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4726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自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克思自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克思自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克思自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克思自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自测题.docx

《马克思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自测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自测题.docx

马克思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参考答案:

C

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参考答案:

D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参考答案:

A

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

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

C.它始终根植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它是惟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

参考答案:

C

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

A.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

B.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C.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

参考答案:

D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A

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参考答案:

B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

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

C.伟大发明D.伟大发现

参考答案:

D

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参考答案:

B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

A

12、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

A.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B.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

C.最崇高的社会实践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

D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联系工作

C.理论联系学习D.理论联系思想

参考答案:

A

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D

1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它的革命性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它的科学性D.它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

B

16、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参考答案:

D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参考答案:

A

18、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参考答案:

C

19、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参考答案:

A

2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参考答案:

C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

A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A.客观性B.辩证性

C.实践性D.系统性

参考答案:

C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A

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

D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物B.具有体积和重量

C.运动D.它的物质性

参考答案:

C

6、《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参考答案:

D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参考答案:

A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

A

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D

10、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这是用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参考答案:

D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参考答案:

A

12、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参考答案:

B

13、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参考答案:

A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参考答案:

C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参考答案:

A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答案:

D

17、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18、“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表明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参考答案:

A

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参考答案:

C

20、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参考答案:

B

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参考答案:

C

2、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依赖于物质

参考答案:

A

4、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参考答案:

A

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参考答案:

C

6、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参考答案:

D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参考答案:

D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参考答案:

C

9.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参考答案:

B

10、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参考答案:

B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参考答案:

A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D

1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

C.表象D.分析

参考答案:

B

1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参考答案:

D

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参考答案:

C

1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C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参考答案:

D

18、“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参考答案:

B

1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参考答案:

B

20、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应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参考答案:

A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

C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参考答案:

B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B.宿命论

C.唯意志论D.循环论

参考答案:

B

4、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

参考答案:

C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

C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参考答案:

D

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答案:

A

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参考答案:

B

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

D

1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参考答案:

A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B

12、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完全必然的B.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D.偶然的机遇

参考答案:

C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参考答案:

C

14、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C.社会形态的更替D.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15、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

A.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B.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C.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

D

16、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D.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参考答案:

D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行为

A.是否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B.是否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D.是否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答案:

C

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参考答案:

C

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参考答案:

D

1、商品是

A.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品B.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参考答案:

B

2、商品的二重性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交换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D.费用和效用

参考答案:

C

3、劳动二重性是指

A.死劳动和活劳动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参考答案:

D

4、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C.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D.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参考答案:

A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物质资料B.私有制

C.生产剩余价值D.劳动力买卖

参考答案:

C

6、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是

A.资本集中B.生产集中

C.企业集中D.经济集中

参考答案:

B

7、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是

A.私有制B.社会分工

C.分工和交换D.其他

参考答案:

C

8、剩余价值来源于

A.工人的剩余劳动B.资本的生产力

C.大自然的恩赐D.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

参考答案:

A

9、可变资本是

A.劳动力B.工资

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D.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参考答案:

C

10、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对全部资本之比B.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全部劳动D.三种说法都对

参考答案:

B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剥削率不变B.延长工作日长度

C.劳动生产率不变D.工资率可变

参考答案:

B

12、生产价格是价值的

A.基础B.内容

C.转化形式D.初级形式

参考答案:

C

13、剩余价值是由()创造的

A.全部资本B.部分资本

C.可变资本D.不变资本

参考答案:

D

14、在工作日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

A.相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劳动剩余价值

参考答案:

A

1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B.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互利互惠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16、资本流通的目的是

A.获取使用价值B.发展社会经济

C.获取消费资料D.实现价值增值

参考答案:

D

17、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参考答案:

D

18、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

参考答案:

B

19、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参考答案:

D

2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A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B.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C.完全代替商品输出D.阻止落后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

参考答案:

A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起来,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是

A.混合垄断资本B.混合公司资本

C.金融资本D.混合公司垄断资本

参考答案:

C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A.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地位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国家的性质D.资本属个人还是国家

参考答案:

B

4、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的国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