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708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表演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字,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规则。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第一高楼吗?

那你们知道中国第一高楼吗?

(出示课件解题)站在这样的高楼上,仿佛身在云端。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曾在山上的寺庙里住了一夜。

这一夜,他便犹如站在云端,伸手便可摘来星辰。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夜宿山寺》这首诗(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

你知道“夜宿山寺”中“夜”和“宿”是什么意思吗?

“夜”指晚上;“宿”指住宿。

“夜宿山寺”指晚上住在山间的寺庙里。

(出示课题:

夜宿山寺,齐读。

3.熟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齐读,小组赛读。

(3)配乐朗诵。

(出示课件《夜宿山寺》)

二、分析理解。

1.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

2.随文识字。

(1)根据汉语拼音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5)注意“危”“敢”“惊”这几个字的结构和识记方法。

(出示课件)

3.再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件)

师:

听了朗诵,看了视频,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

(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出示诗歌中词语的意思。

借助词句的意思来理解。

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

现在我们来回答,读了这首诗你对这座寺庙有怎样的印象?

生:

高,可以摘到星星。

师:

哪两句诗描写了寺庙的高呢?

(出示课件)

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出示课件)

师:

谁能把这两句诗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

生:

李白登上一座高楼,站在这座高楼上,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师:

站在这样高的楼上,李白想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出示课件)

师:

谁能把这两句诗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

生:

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扰了天上住的神仙。

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

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四、小结。

  《夜宿山寺》通过描写诗人李白登上一处高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课时作业。

1.根据词语的意思,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宿舍(  ) 一宿(  ) 星宿(  )

2.读诗句,想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字,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规则。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师:

看到这张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出示课件)

生:

洁白的云朵

……

师:

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

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时期,有人用27个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北朝民歌《敕勒歌》。

(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敕勒歌”。

师: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现在你知道“敕勒”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生:

是个地名。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

……

师:

“敕勒”是古代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

(出示课件)

师:

那么,“敕勒歌”的意思就是敕勒人唱的歌。

(2)板书课题:

敕勒歌。

3.熟读古诗。

(1)教师范读(配乐)。

(出示课件)

(2)齐读,小组赛读。

(3)学生倾听配乐朗诵。

(出示课件)

二、随文认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生字。

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4)游戏: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字,并大声朗读三遍。

(5)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如:

“阴”“似”“野”。

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

(出示课件)

(6)“苍”“茫”是上下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注意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了解诗歌背景。

  《敕勒歌》是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

他们在放牧时或者篝火旁,经常放声歌唱,歌唱他们的生活。

全诗描写了我国北方草原的广阔、富饶、美丽。

(出示课件)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文中的图片,理解诗歌大意。

3.分析诗歌大意。

师:

哪句诗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出示课件)

生:

敕勒川,阴山下。

师:

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敕勒川。

(出示课件)

师: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穹庐?

好,我们看看幻灯片给我们的提示,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穹庐了吗?

生:

蒙古包。

……

师:

蒙古包的圆顶。

师:

敕勒人认为天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

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

突出草原的辽阔。

……

师:

表明了天的广阔与敕勒川的辽阔。

(出示课件)

师:

谁能用诗歌中的句子,形容图片的内容?

(出示课件)

生:

天苍苍。

生:

野茫茫。

生:

风吹草低见牛羊。

……

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的意思?

(出示课件)

生:

蔚蓝的天空,茫茫的原野。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师:

这道题是课后题,希望课下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完成练习。

四、小结。

  《敕勒歌》这首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五、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六、课时作业。

1.把你积累的文章、诗句中描写草原的句子摘抄下来。

2.如果你是小画家,就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你眼中草原的样子;如果你是小歌手,就找一找歌唱草原的民歌,学会了唱给大家听;如果你是舞蹈爱好者,就找一段草原的舞蹈学一学,学会了跳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很多经验不足的老师,都难以掌控。

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讲得深刻些,怕学生不理解;讲得浅显些,又怕知识点不突出。

  结合这样的现实矛盾,本课皆以图片内容,形象直观地导入课文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记忆。

【相关链接】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读了《敕勒歌》后,也深为赞赏并作诗一首,以表示自己对《敕勒歌》的赞美之情。

慷慨歌谣绝不传,

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敕勒川。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有雾出现的时候周围是怎样的。

4.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中“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字,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规则。

2.理解课文大意,能够运用特殊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特别喜欢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大家一起猜一猜。

