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849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地理试题(2018.12)

一、选择题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每年4月来到我国北方(主要是北京城)繁殖,7月中下旬就踏上归途去越冬地,它几乎终生都在空中飞行,以飞行的昆虫为主要食物。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佩戴上光敏地理定位仪,该仪器能够记录太阳高度角和日出日落时间等数据,据此可以分析出北京雨燕的地理位里。

下图示意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北京雨燕在北京与甲地之间往返飞行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风向C.天气D.人类活动

2.利用光敏地理定位仪测得北京雨燕位置精确度最低的日期为

A.2月20日前后B.3月20日前后C.8月10日前后D.10月10日前后

3.北京雨燕在经过甲地和乙地时往往盘旋几日,主要原因是

A.补充食物,增加能量B.补充水分,穿越沙漠

C.灾害多发,影响飞行D.当地雨季,前行受阻

【答案】1.B2.B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整体性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自然环境特点及对生物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

【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北京雨燕从北京飞往非洲的路线主要经过西风带,大部分是逆风飞行,而从非洲返回,大部分是顺风而行,北京雨燕体型较小,受风力影响,导致飞行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在北京与甲地之间往返飞行时间出现长短差别,故选B。

【2题详解】

利用光敏地理定位仪测得北京雨燕位置,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光照条件好,能见度高,定位准确,光照条件差,定位精确度变低,从雨燕飞行路线来看,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但是途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降水较丰富,大气削弱光照,光敏地理定位仪器精度降低,2015年3月26日到27日和2014年10月16日到19日,选项中3月20日前后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影响更大,而10月10日离赤道更远,故选B。

【3题详解】

在乙地停留时,距离沙漠较远,B错。

甲乙两地,灾害发生较少,C错。

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无旱季和雨季的区别,D错。

北京雨燕体型小,几乎终生在空中飞行,以飞行的昆虫为主要食物,在长途飞行中经过甲地和乙地,自然条件较好,水源丰富,食物充足,雨燕在此地盘旋是为了补充食物,增加能量,为长途飞行做好准备,故选A。

我国民间有很多关于雪的谚语蕴含科学道理,例如“瑞雪兆丰年梦、“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上述谚语适用的主要地区是

A.东北B.华北C.西南D.华南

5.“瑞雪兆丰年”,是因为大雪能够

①使越冬作物防冻保暖

②改善来年春季土壤墒情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

④抑制沙尘天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B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农业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4题详解】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明此地种植的小麦为冬小麦,冬小麦的主产区为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而华南和西南以水稻为主,故选B。

【5题详解】

冬季降大雪,麦苗如同盖一床被子,地表不因严寒降温太快,起到保温作用,①对。

融雪时,温度低,还可以冻死害虫,此外,融雪后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华北地区的春旱,②对。

大雪融化成水,对土壤有机质增加有限,华北地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麦苗覆盖土地,土壤含水量高,也不易起沙,③④错。

故选A。

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厂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

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下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A.4月B.7月C.9月D.11月

7.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B.陆地面积增大

C.海水人侵造成的危害减弱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8.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暖B.热带气旋C.入海径流量D.盛行风

【答案】6.A7.D8.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及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6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6年天津市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曲线在4月份与常年同期曲线相比差距大且此时间段内曲线斜率大,表面上升幅度大,而7月份海平面上升,但增幅较小,9月份后沿海海平面与常年同期相比海平面相比高,但海平面却是下降趋势,A对,BCD错。

故选A。

【7题详解】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是升高的,海水侵蚀程度加大,D对。

所以2016年河口发生海水入侵的危害增强,出现咸潮次数应该增加,AC错。

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B错。

故选D。

【8题详解】

气候变暖应该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A错。

热带气旋对纬度较高的天津影响小,B错。

本区位于华北,入海径流量较大的时期是在当地的雨季,应该在7月份出现,与4月就开始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不符,C错。

从图示可知,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在春末、夏季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其他时间段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该地海平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夏秋盛行东南季风,沿海受海风的影响,推高海水,导致海平面上升,而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受离岸风影响,海平面下降,故选D。

