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386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docx

人教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案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听听,秋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课题: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

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1:

秋天硕果累累;2:

秋天瓜果飘香;3:

秋天天高云淡;4:

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

听听,秋的声音。

师:

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

 生:

秋的声音

 师:

听听,谁的声音?

 生:

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二、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

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

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

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

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

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

还藏在哪儿了?

(引导读第5节)

板书:

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

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三、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

为什么?

(预设:

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

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

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

(大树说:

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

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

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

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

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

我仿佛听见蟋蟀说:

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

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

“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

(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

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

  学生1:

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

学生2:

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

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

(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风在歌唱什么?

——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

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

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

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

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全班朗读。

四、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

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收割机的“隆隆”声。

青蛙的叫声“呱呱”。

燕子的声音“喳喳”。

“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

“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

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

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

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五、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听听,秋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7听听,秋的声音(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抖、蟋、蟀”等9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感受秋天的美好。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看图交流,音响激趣。

质疑课题:

1.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播放声响录音带)

2.想象交流: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看图交流: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2)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你能模仿那些声音吗?

4.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

(播放声响录音带)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音乐中教师范读全诗)

5.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下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秋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一听秋天里的声音。

5.作者简介:

毕国瑛,女,山东人。

当代诗人。

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师5年。

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

【设计意图: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抖抖蟋蟀振动歌韵掠过歌吟辽阔

(重点指导生字“蟀、振”为翘舌音;前鼻音“振、韵、吟”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声音的词语:

刷刷㘗㘗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道别】反复地嘱咐。

【叮咛】裂开。

本课指谷粒成熟。

【辽阔】辞行。

本课指黄叶离开了大树。

【绽开】广阔。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问题: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

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3)本诗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秋天?

体现了什么?

(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

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板书:

具体可感的声音心领神会的声音)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一)读读,秋的声音。

1.自由读。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自己查字典)并想想诗歌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检查读词语,读诗歌。

(3)交流诗歌具体写的声音:

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2.合作读。

(1)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2)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用什么样的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哪些还没理解提出来共同探讨。

(3)班内讨论交流难理解的重难点词语。

3.选择读。

(1)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指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其他同学评议。

(3)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具体可感的声音——落叶、昆虫、大雁、唱歌。

预设一: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把“刷刷”的落叶声说成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叶依依不舍的心情。

)(板书:

黄叶刷刷)

预设二: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这是描写蟋蟀的声音。

写出了蟋蟀在阳台上振动翅膀活动的画面。

)(板书:

蟋蟀㘗㘗)

预设三: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叮咛”是大雁的叫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告诉大家秋天已经来到。

“丰收的歌吟”指的是一阵阵秋风过后,田野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板书:

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预设四: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把秋天比作辽阔的音乐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像优美动听的旋律。

)(板书:

音乐厅)

(4)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

预设: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板书:

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万物里)

4.表演读。

(1)结合秋景图片补充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

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一阵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

“。

(2)小组交流,表朗读表演,小组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5.配乐读。

(1)谈话过渡: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2)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3)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4)全班配乐朗读。

(二)说说,秋的声音。

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预设一:

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预设二:

“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预设三:

“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写写,秋的声音。

1.小朋友,你也好好地去听一听秋的声音吧!

你听到了什么?

仿照第1小节写一写。

(听听,秋的声音,雨婆婆眨眨眼睛。

“滴答”是与夏天道别的乐章。

2.学生写诗,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把写的诗利用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4.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指导学生把刚写成的小节凑成一首完整的诗。

5.总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这样进行练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课文主旨。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美妙的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板书:

声音美妙秋天美好)

六、主题延伸:

小朋友,你觉得秋的声音在哪里?

写一写、画一画。

秋天的声音在果实成熟的炸裂中,农民丰收后的欢笑中。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

(一)阅读《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思考:

文中的秋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的?

(二)阅读《秋天的味道》思考:

作者认为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2)

 

(3)

 

(5)

(6)

 

(7—11)

 

(12)

 

(13)

(14)

 

(15)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9)

(30—32)

(33—34)

板书设计

听黄叶刷刷

听具体可感的声音蟋蟀㘗㘗音乐厅

,大雁叮咛

秋秋风歌吟声音美妙

的叶子里秋天美好

声心领神会的声音小花上万物中

音汗水里

谷粒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导课环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图片,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品味秋天的声音。

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秋天里各种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交流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在配乐读文中,我配上了轻音乐,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学习了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掌控的不好的关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朗读展示空间。

对于学生的仿写作品,如果通过展台充分展示给大家,再配上学生的评价效果会更好些。

学生在朗读创作过程中大胆的尝试着体验秋的美,但我也看到了个别学生的茫然,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与冷思考的时间,因为毕竟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