(出示课件)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生各抒己见。

师:

雾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它走过的地方,会有哪些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

板书课题:

雾在哪里。

2.揭示课题。

  “雾在哪里”这似乎是一个疑问,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从课文中找一找“雾在哪里”。

3.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齐读,小组赛读。

(3)配乐朗诵。

(出示课件《雾在哪里》)

二、随文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生字。

2.认记生字。

(出示课件)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4)游戏: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认字,并大声朗读三遍。

(5)“岸”“屋”“步”这几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结构。

“久”是独体字。

书写时,注意这个字的第二画是“横撇”,并注意独体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朗读练习。

1.分句、分段朗读,注意感情色彩,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我要把……藏起来”这句话时,要读出顽皮的语气。

2.带着问题朗读。

(1)一边读,一边圈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并练习。

(出示课件)

(2)雾都去了哪里?

四、小结。

  通过对《雾在哪里》这篇童话故事的朗读以及字词的训练,学生基本了解了本篇文章的大概意思,能够运用文中出现的词语造句,知道雾出现在哪儿,哪儿就有不一样的变化。

五、课时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雾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19 雾在哪里

雾在(海上),在(岸边),在(城市上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雾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雾为什么会消失。

3.学会用“无论……还是……”造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师:

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个实践题,让大家回家自己查阅资料,探究雾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哪位小朋友知道答案了?

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

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雾。

……

(教师此时,可以出示课件)

师:

这就是雾的形成。

那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雾在哪里》。

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作者眼里雾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

2.雾飞到海上。

师:

淘气的雾飞到海上了,他要干什么?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雾说的话?

生:

他要把大海藏起来。

生:

非常神气,不可一世的语气。

……

师:

淘气的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于是,海水、船只,还有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你会像我这样说句子吗?

生:

淘气的雾把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于是四周变暗了,天空和太阳都看不见了。

师:

如果我换一种说法,你是否也会说呢?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大海、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生回答。

3.雾来到岸边。

师:

雾来到岸边要把谁藏起来呢?

生:

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

师: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海岸周围有怎样的变化?

生: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和小黑猫,一切都看不见了。

师:

同学们说雾是不是淘气的娃娃?

生:

是。

师:

既然雾这么淘气,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他把海岸和城市都藏起来了,实在没有什么可藏了,他又有了什么主意?

(出示课件)

生:

他要把自己藏起来。

师:

雾把自己藏了起来,周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课件)

生:

之前消失的一切事物都出现了。

(出示课件)

生:

雾消失了。

4.动脑思考。

(1)有雾的时候和没有雾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2)课文中的哪个字最能表现雾非常淘气?

(3)你认为雾还会藏在哪儿?

三、小结。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课时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

把你了解的内容讲给父母听。

2.你想对淘气的雾说点什么?

写一句悄悄话,看谁写得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针对自然现象的教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无论从知识含量还是对自然现象的了解都非常困难,但是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雾”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学生掌握了有雾时周围的变化情况。

  另外,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完成的,过渡自然,衔接得当。

【相关链接】

雾与霾的区别

1.能见度范围不同。

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相对湿度不同。

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

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

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

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

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20 雪 孩 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感受句子的变化,初步了解扩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5.感受云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注意将字写规范。

2.感受云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字,掌握汉字的读音、结构和书写规则。

2.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特殊词语和句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

(出示课件)

师:

这是什么?

生:

雪孩子。

2.板书课题:

雪孩子。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雪孩子有关,这篇课文讲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让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技巧(配乐)。

(出示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3.小组赛读,读熟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三、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1.注意读准“柴、终、烧”这三个声母为翘舌音的字。

2.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1)“赶、旺”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浑、汽”可以根据部首相同的方法识记。

(3)“唱”可以通过偏旁部首的意义识记,“口字旁”与嘴有关。

(4)“候、旁、谁、轻”可通过多读,整体识记,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带有这个字的词语识记,如:

等候、旁边、是谁、很轻很轻。

(出示课件)

四、朗读练习。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件)

2.分句、分段朗读,注意感情色彩,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这个童话故事的时候,感情脉络要掌握准确。

每个自然段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调,教师自己掌握,并随时指导。

3.带着问题朗读。

(1)从哪儿可以看出雪大?

(出示课件)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雪下得很大,但是也很美吗?

