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4658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docx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业技术方案74613

彭水乌江四桥至靛水新城段公路改建工程

沥青路面工程

 

 

编制:

复核:

审核:

重庆双薪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十日

一、工程简况

1.1工程简况

彭水乌江四桥至靛水新城段公路改建工程道路基层总面积21848m²。

设计采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标准轴载为100KN。

道路部分沥青面层结构为:

4cm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6cm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25cm厚水稳碎石基层(水泥含量暂定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25cm厚水稳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暂定4%,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路面结构总厚度60.0cm。

1.2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

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施工准备、总体规划和作业段划分

2.1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指导意见,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了管理组织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

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机械准备:

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清洁、保养、调试、检查和维修。

并配齐了生产施工过程中部分机械的易损备件,保证各类机械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3)材料准备:

摊铺前7天对沥青混凝土供应单位现场备料数量进行现场核实确认,原材料的采用需经工程部自检及监理组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把好材料的源头关。

(4)运输车辆:

我部已落实运输车辆20辆,车辆外观整齐,性能良好,车厢清洁。

同时制定十不准以加强驾驶人员的督导,按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装料、运输、卸料,为提高摊铺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5)现场准备

①在铺筑下面层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以前应清洁沥青混凝土基层表面,浇洒下封层后再施工。

对于沥青面层各层如果施工时间间隔较长,下层受到污染,摊铺上一层前应清洁表面后浇洒粘层油后再铺筑。

②确保做好路面原地面测量,宽度放样,架设好钢丝绳。

摊铺点的松铺系数按试铺段确定的数值进行控制。

2.2作业段划分:

本工程现阶段受拆迁及场地限制,根据现有状况拟采用分段分层铺筑,将划分为3个段落如下:

(1)K0+000-K0+800段

(2)K0+800-K1+406.637段

(3)与各平面交叉路口处理

如拆迁及场地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将对铺筑计划进行调整。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流程

当道路基层检验合格后,开始进入沥青路面施工。

其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结合油洒布→混合沥青拌和→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实验检测→竣工测量。

3.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

3.2.1道路石油沥青

面层SBS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70#A级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70#

实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cm

≥15

T0605

延度(5cm/min,15℃)cm

≥100

T0605

软化点(R&B)℃

≥46

T0606

闪点℃

≥260

T0611

动力粘度60℃Pa.s

≥180

T0620

含蜡量(蒸馏法)%

≤2.2

T0615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

≥99.5

T0607

薄膜烘箱实验

163℃×5h

质量损失%

≤±0.8

T0610

针入度比%

≥61

T0604

3.2.2SBS改性沥青

应用本段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6.2中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实验工程

技术指标

实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

(0.1mm)

50

JTJT0604-2000

针入度指数PI

≥+0.0

T0604

延度(5℃、5cm/min),不小于

(cm)

20

JTJT0605-1993

软化点(TR&B),不小于

(℃)

70

JTJT0606-2000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Pa•s)

3

JTJT0625-2000

闪点,不小于

(℃)

230

JTJT0611-1993

溶解度,不小于

(%)

99

JTJT0607-1993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

90

JTJT0662-2000

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

(℃)

2.2

JTJT0661-2000

RTFOT后残余物

质量损失,不大于

(%)

±1.0

JTJT0610-1993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5

JTJT0604-2000

延度(5℃),不小于

(cm)

15

JTJT0605-1993

SHRP:

原样沥青

动态剪切76℃G*/sinδ,最小

(kPa)

1.0

AASHTOM320-03T315-04

RTFOT实验后

AASHTOM320-03T240-03

动态剪切76℃G*/sinδ,最小

(kPa)

2.2

AASHTOM320-03T315-04

压力老化后

AASHTOM320-03R28-02

动态剪切31℃G*sinδ,最大

(kPa)

5000

AASHTOM320-03T315-04

蠕变劲度-12℃,最大

m值,最小

(MPa)

300

AASHTOM320-03T313-04

0.3

路用性能分级

PG76-22

AASHTOM320-03

注:

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3.2.3乳化沥青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实验工程

单位

品种及代号

阳离子

PC-2

破乳速度

慢裂

粒子电荷

阳离子(+)

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

1~6

蒸发残留物

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

50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8~20

溶解度,不小于

%

97.5

针入度(25℃)

0.1mm

50~300

延度(15℃),不小于

cm

4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常温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2d,不大于

%

1

5

注:

1.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2.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实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实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3.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实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4.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储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储存稳定性实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5.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3.2.4改性乳化沥青

改性乳化沥青应按表1进行选用。

质量应符合表2技术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的品种和使用范围表1

品种

代号

适用范围

改性乳化沥青

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

PCR

粘层、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用

拌合型乳化沥青

BCR

改性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2

实验工程

单位

品种及代号

实验方法

PCR

BCR

破乳速度

-

快裂或中裂

慢裂

T0658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阳离子(+)

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

0.1

0.1

T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E25

-

1~10

3~30

T0622

沥青标准粘度C25,3

s

8~25

12~60

T0621

蒸发残留物

含量,不小于

%

50

60

T0651

针入度(100g,25℃,5s)

0.1mm

40~120

40~100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50

53

T0606

延度(5℃),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

2/3

-

T0654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

1

1

T0655

5d,不大于

%

5

5

T0655

注:

