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532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docx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

俄罗斯构建消费型经济政策选择与成效

林跃勤

2012-10-1210:

53:

04  来源:

《消费经济》(长沙)2006年4期

  消费不仅是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而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增长水平、结构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模式与质量。

近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出口规模的扩张使俄罗斯石油美元暴涨,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步入稳定和增长通道。

但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单一和对外依赖严重的“荷兰病”症状也在加剧。

为了消除协调和持续增长中的隐患,俄罗斯及时提出扩大内需、主要依托国内因素实现经济多元化和振兴经济的发展新战略,即主要通过提升国内居民消费与投资需求替代资源出口驱动依赖,增强经济增长自主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主要分析俄罗斯政府在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政策选择及其成果,以期对中国通过促进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需动力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俄罗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政策选择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并采取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公共福利开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等诸多有力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思维,树立富民强国新战略

  长期片面追求投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增长滞后,是前苏联经济发展扭曲并最终解体的基本原因之一。

正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所指出的:

“苏联强制实行惊人的发展纲要而不惜付出使人民遭受痛苦的昂贵代价”[1]。

俄罗斯转型初期,经济转型的重心集中在私有化和制度再造、依靠资源出口和恢复投资方面,民生福利没有成为经济转型的中心环节,加上私有化失误所导致的分配不公,俄罗斯贫富差距拉大,如最富人群与最穷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91年的4.5倍迅速上升到1994年的15.1倍[2],在一小部分人暴富的情况下,1992-1998年间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下降近50%多,40%多的居民陷入贫困状态,这不仅抑制了需求启动,而且成为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起因[3][4]。

同时,俄罗斯经济恢复和增长对资源依赖和外部市场的双重依赖严重,特别是1999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出口使俄罗斯遭遇能源部门繁荣而非能源部门发展缓慢的“资源诅咒”。

因此,反贫困、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既是解决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又是减轻资源出口依赖,形成内向主导、均衡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普京执政后,提出要走富民强国的发展新道路。

普京提出,“我们国家富裕,但居民贫穷,再也不能容许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了。

恢复居民收入和最大限度地刺激居民购买力是要立即行动的问题”,不能要求人们信任忽略其实际利益和日常需要的政府,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将是俄罗斯的耻辱。

为此,普京指示成立的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在2000年6月提出并为政府所采纳的《俄罗斯联邦2010年前经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10年内GDP翻番的目标,同时要求居民收入增长1.2-1.5倍,使扩大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2004年总统咨文中普京还强调,指出扩大内需和是俄罗斯经济的战略重点。

要改变俄罗斯作为世界原料供应国的地位,必须发展多元化经济,并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而提高居民消费与福利、促进居民健康与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的基石。

只有把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与独特的人才智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复兴俄罗斯[5]。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有效需求

  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提高社会购买力的基础。

为此,俄政府按照普京总统在2002年总统咨文中提出的积极“创造条件,使俄罗斯每一个公民都能挣到钱”的建议,采取减少公司注册审批、税费减免、商业贷款、吸引外资、再就业支持、鼓励居民创业,发展中小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措施,大力增加就业,使居民创业积极性空前提高,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得到较快发展,就业率得到提高,登记失业人数从1997年的900多万人下降到2004年的577.5万人,失业率从11.8%下降到5.6%。

莫斯科以0.6%的失业率创造了世界首都城市最低失业率和无罢工的纪录。

  提高居民收入。

首先是保证劳动者工资较快增长。

俄罗斯通过颁布《最低工资法》保证劳动者最低工资及其不断提高,同时,还使职工收入调节政策与反通货膨胀政策挂起钩来,使劳动者工资进行指数化管理[6](与物价挂钩),并与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工资差额、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等方式结合起来调节工资收入,使居民最低收入得到法律保护,并使其标准不断提高[7],如国家规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由1998年的83.5卢布提高到2001年的200卢布和2005年的720卢布,《2005-2007年发展纲要》规定,要使工资基金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3年的24.5%提高到2007年的29.1%。

