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588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docx

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难点:

反应热与键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一、概念

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

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

由能量守恒可得: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

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

因此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

(4)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H的单位总是KJ/mol,但△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

板书设计:

一、概念

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3.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

练习:

1、请解读下面的热化学方程式:

(1)H2(g)+1/2O2(g)=H2O(l)△H=-285.8kJ/mol

(2)C3H8(g)+5O2(g)=3CO2(g)+4H2O(l)△H=-2220.0kJ/mol

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1mol乙烷燃烧生成CO2(g)和4H2O(l),放出1559.8kJ热量。

(2)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

【作业布置】课本:

P5 -2、3、4

【教学反思】1.重点讲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重点图解化学反应热。

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热、热中和热相关概念和计算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能源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回忆反应热、焓变的知识。

一、燃烧热

定义:

(一)、反应热

1、概念: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2、表示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

;△H=-241.8kJ/mol

表示1mol气态H2与(1/2)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

必须以1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

例如:

1mol碳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不是燃烧热,CO不稳定,可继续燃烧生成CO2。

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

3、表示的意义:

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四)、中和热

1、概念:

2、注意:

必须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中和反应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1molH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H2O(l);△H=-57.3kJ/mol

二、能源——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1)重要的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2)煤作燃料的利弊问题(3)新能源的开发

【板书并小结】

一、燃烧热二、能源

【作业】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水煤气

3.实验测得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写出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实验测得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放出285.8kJ的热量,写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6.在1.01×105Pa时,4g氢气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2KJ的热量,则H2的燃烧热为;表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C(s)+1/2O2(g)==CO(g)ΔH1=?

”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1.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

为什么?

H2(g)+1/2O2(g)==H2O(g)△H1=-241.8kJ/mol

已知:

H2O(g)==H2O(l)△H2=-44kJ/mol

H2(g)+1/2O2(g)==H2O(l)△H=△H1+△H2=-285.8kJ/mol

2.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ΔH1=?

思考并回答:

①能直接测出吗?

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①C(s)+1/2O2(g)==CO(g)ΔH1=?

②CO(g)+1/2O2(g)==CO2(g)ΔH2=-283.0kJ/mol

③C(s)+O2(g)==CO2(g)ΔH3=-393.5kJ/mol

①+②=③,则ΔH1+ΔH2=ΔH3

所以,ΔH1=ΔH3-Δ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应用了什么原理?

二、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

三、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分析

请观察思考:

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

ΔH=ΔH1+ΔH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四、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石墨能直接变成金刚石吗?

例1:

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

说明:

(1)可以在书中查找需要的数据.

(2)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理由。

[学生]查阅燃烧热数据,设计方案:

①C(石墨,s)+O2(g)==CO2(g)△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CO2(g)△H2=-395.0kJ/mol

所以,①-②得:

C(石墨,s)=C(金刚石,s)△H=+1.5kJ/mol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说明了什么?

石墨不会自动变成金刚石;石墨与金刚石的能量相差不远。

过渡:

你知道火箭的燃料是什么吗?

例2:

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

已知:

N2(g)+2O2(g)==2NO2(g)△H1=-534kJ/mol

N2H4(g)+O2(g)==N2(g)+2H2O(l)△H2=-534kJ/mol

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先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再对两个已知方程式的反应热进行处理,

△H=2△H2-△H1=-534kJ/mol

2N2H4(g)+2NO2(g)==3N2(g)+4H2O(l)△H=-534kJ/mol

你能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吗?

总结归纳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二、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内容:

2、理解

3、盖斯定律的意义:

小结:

课后作业:

按照盖斯定律,结合下述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已知:

(1)NH3(g)+HCl(g)===NH4Cl(s)△H1=-176kJ/mol

(2)NH3(g)+H2O(l)===NH3.H2O(aq)△H2=-35.1kJ/mol

(3)HCl(g)+H2O(l)===HCl(aq)△H3=-72.3kJ/mol

(4)NH3(aq)+HCl(aq)===NH4Cl(aq)△H4=-52.3kJ/mol

(5)NH4Cl(s)+2H2O(l)===NH4Cl(aq)△H5=?

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

(根据盖斯定律和上述反应方程式得:

(4)+(3)+

(2)-

(1)=(5),即Q=+16.3kJ/mol)

 

教学反思:

盖斯定律是第一章的一大重点,应用其计算化学反应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必须多讲多练,及时巩固。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式,以及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图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归纳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

教学过程

[引言]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有的反应进行得很快,瞬间就能完成。

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遇火发生瀑炸,酸碱的中和反应等;有的反应进行得很慢,例如,石油的形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演示实验2-1]

引导学生观察:

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但大理石与盐酸反应迅速,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与醋酸反应较缓,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板书:

化学反应速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

mol/L.min或mol/L.s。

投影:

[例题]某一化学反应:

A+B==2C,在2min钟内,A的浓度由2mol/L减小到1mol/L,C浓度由0.5mol/L增加到2.5mol/L,则在这两分钟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5mol/L.min,C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

