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491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docx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摘 要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早已尘埃落定。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今天、我们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我们应汲取的教训,以避免重蹈“前车之覆”。

作为“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历史地评判苏东剧变:

它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同时引发了有关国家的社会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

关键词苏东剧变原因现实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训价值评判

 

一、苏东剧变

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先后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

从1990年开始,蒙古也发生了剧变。

1991年12月7-8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

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并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

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外的苏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又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

宣言再次宣布,“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12月25日,苏联第8任、也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并把核武器控制权亲手交给了叶利钦。

同时,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10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了。

苏联的解体,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

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

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

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

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

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

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

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

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

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历史原因。

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

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

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

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

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

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首先始于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向社会主义改良学说的转向,苏共领导人改革的最初目的还是要复兴社会主义。

但是,当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社会开始转向“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随后苏共领导层中的部分人干脆转向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思想。

正是这种完全排斥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便逐渐丧失了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改革”进程开始由激进民主派来左右,加之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日益壮大,造成了苏联社会的最终分裂和国家的解体。

2、内因和外因

自从苏维埃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西方国家就感到了这种“异己力量”对其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威胁,由此便开始对苏联实施从武装干涉、战略遏制到和平演变的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过程中,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1)、内因——决定性的因素。

苏联国内各种问题、矛盾引起各种危机,而在所有内部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的基础,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导火线,社会政治因素直接导致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政治危机是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在西方世界日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而此时苏联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日渐衰落。

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重新恢复活力,反而使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种两种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劣角色的位置转换,造成了对苏联十分不利的局面。

这种经济因素也正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基本原因,其它各类因素均源于、从属于这一基本的原因。

经济竞赛的落伍,刺激了苏联人社会意识的变化。

人们对苏联领导人关于共产主义光明未来的许诺感到失望,开始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对西方社会的羡慕心理,加上改革以来,苏共本身的问题以及苏共放松对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自由化”的倾向,社会危机开始显现出来。

在社会情绪和价值取向逐步变化的过程中,政治变革的失败和正确方向的偏离,导致了政治危机一步步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的泛起瓦解了苏共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防线。

同时,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也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外因——并非无足轻重的因素。

导致苏联解体的外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敌视社会主义苏联。

一方面,西方国家实行“战略遏制”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奉行着“积极接触政策”,通过经济贸易,文化、科技交流,人员往来等各种渠道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同时又通过大众传媒将西方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冲破了苏联官方的各种思想防线,并逐步渗透到苏联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从而为苏联发生剧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大力宣传自由、民主、人权观念,或明或暗地支持苏共的政治反对派,对苏联领导人的某些“不民主”做法指手画脚,为反对派撑腰打气。

另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是东欧国家先于苏联而发生剧变,对苏联政治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与苏联展开决战的激进民主派和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加快了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进程。

3、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显而易见,苏联剧变、解体的客观因素首先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对象本身,即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对苏共领导人本身思维方式、行为能力以及整个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斯大林式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坚固性、保守性、排它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然会遭到重重阻力。

第二,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苏共的特殊地位,它含义上是政党,实质上是国家政权组织,这种政党合一的体制,使苏共肩负着多重任务,一是维系联盟国家的支柱-苏共的瓦解必将直接导致国家政权的失控,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随后便是联盟国家的解体。

第三,依靠原有体制下干部任命制度和由此产生的各级干部来改革这种体制、革新这种体制下的干部队伍,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体制外”的干部队伍逐渐成熟并成为苏共的直接竞争对手。

第四,以往苏联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成为“改革”的对象之一,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奋斗目标的丧失使社会迷失了方向。

(2)、主观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苏共领导人虽然一再强调改革需要“新思维”,然而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到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他们在思想方法上还是沿袭了苏共历届领导人的传统:

急躁冒进、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超越实际、唯意志论盛行。

第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苏共领导人热衷于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和国内政治领域层出不穷的新举措、新方案,而缺乏将每一项具体改革步骤贯彻始终的决心和毅力。

第三,由于对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苏共领导人在改革的前期充满盲目乐观情绪,认为通过改革可以一下子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使国家经济迅速扭转劣势,走向繁荣。

第四,宣传上、口头上大谈民主,时而以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为借口,推卸领导责任,优柔寡断,时而独断专行、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在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戈尔巴乔夫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第五,苏共领导人热衷于“理论上”的创新、突破,过分迷信民主,被民主束缚住手脚,在关键时刻缺乏果断行动。

第六,在政治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改革任务的次序、改革的速度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十一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看法,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并不互相排斥。

我们既要坚持多重性原因的“合力论”,又要坚持“重点论”。

但是诸多研究中,到底哪种因素是更带有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或者说导致苏东剧变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了使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粘合剂”又是什么?

至今众说纷纭。

对此,曾参与策划瓦解别国秘密战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魏策尔在《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一书中也指出:

“苏联从世界地图上被抹掉”,“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呢?

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破产吗?

是由于共产主义违反人性而命中注定要失败吗?

是苏联经济的钙化与生锈最终使其不堪重负而发生内部爆炸,如同一个不结实的屋顶因不堪积雪的重压而轰然倒塌一样吗?

