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509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docx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十二五”展望

 

今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到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全球主要媒体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经济表现是全球各国中最出色的。

下面我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十二五”规划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第二,当前经济政策分析。

第三,“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第四,“十二五”规划要点解读。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目前为止,统计局公布了一到三季度的统计数据,四季度的情况怎么样?

各个领域的情况怎么样?

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如何评价中国经济形势?

这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将要进入像日本当年那样“失去的十年”。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现在都比较低迷,处于通货紧缩的困扰之中。

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房地产泡沫化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崩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还会有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这是国内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的主流观点。

当然也有国际上的一些专家比较看好中国经济,我是支持第二种观点的。

中国经济经过32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依然会保持比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态势,从1998年到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均每年是9.9%,最近这十年实现了10.92%的增长。

对近年尤其是今年我国经济形势的正确认识和评估是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在衰退,那“十二五”规划就得谨慎、保守一些;如果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强的增长动力,那制订“十二五”规划应当是充满信心的。

第一,如何看待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

今年的经济增长应当说是来之不易的。

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调整了政策导向,采取了一揽子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计划,2009年我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只有6.1%,是本世纪季度增长最慢的一个季度,后来修正政策导向之后是6.2%,后来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7.9%、8.09%和10.9%,今年一季度上升到11.9%。

这次经济回升有几个特点:

一是回升的速度很快,几乎在四个季度内翻了一番。

二是这次回升是在出口下降的条件下实现的。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洲、日本、美国仍处在经济低迷当中,这三大贸易体占了我国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只有1.7%,我估计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应该不会高于1.5%。

欧元区国家在主权债务危机情况下经济依然低迷,房地产和实体经济都处于萎靡状态。

日本经济状况稍微好一些,但日本自身的内需仍比较疲软。

三是产业经济的振兴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比如我国去年汽车保持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汽车销售量应该会突破1650万辆,甚至达到1700万辆,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是全面振兴,也是全球汽车业增长最快的。

在产业发展振兴里面,房地产业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尽管中央在调控房地产业,但在扭转经济下滑过程中房地产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汽车和房地产的产业链、消费链都很长,所以这两个大产业的消费带来了整个产业的振兴。

四是城市和乡村经济的同时回升。

国家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其他方面消费品给予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发挥了明显作用。

五是收入增长在加快。

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也就是工资在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在增加。

第二,经济增长太快可能会使今后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持续性面临挑战,同时经济过热会引起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进一步快速上涨。

中央采取了主动性调控的政策,这样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季度性下降,一季度11.2%,二季度10.3%,三季度9.6%,我们估计四季度还会下降,应该会下降到8.5%到8.8%左右,这个下降应该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但不影响全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个月以前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都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是9%到9.5%,但现在大家都改口气了,基本上都认为要到10%左右,比去年的9.2%要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因此今年应该是新一轮上升周期的第一年,经济增长将重新回到快车道上,还会保持一个很强的增长势头。

我们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长会在9.5%至10%之间,今年年初我们对我国今年经济形势的预计是8%,也就是说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今年高,但不会高很多。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比较快。

一是预计今年农业能够增长。

农业部领导认为今年还略有增长,但我个人认为粮食应该有减产,但减产不会很多。

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六年大丰收之后从周期的角度来讲会有收敛,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政策使粮食产量的上升周期延长,但也不可能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今年再增产确实难度很大,因此我预计比较好的情况是保持去年的产量水平,也可能有稍微减产。

但水果等非粮食农产品的产量今年会有所增加,所以整个农产品的总产值还是保持增长势头的。

我预计今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可能是略有减产,这就是粮食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中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是预计今年二产能够增长50%左右。

二产分两块:

工业和建筑业。

在我们的统计中,工业占了接近42%,建筑业包括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大概占到6.7%到6.8%的样子。

三是预计今年服务业能够增长42%左右。

我认为整个产业在今年经济增长回升第一年中的协调性还算比较好,各产业的增长比例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一个比较好的组合。