政府对违反最低工资法、拖欠工资和不依法交纳职工社会保障税的企业予以严惩。

同时,国家公务员、军人、教师和医生的工资也得到较快增长,全国人均月工资从2000年的2290.1卢布增加到2005年8550卢布和2006年第一季度的9422卢布(合310多美元)(见图1)。

  图11998-2005年俄罗斯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退休金增长率(%)

  资料来源:

《раиявдифрах2005》及www.gks.ru/scripts/db.Inet/

  其次,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俄罗斯颁布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法》、《2010年前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等,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信贷倾斜、信贷政策、鼓励投资、稳定粮食价格、调节和保护食品市场、农用资源市场和农用土地市场、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等,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8]。

第三,抑制贫富悬殊,培育中产阶级。

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采取厉行法制、限制和打压寡头垄断(如清算尤科斯公司)、贪污腐败、偷税漏税以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补贴等政策,促进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和扩大中产阶级。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分化,使基尼系数从1992年的0.289上升到1998年的0.394,2004年的0.407,前6年增幅36.3%,而后六年则只有3.3%。

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如民意调查表明,表示生活困难者从1998年的45%下降到2002年的21%),中产阶级人数则不断上升,已经从2000年的20%多上升到2005年的40%多[9]。

2005年9月底美林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俄罗斯已拥有真正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

  3.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即期消费

  尽力维持并完善基本福利保障体系。

俄罗斯政府认为,保证居民享有维持体面生活标准和尊严的社会福利保障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保证。

尽管经济转型期间,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但俄罗斯不仅基本维持住了前苏联优越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如免费全民义务和高等教育、免费医疗保险、生育补贴、全民退休保障、失业补贴、生活困难补贴、免费休假、对孤寡残疾人、老战士、退休者提供免费交通等优惠,而且还逐渐提高了福利标准和增加新的福利项目,如人均18平方米以内的公有住房免费私有化、超过部分廉价收费,对青年夫妇、军人及其他困难人群购买商品房贷款优惠、补贴和增加助学金、水电、煤气、物业费补贴等,提高弱势群体收入和减少贫困群体(见表1)。

从表1中可见,从2001年起财政补贴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000-2005年全国实际退休金水平年均提高13.9%,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居民的社会补助占社会补助总额的比例,从1999年的36.2%提高到2005年的85%,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使俄罗斯贫困人口由1992年的5020万人下降到1998年3480万人、2003年的2900万人和2005年的不足2000万人。

弗拉德科夫总理要求在2006-2008年3年内使贫困线以下人口减少50%,降到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

表1 1996-2005年俄罗斯国家若干社会福利最低补贴标准(卢布/月,1998年前为千卢布)

项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2002200320042005

公立大学学生助学金  63.3 167  167 167  167  200 200 200 400 400

一次性生育补贴    948.81252.41252.41252.41252.415004500450045006000

妇女产假(1年半)补贴 126.5167  167 167  167  200 500 500 500 500

殡葬补贴       316.3834.9 834.9834.9 834.9 10001000100010001000

  资料来源:

www.gks.ru//scripts/db.Inet/

  慎重、稳妥地推进福利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广泛而优渥的全民福利保障制度,既是俄罗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也使俄罗斯政府背负沉重的包袱,如2003年,社会福利政策耗资2.8万亿卢布,相当于政府全部预算的68%。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包大揽的福利制度与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也并不相宜。

为此,俄罗斯成立了国家退休金改革委员会,除了采取措施较大幅度提高退休金并使平均退休金超过最低生活费以外,拟将退休金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积累制,使退休金的数量取决于保费缴纳的数量。

为改变目前为病人提供治疗费补偿的医疗保险系统效果不佳状况,俄拟过渡到实行支付医疗费的保险原则。

在免费教育制度方面,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反对“教育市场化”!

