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342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第2单元 阶段质量测评2.docx

鲁人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2单元阶段质量测评2

阶段质量测评

(二)

(时间:

120分钟 分值:

12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

32672036】

回眸(móu) 竹坞(wù) 蒹葭(xiá) 城阙(què)

玉簪(zān)马嵬(wéi)凝睇(tì)迤逦(lǐ)

迢递(tiáo)跻攀(jī)衰鬓(bìn)征铎(yì)

烂柯(kě)穴窅(yǎo)枳花(zhǐ)凫雁(f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葭”应读jiā,“睇”应读dì,“铎”应读duó,“柯”应读kē,“凫”应读f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

与“思”谐音,指情思

B.晓镜但愁云鬓改但:

只,只是

C.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

纵横的样子

D.含情凝睇谢君王凝睇:

凝视出神

【解析】 B项,但:

徒然。

【答案】 B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生活在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的时期,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B.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音调谐美,语言质朴,浅显易懂,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D.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他自己所说:

“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解析】 C项,“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应为“深情绵邈,含蓄隐涩”。

【答案】 C

4.下面几句是刘方平《月夜》一诗,已打乱了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虫声新透绿窗纱②北斗阑干南斗斜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④更深月色半人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解析】 根据句意,③①是因果关系,应排在一起,并且顺序是先③后①,因而排除A、B两项。

根据先写时间再写“事”的顺序,确定选项应为C。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

32672037】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报告春天早来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3)《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阅读鉴赏(40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颔联中“乱”和“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乱”“平”两字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乱”字生动地表现了“山杏”花开的特点,“平”字表现了“水

”整齐的特点。

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乱”是自然、随意。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平”字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

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

的茂盛。

(2)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

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

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答案】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导学号:

32672038】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注意仔细阅读诗的前四句,找出诗人描写菊花的特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前两句中的“紫”“黄”写出了菊花的色彩的美丽;“宅里香”写出了菊花的味之香;“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写出了菊花的品行的高洁。

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答案要有条理。

【答案】 ①色美:

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

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

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托物言志的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志”(作者的思想感情)。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表达了诗人具有菊花那样的高洁品行和才德。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写出了诗人不为世用的苦闷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中的“愿”“升”写出了诗人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答案】 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①)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 ①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

②诗题下原注:

“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要结合着诗歌注释①“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然后找出诗歌前两句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力,来组织答案。

“损容颜”回忆昔日的忧愁;“春风”流露出奉诏还京的欣喜。

【答案】 首句忆昔日之愁。

诗人由于得罪权贵而被贬,人世间的荣辱沉沦,长江边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

诗人奉召还京,水陆兼程,又正值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2)赏析诗歌结尾句艺术手法的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题时,心中要理解诗歌的含蓄美;抓住结句中的关键词:

两纸京书、小桃花树;要体会出诗人在此描写“小桃花树”与两纸京书二者的联系;环境描写是用来烘托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结合着注释①、②可知,诗人奉召还京,本是大喜,而途中接到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更是喜出望外。

此时,诗人把内心的喜悦之情全部融入到了对“小桃花树”的景物描写上,含蓄而又富于意境美。

【答案】 结句以景结情,别具风致和情韵。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又是一喜。

结句没有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束全篇。

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

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

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妍丽春色,而诗人的愉快之情已自然流露。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导学号:

32672039】

雪晴晚望

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 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要理解“清冷”的含义,即清爽而微寒或清凉寒冷。

然后找出诗歌中景物——“晴雪”“白屋”“寒日”,这些景物体现了景物的清冷;同时借助注释的内容——“应举落第”“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可以得知作者情感的清冷。

【答案】 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了解诗歌中常用的景物描写的方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观察视角、感官角度、色彩运用等,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写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溪水上空升腾的云朵,也写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的推移变化;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沙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写景方法的把握情况。

对写景方法的鉴赏主要从正与侧、动与静、声与色、虚与实、点与面、远与近等角度去思考,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答案】 动静结合。

“波上马嘶看棹去”写水上马在嘶叫,船在缓缓而行,是动态描写;“柳边人歇待船归”写柳树下人在歇息,等待船归,是静态描写。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充满情思的立体画面。

(2)尾联借范蠡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对典故熟悉理解,了解典故发生的背景,主人公的思想情操,然后再结合本诗的具体语句,体会所蕴含的情感。

范蠡帮越国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失意归隐的愿望,而“独忘机”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答案】 诗人触景生情,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志。

同时,“独忘机”三字流露出了自己无人理会的失意、无奈之情。

三、语言表达(15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匀称。

(5分)【导学号:

32672040】

唐代诗人是一群深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此题要注意分析第一个句子的结构特点,“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是“动宾+偏正”的格式,其他的句子结构也应与此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

【答案】 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12.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

要求:

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

(5分)

构字部件:

禾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

+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

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

【答案】 (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13.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0个字。

(5分)【导学号:

326720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图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

描述图表要抓住图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简洁地表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有遗漏。

【答案】 (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

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四、写作训练(5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世界500强的外企部门主管,年薪20余万元,出差只坐飞机,酒店只住五星级。

但为了创业,今年5月,27岁的庄栋决定辞职,离开上海。

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他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

庄栋说,他要利用“互联网+”去改变凉皮。

有人说庄栋“敢闯”,有人说庄栋“瞎闯”,你认为呢?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阐述你的观点。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大多就事论事,不要求借题发挥。

表面看,降低了审题难度,实则提高了思维的明晰度。

写作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论修养,寻找最佳的切入角度,确保“站得高,立得住,撒得开,收得拢”。

丢下现有的成就,到一个未知的领域去打拼,确实需要勇气和胆识,联系到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这一大背景,庄栋辞职创业,顺应了时代潮流,实属精明之举。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敢于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

在众人的一片喝彩之声中,敢于断然提出反对意见,只要理由充足,必能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开辟新领域要好好掂量自己的实力,仅有勇气和胆识,恐怕难以成功。

庄栋利用“互联网+”去改变凉皮,稍有不慎,就成“瞎闯”。

无论赞成庄栋与否,都应该从创业的形势、实力、“互联网+”的内涵作用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其他类似创业的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