从增长速度来看,我国今年的进出口贸易不错,进口大约增长40%,出口大约增长30%。

这是因为去年基数比较低,前年基数更低。

我国贸易顺差减少,因为今年的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奢侈品、铁矿石、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如今我国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大概超过54%。

此外,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也是今年我国进口额度增长明显快于出口的原因之一。

去年我国贸易顺差是1960多亿美元,今年一到三季度是1208亿美元,预计全年顺差大概是1650亿美元,这个顺差占GDP的比重是下降了,也就是说净出口需求明显下降。

如果外需状况在“十二五”期间有所改善的话,那么我们预计净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得到一些改善,同时也会加快我国出口结构的改善。

今年我国的消费增长到目前为止是18.3%,投资是24%的增长。

我们估计消费和投资还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这个投资增长是由内需带来的,而不是由外需带来的。

因此,我们判断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一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原来主要是出口导向带来的需求增加,现在变成由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带来国内投资的增加,从而带来内需的增加;二是投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

总体来讲,三大需求特别是内需保持增长趋势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前提。

第三,与2008年下半年相比,今年就业机会明显增加。

2009年我国实现了1240多万城镇人口就业,今年我们会超过这一数字。

因为担心去年大量农民工返乡后不再回到原来打工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起草报告的时候不敢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预计指标定的很高,定在900万左右,但实际上今年有可能超过1250万。

上个月我国的失业率是4.2%,最近一个月是4.1%,这是比较好的情况。

我国总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今年会在950万左右,现在是930多万。

就业机会的增加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总体经济回升以后,总的劳动力需求是增加的。

二是由于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就业弹性提高了。

三是产业的就业链条向研发和营销拉长,这两方面的就业弹性也都增加了。

四是城市就业规模的增加。

五是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

第四,今年劳动者、企业和政府的收入都有所增加。

今年劳动者的收入是增加的,因为就业机会的增加带来劳动工资的增加,加上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企业开始注意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来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因此我国前三季度的工资增长第一次出现超过10%的好现象。

今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是不错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到10.9%,高于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8%,当然去年的CPI是很低,而今年的CPI大概是3%左右。

企业收入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一到三季度我国工业和企业是50%以上的增长,不仅仅是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收入都在改善,主要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一些补贴性的支持,加上市场销售环境的改善,尽管国际环境不好,但国内销售环境比较好。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到三季度政府财政收入超过6.3万亿,全年有可能8.8万亿,今年我国的GDP大概是38万亿,政府收入超过23%。

第五,今年的物价情况。

总体来讲,我认为这次银行加息一方面是针对CPI,一方面是针对资产价格。

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国物价平均上涨2.8%,但最近五个月超过3%,超过3%三到五个月人民银行就会加息。

原来我们测算的加息时间是八月份,事实证明是推迟了,推迟加息主要是担心在美欧抛出新的货币政策之前加息的话可能会引起人民币过快升值。

判断今年CPI的上涨情况,保守一点是3.1%,不保守是2.95%,估计今年CPI单月最高不会超过4.5%,12月份有可能收敛,明年上半年CPI有可能往下走。

影响CPI上涨的几个重要因素,一是货币增加,流动性过大会使CPI上涨;二是粮食供给增长的明显减速;三是企业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劳动力工资的增加、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环保成本的增加。

今年的经济形势总体来讲比去年要好,经济政策在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下实施得很成功,所以现在的宏观调控效果应当说是比较好的。

32年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后,宏观调控水平在提高。

当前经济政策分析

总的政策动向年初两会期间讲得很清楚,最新的政策大致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对房地产的调控越来越紧;二是货币信贷的收缩,特别是货币政策由原来的数量调节向价格调节转变,从10月20号开始加快调节,这是很重要的变化。

在利率调控政策下怎样评估今后我国经济的走势?