除了继续推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外,对高等教育则试行鼓励民营教育和一些热门专业部分收费制度,但基本维持大多数专业免费教育格局。

在部分居民免费乘车等实物福利方面,2004年政府通过了货币化福利补偿改革方案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推行,但在引发了抗议后决定推迟改革的实施。

2005年11月7日,俄总统普京要求政府推迟将亏损的客运部门从赢利的货运体系中剥离出去和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

他认为,政府不能把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推到乘客和用户身上,重大市场化改革措施必须兼顾居民切身利益。

面对欧盟等WTO成员要求俄罗斯提高国内汽油、天然气价格(分别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60%和10%),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要求,俄政府也以维护国内居民切身利益为由坚决抵制,只是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和其他配套补助措施跟上的条件下逐步提价。

同时,政府决定从石油稳定基金中每年拿出60多亿美元用于医疗、农业、住宅、教育等部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职工收入的提高。

在2006年5月10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总统提出从2007年1月1日起为期10年的鼓励生育和增加妇幼补贴计划(每年拨款300-400亿卢布)。

正是依赖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安全网,俄罗斯居民才能将收入的75%用于消费,居民消费信心高涨,消费市场繁荣。

  4.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边际倾向

  消费环境对于居民消费边际倾向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政府除了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社会福利保障等措施外,还通过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推动消费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维护消费者权益、改善市场供给等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

  降低企业和居民税负。

1998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通过大力简化税制、减少税种、如取消了消费税、道路税、降低了增值税率、降低税率,将原先200余个税种减少到28个,降低税率,如以5万卢布为起征点、最高达35%的累进个人所得税,从2001年起改为以10万卢布为起征点、税率为13%的统一所得税。

为促进住宅消费,对居民住宅专项储蓄存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职工住宅专项储蓄存款免征企业所得税。

同时,政府还通过精简行政收费,使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率降低了30%以上,促进了居民与企业家的消费、投资积极性。

  发展消费信贷。

俄罗斯中央银行通过出台商业消费贷款抵押法规,调整再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消费信贷。

银行与商家联合直接在商场开办即时“特快贷款”业务,18岁以上、有固定收入的俄罗斯公民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在10-15分钟内在办好信贷卡,并可以选择零首付购买手机、家电、摩托、汽车等。

外资银行也纷纷加入到这一阵营中。

2005年俄罗斯居民用于外来品牌汽车的消费金额就高达124亿美元,俄罗斯居民获得的汽车贷款总额高达50亿美元。

调查显示,65%的人申请贷款是为了合理支配收入,58%的人是因为购物时钱不够,35%的人则是为了早些享受高质量的商品。

为促进住宅消费,俄政府成立了国家住房保证局,使住房贷款利率从2001年时的20%多降低到2005年的14.5%,并计划进一步下降到2008年的7%-8%,将住房抵押贷款总额从2005年的200亿卢布增加到2008-2010年的4150亿卢布。

俄罗斯居民消费贷款从2001年初的940亿卢布迅速增加到2005年1月1日的12120亿卢布,4年间增长了12倍,个人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7%,同时逾期贷款比例保持在2%的较低比例。

  控制通货膨胀。

1992年1月2日实行价格自由化改革后,物价暴涨,1992年-1995年的物价上涨幅度分别为2500%,840%,215%和131%,加上限期以新卢布兑换旧卢布,使大多数百姓积攒多年的巨额储蓄化为泡影,削弱了居民的有效消费需求。

为了稳定市场,政府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使消费品价格上涨率逐渐下降,从1998的84.4%下降到2000年的36%和2005年的10.9%[10],政府决定在2008年前将通胀率控制到5%-6%的水平。

消费品价格趋于稳定和卢布坚挺增强了居民收入购买力和消费者消费信心。

  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

2000年俄联邦通过了《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对商品质量、性能、商标、用料成分、标识、保质期限、退换、责任、投诉等均作出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并对各种假冒伪劣、虚假广告、诈骗行为、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规定了惩罚措施,致力打击进口水货和维护品牌。

