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013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铁路工程框架涵施工方案

 

框架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⑴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文件:

平远物流中心新建包件作业区框架涵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⑵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政策、法规,地方铁路局有关规定。

⑶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⑸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⑹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5-94

⑺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8)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1.2编制原则

⑴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工期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满足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的施工期限及其他方面要求,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开支,降低工程成本.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公路运输安全.

⑶建立适合于本工程的管理机构和质量体系,满足于本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需要,制定详细的环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坚持开展文明施工,避免或减少施工中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干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工程概况

平远物流中心新建包件作业区框架涵工程,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境内,在DK0+187-DK2+315段,设计有8座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用途分为交通或灌溉排水涵。

该地段位于盐渍土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腐蚀性,环境作业等级为H1,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氯盐腐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T2。

(1)地基处理:

主体结构基础均为Φ=0.6m水泥搅拌桩,桩长根据各个涵洞设计不等,桩顶高程根据各涵洞各部位不同不等,桩间距为1.0m,正方形布置。

桩顶铺设0.3m厚砂夹碎石垫层。

(2)主体部分:

主体采用C35标号混凝土.

(3)防水部分:

涵洞位于地平线以下部分全部于表面涂一层无机溶胶型渗透结晶材料。

涵洞内沉降缝使用经防水处理的木板。

并加设止水带等防水材料。

框架顶及边墙被土掩埋部分设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框构顶设排水坡。

3、主要工程量

序号

里程

结构类型

跨度

涵长(延米)

交角

1

DK0-187.33

框架

1-3.0m

 9.42

 

2

DK0+345

圆管涵

1-1.5m

 12.12

 

3

DK0+550

圆管涵

1-1.5m

11.12 

 

4

DK0+666.18

框架

1-6.0m

 10.06

 

5

DK0+747.6

框架

1-6.0m

 9.42

 

6

GDK30+770

框架

1-6.0m

 8.32

 

7

DK2+315左

框架

1-6.0m

 8.54

 

8

DK2+315右

框架

1-6.0m

 8.54

 

 

 

 

 

4、施工组织安排

4.1施工组织机构

作业队主要人员选调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任职资格、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

项目经理部设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共计五部。

全面保证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建成。

4.2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根据工程施工范围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按照“统筹规划、均衡生产、平行施工、立体展开”的原则,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框架涵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

本次施工将严格执行铁道部《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以及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5、主要施工方案、方法、顺序及技术措施

5.1工期计划

本段桥涵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年12月16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1月15日。

5.2施工方案

5.2.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水泥搅拌桩或(砂夹碎石换填)施工→开挖基坑及支护→垫层施工→基础绑扎钢筋→基础支模板→基础砼浇筑→砼养护→基础模板拆除→墙身、顶板绑扎钢筋→墙身、顶板支模板→边墙、顶板砼→砼养护→拆除边墙、顶板模板→翼墙支模板→翼墙砼浇筑→翼墙模板拆除→成品保护→回填土

5.2.2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根据现场地形确定机械进出路线并修筑施工便道,便道修筑满足施工机械使用的需要和运输车辆的需要。

交接桩完成后,及时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复测,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依据复测合格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按设计进行施工放样。

(2)材料准备:

混凝土按设计要求确定各标号混凝土配合比,并上报审批通过,搅拌站做好混凝土的供应准备。

对进场钢材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对其进行进场复检,合格后方才允许其实用使用。

不合格品度杜绝使用。

加工机械及配件进场并检修,具备钢筋加工的条件。

(3)施工力量准备:

施工队伍已到位,技术、管理人员齐全,技术工人和劳力数量满足当前的施工任务。

(4)水泥搅拌桩施工准备:

施工前先期做好工艺性试桩,掌握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

施工工艺见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2.3施工方法

5.2.3.1水泥搅拌桩施工

施工前备齐以下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方试验报告(7d龄期)、水泥搅拌桩设计桩位图以及原地面高程、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

工艺性试桩,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施工的盲目性,确保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达到预期效果,在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桩,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

满足设计固化剂掺入量的各种操作参数如水泥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搅拌机提升速度和复搅深度等;确定搅拌的均匀程度及成桩直径;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搅桩长,工艺性试桩不应少于3根。