历史学家们可能对这一问题争论儿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档案的陆续披露,对苏东剧变的研究肯定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只有找出最为重要的原因,我们才能总结出真正应该吸取的教训,才能真正避免重蹈前车之覆辙。

三、苏东剧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恩格斯曾告诫社会主义者,必须从亲身经验中学习,从本身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列宁同样教导共产党人,对于迫切的问题不要逃避,不要掩盖,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从本身的痛苦经验中、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也指出: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与苏东剧变的原因相对应,苏东剧变的教训也涉及到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从经济到政治、从宏观到微观、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政策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总结历史的教训会转化为现实的理论财富。

苏东剧变之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曲折的教训中引以为鉴,并多次论述了苏联共产党执政长达71年后垮台的教训。

他说,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苏东在内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分析这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有几点启示是重要的:

第一,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要目光远大、开拓进取,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主导地位。

第二,执政党的路线、方钊、政策和行动纲领必须顺应民心,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要执政兴国、执政为民。

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只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执政党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第三,执政党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经受住长期执政和社会变革的考验。

一个政党或团体,在它夺取政权的时候,因为万众一心,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于是“其兴也渤焉”;一旦政权在握,便高踞于民众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拒腐防变的问题,还有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等重大课题,这些问题回答、解决不好,就会是“其亡也忽焉”。

一个党要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长久地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从实际出发改进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坚持民主集中制,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稳定的领导集体,建设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并具有强大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体系,建设一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纵观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执政的共产党要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国情、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

第二,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

第三,在作风建设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为民的原则,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和既得利益集团出现。

第四,在领导方式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适应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研究执政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第五,在适应生产力要求上,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尊重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国富民为己任。

第六,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并慎重稳妥地处理民族、宗教等问题。

第七,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掌握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任何削弱、放弃党对军队、警察等强力部门的绝对领导的行为等于自毁政权柱石、自毁长城。

第八,执政的共产党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九,执政的共产党要处理好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

第十,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并得到人民拥护的外交政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一件影响异常巨大的事件。

苏东剧变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原苏东地区的社会发展等不同层面进一步探讨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影响,

四、结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一件影响异常巨大的事件。

苏东剧变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世界历史、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原苏东地区的社会发展等不同层面进一步探讨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影响,形成了如下基本的价值评判。

1、苏联东欧剧变并不是社会历史的正常发展,而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上出现的独特的历史现象。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的。

苏东剧变则是一场引起社会制度性质改变的剧变,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大的逆转。

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他多次引用世界史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来论证这个论断,他说:

“有长期封建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日、意的发展,也都有过重大的曲折和反复(英、法出现过反革命复辟,德、日、意出现过法西斯统治)。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苏东剧变典型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曲折性,这一“代替”是有条件的,即“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

2、苏联东欧剧变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世界格局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因素增加了。

苏东剧变后,原来以亲美或亲苏为标志的“简明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得复杂起来。

在冷战掩盖下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诸如西西矛盾加剧、南北差距拉大、地区热点发生转移并增多、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升级等等。

最值得关注的则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谋求建立独家支配和主宰的“单极世界”,成为美国日益显露的战略追求。

然而,经过2001年“9"11”恐怖袭击和阿富汗战争、2002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指出,美国“先发制人”的新战略最大的失误在于过分迷信和依赖于武力,而世界力量格局已成“三维”棋盘:

第一层是军事力量,美国“一超”;第二层是经济力量,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已成多极;第三层为跨国力量,形态更加复杂。

美国目前几乎只关注棋盘顶部的军事力量,忘记了自己只是“三维”棋盘中的“一维”棋手:

当你在三维空间中做游戏,如果只关注国家之间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不注意其他两个层面以及悦个层面之间的纵向联系,你肯定会成为输家。

3、苏联东欧剧变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并不就是死潮,它的困境并不就是绝境。

苏东剧变在给社会主义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剧变,使苏联东欧一整块社会主义阵地丧失殆尽。

但是,世界上的敌对势力消化苏东剧变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为存留下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通过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各自总结本国社会主义历程中的得失成败,与时俱进,致力于改革和革新,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人,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也在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

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人在遭受挫折之后,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

西方社会民主党人起初对苏联东欧剧变持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它很快也开始进行反思。

4、苏东剧变给这一地区带来社会的动荡与分化、国家的分裂与重组。

苏东地区原有的9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变成了27个至少在价值取向上已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

在经济上,它们逐步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转轨的过程中,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严重衰退,先后走过了混乱滑坡一谷底一回升的历程。

在政治上,它们逐步向多党制的、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式议会民主政治体制过渡。

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转型在其初期是以疾风暴雨的形式展开的。

多党制的、以三权分立、议会民主、民族分离等一时间主导社会思潮,社会政治领域的冲突异常激烈。

目前,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民主制的转变已基本完成,政治多元化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已通过宪法和法律得到贯彻。

但是,按照宪法规定实施真正的民主体制还将有一个过程。

同时,由剧变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加剧;贪污腐败比比皆是;人们的政治热情趋于冷淡,政府的政治威信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等也日益令人担忧。

苏东剧变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们的体制是从苏联过来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防止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就应该从苏东剧变中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消除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总之,十余年过去了,原苏东地区最为剧烈动荡的阶段已经结束,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框架已初具规模,但转型过程还没有最后终结,影响这一地区经济、政治走向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对于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来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极为关键的时期。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南泉.苏联兴亡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李英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探讨与争鸣[M].北京:

航天工业出版社,1998.

[4]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印]西塔拉姆·亚秋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J].科学社会主义,2003,

(1).

[6]宫达非.中国著名学者:

苏联剧变新探·序[M].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2.

[7]李景治.国际共运史学百年[Ml.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9.222一22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69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l.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83.

[10][美]彼得·施魏策尔.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M」新华出版社,2001.1.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