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docx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
一、提出问题:
、什么是好课?
一种观点:
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平实的课(生成性的课);真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
二种观点:
看目标;看过程;看方法。
三种观点:
教、学、考。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指向令人担忧)
四种观点:
核心标准是实现每名学生的学习权!
(从人权的角度思考问题)公平、公正、自由,利用资源......
教育有两个目的:
近目的:
升学——靠总分;远目的——获得社会职业成就,考的是能力。
五种李军校长的观点:
1、价值引领:
人体本位的角质追求!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过程的美丽与精彩;人生的价值在于在于激动而震惊地欣赏过程的美丽与精彩。
逐渐地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传播知识,重视过程与方法,做一个更好的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目标导向——价值引领下的目标设计!
3、学习发生——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4、生命成长——全体、全面、个性、可持续、自主!
课堂是学生的田园、乐园、家园、学园。
二、提出问题:
什么是学习共同体?
1、共同体——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
2、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是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3、课堂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加助学者共同相互作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共同成长。
三、提出问题?
何为课堂学习共同体?
1、为什么以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为导向推进生命化课堂的研究?
因为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课堂不仅仅是考试的训练营,课堂是生命真正的发展和成长。
2、共同的学习任务从何而来?
规定的、强加的、自主的、(动机?
)学生随学习任务的态度是什么?
期待自主学习的愿望和持久的学习动机。
(你感不感兴趣都得学习。
)
3、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应该是什么?
成绩、升学、职业、财富、兴趣、明理、认知世界....../
(被家长压迫来到学校,是没动机或反动机)要持久、符合人性的动机。
4、事实比知识更具有吸引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解决一些事实。
5、动机不对,受压或受挫,导致不学——这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出问题了。
如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考第一了,第一还有一个,孩子离这个目标太远;再如你学不学都行,家长给孩子安排一切,目标太低了,孩子开始混日子。
激励孩子的动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并稍高于孩子目前的实际。
6、学习任务来自于对人类认知有益无害的事实!
既大问题——伟大事物。
学生(学习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组织引领\帮助参与;教材:
资源和载体.
这三者,以谁为核心都不对,要以大问题为核心。
围绕问题: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循环往复,完成学习任务,产生新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师。
(基础问题、核心问题、拓展问题)
7、评课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是什么?
教育方针、生命化教育、三维目标。
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心灵的觉悟——让学生都能觉悟!
8、凡事被追问到底都是哲学问题。
9、什么是先学后教?
什么又是先教后学?
教与学本来就是同时发生的两个问题,没有先后之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清不了,能请的只能是知识。
大道相通,没有什么可神秘的。
10、教学生诚实,不要让学生迎合老师。
学生想到的问题和老师直接给的问题不一样,感觉和动机都不同。
主张整体思维,同时呈现多种方法。
四、具体问题牵动倾听与对话。
1、倾听——找出关联;(与自己、与过去、与他人、与内容等等)
2、尊重每名学生的尊严——给予信赖和期待。
3、对话——是与文本、他人、自我心灵的对话。
课堂中界限与开放、愉悦与紧张、沉默与争论、小故事与大故事、个人意见与团体意见、个人独处与集体智慧。
五、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1、为什么要合作?