浆液配制,首先进行配比试验,然后按照试验结果进行配制。

配制时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在0.45~0.55。

制备好的水泥浆停置时间不得过长,超过2h要降级使用。

浆液在灰浆搅拌机中要不断搅拌,直到送浆前。

桩位放样,按照施工图设计给定的轴位平面位置形式和间距,使用全站仪和钢尺进行准确放样,在桩位处用打入木桩标识,在每个机组作业段内,每次放样数量不得大于该机组5当日作业完成量,并且每天必须由现场人员用钢卷尺对当天作业桩位进行复核。

按照放好的桩位和确定的钻孔作业线路,进行钻机对位,钻尖对准木桩,偏差不得大于100mm,同时在钻杆架上拴好垂球,控制钻杆倾斜度不得大于1.5%。

若钻机支撑脚处砂垫层较软弱,必须加垫枕木等,保证钻机作业过程中不发生倾斜。

待深层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起动搅拌机电动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速度可由电动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

工作电流不应大于70A。

如果下沉速度太慢,可从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

待搅拌机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即开始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人集料斗中。

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并且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深层搅拌机。

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

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可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人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

向集料斗中注人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

钻机移位,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中须注意的事项。

室内工艺配方试验,按设计要求确定水泥掺加量,水泥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掺加量、水灰比必须通过室内配比试验的检验。

施工中随时检查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使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5%,桩位布置偏差不得大于10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2cm。

应定时检查水泥搅拌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

对使用的钻头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20mm。

施工中由专职施工技术人员,跟班检查并做的详细原始记录:

输灰泵输浆量(含管道压力)、水泥浆经输浆管达到搅拌浆喷浆时间以及搅拌下沉速度,喷浆搅拌提升速度,重复搅拌下沉及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复搅搅拌桩长及施工中有无异常现象等。

水泥浆不得离析,拌和必须均匀。

一旦因故停浆,为防止断桩和缺浆,应使搅拌机下沉至停灰面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

如因故停机超过3h,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应先拆卸输浆管路清洗后备用。

桩体施工中,若发现钻机不正常的振动、晃动、倾斜、移位等现象,应立即停钻检查。

必要时应提钻重打。

搅拌机提升至地面以下1m时宜用慢速;当喷浆口即将出地面时,应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必须对地基进行静载测试和抽芯取样测试,用以检验施工质量。

质量检验,水泥搅拌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坚持全方位的施工监理。

在施工期,每根桩均应有一份完整的质量检验单,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签名后作为施工档案。

质量检验标准见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表。

项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说明

主控项目

1

水泥及外掺剂用量

不小于设计规定

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2

水泥用量

参数指标

查看流量计

3

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桩体或桩身取样

4

复合地基承载力

不小于设计规定

平板载荷试验

一般项目

1

机头提升速度

≤0.5m/min

测量机头上升距离和时间

2

桩长(m)

不小于设计

施工前检查钻杆长度

3

浆液水灰比

<0.5

计量仪或其他计量装置

4

桩轴线偏移(纵横方向)

±100mm

用经纬仪检查(或钢尺丈量)

5

桩径

<2cm

钢尺量

6

钻杆倾斜度

≤1.5%

用经纬仪检查

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表

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检验:

成桩28天后,在每根检测桩桩径方向1/4处、桩长范围内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拍摄取出芯样的照片,取桩上、中、下不同深度的3个试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钻孔取芯抽检数为桩总数2‰,并不少于2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钻芯后的孔洞应采用水泥砂浆封闭。

采用静载荷试验分别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

单桩承载力试验为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2处,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为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1处。

单桩承载力应满足工点设计的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80KPa。

5.2.3.2基坑施工

应根据基坑深度,结合现场地形及土质情况,采用放坡施工,机械开挖。

降水采用明排法降水,在基坑两侧挖设排水沟,四角设置集水坑,随时将积水排除。

5.2.3.3碎石垫层施工:

(1)碎石填筑前应对水泥搅拌桩进行验收,根据设计和试验选择符合要求的垫层材料,将软土挖除干净,并将底部整平;垫层铺设前,根据设计和技术规范对基底进行验收,并通过监理工程师签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施工。

(2)测量放线:

碎石填筑时采用挂线法施工,分别在中线及两侧边线挂线以确定虚铺厚度,保证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按断面全宽水平分层整体一次性填筑,不留纵向接缝。

(3)摊铺整平:

先用挖掘机从两侧向中间纵向整平,再从中间向两侧整平,最后人工修补坑洼不平地段。

(4)整修:

碎石垫层压实到设计标高后,先恢复中线,并对其顶面高程进行实测,实测高程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按设计要求修补低洼不平地段。