现在有两种看法:

一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进入了加息周期;二是没有加息周期,这次加息只是示范性的、信号性的,主要是对房地产、CPI上涨的压制,要弱化一种预期。

我持后一种观点。

我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是管理通胀预期,因为当前我国经济主要是在企稳回升,而且外部环境不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深化,美国的资本市场很疲软,此外还担心人民币汇率因利率变化而升值,所以中国也是一再地等时间。

美国准备发1.7万亿美元的国债,由美联储购买,就是用钞票来购买国债。

美国财政部的国债原发给美国老百姓、中国、英国、日本等,现在发给美联储,没有商品对应,纯粹是印票,成本只有几分钱。

中国在这样内外两种形势挤压下进行了象征性的加息,总体来讲我是比较赞成的。

如何评价利率调节,我有几个想法跟大家探讨一下。

第一,我认为这次加息不会是连续性的,不会一次一次持续加下去,和接下来再次加息的时间间隔会比较长。

2004年加了一次,相隔一年零八个月以后,2006年又加了一次。

非典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加速,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在2004年加了一次,我当时讲了一句话叫做“点刹”,就是说加息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速度减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下,而是因为我们的速度已经到140了,要点刹一下,回到120的均衡快速。

2006年之后的再次加息是因为那时CPI上涨,国际商品、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经济也是持续的快速增长。

我认为这一次加息也会走非连续性的路线,只有在经济各方面发生新的、更大的压力情况下才会改变。

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这意味着政策的导向不应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加息,因为明年还是要控制外部的风险和国内经济小周期下降等方面的风险。

目前的外部情况制约我们进一步连续性加息。

现在的货币战、贸易战是我国改革开放32年来、2001年加入WTO以来从未面临过的全新的外部环境。

现在世界各国争相货币贬值,日本憋不住了,开始着手干预,欧洲也在抱怨美国,只有像印度、巴西、以色列、越南、韩国、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表现相对还不错,但是也在加息。

第二,我认为在全球出现货币战、贸易战的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要更加谨慎。

这就出现两种相互交叉的情况:

一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在通过印钞票增长货币,他们关心的是就业,对通胀不是很关心;二是从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来讲,他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中国连续10%左右的经济增长,澳大利亚也是连续几年增长,巴西的增长也非常好,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还是偏紧的,所以说核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的货币政策是有差异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应该考虑欧美日国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欧美国家是“紧财政、松货币”,我国是“松财政、紧货币”,不过我国货币政策总的来说也是适度放松的,或者叫稳货币的政策,现在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依然保持12%以上。

欧美日“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主要因为他们要减赤字,减少国家债务。

最近英国、法国以及其他跃跃欲试的欧洲国家想减军费,而美国不想让他们减军费,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对亚洲施加更多的影响,但我估计“十二五”期间欧美减军费是必然趋势,他们也是不得不减,否则根本承受不了。

现在美国必须紧财政,因为美国国债的上限不断提高,现在是11.3万亿美元,美国能支撑下去吗?

借新债还旧债,本金那么大,利息那么多,所以只能减少信贷、多印票子,二战以来美国都是这么做的。

但今后美国这样做还有多大的空间?

我认为美国的处境是越来越困难,因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大货币体系的确立使美元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小周期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下降的,工业增加值是下降的,GDP也是下降的,这种情况下连续加息可能会加速经济下滑。

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还在逐渐显现,如果加息的话,会使房地产的购买成本提高,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还是要掌握节奏。

此外,中国的国民储蓄超过70万亿,居民储蓄超过45万亿,储蓄大于投资,投资空间是很大的,而连续加息可能促使居民储蓄由活期转定期,如果强化储蓄率的话,对结构转化和经济增长都是有影响的。

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来讲就是象征性的资金价格从紧,利率是资金价格。

按照原则开支和收入增长,今年我们的赤字会比较低,减税不会很多。

所以整体来讲,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变化在主动性调控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认为主动性调控应该保持节奏,现在内调和外调相比,外调的压力太大了,很多政策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需要我们多观察,以静制动,等待一些措施显现效果,需要防止政策叠加。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部门之间调控行为的独立性产生了一些政策追加,导致宏观调控经常滞后,总是要慢几拍。

