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308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提分同步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2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2.对反应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

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3.(2014·绥化模拟)对于可逆反应2A+3B

2C ΔH<0,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是 (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加A的量D.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4.(2014·保定模拟)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的图像曲线表示的是 (  )

选项

反应

A

外形、大小相近的金属和水反应

Na

K

B

4mL0.01mol·L-1的KMnO4溶液,分别和不同浓度的H2C2O4(草酸)溶液2mL反应

0.1mol·L-1的H2C2O4溶液

0.2mol·L-1的H2C2O4溶液

C

5mL0.1mol·L-1Na2S2O3溶液和5mL0.1mol·L-1H2SO4溶液反应

热水

冷水

D

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O2

无MnO2粉末

加MnO2粉末

5.一定条件下反应A(s)+3B(g)

2C(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A的物质的量由20mol(560g)减小到8mol(224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反应物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6mol·L-1·min-1

B.用反应物B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2.4mol·L-1·min-1

C.

v(B)=v(C)

D.用反应物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3.6mol·L-1·min-1

6.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molH2O(g),发生反应:

2H2O(g)

2H2(g)+O2(g)ΔH=+484kJ·mol-1,

不同时间产生O2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前20min内的反应速率v(H2O)=5.0×10-5mol·L-1·min-1

B.达到平衡时,至少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0.968kJ

C.增大c(H2O),可以提高水的分解率

D.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大小有关

7.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

X

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8.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1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复原

9.在一定条件下,当单独改变可逆反应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下列条件后,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加入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低温度,v(正)、v(逆)都减小,且v(逆)减小的倍数大于v(正)减小的倍数

D.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10.(能力挑战题)(2014·武汉模拟)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

NH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测得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12min,初始浓度越大的实验,水解反应速率越大

B.c(NH2COO-)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

C.25℃时,0~6min,v(NH2COO-)为0.05mol·L-1·min-1

D.15℃时,第30min时,c(NH2COO-)为2.0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2分)某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2

0.1g

0.3g

0.8g

10mL1.5%

223s

67s

56s

10mL3.0%

308s

109s

98s

10mL4.5%

395s

149s

116s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    。

(2)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  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3)该小组的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

“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H2O2的密度可认为近似相等)。

12.(14分)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14分)(能力挑战题)(2014·长治模拟)25℃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

(1)根据上图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为    。

(2)在5~7min内,若平衡常数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

(3)下图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

t4~t5

t5~t6

t7~t8

K1

K2

K3

K4

根据下图判断,在t3和t6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    (用“>”“<”或“=”连接)。

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因为浓硫酸会使Fe钝化,故A错;B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而减小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减小,D正确。

2.【解析】选A。

①中c(A)=c(B)=

=0.5mol·L-1;

②中c(A)=c(B)=

=1mol·L-1;

③中c(A)=c(B)=

=0.05mol·L-1;

④中c(A)=c(B)=

=0.25mol·L-1;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3.【解析】选B。

A项,增大压强,若不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

B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符合题意。

C项,若A是固体,则增加A的量,正反应速率不变。

D项,MnO2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加入MnO2,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

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3点:

(1)明确图像中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

(2)明确4个选项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重点看反应刚开始的速率大小比较,然后再看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注意A项中,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是逐渐增大的。

【解析】选C。

由于K比Na活泼,故相同大小的金属K和Na与水反应,K的反应速率快,又由于Na、K与H2O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放出大量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故A图像不正确;由于起始时乙中H2C2O4浓度大,故其反应速率比甲中快,B图像错误;由于甲反应是在热水中反应,温度高,故甲的反应速率高于乙的,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故甲、乙中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图像正确;MnO2在H2O2分解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故乙中反应速率大于甲中,D图像错误。

5.【解析】选C。

2min内,A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同时B的物质的量减少36mol,C的物质的量增加24mol,根据v=Δn/(VΔt),代入数值计算,可知v(B)=1.8mol·L-1·min-1,v(C)=1.2mol·L-1·min-1。