5.2.3.4钢筋施工

(1)钢材质量检验

1)采购入库钢材应为业主指定钢筋厂家生产,有原材料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合格证,并按不同厂家分批存放。

2)进行外观检查,如有无裂纹、机械损伤、氧化浮锈,然后进行机械性能检验。

3)按规定做抽样检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规定,试验不合格的钢材不得使用。

(2)钢筋加工

1)钢筋下料应以节段为单位,按设计的钢筋数量表,首先核对类型、直径和数量。

然后分别对各种型号的钢筋取样下料试弯,进一步核对其下料长度,并在实施中用模具控制下料尺寸保证其下料容许偏差在要求之内。

2)钢筋下料前必须调直:

钢筋用调直机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外观检查应无死弯。

3)普通钢筋

使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切割机切断钢筋。

钢筋弯制使用弯筋机,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

结构中钢筋骨架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钢筋在加工场集中进行下料弯制,弯制后编号分类堆码。

(3)钢筋绑扎

1)考虑施工方便、保证钢筋绑扎质量,钢筋绑扎前,首先在现场布置架立筋,架立筋采用二级钢筋。

2)加工成形的钢筋由人工或汽车吊机起吊,装车运输到现场,现场绑扎。

绑扎前应核对钢筋级别、种类、直径、形状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绑扎采用22#铁丝,铁丝必须扎牢,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等现象,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松动和变形。

对重点部位及易变形部位可施以一部分点焊以保证骨架的几何形状。

4)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确保每平米不少于4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钢筋的连接

1)施焊前必须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水锈和油污,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应予以矫正或切除。

2)钢筋接头焊缝应平整,不得有较大的缺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5.2.3.5模板工程

(1)模板及支架方案

内模均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立模板。

脚手架横杆步距1.2米,支架组合方式主要为60(框长)×60(框宽)×120cm(框高)框架单元,侧墙3米范围内框高加密为0.6米。

支撑顶板底模的主梁为80×80@600方木,次梁为80×80@200方木,支承侧墙模板的竖向次梁为80×80@200方木,水平主梁为2Φ48×3.5@600钢管。

上述模板体系中,竖向荷载直接由满堂脚手架支撑,水平荷载在脚手架侧端用可调顶托支顶,模板全部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

为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满堂脚手架在纵横两方向都要安装通长剪力撑,纵向在两侧每5米左右设一组。

同时,在纵向每间隔5米左右的涵洞横截面上安装2组剪力撑。

(2)、模板安装

采用规格900×1500㎜、600×900㎜的定型钢模或木模板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和技术人员放线进行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接缝(包括底面缝隙)必须封堵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板支架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能承受混凝土浇注时产生的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支架进行验收,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模板拆除

1)顶板、侧墙模板拆除要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百分之百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2)底板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

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2.5MPa(依据拆模试块强度而定),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不得在混凝土面上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保证拆模时不扰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阴阳角模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

5.2.3.6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1)混凝土的运输

1)由于本工程采用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而且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方量较大,为满足本工程质量,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在一台车供料时必须有另一台等候供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2)根据混凝土运输路线及路线长短、交通情况确定运输车的数量。

3)保证运输通道畅通。

混凝土运输车出入口处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夜间施工时,在交通出入口的运输道路上,应有良好的照明,在危险区域应设置警戒标志。

(2)混凝土的浇筑

1)根据配合比要求,确定运输车现场卸出的混凝土拌和料的坍落度,超过规定范围的不得用于施工。

2)采用汽车泵输送混凝土。

将泵车停靠在浇筑段两侧的中部。

3)浇筑方法

采用一次对称浇筑,自然流淌斜面分层的方式,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防止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冷缝。

同时保证斜面的层与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浇筑成型后在初凝前用2m长刮尺控制标高及平整度,最后用木抹子收面,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3)、混凝土的振捣

采用机械振捣,本工程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棒插入时应避开钢筋和模板,振捣点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4-10cm,每一处振动部位完毕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状况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在振捣混凝土时,应注意随时检查模板受力情况和钢筋的变化,不得使模板和钢筋发生位移。

混凝土施工期间采用轮班制连续轮番作业,保证不间断混凝土施工。

为保证振捣质量,不出现漏振、重振点,应派专门人员负责,定人定岗,监控振捣。

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阶段正值冬季,针对阶段不同的部位条件,采用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注意保温、湿润养护。