因为要关注每一名学生。
2、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要学习真正发生。
不流于闲谈不直接给现成的答案,教师要厚积薄发。
3、关于小组:
四人合适,男女各半;少于三人很难出现见解多样的交流;多余5人,往往有人成为观众,不好控制。
两人小组,常态化学习随时需要,对解决知识问题很有用;给优等生帮助后进生的机会,防止优等生虚度光阴,也防止后进生苦皱眉头。
在冲刺与挑战情景中需要合作。
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开始于结束的时间为5——15分钟,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而变化。
教师关照不合作的学生,教师不做课间巡视员。
当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的时候,一个人就是一个共同体。
教师要有厚重的积淀,要有敏感性,要善于提炼升华。
关于某问题要有更广泛的理解。
因为知识不一定能带来智慧。
六、人的三种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
七、共同体的基本模式——亲密性、公民性和责任性。
总结:
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整体),从系统(整体)和其组成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地考察和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给人整体观,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学校转型的重要标志,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共享愿景,寻求共同的情感归宿;建立规章,确定内化的行为标准;解决冲突,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沉浸体验,达成双赢的发展目标;反馈信息,实现动态饿持续发展。
博耶尔在《基础学校:
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并把“有共享的愿景”作为“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提出来。
根据博耶尔的观点:
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而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共同体界定为:
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之间及与整个群体息息相关的感情以及对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
规章制作是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保证课堂学习共同体有序地运行。
规章制度要符合实际,要凸显人文关怀,要发展创新。
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缩微的社会组织是存在冲突的。
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师生个体内心的、师生个体间的和师生群体间的冲突经常发生。
特别是在课堂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初期,师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性格、兴趣、自我期望等方面的异质结构,使得每个师生个体都用其独特的“视域”去感知世界,因而旺旺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营造互惠合作氛围,培养互惠合作意识,增强互惠合作技能。
共同目标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起着导向作用,决定着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计划安排、组织的形式和方法的选择,但是,课堂学习共同体也必须同样注重个人目标的实现,只有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转化为共同体成员的个人目标体系,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才能实现。
确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在“沉浸体验”中实现个人目标,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学习共同体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但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面临着接受新的考验,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
实施了一年多月的“学习共同体”,旨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我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或把小组中每个人的得分加在一起,将各小组总分进行比较。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一、我的具体做法
1.科学分组,合理搭配优中差
我班共有55人,我把它分成11小组,每组5人,组长由学习成绩优秀又性格外向,有较好的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员成绩一般优中差各占一个,组内设一个专门监督落后生的监督员。
2.形成有效评价机制“学习共同体”
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强调的不是个人,是集体。
个人的成绩好不是好,小组全部好才是好,小组成员间互相制约。
平时上课中只表扬小组和辅导“老师”,不具体到人,小组内一个同学没完成作业,全部要受罚。
制定量化评价办法并公布,评价时的标准是以全组人的量化积分。
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情,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带动学习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为团体精神。
3.及时的指导,明确学习任务的分配
初期老师要加强指导,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法,给每个人都分好工,具体到上课时每个人应该干什么,课下每个人干什么。
规定好组长和组员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好要求,制定评价办法,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实施“学习共同体”小组学习后,同学们为了本组的荣誉,不仅自己认真努力,而且还积极督促带动本组其他同学一同学习、携手共进。
不仅如此,还要吸收别组经验,洞察别组缺点,并积极主动请教老师问题,以更有利地赶超别组。
二、捆绑式学习的优点
1.开展“学习共同体”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3.“学习共同体”,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
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学习共同体”,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5.小组合作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
三、存在问题:
1.抄作业的现象。
部分同学由于担心作业没有完成或没有全对而导致本小组被扣分或不能加分,就采取“抄”的办法。
2.在“学习共同体”小组内的后进生的“待遇问题”。
后进生在学习小组内不受欢迎。
导致学习小组丧失竞争意识和动力。
3.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
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4.“学习共同体”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捆绑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5.个别学生屡教不改,虽多次被扣分,多次请家长,仍无所谓,照常做一天学生坐一天教室。
6.因本年段学生总体成绩较差,个别小组就连小组长有时也未能全部完成作业,组长虽经多次异人,仍不见起色。
等等都有待在后面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良。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用语
1.从你们组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同学都是很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
2.老师为你们组的进步鼓掌(喝彩)。
3.机遇并不偏爱那些聪明的同学,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
4.你们组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非常好(棒)!
5.发挥一下团队精神,再试试,别怕。
6.你们看,好多小朋友在组员的帮助下,把心里的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7.真是好样的,你们组的回答是非常出色的。
8.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无比。
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瞧!
困难的题目对你们来讲不再是一座大山了吧!
10.组员的掌声证明你的发言很精彩。
11.非常好!
