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治理.docx
《公司内部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内部治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司内部治理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最核心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控股股东与一般股东之间的关系。
(一)1.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在所有者和经理人相分离的情况下,经理人的行为可能会偏离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去追求经理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为了使经理人最大程度地为股东(所有者)的利益努力工作,就需要设计企业的最优内部治理结构。
具体可从聘选、激励和监督三方面着手。
科学的聘选机制是最佳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的前提。
竞争上岗、公开聘任管理人员是保证经理人能力、努力程度和其行为符合企业目标的重要条件。
有专家指出,在董事会内部设立独立选聘委员会,有助于改进管理服务市场的效率。
科学聘选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外部经理人服务市场的存在。
运作良好的经理人服务市场可防止经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无效运作,因为这样将使他们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
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实现最佳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
合理的激励机制要解决的是激励经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问题。
专家们指出:
管理层和董事薪资与公司业绩挂钩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刺激他们提高公司业绩;在董事会内部设立独立薪酬委员会,通过最小化经理人员自我提薪的风险,有助于改进薪酬体系的效率。
改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产权改革。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明晰企业的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提高企业的绩效,产权的核心是公司剩余的占有权,因此,产权改革应包括经理人对剩余利润的分享,这可以通过分红、股票激励等形式实现。
二是引入市场竞争。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绩效主要与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程度有关,他们认为,竞争是企业改善绩效的根本保证,激励机制只能在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实现企业最佳治理结构的保证。
监督机制着重解决经理人为谁工作的问题。
一般地,监督机制越有效,越能使经理人最大程度地努力为股东利益工作,企业绩效就越好。
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包括股东、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
1.
1)股东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在股东会上通过投票否决各类议案,或者通过投票来替换被认为不称职的董事会成员,进而替换被认为不称职的经理人员;二是在预期公司业绩下滑时,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或其他渠道转让股票/股权,从而退出企业。
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性。
公司股东会有权选举和罢免公司的董事和监事,有权查阅公司的账目。
但股东会作为监督机构也有其弱点,股东会不是常设机关,其监督权的行使往往交给专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或者部分地交给董事会,仅保留对公司经营结果的审查权和决定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东会的监督职能。
2.
2)董事会的内部监督职能主要表现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
董事会有权聘任或者解雇经理层人员,有权制定重大发展战略。
董事会的这些权利能够有效约束经理层人员的行为,以保证董事会制定的发展计划能够得到公司经理层的贯彻执行,同时确保不称职的经理层人员能够被替换。
3.
3) 监事会是公司专事监督职能的机构,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
监事会以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为监督对象。
监事会可以通知经营管理机构停止违法或越权行为,可以随时调查公司的财务情况,审查文件账册,并有权要求董事会提供情况,可以审核董事会编制的提供给股东会的各种报表,并把审核意见向股东会报告,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