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551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docx

中考分析第二板块

板块二  现代文阅读

真题回放

2006年:

散文——晨(刘白羽)

议论文——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2007年

散文——冰心姥姥您好(铁凝)

说明文——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2008年

散文——匆匆(朱自清)

散文——系在风筝线上的……(周岩壁)

2009年

散文——枫叶礼赞(叶孟)

说明文——没有题目,是介绍“红树林”的

2010年

议论文——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  

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阮殿文)

2011年

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散文——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2012年

议论文——《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散文——《红橘甜了》

2013年

说明文——《西塘古镇》

散文——《远去的乡村》

命题特色

(一)散文阅读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全文线索和语段顺序)。

3、品味语言:

字词含义、词语妙用、一语双关、修辞作用、哲理性语言深层含义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分析及作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6、发展性考题:

仿写、续写、谈感受等。

考查主要内容;考查语句含义;考查遣词造句的妙用;考查主题思想;考查写作技巧;考查人物形象特点。

散文应试策略: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

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

《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

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

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

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形式

(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

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

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

“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

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二)说明文阅读考点

主要考查:

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特点;说明顺序;内容结构等。

2007年《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10.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考查主要内容)

本文以一一为顺序,介绍了雅卡尔发明的用——控制织物的提花机,巴比奇制造的木齿铁轮计算机,霍尔瑞斯发明的被称为——的机器,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

11.人们为什么把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4分)(局部内容)

12.为什么说计算机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3分)(局部内容)

13.本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请举出两例,并加以说明。

 (4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2009说明文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文章内容)

11.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4分)(说明对象的特点)

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4分)(局部内容)

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

(3分)(概括内容要点)

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2011年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5.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4分)(说明对象的特点)

6.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4分)(说明方法及作用)

7.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

 (3分)(局部内容)

8.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4分)(概括内容要点)

2013年说明文

5.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3分)(划分层次)

③④⑤⑥⑦⑧⑨

6.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6分)(概括内容要点)

对象:

特点

古桥

廊棚

7.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说明方法)

8.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说明语言)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9.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4分)(筛选信息)

(三)议论文阅读考点

考查内容有:

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形式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文章论点的迁移;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

2010年:

《科学不怕挑战》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论点)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概括论据)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4分)(考察语序)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词语表达作用)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比喻论证方法的作用)

2012年: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5.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考察论点)

6.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4分)(句义理解、考查内容)

7.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考察内容理解及结构作用)

8.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重点比喻论证及好处)

9.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4分)(重点句义理解)

命题特点

阅读题命题有“三性”趋势:

1、阅读的文学性

从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文章来看,尤其是当代名家的散文,备受青睐,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2、命题的人文性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处处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尊重考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答案的开放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都设置了开放型试题,问题设计很合理,答案开放。

可灵活选择答题角度,便于学生自主发挥,只要紧扣语段,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即可。

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均能从题目中揣摩到出题者的出题考查意图。

无论相关内容题目,还是开放性试题,一定要读懂原文,从原文中去找答案,切不可脱离原文,天马行空。

备考策略

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

题型分析

1.层次结构,行文思路(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

2.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概括内容——概括语段、事件或全文中心

4.分析语言——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

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

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

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或深化中心(一定要将中心的具体内容表述出来)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

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

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

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

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9.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感官角度)、多视角等。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

【注意】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题型分析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

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1)下定义,是对于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说明。

要用“什么是一种什么”的句式。

(2)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一般将原文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大句子中。

(3)一定要能抓住事物特点回答。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常用的疑问词如:

“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

对策:

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或针对疑问词,切忌答非所问。

找准原段,分析句意,把握句间关系,从相关的文段中准确摘取有关的内容信息。

若是总分关系则用总写句,标点十分重要,一般一句介绍一个意思,注意全面概括,不要遗漏(必须明确,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筛选,一定要结合原文来答)。

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

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是时间顺序;按照实物的位置、形状和构造等方位顺序介绍的是空间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理的关系,说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采用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情况复杂些,需要注意具体形式的细分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

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

(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

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应对技巧:

先要答“不能”,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在这个句子里起的作用、去掉后变成了什么,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具体的题型如:

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应对技巧: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

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

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题型分析

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

(1)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2)找准论点:

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

如“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 是什么)——

分析问题(本论 为什么)——

解决问题(结论 怎么办)。

在论证过程中,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1)并列式;       

(2)对照式;       (3)层进式;       (4)总分式。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

举例论证:

举出名人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谚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

有时作者自己的论述也可看作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观点。

比喻论证:

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观点。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

答题时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答题就可万无一失。

其中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

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作用:

(1)对论点的作用:

阐述或论证论点。

(2)有它以后的效果:

使论证更严密。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他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

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1)看句式:

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的部分。

对应词语的词性应一样。

(2)看修辞:

如果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

(3)看字数:

字数尽可能一样多。

(4)看意义:

内容要符合整段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1)补充事实论据:

要求①真实②典型③新鲜④充分,概括叙述(谁+事+结果),紧扣论点。

所选的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2)补充道理论据:

包括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和诗文名句,要有一定的权威性。

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3)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

为什么说?

是不是真的?

(最好不要另起炉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