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835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docx

教师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C

【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正确;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错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2.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D

【解析】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选D。

3.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A.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

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C

【解析】A,B,D项都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项与生态工程无关。

4.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养殖方式。

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贝类和海带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IMTA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

【答案】B

【解析】贝类和海带利用鲑鱼的排泄物属于各取所需,贝类利用的是排泄物中有机物,而海带利用排泄物中无机物,所以贝类属于分解者,但海带属于生产者,因为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A错误;分析意义可知,事例中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人工投放的饲料增多,不是由于生产者数量更多,D错误。

5.下列叙述不符合西方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特点的是(  )

A.强调经济效益,应用范围较广泛

B.集中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

C.采取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中间途径

D.集中对已破坏了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

【答案】A

【解析】生态工程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目前,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之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生态恢复。

但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也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

6.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B

【解析】该题属于信息给予及新情景题目,但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该反应器没有生产者,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7.我国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实例,除煤矿外,金矿、铁矿等也存在很多的废弃地需要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

这些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都是(  )

A.矿区布局规划

B.停止矿物开采

C.改良土壤,恢复植被

D.隔离重建,综合利用

【答案】C

【解析】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区的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改良表土,恢复植被,但要因地制宜。

8.杨树在天牛肆虐的时候,内蒙古等地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若忽视物种多样性而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人工林,这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增加,环境恶化。

9.下列叙述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的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

【答案】C

【解析】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其稳定性。

农田施用化肥,人工鱼塘养鱼喂饲料属正常现象,农田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会影响农田的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缺氮,影响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C。

10.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B

【解析】图中的凤眼莲和绿萍有净化污水的作用,而且处理过的水进行了循环利用,因此该生态工程属于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11.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D

【解析】由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12.“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①温度失调 ②CO2含量增高 ③O2含量减少 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生物圈2号”不能完成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使得温度升高,以及“大气和海洋”比例与地球相差甚远,土壤呼吸释放的CO2超过了植物和海洋的固定能力,导致空气中CO2含量猛增,O2量减少,不足以维持人及动物的生存。

13.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

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保持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答案】C

【解析】生态农业工程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A错误;生态农业工程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扥进行优化,B错误;生态农业建设要节能,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错的,C错误;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正确。

14.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

B.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答案】D

【解析】生态农业是人类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建立的,所以该生态农业离开了人的管理,该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

15.“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城市环境工程

C.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C

【解析】草原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的退化和沙化,退耕还林还草适合于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16.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

其物质和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其中生产者是葡萄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

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

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庭院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该生态系统属于一种小型的农业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猪以鸡粪为食,猪从鸡中获得的能量为零,猪不属于三级消费者。

17.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C

【解析】该人工生态工程是依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的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图中人的因素是非常突出的,在人的管理下,使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木糖醇、食用菌和禽畜等都能增加经济效益,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再生。

18.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繁多使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越多

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C

【解析】生物种类多,由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不会引起病虫害的增加;相反,连年种植单一品种,往往会造成病虫害的增加,环境恶化。

19.我国的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因此它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是(  )

A.是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

B.调节区域气候

C.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D.蓄洪防旱

【答案】A

【解析】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场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但它的生产能力并不是最强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20.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地干扰

【答案】D

【解析】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将原始森林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为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同样要遵循自然规律,与之和谐相处,才能保持其平衡状态的维持。

不论在森林中放入动物还是引种植物,都将破坏其原有的协调与平衡,违背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则不利于物质的循环往复利用;避免人类过多干扰,才能保证森林按自然法则平衡发展。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禽、畜

(2)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3)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投入)

(4)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解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例如桑等农作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消费者,如蚕、畜、禽。

(2)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系统对物质进行了多级利用,如利用粪便等合成有机肥,减少了对化肥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投入减少,使物质循环利用,使产量提高。

(4)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动调节能力提高。

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利用性引诱剂进行防治害虫等。

22.“十一五”期间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

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将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内容,沼气综合利用指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作为下一级生产活动的原料、肥料、饲料、添加剂和能源等,进行再利用。

以下是一组沼气生态农业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道工序:

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CO2还原成甲烷,甲烷菌也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

由此可见,分解细菌和甲烷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

(2)沼气发酵菌种在8℃~60℃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并且温度越高,发酵越活跃。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菌主要以________方式进行繁殖。

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控制甲烷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其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

①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中的能量。

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________作用,可以形成__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

【答案】

(1)异养型 自养型 生产者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3)二分裂 基因突变 拟核DNA 否。

甲烷菌是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4)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②各营养级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硝化细菌的硝化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解析】

(1)沼气池中的分解细菌可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和CO2,因此分解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而甲烷菌将CO2还原成甲烷,并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所以甲烷菌应是自养型生物。

(2)微生物发酵过程必须有酶的催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3)甲烷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它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

它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DNA中,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

(4)①从图中分析可看出该生态工程设计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②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充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沼气池中的臭味主要来自于氨,氨经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23.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此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优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

(2)菌床和排出物的杂屑最终回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________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从图中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

(4)某人分析此图发现秸秆共进行了三级的分级利用,为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秸秆中的能量,他认为级数应该越多越好,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作物(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

(2)物质循环再生 CO2

(3)食用菌和蚯蚓

(4)不赞成,因为秸秆中所含的能量有限

【解析】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优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菌床和排出物的杂屑最终回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植物利用。

(3)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食用菌和蚯蚓。

(4)不赞成。

秸秆中所含的能量有限,营养级多了得到的能量就少。

24.“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沼气的产生依赖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一体”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 分解者

(2)不能

(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任写2个即可) 低

(4)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沼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④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题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蔬菜→人和蔬菜→猪→人,沼气是由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产生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

“四位一体”可应用于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由于该系统内生物种类和数目少,因而它的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