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36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docx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最主要的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最主要的三大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最主要的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

背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

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睦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表坐观成败,孙策欲袭许都未行即遇刺,孙权保守江东。

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过程

前期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

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

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

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

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

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

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

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相持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

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

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

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

“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

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

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

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

”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

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奇袭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

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

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

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

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又被郭图诋毁,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

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评论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

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

“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

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

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士不和,投奔曹操。

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

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

“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

战机就在这时出现。

”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

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

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

同时期的诸葛亮在《隆中对》曾提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作为曹魏大臣的刘放评价:

“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

曰:

“克绍官渡,由白马。

僵尸流血,被原野。

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醿傍,风飞扬。

转战不利,士卒伤。

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地道,不可当。

卒胜大捷,震冀方。

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北魏时期的大臣卢渊评价:

“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赤壁之战

战前分析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

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

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注三)《三国志;先主传》说: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

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

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兵力变化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

《三国志;鲁肃传》(应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合传,下同)引《吴书》记载鲁肃语:

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

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

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

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应该还是只有原实力。

战争形势曹操从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

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

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

那么曹操是不是将绝对主力安排在了乌林一线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进降江陵。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

从征荆州,别屯樊。

《三国志;满宠传》记载: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屯当阳。

《三国志;赵俨传》记载:

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七军。

可见曹操的大将几乎到齐,是不是这些大将没有到达乌林,留在荆州各地?

答案是否定的。

所谓“留屯”,说明不是乌林之战前的部署,而是之后。

要知道《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赤壁之战乃是曹军的污点,自然不会多写,也就没有他们的具体事迹了,比如曹军外姓第一将于禁,他的本传连“从平荆州”的字样都没有,如果不是《赵俨传》提到他,我们也就没有他到达荆州的证据了。

又比如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

“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可见,曹操的主力部队是悉数开赴赤壁了。

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其实这个问题周瑜已经有很精辟的论述,他分析的五点应该说正是曹操的致命伤。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

所以曹操才会锁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

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

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

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江表传》记载:

(曹操)后书与权曰: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5)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战争过程

挥鞭南征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7-209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军事上:

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政治上:

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多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七月,曹操采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

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

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

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

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

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直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

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阳时,谋士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

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

当时江陵(南郡治所)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

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

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琮麾下王威曾劝刘琮趁曹操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不采纳。

饮马江汉曹军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

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

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妻子。

由于甘夫人与尚且年幼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保护着他们撤退。

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在桥上横矛立马说:

“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曹军无人敢近,疑有伏兵暂退,张飞拆桥后追刘备而去,而曹操返回后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

此前,盘踞江东的讨虏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伺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

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

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

刘备听从,转向东行,与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到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遂一起退至长江东岸的夏口。

曹操占领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荆州名士韩嵩、蒯越、邓羲等人,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而益州牧刘璋在曹操征荆州之初,就已经派遣属下阴溥向曹操致敬。

曹操为了安抚刘璋,加刘璋为振威。

不久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军用物资交给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

张肃被征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

曹操占领荆州后,刘璋再次派别驾从事张松来觐见曹操,但此时曹操已志得意满,对刘璋不停地来讨便宜也深感厌烦,便不加理睬。

主簿杨修劝曹操也征辟张松为僚属,曹操不答应。

张松因此心怀怨恨,为后来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埋下伏笔。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作水战主力,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

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贾诩这么说“未合当时之宜”。

唇齿之盟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

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

”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

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

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

而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而不能匹敌。

诸葛亮于是声明刘备的军力仍不下两万,有能力与曹操作战。

然后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势: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尚未真心归附曹操。

诸葛亮认为如果孙刘联合,是可以逆转取胜的,并明示战后将有三分天下之势,孙权逐渐被说动了。

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此时曹操又送来劝降书,信上说: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会猎于吴。

”恐吓意味极重。

所以张昭等人更加坚定要投降曹操,孙权一时难以抉择;鲁肃趁孙权如厕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不足以采用;又说他自己投降曹操,还可官至州郡长吏,但身为一方之主的孙权如果投降的话,曹操是绝对容不下的。

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于是认同了鲁肃的看法,鲁肃建议召回往驻守鄱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回来后,亦坚决主张抗曹,他逐一分析曹军的弱点,与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藁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中原士卒舍弃骑兵的优势,却不习水战。

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但已久战疲惫,而新得刘表降卒的七八万人,却心怀猜疑。

因此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战胜。

于是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并当众拔剑砍下桌角说: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

孙权则继续驻守柴桑,作为后援为周瑜运输辎重粮草,且告诉周瑜如果战事不利,“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此时,曹营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