成都附近有十几座雪山,但这些雪山往年成都人难得一见。

2017年6月5日,成都人却看到了一座座晶莹别透的雪山。

下图示意成都天府广场可见的雪山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成都人可遥望贡嘎雪山,主要原因是由于成都

A.距离该雪山近B.地形平坦

C.海拔较高D.与该雪山的相对高度大

10.影响成都人对附近雪山难得一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气B.地形C.距离D.气候

11.唐代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许多关于雪山的诗句,而今成都人看到雪山的机会要比杜甫生活的时代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成都

A.云雨增多B.降雪减少C.雾霆增多D.高大建筑物增多

【答案】9.D10.A1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贡嘎雪山距离成都237千米,较其他大雪塘及光光山等较远,A错。

成都地势平坦与否,对于是否可以遥望贡嘎雪山关系不大,B错。

成都的海拔不高,而与雪山相对高度大,不易受其他地形阻挡,C错,D对。

故选C。

【10题详解】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照弱,大气透明度低,一般难以遥望到远处的雪山,但有时却能看到,说明此时天气条件较好,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时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A选项正确。

如果是地形影响其难以看到远处的雪山,那应该是一直都看不到,但有时却看到了,说明地形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排除;距离成都更近的雪山都不易看到,反而是距成都更远的贡嘎山在成都遥望到了,说明距离也不是主因,C排除;气候在该地区常年稳定,不会导致偶尔看到远处的雪山,D排除。

故选A。

【11题详解】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受盆地地形影响,该地大气污染加剧,雾霾天气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导致人们要看到远处的雪山的机会大大降低,C选项正确。

故选C。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

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一般大于65Omm),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

下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

A.2000一2600m的南坡B.2200一2600m的北坡

C.2600一3000m的北坡D.2600一300Om的南坡

13.导致两坡带谱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

14.该山峰3000米以上,两坡带谱差异较小的原因是

①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

②两坡面积较小,植被多样性减少

③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

④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12.C13.D14.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和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而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降水量一般大于600mm的半湿润地区。

因此该山的林带主要分布在淋溶灰褐土分布区对应的海拔范围,也就是2600-3000米的北坡地区,故选C。

【13题详解】

从图示可知该山南北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陡相差不大,而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应该是南北坡向的热量和降水条件差异明显导致自然带。

故选D。

【14题详解】

该山3000米以上自然带谱差异减小,到3500米以上时南北坡向自然带已经相同了。

人类活动不是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因,①错误;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形成的主因,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主因是热量和降水的组合变化,且该山有南北坡向的不同,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一般会有阳坡和阴坡的差异,因此南北坡向上光照条件是有差异的,④排除。

②③正确,故选B。

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

m),该烃源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

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

A.冷却凝固B.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

16.推测该烃源岩层甲乙沿线沉积环境最有可能是

A.甲乙沿线校两侧地势高B.在沉积过程中快速下降

C.沉积早期丙处地势最高D.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低

【答案】15.C1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于排出油气的岩石。

”“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可知其为沉积岩米,沉积岩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而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烃源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

”结合“烃源岩层厚度图”,要求学生进行图文和图图转换,形成烃源岩层剖面图,根据材料信息“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甲乙一线沉积厚度比两侧薄,根据外力堆积填低的原理,地势较高处沉积物薄,较低处沉积物较厚,且沉积层底部为曲面。

故选A。

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

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B.高山灌木林

C.高山草甸D.高寒荒漠

18.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温适宜,降水较多B.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晴天较多,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答案】17.C18.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

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自然带的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

此题与2016新课标Ⅰ卷选择题10~11题考查土壤中磷累积量非常类似,符合新课标理念。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

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

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

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

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

故选A。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省(市、白治区)的人均GDP最低的是

A.内蒙古B.上海C.重庆D.贵州

20.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19.D20.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

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要求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的定义可推导出人均GDP应该等于城市用地经济密度除以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图中贵州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计算结果均小于其他三省,故选D。

【20题详解】

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

说明重庆的城市产业的GDP远小于上海的城市产业的GDP,因此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故选A。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品种称“奇异果”。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裁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