讨论、分析得结论:

在同一段时间内,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是成比例的:

在2升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反应:

A+2B

2C

A的物质的量

B的物质的量

C的物质是量

t=0min

3mol

1mol

0

t=1min

2.8mol

0.6mol

0.4mol

反应速率

0.1mol/L.min

0.2mol/L.min

0.2mol/L.min

VA:

VB:

VC=1:

2:

3(为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讲述: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这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但由于受其它条件的影响,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某些和产过程,如使炼钢、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的反应加快等;也可以根据需要减慢某些反应速率,如使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老化的反应速率减慢。

下面我们来探讨浓度、压强(主要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馈练习:

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升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mol/LB.v(NO)=0.001mol/L

C.v(O2)=0.001mol/LD.vH2O)=0.045mol/L

2、

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作业:

1、可逆反应2A(g)+3B(g)

2C(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有以下4种反应速率,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s)B.v(B)=0.6mol/(L.s)

C.v(C)=0.35mol/(L.s)D.v(D)=0.4mol/(L.s)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

c(B)=3:

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试求:

(1)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2)B的平均反应速率;(3)x的值。

 

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在教学中以一些实例入手,使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自学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表达式等基础知识,最后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2.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等概念解释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目前催化剂研究的遗憾,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有效碰撞

教学过程:

板书: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

大理石与1mol/L的盐酸反应迅速,有大量气泡产生,而与0.1mol/L的盐酸反应较缓,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引导学生分析并板书: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分析讲解]

能量高于分子平均能量的分子,属于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在具有合适的取向相互碰撞后,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所占的百分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数也相应增多,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多。

化学反应速率就增大。

板书: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阅读、分析:

对于气体来说,当温度一定时,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其所受的压强成反比。

这就是说,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

所以,增大压强,就是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即增大了浓度,因而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相反,减小压强,气体的体积就扩大,浓度就减小,因而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

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时,由于改变压强对它们体积的影响很小,因而对它们浓度改变的影响也很小,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对它们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板书: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

给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了。

这说明温度的变化也可以使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分析并讲解]

在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会使分子的运动加快,这样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反应也会相应地加快,但不是反应加快的主要原因,而前者是反应加快的主要原因。

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有很多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得很快的化学反应,在低温下则进行得较慢。

这就是人们使用电冰箱保存食物的原因。

板书: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

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在没有加MnO2粉末的试管中只有小量气泡出现。

可见催化剂MnO2使H2O2分解的反应加快了。

阅读、分析并讲述:

催化剂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它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这样就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从而成千成万倍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

许多实验成绩和事实证明,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来说,条件不同时,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

除了浓度(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相当于改变浓度)、压强、催化剂等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外,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在适当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利用光、超声波、甚至磁场来改变某个反应的速率。

[讨论]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Fe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由于增加了活化分子在反应物中的百分数所造成的?

增加盐酸的浓度

升高温度

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接触面积等)

练习:

1、根据化学反应A+B=2C,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A

B

C

反应开始时浓度mol/L

2.7

2.5

0

2min后的浓度mol/L

2.3

2min后的浓度mol/L

化学反应速率mol/(L.min)

2、取amolA和bmolB置于v升容器内,发生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

1min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xmol/L,这时B的浓度为;C的浓度为。

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若以物质A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应为。

要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有。

作业:

1.设C+CO2

2CO-Q1,反应速率为υ1;N2+3H2

2NH3+Q2,反应速率为υ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υ1和υ2的变化情况为(A)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

C.υ1增大,υ2减小D.υ1减小,υ2增大

2.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如图2-1-1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C)。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

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O2

2SO3反应,现控制下列三种不同的条件:

①在4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②在400℃时,20molSO2与5molO2反应;

③在300℃时,10molSO2与5molO2反应;

问:

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②;正反应速率最慢的是③。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印象深、结论记忆深,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能用化学移动原理解释一些化学移动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蔗糖晶体结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和特征,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等效平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化不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例如,在合成氨的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使N2和H2尽可能快地转变为NH3外,还需要考虑使N2和H2尽可能考虑多地转变为NH3,这就涉及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规律的,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等。

问: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分析:

一定温度下,当把适量蔗糖晶体溶解在水里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里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液的蔗糖表面聚集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此时,我们说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在溶解平衡状态,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因此,溶解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板书:

一、化学平衡

投影:

800℃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在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

CO+H2O(g)

CO2+H2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CO

H2O

CO2

H2

CO

H2O

CO2

H2

(1)

0.01

0.01

0

0

0.005

0.005

0.005

0.005

(2)

0

0

0.01

0.01

0.005

0.005

0.005

0.0005

3.0≤x≤0.01

x

x

0.01-x

0.01-x

0.005

0.005

0.005

0.005

[分析]

(1)t=0时,V(CO)=V(H2O)=最大值,V(CO2)=V(H2)=0,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V(CO)或V(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