虽然主动性调控取得了成绩,但与科学的宏观调控相比还有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的地方。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第一,看一下宏观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时期将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而“十一五”最后一年是上升周期的第一年,整个“十二五”时期都处在上升期的运行之中。

经济发展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周期,现在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个发展周期的第一年。

如果调控不好,可能到2013年就结束上升,调控的好,有可能延续到2015年以后。

我们的看法是,新一轮的十年周期正在开始,因此分析“十二五”宏观经济形势关键是看周期背景。

我们看一下世界经济形势。

欧美日经济都是下降趋势,中国是水平式的平均增长,这种情况下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会紧缩。

我认为今后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比前30年9.9%的增长速度减少2%到3%,也就是7%左右。

接下来30年的紧缩是台阶式的,大致以十年为一个台阶,特别是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大致是9.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可能是8.6%。

从内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有几个主要因素没有发生变化。

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还没有结束。

国外经济都有一个长周期,一般是30到50年。

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研究认为,推动经济长周期增长的因素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就中国经济而言,我认为最近这一次经济发展的长周期从改革开放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个周期大概有50年,已经走了30年,因此中国经济还能繁荣十多年,然后可能会出现增长速度下降。

二是中国经济本身的城市化、工业化、服务化、国际化、信息化还在加强。

我着重讲一下我国的信息化发展。

虽然我国信息化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我国信息化在世界已经处于领军水平。

现在我国是13亿多人口,美国是3.1亿人口,而我国的网民有4.1亿,是美国网民人数的两倍,所以互联网、物联网都得向亚洲、向中国转移。

就信息化公司来讲,腾讯、阿里巴巴、XX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型企业,推动中国股市创业版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国内资本,虽然我也认为其中有一定的结构性泡沫,但因为推动的资本结构不一样,我们应该看得更长远。

我认为中国的信息化远没有结束,特别是3G、4G的发展在加快,手机、电视、电脑都在互联化,所以下一步革命性的发展将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三是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由于人口增长的减少,中国很快就要面临人口红利期的终结,但我认为“十二五”时期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而且中国不再只靠劳动力带来经济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力资本在增加。

城镇就业人口在增加,农村就业人口在减少,出国留学人员在增加,回国人员也在增加,而且不仅是中国出去的人回来了,连很多国外的人才也到我国来了,这就形成了此次经济危机后中国人力资本急剧膨胀增长的局面。

现在中国整体从业人员是7.8亿,整体来看,中国还是比较年轻的。

第二,看一下微观经济形势。

如果中国经济依然持续快速增长,对国际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一模一样的,美国的需求减少了,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看新型经济,而新型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均GDP是100美元,上世纪末是不到800美元,但是到2012年将超过4000美元。

在中国人口增长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生产规模扩大了,中国的市场变大了,从全世界进口的需求也增加了。

如果中国不改变对外资源依赖的现状,全世界将会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的增长成本也会不断提高,所以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能仅看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还要看到劳动要素在发生大的变化,这就进入到微观经济领域了。

下面我们主要讲几个市场。

一是国际期货市场。

我认为期货价格指数CRB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都不可能下来,要下来也是短期下来,中期向上,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储备资源,一定要储备多一些。

二是货币市场。

我认为现在整个货币市场无非是两个领域:

美元和非美元,非美元有人民币和欧元、日元等,而从中长期来看美元贬值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应该有一个战略意识,人民币的渐进升值从主权性、渐进性、可控性来看都已经是一个不能改变的选择。

美元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会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增加,但我们要用渐进、慢步、多次的方式释放这个压力,既使人民币与国际货币机制接轨,又不产生大的风险、大的市场动荡,要防止出现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衰落的状况。

从短期来看,今年底美元可能会出现短期反弹,因为美国要发国债,中国应该适当减持美国国债,但美国的国债依然在由欧美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特别向中国流动,主要是流到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领域。

请大家注意,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在全球是领先的,但中国股市相对于全球股市来讲是落后的。

由于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国际资本就很容易寻找到价格高地和价值洼地,在中国股市里对某些股票进行炒作。

美国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大约是1.5:

1,有时还更高,中国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大约是0.56:

1。

中国经济要崛起,不能只看实体经济,也要看虚拟经济,所以无论是中央经济还是地方经济都要紧抓金融。

为什么中国国民储蓄那么多,投资却没有那么多?