A为固体,所以不能用A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v(B)=v(C)。

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提高水的分解率相当于提高水的转化率,平衡应正向移动。

(2)增大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提高催化效果。

【解析】选C。

由题意知,v(H2O)=2v(O2)=2×

=5.0×10-5mol·L-1·min-1,A正确;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是2molH2O(g)完全分解生成2molH2(g)和1molO2(g),吸收484kJ的能量,所以生成O20.0020mol时,吸收的能量为0.0020mol×484kJ·mol-1=0.968kJ,正确;C项,由于反应物只有1种,增大c(H2O),相当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水的分解率降低,错误;D项,若Cu2O颗粒小,则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催化效果好,正确。

7.【解析】选B。

从图像可以看出,t2时刻X、Y两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不是反应速率相等,故C不正确;t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D不正确;由图像知从0~t3时Y的变化量约为7,X的变化量约为3,A项错误。

【误区警示】关于反应速率是否相等的判断和理解

(1)“一”个确定:

如果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相等。

(2)“两”个不一定:

①对于某个反应,某一时刻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一定意味着反应速率相等;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意味着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8.【解析】选B。

题中图1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不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因为可能是Cl-的催化作用,所以为了比较Fe3+和Cu2+的催化效果,应该选用Fe2(SO4)3和CuSO4溶液。

9.【解析】选D。

解决这类问题要把握增加浓度、增加压强、升高温度会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但对于不同的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程度不都是一样的,同理可以理解减少浓度、减小压强、降低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催化剂能同倍改变v(正)、v(逆),A正确;加压,v(正)、v(逆)均增大,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B正确;降温,v(正)、v(逆)均减小,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C正确;加入氩气,如恒温、恒容,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化,如恒温、恒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均减小,且v(正)

【方法技巧】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增大

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慢。

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的大小与物质浓度的变化量有关,与某时刻物质浓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本题中的A项。

(2)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将逐渐减小。

【解析】选C。

A项,0~12min,25℃时的水解反应速率最大,错误;B项,随着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c(NH2COO-)不再减小,错误;C项,

0~6min,v(NH2COO-)=

=0.05mol·L-1·min-1,正确;D项,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不断减小,v(24min~30min)2.0mol·L-1,错误。

11.【解析】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相同浓度的H2O2,加入的MnO2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短,即分解速率越快。

(2)用0.1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明显小于用0.3g和0.8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用0.8g催化剂和用0.3g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及反应时间相差不多,但用0.3g催化剂节约药品。

(3)从题表中数据可知,相同体积3.0%的双氧水中的溶质含量是1.5%的双氧水中溶质含量的2倍,但反应的时间却比其反应时间的2倍小得多,由反应速率计算公式(v=

)可得出,此实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答案:

(1)加快 

(2)0.3

(3)不正确 H2O2的浓度扩大2倍(从1.5%→3.0%),但反应所需时间比其2倍小得多

【方法技巧】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在对未知的反应机理或规律的研究中,如果有多个影响因素,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人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通过研究每个因素变化时的反应机理或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反应机理或规律与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类型。

如探究本题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催化剂的用量就是采用人为控制变量的方法。

同时,实验中也注意反应物浓度这样一个变量的控制。

12.【解析】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

      aX  +  bY

cZ

开始/mol1.001.000

转化/mol0.450.900.90

平衡/mol0.550.100.90

根据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可得X+2Y

2Z。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3min时,Z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1·min-1。

(4)X的转化率=

×100%=45%。

答案:

(1)

(2)X(g)+2Y(g)

2Z(g)

(3)

≈0.083mol·L-1·min-1

(4)45%

13.【解析】

(1)由题图可知,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

第一次平衡时,Δn(A)∶Δn(B)∶Δn(C)=0.3∶0.6∶0.6=1∶2∶2,即方程式为A+2B

2C。

(A)=

=0.05mol·L-1·min-1。

(2)K值不变,即说明温度不变,5~7min内平衡正向移动,只能是增大压强。

(3)t3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v(逆)增加得多,即反应逆向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6时刻正逆速率均降低,且v(正)降低得多,平衡仍逆向移动,所以应是降压。

温度不变,K值不变,所以K1>K2=K3=K4,所以A的转化率最大的一段时间是t2~t3。

答案:

(1)A+2B

2C 0.05mol·L-1·min-1

(2)增大压强 (3)升温 降压 K1>K2=K3=K4 t2~t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