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
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113
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学习化的课堂呢?
五分地镇中心校;一、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创建生态化的课堂环境;“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主体”(包括个体的学习者;一个整体的、开放的活动系统;创建学习型团队:
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班;精细活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团队规则;一是实行组长、学科长负责制,由一名
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翁旗五分地镇总校课堂教学改革点滴做法“变革课堂就是变革学校,变革课堂就是变革教育。
事实上,教育改革说到底就是课堂中的‘学习’改革,建立学习化的课堂必将带来课堂教学的无限生机。
”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学习化的课堂呢?
五分地镇中心校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以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为依托,创建文化生态的学习环境,不断精细课堂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使以往封闭沉寂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创建生态化的课堂环境。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造成课堂死气沉沉,高耗低效的原因主要有这样两方面:
一是教师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课堂上依旧是教师和个别“尖子生”展示的舞台,三维目标落不到实处,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课堂中和谐、民主、尊重的人际关系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以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为切入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主体”(包括个体的学习者和学习者共同体)、“学习目标”、“课程知识”、“工具及资源”、“规则”、“学习活动分工”以及“学习情境”诸要素组成的
一个整体的、开放的活动系统。
它将个体的学习与群体的学习、人的学习与工具的使用加以整合,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建学习型团队:
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班级人数、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几个组,每组4——6人,采用“圆桌式”座位,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我们把这一组织称作“学习型团队”,这一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团队间的竞争。
每个团队都要有学生自己确定组名和组训。
如中心小学五年一班的“小草组”,组训为“团结协作,才会绿满大地”;“白杨组”组训为“伟岸挺拔,力争上游是我们的追求”;“星星组”组训为“星星组合,心手相牵,才会群星璀璨”。
组名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组训时时刻刻鞭策小组成员,团结奋进,幸福成长。
精细活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团队规则的制定对于一个团队是否能顺利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有效的规则能让团队高效和谐运转,让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更加协调。
一是实行组长、学科长负责制,由一名在学习能力、组织等方面较强的同学任学科长,组内的研讨交流要由学科长或组长组织开展。
二是实行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等轮流做庄制,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在多元化学习
方式的学习实践中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是为每个团队的成员按学科水平编好顺序号,这样既便于组内的管理,也为小组间的比拼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竞争意识。
四是制定合作交流的一般规则:
如“个体先行”原则,即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先进行自主学习,有了深度的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循序渐进原则,即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学会忍耐,学会等待,学会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原则,即要关注每个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的讨论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等。
明确职责分工:
良好学习共同体,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是组织起来的,拥有集体机构,以责任依从关系和情谊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个人有目的的综合体。
各成员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
为了让小组合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要选好组长、副组长,并对小组成员给以明确分工。
一是学科长负责整个团队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和调控。
二是明确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分工。
如在交流探讨时谁做重点记录;谁是中心发言人,谁作必要的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
有效利用工具及资源:
即对“导学单”、“小黑板”和各种工具书的使用加以规范,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环境,打破了学生孤立无援的的状态,它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强化自己和同学是相互协作的关系的意识,让学生帮助别人并获得帮助,支持开放的交流和对话,这些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合作。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才是很有意义的。
二、打造“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思想不断交流、智慧之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
“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
”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思想拿出来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翁旗创建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模式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真正开辟了”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新途径。
如何实现团队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以基本的几类课堂活动策略研究为突破口,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细化的规范和管理。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遵循主体先行的原则,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先学后导,自主构建,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差,