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实验、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实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

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天数,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d。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实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3.2.5粘层与透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1)沥青路面施工前在水泥稳定基层上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透层油的用量不宜超出下表要求的范围。

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

用途

乳化沥青

规格

用量(L/m2)

半刚性

基层

PC-2

PA-2

0.7~1.5

注:

1、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的总量。

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

2)路面面层采用双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在两层沥青混凝土间喷洒粘层沥青。

其用量参照下表实施。

沥青路面粘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

下卧层类型

乳化沥青

规格

用量(L/m2)

新建沥青层或旧沥青路面

PC-3或PA-3

0.3~0.6

粗集料

3.2.6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

为保证沥青加铺层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卵石破碎石料或其他优质石料作为表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石料,石料应满足下表所示的技术要求。

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实验方法

面层

下面层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2.5

T0304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5级

4级

T0616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T0320

石料磨光值(面层石料)不小于BPN

42

-

T0321

石料的破碎面积不小于%

100

T0346

注:

其中磨光值对于底层可不作要求。

3.2.7集料的级配要求

特别强调粗集料的第二次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

在路面加铺工程中,拟采用两种规格要求的破碎集料:

S9、S10;粗集料的级配组成应满足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的级配要求

规格名称

公称粒径(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9

10~20

100

90~100

0~15

0~5

S10

10~15

100

90~100

0~15

0~5

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起质量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实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5

T0328

坚固性(>3mm部分),不小于

%

12

T0340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T0345

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所列的级配要求。

本工程不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机制砂)的级配要求

规格

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细磨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应符合下表要求。

本工程不使用回收粉。

沥青混凝土用矿粉的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实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g/cm3

2.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0103烘干法

粒径范围

<0.6mm

%

100

T0351

<0.15mm

%

90~100

T0351

<0.075mm

%

75~100

T0351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

亲水系数

------

<1

T0353

塑性指数

%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

实测记录

T0355

注:

本工程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3.3抗剥落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上面层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5级,下面层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

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好的抗剥落剂;同时采取掺加一定量的消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

3.4沥青混合料

3.4.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如下表所示: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粒径(mm)

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

粗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AC-20

19

4.75

AC-20C

<45

AC-13

13.2

2.36

AC-13C

<40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料矿料级配范围

混合料类型

AC-13C

AC-20C

筛孔(mm)

通过率%

26.5

100

19.0

90~100

16.0

100

74~90

13.2

90~100

62~82

9.5

68~80

50~70

4.75

30~53

32~46

2.36

20~40

22~36

1.18

15~30

16~28

0.6

10~23

10~22

0.3

7~18

6~16

0.15

5~12

4~12

0.075

4~8

3~7

油石比

4.0~6.0

4.0~6.0

3.4.2、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

沥青混凝土AC-13C(改性)、AC-20C的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改性沥青AC-13C

沥青

AC-20C

实验方法

马歇尔稳定度(KN)

≥8.0

≥8.0

T0709-2000

流值(0.1mm)

15~40

15~40

T0709-2000

空隙率VV%

4.0~6.0

4.0~6.0

T0705-2000

矿料间隙率VMA%

≥14.0

≥13.0

T0705-2000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65~75

T0705-2000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85

≥85

T0709-2000

冻融劈裂实验残留强度比%

≥85

≥80

T0729-2000

60℃动稳定度DS次/mm

≥2800

≥1000

T0719-2000

渗水系数ml/min

≤120

≤120

T0730-2000

低温弯曲应变-10℃με

≥2500

≥2000

T0715-2000

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

两面各75

T0702-2000

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

3.4.3、水泥

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

基层、底基层水泥用量暂定为5%和4%(具体按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方法确定配合比)。

且水泥最大剂量均不得超过6%,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调整级配。

3.4.4、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30%,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中层)、31.5mm(底基层);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或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

 

基层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层位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

100

68~86

380~56

22~32

16~28

8~15

0~3

<25

<7

底基层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3.5、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

3.5.1、水泥

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不得使用快硬早强水泥和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长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因气候原因水泥终凝时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掺加缓凝剂,水泥及必要的外掺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

基层、底基层水泥用量暂定为5%和4%(具体按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方法确定配合比)。

且水泥最大剂量均不得超过6%,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调整级配。

3.5.2、集料

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30%,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中层)、31.5mm(底基层);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或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集料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

基层集料颗粒组成范围

层位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

100

68~86

380~56

22~32

16~28

8~15

0~3

<25

<7

底基层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3.5.3、水

凡饮用水均可使用。

3.5.4、强度

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

配合比暂定为5%和4%(根据实验确定),但水泥含量均不应超过6%。

3.6、施工技术要求

3.6.1、沥青路面施工

3.6.1.1、施工准备

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3.6.1.2、沥青混凝土的施工

(1)在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面层沥青混凝土。

(2)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或设计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

(3)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进行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

(4)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凝土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

(5)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

改性沥青混合料:

矿料温度190~220℃,沥青温度165~175℃,混合料出厂温度165~180℃;普通沥青混合料:

矿料温度165~195℃,沥青温度155~165℃,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5℃。

(6)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其中上层沥青混合料的残余孔隙率要求小于7%)。

(7)沥青路面的压实

1)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2)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对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时间证明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工序。

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3)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

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

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