此外,自2004年1月1日起俄罗斯实行居民银行存款强制保险制度,以保护居民存款免受商业银行倒闭所受的损失。

  改善消费供给条件。

在“为了俄罗斯的明天,请消费国产品”等经济爱国主义口号下,一方面,政府通过各种投资优惠措施扶持本国生产商生产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使近年俄罗斯食品、轻纺、家电、IT、汽车等产业的得到快速增长,俄国内商品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16.3%上升到2004年的57.3%,而进口份额相应从83.7%降到42.7%。

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国内生产缺口和丰富市场供给和消费者选择,也为加快入世步伐,俄罗斯政府放宽消费品进口限制和降低进口关税,2005年底批准建设6个经济特区,以期通过吸引外资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规范营销方式,撤减原始集市贸易和倒爷贸易,引进如Metro、斯派尔、麦当劳、宜家、Ashan、P&G、Inter-MTD等世界商业巨头,发展现代连锁超市贸易,鼓励信用卡消费、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现代商业营销模式的发展,如2005年电子商务零售(BtoC)规模达到4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5.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增长转型

  政府主要通过降低汽车、家电CKD进口组装进口税率、降低消费品进口税,促进住房抵押贷款等鼓励居民购车购房,还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竞争水平,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电信、金融、零售、物流、IT、旅游、信息、咨询、公共饮食、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发展,并以此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

随着石油美元的大量涌入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俄罗斯告别短缺之后,旋即进入消费快速升级阶段。

俄罗斯经济明显地出现了加快从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一级再生产循环,向以住房、汽车等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二级再生产循环过渡和以IT、电子信息产品与现代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第三级再生产循环过渡的加速进程[11]。

从1995年到2005年,俄罗斯的恩格尔系数从49%下降到33.2%,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

[12]。

私人自有住房率已经从90年代初的33%上升到2003年的70%,汽车、信息、旅游、休闲等消费增长火爆,如手机销售年均增长率超过50%、汽车消费增长率超过40%,2005年仅进口车销量就达57.5万辆,同比增长41%,组装外国车16.4万辆,同比增长53.27%,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俄罗斯消费升级势头迅猛。

  二、俄罗斯消费增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消费增长推动了俄罗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实现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富民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居民费水平的提高。

俄罗斯居民家电普及率显著提高,更新换代加快,如手机普及率已经从2000年前的2%暴涨到2005年的93%,电脑普及率从2000年的4%提高到20%以上;每千人所拥有的小汽车数从2000年时的120辆上升到2005年的180多辆,人均住房面积从19.2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0.9平方米,到境外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每万居民大学生数从1992年的190人增加到2005年的480人,全俄平均每万名居民医生数从1992年的43名增加到2003年的48人,医疗机构单班接待病人能力则从3321万人提高到355.8万人[13]。

2004年俄罗斯GDP总量占世界第16位,而消费市场规模则居第12位,增长速度则居世界第2位,消费繁荣促进了社会稳定,对生活满意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俄罗斯居民从1996年的30%上升到2004年的65%。

普京总统轻易赢得2004年第二次大选并使支持率一直高居70%以上,还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要求普京连选第三届总统任期,表明了其富民强国政策深得人心。

  2.消费正在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新引擎

  国内消费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作用稳步增强。

俄罗斯居民收入高增长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8年的1万亿卢布增加到2000年的2.34万亿卢布和2005年的近7万亿卢布,七年增长近6倍,俄罗斯最终消费率也从2000年时的63%上升到2005年的70%。

内外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据俄罗斯官方测算,石油上涨1美元/桶拉动经济增长率已经由2000-2001年0.30-0.35个百分点减弱到2004-2005年的0.2-0.25个百分点,而内需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从2000年时的1/3提高到2005年的2/3。

2005年11月下旬普京总统再次指出,近年来俄国内加工工业等的快速发展,表明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及石油销售的论调与事实不符。

世界银行也指出,俄罗斯成为带动独联体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的最强大动力是俄内需强劲增长。

这表明,俄罗斯经济的火车头正由外部需求转向国内需求,正从资源出口转向国内消费与投资。

而对高新产品和现代服务的旺盛需求,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对中国建设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新模式的启发

  1.富民是强国的基础

  富民富国,孰有孰无抑或孰先孰后?