就是金融配置效率不高,中国金融在“十二五”期间会有快速的发展,越落后越有发展空间,包括中国股市。

对于“十二五”规划要点的解读

科学发展观在“十一五”规划中的体现主要是提出了一些指标,解决了一些认识方面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全面落实。

关于“十二五”规划,我们主要解读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十二五”规划突出了对民生的关注。

我们宏观调控的目的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民生,总的来讲,就是要调结构、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其中调整结构是关键。

要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要调整内外需结构、投资消费结构。

此外很重要的是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首先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大分配结构,其次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分配问题,主要是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第二,“十二五”时期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产业现代化。

要对我国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新渠道和管理制度。

要推动国家创新、企业创新、家庭创新、消费过程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创新,因为创新是持续增长的动力。

今后要逐步实现产业组织网络化、产业系统开放化、产业管理信息化、产业市场一体化,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此外还要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物质资本主导向人力资本主导、外需导向向内需导向、传统为主向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转变。

中国经济对内是和谐增长,指国内城乡关系、地区关系、产业关系、利益集团关系要和谐;对外是包容性增长,在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时,我们会保持一些弹性,中国的发展绝对不会以牺牲他国的发展为代价。

早前欧美的发展理念认为,亚洲发展快了,欧美就发展慢了,亚洲的发展快是以欧美的发展慢为代价的,他们认为发展是此消彼涨的。

而现在全球的发展理念是双赢、多赢,所以在全球贸易中我们会做出一些主动的让步,有时让对方多获利对自己来说会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

第三,“十二五”期间企业的发展。

一是要把握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机遇。

尽管欧美市场是疲软的,但它总是要回升的,所以要做好准备。

比如欧美经济一旦增长2%、3%,国际市场就会出现很大的空间,我们要把握住这个可能出现的机遇。

现在国内企业有很多在国外投资,我一直认为越是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要敢于花钱,到繁荣的时候反而要把钱收回来一些,因为有泡沫。

危机和机会往往是并存的,比如现在美国、欧洲的人力资本都有进入中国的欲望。

国内市场也有很大的机遇,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多讲了。

二是把握政策机遇。

把握货币政策方向性变化以及一些措施操作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研究政策但不要脱离政策,研究宏观政策,研究政府的意愿,了解政府未来一年、五年中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给企业提供了什么样的空间等。

三是把握市场机遇。

我认为金融和科技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两件大事。

首先,要把握好金融市场的机遇,做实体经济更需要有金融意识。

对于金融创新和发展而言,如果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的话,中国就是金融发展不够。

中国金融现在处在一条飞机起飞跑道的起点上,一定要加快金融发展,包括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小金融和大金融、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生产金融和消费金融以及各种产业金融等。

其次,要加大开发利用技术市场,中国的专利申请飞速发展,企业、个人、科研院所的专利都在快速发展。

研究好技术发展动向,要敢于买技术,引进技术参股。

四是企业自身要注重创新。

首先是要素配置要创新。

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要不断创新,可以利用并购来提高竞争力,可以上市融资,上市以后再配股再融资。

要素经济模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小生产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一定是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视野下的配置模式。

没有新的组合就没有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果,生产方式的变化意味着配置体系的变化、创新。

其次是生产模式要创新。

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推进企业生产现代化,利用节能环保技术实现绿色生产,促进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的现代化。

再次是管理创新。

我特别强调管理策略的调整,要实现弹性定价、资金的均衡管理,要创建持续盈利模式,尤其是在整体经济下降周期的盈利模式,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阿里巴巴、XX、海尔以及国外一些企业在整体经济变化过程中的盈利模式。

最后是交易方式创新。

要更多利用互联网发展网上采购、销售、结算、交易。

此外还有激励机制、产权制度、财务、企业现金流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创新。

要结合经济的现代化、全球化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