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900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确凿(záo) 啄食(zhuó)曲肱(gōng)难堪(kān)

B.争执(zhí) 倜傥(tì)绽开(zhàn) 桑椹(shèn)

C.企盼(qǐ)蝉蜕(tuì)菜畦(wā) 枉然(wǎng)

D.轻捷(jié) 黑痣(zhì)俯视(fǔ) 尴尬(g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弹簧 奥秘 云霄 人生鼎沸

B.淋漓 蜂密 纠纷 混为一谈

C.拼凑 和蔼 寂静 众目睽睽

D.夹逢 搓捻 矮小 煞有介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省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她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4.下面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中国——《呐喊》

B.《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窃读记》——林海音——中国——《城南旧事》

D.《论语》——孔子——春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古诗文默写。

(6分)

(1)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

(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⑤⑥③

7.某校初一·三班开展“汉字趣味解读”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查找资料,合作讨论,收获颇丰。

(8分)

(1)甲小组同学从量词入手,写了一段发言材料,请你再举一例,并加以适当的解释,使材料更加充实丰富。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

如:

一“眼”井,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眼眸吗?

如:

一“壶”漂泊,那一壶醇酒承载着游子多少乡思啊。

又如:

 , 。

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2)乙小组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

如: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

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2)可以为师矣()

(3)饭疏食,饮水()

(4)于我如浮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10.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4分)

(二)一支金色的钢笔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

“请用钢笔写字!

②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

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

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

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⑤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

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⑥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

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⑦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

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

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⑧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

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

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

“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⑨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

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

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

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⑩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

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

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

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

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

人群中一片哗然。

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

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

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

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

”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

我……我只要钢笔。

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

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选文有删改)

1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并将

(1)

(2)(3)(4)处内容填入表内相应位置。

(4分)

情节

情感

开端

(1)

(3)

发展

“她”不改,“我”批评,“她”躲“我”,“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高潮

(2)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4)

1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4分)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3分)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1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请简述理由。

(3分)

(三)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

“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

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

“请吃!

请吃!

”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

“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

“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极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5.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6.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 描写、语言描写。

(2分)

17.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8.文中第⑦段画线句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3分)

19.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5分)

名言一: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风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三、写作(50分)

20.请以“校园友爱二三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与解析】

1.C(wā——qí。

) 2.C(A.生——声;B.密——蜜;D.逢——缝。

) 3.D(A“由于”与“使”同时出现,没有主语,应去掉其一。

B“克服”与“发现”应调换。

C句式杂糅,应把“面向”去掉。

) 4.B(A.节选自《朝花夕拾》;C.节选自《英子的心》;D.《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 5.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4)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6)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6.C 7.

(1)示例:

①一“脸”笑 那亲切与喜悦超越眉眼,充分地展现在整张脸上 ②一“怀”愁绪 愁绪原本无形,它已多到排解不开,盈满胸怀,是多么形象啊 

(2)拓:

亲手搬开拦路石头,才能开拓新天地。

劣:

遇到事情总想着少出力,你就会比别人差。

盼:

分开两地,望眼欲穿,期待相聚。

 8.

(1)自我检查、反省 

(2)凭借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4)对,对于 9.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情节:

(1)“她”第五次没用钢笔写字(作业)。

 

(2)他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等两人冲过终点后,他才奔向终点。

对此,“我”对“他”怒吼斥责。

 情感:

(3)愤然。

 (4)愧疚。

 12.“钢笔”是全文的线索。

 含义:

(1)颜色是金色的。

 

(2)童真的友谊是珍贵的。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秋风”,将“小女孩”比作“春花”,形象生动。

娇嫩的“春花”害怕无情的“秋风”,漫长的夏季比作“我”和“小女孩”之间的距离。

作用:

形象地表现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很长,暗示了“我”的情感变化,进而深化主题。

14.①“我”是主人公。

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我”对自身心态的愧疚,也表现了“我”对小男孩行为的赞赏。

 ②“小男孩”是主人公。

小说通过“小男孩”的行为,充分表现了童真友谊的珍贵。

 ③“我”和“小男孩”都是主人公。

小说通过“我”与“小男孩”的行为对比,既表现了“我”的愧疚,也表现了“我”对“小男孩”以及“小男孩”与“小女孩”珍贵的童真友谊的赞赏。

15.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16.动作 17.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

“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18.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地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表达了对学生遭遇的惋惜。

 19.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深厚广博、诙谐幽默、卓然独立等。

20.写作指导:

(1)写什么?