保证混凝土的水化,保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合适温差。

有专人进行覆盖工作,养生要求如下:

a、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或混凝土终凝后即覆盖再生毡洒水养生,保证24小时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b、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5.2.3.7施工接缝处理

施工接缝处设置分布钢筋,施工接缝以上1.0m、以下0.5m范围内布置加强双筋。

5.2.3.8防水层施工

在施工前检查防水材质的试验资料,均须符合规定和要求。

顶部防水层:

涵洞顶部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应严格按施工图及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

施作前,首先检查圬工表面。

要求表面平整,干净,对缺陷处可用1:

3水泥砂浆修补,垫层表面必须保持干燥清洁,坡面平整。

涂敷工作应在干燥温暖(温度不低于+5°)的天气进行。

防水层由低处向高处铺设,涂铺时,两块防水布料间搭接宽度不少于20厘米,并应与防水涂料粘结牢固,铺好后,将其扫平直至涂料与布面充分粘结为止,布面不得有皱折、鼓泡,接口不严或边缘翘边等现象,涂层未干时不得脚踏,擦碰,并防止雨淋。

在降雨或刮五级以上大风时,不得施工。

框架侧面防水层

采用涂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遍的方法,基层处理及涂层施工方法同顶部涂层。

防水层施工完毕,应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工混凝土保护层进行掩盖保护。

沉降缝施工

本桥箱体与挡墙之间沉降缝,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外侧用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5cm,内侧以M10水泥砂浆填塞深15cm。

麻筋与砂浆之间留下的空隙填以聚苯乙烯板。

在沉降缝制作宽不小于0.5米的防水带。

防水带应与挡墙及箱体密贴。

不得留有空鼓。

基础部分的沉降缝,在施工时嵌入沥青木板作防水之用。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上下不得交错,防水带的防水布料搭接时应向下压茬,填塞物应紧密填实。

6、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等计划

结合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的具体安排,按照各工种工程量的大小,进行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组织安排。

根椐工期安排连续工作日40天,每座框架涵根据计划安排直接生产人员60人,人员机械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随时增减,以满足需求。

劳动力及机械设备计划

序号

机械名称

数量(台)

1

挖掘机

1

2

振动压路机

1

3

插入式振捣棒

2

4

钢筋弯曲机

2

5

钢筋切断机

2

6

全站仪

1

7

水平仪

1

 

序号

工种

数量(人)

1

电焊工

4

2

木工

27

3

钢筋工

6

4

普工(含振捣工4人)

34

5

技术员

2

6

管理人员

1

一座框架涵主要人员配备计划表

7、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1质量目标

确保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确保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工程合格。

7.2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建立的原则为:

紧紧围绕质量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创优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和及时准确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机构配置、物资供应、施工过程等方面的严格控制,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附:

《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7.3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主要组织措施

为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应严格执行质量文件的规定,对本工程实行质量责任目标管理、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7.4强化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

对全体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观念,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7.5健全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创优领导小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明确各级质检人员实现质量创优目标的任务、责任和权限。

7.6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监理规程,使全员明确标准,全方位有章可循,全过程措施到位,严格执行以下各项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1)开(竣)工报告制度;

(2)工程测量复核制度;

(3)施工过程中的“三检”制度;

(4)验标检验程序制度;

(5)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6)质量责任挂牌制度;

(7)质量评定奖罚制度;

(8)质量定期检查制度;

(9)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度;

(10)材料质量检验认定制度;

(11)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12)施工机具与人员进退场报验制度。

 

 

 

保证工程质量组织机构图

7.7质量管理

改善工艺,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努力消除质量通病,提高观感质量,提高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测试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检验标定。

施工中,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依标准;规范施工,对标检查,按标奖罚,用标准规范作业行为;把好技术交底关,各分项工程均实行书面技术交底,做到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和标准施工;把好材料验收关,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出厂证明书或检验合格报告单,并按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否则不准进场使用;把好操作程序和工序交接关,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要按标准进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把好质量评定关,质量检查评定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坚决返工,直到达标为止。

7.8重监理工程师,积极配合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监理程序,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未达标项目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7.9及时整理资料,完善档案管理

做好施工技术资料建档工作,项目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及时搜集、整理原始施工技术资料,分类归档,数据真实准确,并做为分项、分部工程验评的主要内容,按规定要求做好竣工资料的编制和建档工作。

7.10保证质量主要技术措施

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道工序开工前,由主管技术人员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2)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

(3)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