读新西兰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21.不利于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条件是

A.中纬地区,夏季高温多雨B.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

C.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D.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2.中国和新西兰生产的奇异果,出口到日本市场的最大差异是

A.品质B.价格C.营养价值D.上市时间

【答案】21.A22.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2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裁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能够栽植奇异果,说明该地有适合奇异果的自然条件。

结合选项,气候湿润、西风背风坡风较小和土壤疏松深厚均是该地区的自然特征且适合奇异果的种植,而A选项中中纬度夏季高温多雨不是奇异果种植的最佳自然条件,故选A。

【22题详解】

中国和新西兰分属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奇异果成熟时间不相同,出口到日本市场奇异果上市时间不同,故选D。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对当地的影响是

A.就业压力减轻B.产品滞销扩大C.产业结构升级D.环境污染加重

24.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加大产业的技术投入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C.依托著名的国际品牌D.引进充足的产业T人

【答案】23.C24.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我国产业转移及其影响问题。

【23题详解】

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会使得就业机会减少,A错误;产业调整,适应市场,有利于产品销售不会导致产品滞销扩大,B错误;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正确;新兴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小,D错误。

故选C。

【24题详解】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但是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A正确,C错误;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B错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后需要少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D错误。

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需要通过射额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据材料推断物联网的特点

①全面感知

②人工分拣

③智能处理

④可靠传递

⑤人工投递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6.上海成为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B.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D.产业基础好和技术革新能力强

【答案】25.B26.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信息材料的解析能力。

【25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射额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明显看出这是一套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系统,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小,所以不是主要依靠人工分拣、投递物品,③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B。

【26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由于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这就要求该区域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提供丰富的物品,有创新的制度打造差异性的信息交换和通讯;资金、技术、交通、高素质劳动力等对物联网建设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故选D。

长江源区面积约1.94万km2,黄河源区面积约4.39万km2。

下图示意2012年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比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相差最小的土地覆被类型是

A.草地B.灌丛C.水体D.高寒荒漠

28.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12年

A.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

B.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变差

C.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好最主要是湿地面积大

D.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差主要是因为草地覆盖差

【答案】27.C28.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主要河流特征及地理图表分析和解读能力。

【27题详解】

源区面积土地覆被类型面积等于该种覆被类型的比重乘以长江和黄河源区面积。

分别将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相减,可得草地的面积相差最大,水体相差最小,故选C。

【28题详解】

由于该图只是2012年一年的情况,无法推知黄河和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的变化情况,AB错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可推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差异最大,黄河源区草地面积大,长江源区草地面积小,C错,D对。

故选D。

读“某地区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完成下列问题。

29.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30.由图中信息推断,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速度快C.经济发展水平高D.城市化起步早

【答案】29.C3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难度普通。

【29题详解】

读图,图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并不迅速,基本稳定或是缓慢增长,A错。

安徽省不临海,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只是由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并未迁移到沿海城市,B错。

由图中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对。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增长迅速,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所以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低于第三产业,D错。

故选C。

【3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城市人口比重在2010年不超过50%,说明该地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AC错误;但是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速度较快,B正确;该地从1985年的不到30%的城市人口比重开始上升,说明城市化起步较晚,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伯朝拉河发源于中乌拉尔山西坡,录后注入巴伦支海伯朝拉湾。

纳里扬马尔为流城内最大港口,水深达210m。

伯朝拉河流域是卫国战争期间迅速发展起来的炼焦煤基地,产量的80%以上供应圣彼得堡所在的西北区,部分供应莫斯科所在的中央区等地。

目前,俄罗斯正在加大伯朝拉河流城的能源开发力度。

 

(1)简述伯朝拉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2)指出目前伯朝拉河流城能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3)分析纳里扬马尔港口发展的不利条件。

【答案】

(1)特征:

伯朝拉河春、夏季节河流径流量较丰富,秋冬季节为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

原因:

伯朝拉河流域纬度高,冬半年气温低、蒸发弱,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存雪量大;春末气温回升,冬季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