写有关老师的事。

一是写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事。

例如,有位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老师马上把他背到医院里治疗;又有一位同学在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并号召全班同学献爱心。

二是写老师辅导学生学习的事。

例如,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成绩较差的同学义务补课。

记叙同学之间的事。

一是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事。

例如,班上有位同学有病住院,同学们集体到医院去探望他,还主动帮助同学补习落下的功课。

又如有位同学忘了带钱买午饭,一位同学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

又如,班上有位同学成绩很差,成绩好的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他的成绩提高很快。

二是写同学在校学习的事。

例如,课间十分钟在做些什么呀,做广播体操情况,考试经过,做智力游戏等。

三是写同学之间的友情。

例如:

两位同学因为某人的斤斤计较而产生矛盾,冷战了几天,事情一直陷在僵局之中。

后来在同学的劝说下,决定互相道歉……他们两人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他们把原来的矛盾忘得一干二净。

记叙校园内的各种活动。

一是要回忆校园里一些活动场面,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活动场面写,例如,学校组织文艺演出、乒乓球比赛、运动会、艺术节等。

二是要写清楚校园活动的经过,例如,写一次校园义务劳动,要先写劳动前的准备,再写劳动过程,最后写劳动后的感受。

又如,要写拔河比赛,应该写出这次比赛的具体过程。

(2)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既然是校园生活二三事,就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

所写几件事表达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

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

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②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⑤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⑦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⑧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9分)

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本是舶来品,可近些年来,这些洋节反而越发受欢迎,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dài见。

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要求学校和家庭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甚至有人要求抵制这些洋节。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甲】(沉淀积存)与表征,传统节日是否受重视往往能间接反映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专家、学者并非在【乙】(杞人忧天忧心忡忡)。

然而另有一些人持jié然相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洋节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庆祝方式有趣、富有吸引力,特别是与商业运营模式更为契和,洋节走俏,一方面能活跃我们的文化、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事实上,强烈抵制与坐视不理的观点都不可取,需在其间表达一个中庸的立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

不受dài()见jié()然相反趋()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2分)

(3)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2分)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4分)

《西游记》全书共________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前七回,写孙悟空的身世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失败的悲剧,体现了人性自由的本质和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__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于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12分)

(1)【参加辩论】某电视台在播出了《皇帝的新装》后,人们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4分)

反方:

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是智慧的。

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是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骄奢的皇帝。

正方:

(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

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一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的命运展开了想象。

请你在网上发帖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4分)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

小孩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画解读】仔细阅读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

三月和牧羊人

①从前,有个牧羊人,他的羊比沙滩上的沙子还多。

虽然他有这么一大群羊,但他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死掉一只。

冬季很漫长,牧羊人所做的就是祈求各个月:

“十二月啊,您发发慈悲吧!

一月啊,您可千万不要把我的羊冻死!

二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忘!

②这几个月都停下来听牧羊人的乞求。

牧羊人的乞求就像所有的表示敬意的行为一样,令他们感动,他们便满足了他。

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有得过。

③接着到了三月。

三月的脾气很坏,不过一切都还算顺利。

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牧羊人不再担心害怕了,因为眼看就是四月了,春天就要来到了。

牧羊人觉得他的羊安全了,就收回了原先那种恳求的语调,换上一副嘲弄的嘴脸自吹自擂起来:

“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

我才不怕你呢!

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

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

去你该去的地方。

④听到这个忘恩负义的牧羊人竟然如此说话,三月气得就好像鼻子上落了苍蝇。

他气鼓鼓地跑到他兄弟四月那里,说:

“噢,四月,我的兄弟,请你借三天给我,我要惩罚那个牧羊人,让他感到后悔。

⑤四月很喜欢自己的兄弟三月,就借了三天给他。

三月立刻召来了狂风暴雨,还召来了瘟疫,把这些全都散布到羊群中。

第一天,大羊都生病死了,牧羊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第二天,羊羔也都病死了。

第三天,一只活着的羊也没有了。

牧羊人只剩下自己的一双眼睛,好哀哭自己的命运。

5.开头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最后一段内容说说这句话有何作用。

(4分)

6.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简要作答。

(6分)

(1)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有得过。

(删去加点字词好不好?

请简述理由)

(2)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

我才不怕你呢!

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

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

去你该去的地方。

(说说句中连用几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7.前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牧羊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8.为什么十二月、一月和二月满足了牧羊人,而三月却惩罚了他?

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分)

 

(二)(21分)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

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

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我要教哥哥识字!

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

她急切地对青铜说: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