其根本原因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考试题学生做”这样的教学方式已完全把学生至于被动地位,由此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主发挥。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没有很好的自学习惯和方法。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们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出发,依据各学科特点研究制定了各学科课前结构化预习的基本流程(如语文学科“三步一达标”预习流程,数学学科的“三步走”预习流程)等,并梳理了一些自学的基本方法(如“批注式阅读”、读书六字诀)等,以指导、规范学生主动、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组研讨:
小组研讨是团队协作学习的核心环节。
为实现团队协作学习的和谐高效,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宽容学生,平等公正,情绪饱满。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造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其次、对学生实施深入交流所涉及的几项技术指标——思考、倾听、对话、提问、评价等进行指导和训练。
具体要求是:
第一、组内的交流研讨要在学科长或组长的组织下有序进行。
第二、每个成员在与其它成员交流之前要认真思考,拿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学会把自己的思考随机记录下来。
第三、在交流时,要求发言人要尽量做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叙述完整;交流共享:
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全部目标可以说是帮助;活动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师生遵循“小组交流”学习;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实施“捆绑式”评价,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为了充分调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课堂,是人生的一种经历
清楚,语言流畅,叙述完整。
要求其它成员一是认真倾听,二是要认真吸纳发言人不同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随机记录下来。
第四、要求后发言的同学要尽量做到不重复前面发言同学与自己相同的意见,要围绕前一个同学的发言进行“纠正性”发言(如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的观点是。
。
。
。
);“补充性”发言(如我对你的意见有补充。
。
。
。
)“拓展性”发言(如我还有新的思考。
。
。
。
)“辩论性”发言(如,)等,以实现互相激励,导向,反馈诊断的目的。
这样的交流才能使学习一步一步走向深化,才能不断生发新的思考和新的问题。
第五、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规范。
我们要求教师在小组进行交流时要走进小组中间,仔细观察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节情绪、疏通关系等。
如:
随时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明辨方向,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发表真情实感。
当学生无法深入讨论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拔、甚至精讲。
这样在教师的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下,学生的合作学习将渐渐的走入正轨。
有时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交流共享:
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全部目标可以说是帮助学习者学会与同伴、教师、专家进行互动,从互动中学习。
在频繁的互动中实现观点、数据、意见的相互交流。
而“交流共享”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以组内组间互动的形式进行的更高一层次的交流学习活动。
在
活动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师生遵循“小组交流”学习活动的规则外,我们更强调组间的互动和师生的互动。
首先我们要求各组成员要积极进行组间互动。
在组间互动时要以互相激励,导向,反馈诊断为目的,重视学习过程。
评价时的句式主要为:
“我从甲组的发言中学到了?
?
”、“我们还有补充是?
?
”、“我们还有不同的见解是?
?
”等。
其次,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个组成员的发言,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抓准时机恰当进行评价、点播或讲解。
教师要关注学习目标的落实,要不断的梳理问题,当学生的讨论未能达成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或通过各种方式,如提供资料、引导方法等策略,再次组织新一轮的学习活动。
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为了促进“团队协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指导、反馈、诊断、激励作用,我们研制了《“团队协作学习”模式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评价目标上,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
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实施“捆绑式”评价,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为了充分调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我们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研制了“捆绑式”《小组合作学习奖励评价表》,并把它张贴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评价墙”。
哪个小组在哪个方面有怎样的成绩,一看此表一目了然,它既是“团队协作学习”中团队获取荣誉的光荣榜,又是班级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为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不同的奖励图案,比如:
一个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在一次演讲中,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就会为本组获得一张最灿烂的笑脸;在一次习字评比中都达到“优”了,可以为本组获得了一枚鲜艳的小红旗,?
?
正是这一枚枚奖励图案,为各团队的周评、月评、期末评价提供了依据。
以奖励为主要目的“捆绑式”评价,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创建民主、和谐、开放、高效的课堂提供了保障。
“课堂,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是人生中一段永不磨灭的生活历程。
当生命的意义在和谐教学中渐渐浮起,教学的主体——‘人’就呈现在教学的行程之中。
为了孩子的明天五分地镇总校全体教育人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铸就教学改革新的辉煌。
现在有两种人,一种是离不开单位的人,一种是单位离不开的人,你是哪种人?
你想成为哪种人?
1、“离不开单位的人”一般会将单位作为唯一的发展平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镶嵌在单位中,这种人对单位十分忠诚,归属感很强,但是如果不能够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和上进心,很可能逐渐丧失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