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829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填空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__________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的层次。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践活动。

   4、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_____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_____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5、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________。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既相互______,又相互_______,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7、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_______,既包括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______与______的统一。

   8、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_____教育与_____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_____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教育、_____教育、_____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教育、_____教育、_____教育。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比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1、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_____提升到_____,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_____。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____代。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

三、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   )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

   3、信息社会的教育即信息教育。

     (   )

   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

   5、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社会的重要属性。

(   )

   6、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育学。

  (   )

   7、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   )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9、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

   10、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   )

四、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

   A.《论语》        B.《学记》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

   A.《雄辩术原理》   B.《理想国》C.《政治学》       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     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勒图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   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生产性   B.阶级性C.历史性   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   )。

   A.非制度化的教育   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   )。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

   A.陶行知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五、简答题:

 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P24-27)

①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隐性教育功能:

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二、填空题: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______的功能和促进________的功能。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的_____教育观念。

   4、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和_______。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提高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

   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与_____。

   6、教育创造文化的直接途径是_______,间接途径是_________。

   7、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

______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8、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教育必须与_______相适应,教育必须与_______相适应。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

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1、_______和_______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12、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核心是_______。

   13、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形态的文化,一种是_____形态的文化。

   1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_____和_____。

   15、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是_______。

   16、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17、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

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____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____、____、____的文化。

   18、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___、_____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___和_____增长的模式,_____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_和____四方面,其中,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20、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教育功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的期望,等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

  (   )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   )

   3、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   )

   4、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

   (   )

   5、教育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   )

   6、教育是生产力变化的“因”,生产力是教育的“果”。

  (   )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

(   )

   8、教育功能的释放取决于外部社会因素。

(   )

   9、教育要传播所有的文化。

    (   )

   10、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   )

   11、文化的融合就是不同特质文化的相加。

(   )

   12、同样的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学校会产生同样的教育功效。

(   )

   13、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四、选择题: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

   A.继承性   B.相对独立性C.永恒性   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   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   )表现。

   A.应然   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   )。

   A.基础性   B.全民性   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教育C.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简答题:

   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社会因素 

(2)教育产品自身素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

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规定了___________,另一方面规定了_____________。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____、____和____功能。

   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___________,也要依据___________。

   4、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___需要和___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__________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构成的。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____。

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____和_____。

   10、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

   1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_______;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_____,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各种高一级教育打好基础,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

   2、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少于教育目的。

  (  )

   3、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  )

   4、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可相互代替。

  (  )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加。

(  )

   6、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  )

   7、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

(  )

   8、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   )

四、选择题: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   )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   B.终极性和发展性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美育 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   )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   B.社会   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社会本位论   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义务教育: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二.填空

1.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它以当时的日本学制为蓝本。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它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

2.我国的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三.判断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的相关内容。

(书本P95)“称42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二、填空题:

   1、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它包括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等福利。

   2、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有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有___标准和___标准两种。

   4、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_____、_____和_____三者统一的整体。

   7、师生关系可分为___关系、____关系和____关系。

其中____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8、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

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10、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________的训练、掌握________、通过________为社会服务。

   12、教师职业是以_______为职责的职业。

   13、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4、教师的领导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三、判断题:

   1、教师这一职业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   )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其经济待遇来体现的。

(   )

   3、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   )

   4、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

   5、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

(   )

   6、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准。

(   )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   )

   8、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一位成熟的专业人员。

   (   )

   9、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最终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形象来反映的。

  (   )

   1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   )

四、选择题: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       D.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独立性   B.调控性   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   E.选择性

   3、教师的职责是(   )。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思想品德教育   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核心作用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6、教师职业形象的核心是(   )。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7、师生关系中的(   )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8、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A.家庭   B.学校   C.环境

五、简答题:

   1、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

  

(1)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3)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

   (4)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5)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参照书本P136-137)

 2、简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

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本质。

 3、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心理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而且表现在发展广度、深度上。

4、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整体性

六、问答题:

  1、 请联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应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2)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七、实例分析题:

   1、早读课的铃声响了,小明手里拿着两块烧饼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正好被班主任李老师撞见。

还没等小明坐好,李老师就责令他将烧饼送到讲台上。

然后,李老师非常生气地将烧饼使劲地扔进了纸篓。

无独有偶,在同校另一个班里,也发生了上课后小星拿着当早餐的馒头进教室的事情,然而,班主任何老师发现了以后,迎上前去,急忙用自己干净的手绢将馒头包上,轻轻地对小星说:

“委屈一会儿,下早自习给你送来。

”下课后,何老师手里提着热水瓶,拿着馒头,亲切地对小星说:

“肚子提抗议了吧,早起十分钟就行了。

   请用“师生关系”的理论分析这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

   2、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突然,有一位学生问到:

“老师,既是野马何来缰绳?

”毫无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

最后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少钻牛角尖儿,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

”老师的回答使这位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

   请结合“师生关系”的理论分析说明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略)

第六章 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

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校本课程:

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综合课程:

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