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359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pH的变化图像的综合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图像不符,故A错。

B、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质量分数不变是一条水平线,图像不符,故B错。

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pH由小于7变为大于7,C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相同,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

C。

2.以下文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空气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当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此时,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反应前容器中压强,即起点纵坐标大于终点纵坐标,该图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溶液,所以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3.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为检测废液中溶质成分,同学们向废液中分别加入四种不同物质并绘制图象,下列图象中不能与其它三个图象得到同一结论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B、加入锌时生成氢气,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C、稀释时,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D、加入硝酸银时,氯化钙和盐酸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由以上分析可知,D图象中不能与其它三个图象得到同一结论。

故选D。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  )

A.

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

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产生氯化亚铁溶液,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大,盐酸反应完铁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不断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C、将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片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且产生的氢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

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

A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

B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

C错误;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

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错误。

故选A。

9.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先pH值小于7,则该反应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A点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则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HCl和NaCl;故选项错误;

D、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NaCl和NaOH,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

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发生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B。

【点睛】

这是一道函数图象的考题,重点考查了酸和碱的pH以及酸碱中和的问题,是考试的重点。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数型图象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常见描述方法,根据下列图象进行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

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_;

③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___ga物质.

【答案】Na+、Cl﹣、H+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升温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图一,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及其过量的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氯离子,故答案为Na+、Cl-、H+;

(2)①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得到相同结论,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哪种原因导致的;

(3)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可用升温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50g,水的质量为100g,降温到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可以析出(50g-20g)=30ga物质。

14.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

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b.酒精分子的构成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f.酒精分子的能量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答案】②③④⑤12:

3:

8(或24:

6:

16)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答组成和结构不同不给分)物理bdg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答题空10】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解析】

本题通过酒精的变化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判定,根据化学式进行质量比的计算,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微粒的共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物理性质。

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描述的是酒精化学性质。

所以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④,化学性质的是⑤;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

(1×6):

(16×1)=24:

6:

16=12:

3:

8,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3)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酒精分子的构成、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分子的质量,故答案是bdg;

(4)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6)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能用酒精灯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7)液面由a下降至b,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了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点睛:

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易”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X_________,Y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小海同学在B装置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分液漏斗集气瓶

aC25

【解析】

【分析】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②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有关的计算要正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详解】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药品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②一是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15%=(50g+x)×10%,x=25g;故答案为①a;②C;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溶液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

16.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數利用图I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

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I所示。

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II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7.5g25.0%偏大

【解析】

【详解】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A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转移到C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

(2)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设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3.3g

=

,解得x=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故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75%=25.0%

(3)如果考虑盐酸的挥发,则C装置中吸收少量的氯化氢,故测量结果偏大;

17.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