中国的教育家

(2016·高考全国丙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

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

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解析:

(1)问根据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

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分析。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小问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背景下进行评价。

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

贡献:

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注意进行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1)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要明确以下四点: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

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2)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

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

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3)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后果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

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结果。

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后果就和动机背道而驰,需用此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

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

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1.(2016·浙江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

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

(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

解析:

(1)问据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可知在中央设置“典客”;据材料一“有蛮夷曰道”,秦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统一百越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问第一小问,据所学可知唐朝在西域设置羁縻都督府、州,据材料二“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可知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第二小问,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

答案:

(1)列举:

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举措:

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

不同:

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2.(2016·高考江苏卷)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

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

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

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

“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

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

”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据材料一“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得出李时珍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任经验等方面得出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图文并茂。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

”和“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得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古代科技文明在古代世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

(1)特点:

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

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

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

“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

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

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

解析:

(1)问由材料一“北京学生因开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