不同的发展模式往往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

民富国强与民穷国弱。

马尔萨斯认为,缺乏需求乃是不发达国家的主要障碍。

俄罗斯转型最初几年由于改革没有以改善民生福利为出发点,出现了需求缺乏、经济衰退的民穷国弱现象;普京政府调整改革与发展战略,强调富民强国,从1999年以来俄罗斯居民收入超速增长,消费迅速繁荣,经济稳定增长,国力快速增强的现实来看,一个民富而国强的新俄罗斯正在取代民穷国弱的旧俄罗斯。

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改革的结果之一是居民在就业可能、收入提高缓慢的条件下必须自己承担的基本福利保障压力加大了,形成了居民低收入—低福利—低消费和国家高财税—高支出—高投资的两条链,投资、出口快速增长和消费滞后,由此所引发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低收入居民福利水平降低[14]。

尽管中国在2006年5月11日IMD最新出炉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中从上年的第31位升到第19位,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面临着继续保持经济飞速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期望的严峻挑战,并警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有可能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失衡,破坏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

  2.繁荣消费是构建内向型大国经济的关键

  稳定而旺盛的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保持经济增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大国经济安全、健康的重要支撑。

俄罗斯已经充分认识到:

由于能源、资源大量出口所导致的出口依存度的居高不下对于经济安全的威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转型的基本方向,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国内需求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增长动力源泉。

持续多年的积极对外开放,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的经济转向一个开放的经济。

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而居民消费却严重滞后,本应由消费主导的三驾马车成了消费落后的跛腿车,这是难以走好、走远的。

坚定果断地调整发展方向,转变增长依靠动力源泉势在必行[15]!

  3.提高居民消费是提高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扩大居民消费是增进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消费水平提高是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础和保证。

发达国家劳动者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远高于欠发达国家,源于其消费水平远高于后者。

因此,保证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较快增长,正是居民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自然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持续提高。

俄罗斯百姓生活水平从下降到上升,非常清晰地折射出其15年转型历程从乱到治的转变。

2004年中国在全球消费市场的比例只有3%,排名为第7,而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5%,排名居第4位(按照数据修正后数据),这也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消费大大滞后于经济增长、居民福利不足和素质技能提升不快的现实。

中国未来发展目标和国情,不容许一直沿着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下的高增长、低福利和低效率这条路径走下去。

必须走通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全体居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国家的形成来增强自主创新增长能力与竞争力。

唯其如此,才能逐步跻身世界民富国强之列。

  参考文献:

  [1](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6:

25.

  [2]С.Глаэьев,С.Кара-Мурэа,С.Бамчиков.БелаяКниг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реформывРоссии1991-2002гг.[М].Москва,ЭКСМОАргоритм,2004:

101.

  [3](俄)德.С.利沃夫主编.通向21世纪的道路一俄罗斯经济的战略问题与前景[M].经济科学出版,2003:

62-74.

  [4](俄)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9.

  [5]Подред.Л.В.Никифорова,Т.Е.Кузнецовой,М.Б.Гусевой,КитайиРоссияобщееиособенноев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омразвитии[М].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5:

38.

  [6](俄)Л.И.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18.

  [7]Л.Т.Столяренко.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иреализацняполитиадоходоввРоссии-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социалъногораэвитияРоссии.[М].Москва,1997:

102.

  [8]林跃勤.俄罗斯农业改革及其经验借鉴[J].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2006,(3):

18-23.

  [9]ПодредЛ.В.Никифорова,Т.Е.Кузнецовой,М.Б.Гусевой,КитайиРоссияобщееиособенноев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