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82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八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送君一匹绫罗缎,宜长宜短任裁剪

本专题两大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正好是两种相反的思维。

本专题先熟悉考情,然后分考点突破。

每一考点都采用分题型的形式突破,每一题型都是先例题再学法,以此掌握本题型解题技巧。

1.(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

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逐段概括时,应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把握其特点。

如第①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概括其特点。

第②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

第③段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把握其特点。

第④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

答案:

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2.(2015·高考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

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题目要求根据首尾语句展开想象,补写句子。

首句“苍天有裂”“苍生有苦”表明社会混乱,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尾句“人们载歌载舞”表明社会安定,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间补写的内容可以是治理社会的措施或过程。

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

答案:

略。

(所补写文字须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境并衔接自然。

3.(2014·高考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4.(2014·高考辽宁卷)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

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答:

                                      

                                        

                                        

                                        

解析:

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

这段话陈述的对象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

通读这段文字,我们发现这段文字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二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答案: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考点一 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

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

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

“扩展语句”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题形式主要有:

(1)联词设境型;

(2)丰富句意型;(3)续写补充型;(4)再现情境型;(5)话题扩展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

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例1] (2012·高考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把握审题的重点:

描写性文字,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不超过60字。

在写作内容方面注意题干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或场景。

答案:

(示例)初冬,疾风骤雨丝毫不理会生命的感受,而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

那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云霞般金黄、耀眼。

联词扩展“三步走”

第一步:

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

如例1题干中的“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

第二步:

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

如例1中的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 

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景)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

其次,“银杏树”是设置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第三步:

检查分析,完善答案。

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一下题目中显性与隐性的要求是否都一一落实,有无遗漏的地方。

如例1,组织出答案后,要检查一下答案是否落实了题干中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对原句进行“解释性”的描写。

[例2] (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

                                      

                                        

解析:

本题考查扩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

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答案:

(示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添枝加叶,丰富句意

第一步:

添加修饰性词语。

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或在句子中添加表示情态、动作等的修饰性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

第二步:

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简单为丰富。

第三步:

运用表现手法。

运用衬托、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该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语言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例3] (2013·高考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

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续写型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意,确定扩展点。

所给句子中有两个关键短语,一是“最恶劣的境遇”,二是“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

弄清了扩展点后,可从所给的三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内容可写的形象,紧扣所给句子中的两个关键短语做文章。

比如贝多芬“最恶劣的境遇”包括童年不幸、恋人远离、耳疾侵扰等,而“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包括他人生的梦想、心中的激情、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等。

在将这些内容联结成句后,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字数60~100等。

答案:

(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

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续写补充型扩展语句题,往往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缺失的内容。

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如例3“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60~100字”等。

2.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

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入手进行分析,进行扩展。

要注意防止只顾形式不顾内容,

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4.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这类扩展题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或是预设的某种情境,或是古诗文名句所营造的意境等,然后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近年来,多数扩展语句试题考查的是这种形式。

[例4]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

                                        

                                    (排比)

阳光(谦逊地):

                                        

                                    (比喻)

解析:

“亲密地”交代了树叶与阳光交谈的氛围,写对话时应分别表现出树叶的“感激”和阳光的“谦逊”,分别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答案:

树叶:

(示例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示例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

(示例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

(示例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解答再现情境型题目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情境,根据需要来展开。

例:

以“斜阳”为重点描写对象,扩展“凄凉的秋天,斜阳中,我告别故乡”,100字左右。

从情境来看,“凄凉的秋天”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只能描写萧条冷落的秋季景象。

“我告别故乡”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必须描写告别故乡时的情景。

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情境中告别,其心情大多是悲伤、低沉的。

2.把握重点,常用方法是让重点词语充当主语,对其进行描绘。

如对“斜阳”展开详细描写,应是一种冷色调或暗色调的描写,以衬托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注意扩展语句题不仅要符合题意,更要使扩展后的语段富有意蕴,生动丰满。

这是扩展语句题的最后归宿,也是增分点。

高分答案一定是“生动丰满”的!

为此,必须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4.规范答案:

这是一个冷清的秋天,西天的寒树上一痕斜阳也失去了夏天的热情,面目苍白,冷漠地看着人间,它无力地吐出几缕凄冷的斜晖。

看到它,我顿时觉得浑身一阵阵寒意,而就在这时,我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独自到遥远的地方谋生,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凄绝。

 

话题阐发型扩展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阐发的一类试题。

[例5] 请以“彩虹”为话题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少于40字。

答:

                                      

                                        

                                        

解析:

描绘画面,可适当添枝加叶,把彩虹置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个优美的意境。

而表现某种哲理,则需分析“彩虹”的形象特点,挖掘其虚无、迷人、多彩等角度的寓意,写出符合字数要求的通顺句子即可。

答案:

描绘画面:

(示例1)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彩虹总是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迷离,将我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示例2)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表现哲理:

(示例1)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

(示例2)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美,却向人们燃烧刹那的精彩;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光,却向人们奉献自然的缤纷。

话题阐发“三步走”

第一步:

把握主题,确定扩展方向。

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句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

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

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有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

选用手法,组织语言作答。

扩写时要严格围绕被扩写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如“温情脉脉的善良更能温暖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前进的推进剂”,就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考点二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

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

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1)新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提取关键词;

(2)概括并评价原语段的观点;(3)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准确、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

试题中通常要求拟写主标题,有的要求同时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但单独拟写副标题的题目不大常见。

2.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新闻的要素要齐全,以便读者可从导语中得到对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试题如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3.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根据新闻要素的要求,“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结构上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单句,短复句亦可。

[例1] (2017·高考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

                                      

解析:

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例2] (2014·高考山东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

                                      

                                        

                                        

解析:

本题是压缩语段题。

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

概括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除此之外,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新闻类压缩的方法

1.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新闻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必须简洁、确切、醒目。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

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2.拟写新闻导语的方法

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标准新闻导语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要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

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⑥中的“过程”需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拟写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标准一句话新闻一般包括:

①主体事件名称+②(必要的)时间(重要的高精尖科技实验时效性很强,有时要落实到分秒)、地点+③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4.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方法

对于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答案应包括:

①(必要的)时间、地点+②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或其他条件+③事件发生过程的主要步骤名称+④事件过程的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概括主要内容是语段压缩题中较常见的一种,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

从设题材料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四类:

说明类、议论类、记叙类、描写类。

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论点和论据;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实际上就是围绕记叙性文章的六要素命题;描写性语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

总之,命题者是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查点,高考主要考查对说明类、议论类语段的压缩,记叙类与新闻类相似。

类型一 说明性语段

[例3]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

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