五、小结。

  通过对《雪孩子》这篇课文的朗读以及字词的训练,学生基本了解了本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感受到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

六、课时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0 雪 孩 子

    雪很大:

下个不停

一连下了好几天

故事:

雪孩子把小白兔救出火场,自己变成了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小白兔对雪孩子的感激之情。

3.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师:

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个实践题,让大家回家自己查阅资料,探究云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哪位小朋友知道答案了?

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

云是水蒸气形成的。

……

(教师此时,可以出示课件)

师:

这就是云的形成。

那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童话故事《雪孩子》。

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3自然段,妈妈出门办事前给小白兔找了个小伙伴,这个小伙伴是谁啊?

(出示课件)

2.学习第4~9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

小白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2)雪孩子是怎么发现小白兔家着火的?

他是怎么做的?

此处体会“奔”这个词语在这里的作用,以及教学多音字。

(出示课件)

(3)雪孩子不顾自己,飞快冲进火海,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出示课件)

(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浑身水淋淋的。

这水淋淋的样子说明雪孩子救小白兔很累还是他慢慢地化了呢?

如果你是小白兔,看到即将化成水的雪孩子,你会怎么样?

带着这种感受读第9自然段。

(出示课件)

3.学习第10~14自然段。

(出示课件)

(1)为什么兔妈妈误以为是小动物们救了小白兔呢?

(2)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雪孩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3)演示:

雪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在空中集成云。

(出示课件)

(4)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

三、联系生活说说身边感人的事。

四、朗读全文,升华主题。

1.朗读,回答:

你喜欢雪孩子吗?

为什么?

2.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五、课时作业。

1.假如过几天雪孩子又回来了,小白兔和雪孩子会做什么,说什么?

2.假如你是雪孩子,你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救小白兔吗?

【板书设计】

20 雪 孩 子

勇敢,乐于助人

【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云的形成过程。

教师一直把“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在读中感悟云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段和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云的形成过程,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本文的侧重点在于使孩子们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教师通过提问贯穿雪孩子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更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体会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的情感。

【相关链接】

遇火高楼逃生

  高层建筑起火,正确自救很重要。

消防专家认为,一旦发生高楼火灾,以下几点要牢记:

1.尽量不乘坐普通电梯。

  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人在电梯里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2.最好弯腰匍匐前进。

  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可少吸些烟。

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面,必要时应匍匐前进。

3.尽量靠近窗户阳台。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发出求救信号。

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

4.向下逃生不成往楼顶逃。

  着火点在所处位置的上层,应向楼下逃;着火点在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逃。

5.楼顶逃生不成选择横向路线。

  如果在向楼顶逃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火、烟追赶且向上的道路又被封锁了,此时应果断地改选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该层有利于逃避的房间内,寻求其他自救方法。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认识与风景有关的字词,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2.复习部首查字法。

3.能够运用描写环境的词语,说出一段与这个环境有关的话。

4.体会拟人句的写法。

5.掌握有趣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

准备一个改错本,记录自己经常写错的字。

把易混淆的字,随时记下来,增强记忆。

6.积累与节气有关的谚语。

7.学会朗读,掌握朗读技巧。

8.发挥想象,能够看图写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运用描写环境的词语,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朋友,这学期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汉字,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更丰富,让我们赶紧来看一看吧!

一、识字加油站。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带拼音的字词。

2.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3.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会认字中的九个生字。

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说说生活中你是怎样识字的。

5.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的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课外的识字方法和途径以及识字的数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二、字词句运用。

1.复习部首查字法。

(1)看一看表格中的字,属于哪种结构的字。

(2)讲解方法: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时,如果难以确认字的部首,一般情况以这个字的第一笔为部首查字典。

(3)学生练习。

2.能够说出词语所描写的情景。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1)读出词语,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

(2)教师举例子进行描述。

如:

云开雾散。

  一片片排列紧密的乌云被风慢慢吹散了。

起初,只有零星的阳光努力地穿透遮挡它的乌云,后来,在风的帮助下,几缕阳光穿透乌云,给大地带来一丝温暖。

突然,一道强烈的、耀眼的光使你来不及睁眼看是怎么回事,便下意识地用手遮挡着,从指缝间我看到,乌云散了,太阳出来了。

强烈的、温暖的阳光终于洒向大地了。

(3)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某个词语的场景。

(4)让学生分组练习说,最后教师提问,师生互相指出所描述的不足之处。

3.体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师:

我们经常在阅读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