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237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安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临安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临安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临安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临安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安总体规划.docx

《临安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安总体规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安总体规划.docx

临安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为临安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审视、开阔临安城市发展思路,促进临安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本规划为上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2条规划目标

通过对临安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跨世纪城市规划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把临安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强市。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5、《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6、《临安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7、《临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临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9、《临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0、建设部、浙江省其他有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4条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生态型发展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历史文化保护的原则

5、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5条规划期限

临安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

2002—2020年。

其中近期:

2002—2005年。

中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

2020年以后。

第6条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临安市整个行政区域为规划区范围,面积为3126.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

临安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

锦城街道办事处的11个社区及新民、胜利、长桥、东湖、平山、回龙、马溪、竹林、西墅、东门、横潭、兰锦、西瓜、锦桥、青龙、横街、新溪、吴马、大马、集贤、青贤、市坞、陈家坞、新联、余村、泥山湾等26个村;青山湖街道办事处的岳山、蒋阳、新村、青山、研口、研里、民主、朱村、锦里、坎头、石泉、胜联、宫里等13个村;上甘街道办事处的柯家、杨岱、上畔、樟村等4个村;玲珑街道办事处的玲珑、沙地里、卦畈、石山、高坎、店基头、徐家坞、东山、祥里、夏禹桥、乌渡、上引坞、上泉、雅坞等14个村;板桥乡的平峰村和青山湖水面。

城市规划区的面积约为183.1平方公里。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临安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是以锦城、青山、青山湖三个片区为核心,加上周边需要规划控制的山体(风景区)、农田、河流水面等不可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09.8平方公里。

至规划期末,临安市区的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7.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M/人。

第7条规划的编制重点

1、论证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

2、确定城市规模,协调分期建设。

3、优化对外交通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5、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绿化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8条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按照浙江省提出的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临安的现状基础及发展条件,规划近期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远期建成现代化的生态经济强市,全面实现现代化。

根据以上发展战略与目标,拟定临安重要社会经济指标体系如下:

表1临安市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

名称

小康值

现代化值

2001年现状值

2005年

规划值

2020年

规划值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6.4

137

320-430

增长率%

11.5

10.5

6-8

美元/人

800

3000

2023

3200

5800-7800

元/人

16791

26500

51600-69300

产业结构

Ⅲ>Ⅱ>Ⅰ

Ⅱ>Ⅲ>Ⅰ

Ⅱ>Ⅲ>Ⅰ

Ⅲ>Ⅱ>Ⅰ

其中:

三产比重(%)

>33.3

>50

30.6

>32

>50

工业总产值(亿元)

180.64

325

10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61

31

1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511

12500

3000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002

6110

15000

社会

恩格尔系数(%)

>50

>20

46.4

<35

<25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

>20

>40

35

>40

文化

人均拥有图书量(册)

0.3

>0.5

>0.8

教育

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15

25

45

科技

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43.5

45

50

居住水平

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M)

城镇8

>15

城镇14

城镇15.5

城镇17

农村20

农村23

农村24

农村25

环境

森林覆盖率(%)

71.3

75

>75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44.0

80

100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5

98

>98

第9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建设优先战略。

2、以上海、杭州为依托,加强区域经济协作。

3、构筑现代化城镇体系,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

4、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10条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总体发展目标,临安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按照生态经济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清洁型工业,利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利用和保护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思路是:

调整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第一产业

1、依托丰富生态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2、培育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营造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

(二)第二产业

1、贯彻“工业强市”的方针,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依托特色工业园区,构筑区域工业经济优势。

重点建设临安经济开发区、玲珑工业园区、高虹节能灯、於潜轻纺(制线)、太阳五金(制钳)、藻溪纺织、昌化农特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

(三)第三产业

1、立足生态旅游,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2、加快市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3、把握城市化发展机遇,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11条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在规划期末,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12条城镇发展战略方针

强化中心城市和中心镇,重点建设东部城镇群,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第13条城市化发展战略

1、加快城市化进程。

2、加快要素集聚,加速城镇扩张。

3、提高城镇质量与品位。

4、加强政策扶持与宏观调控。

第14条城市化水平预测

表2临安市城市化水平预测一览表

年份

市域户籍人口

(万人)

市域实际居住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市化水平

(%)

2001年

51.64

54.14

17.6

32.5

2010年

52.78

56.5

27

48

2020年

53.85

62.4

38

61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条与杭州的协调发展

临安在杭州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定为:

生态旅游城市,重点生态建设区和水源涵养地。

临安与杭州的交通联系:

保留02省道,规划新建彭浦线(一级公路)、杭徽高速公路,加强临安与杭州的交通联系。

未来从区域协调发展、共同构筑杭州都市圈的角度出发,需要继续加强临安与杭州的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直接联系,建议余杭北部的杭州市域快速交通干道接通临安的石临路,杭州的文一路西延接通临安的景观大道,同时预留接至临安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

第16条城镇经济区划

临安市域分成三个经济区,分别以市区、昌化、於潜为中心。

1、东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东部,以市区为中心,包括高虹、横畈、太湖源、三口等城镇。

应强化与杭州市区的社会经济联系,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区城镇群的职能分工,重点建设市级社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玲珑工业园区、临安经济开发区,高虹以节能灯为特色的工业区,锦城农特产品批发市场等。

发展成为杭州市西部集旅游、工贸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区。

2、西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西部,以昌化镇为中心,包括昌化、大峡谷、龙岗、清凉峰、湍口、河桥等城镇。

应强化昌化镇的中心城镇功能,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合理组织交通网络,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努力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重点建设昌化旅游服务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以农特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工业区,突出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设施齐全,以生态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经济区。

3、中部经济区

位于市域中部,以於潜镇为中心,包括於潜、藻溪、太阳、潜川等城镇。

应加快中心镇於潜镇的发展建设,强化其中心功能,重点建设於潜的社会服务设施,以轻纺、五金、电子、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工业区。

同时,还应加强生态建设,形成中心城镇职能突出、区内城镇各具特色,集旅游、工业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区。

第17条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城镇为中心城市,包括锦城、玲珑、青山湖、上甘四个街道办事处,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25万人;二级城镇为於潜、昌化,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4—5万人;三级城镇为太湖源、高虹-横畈、藻溪、大峡谷—岛石、太阳、潜川、清凉峰、龙岗、湍口、河桥、三口,规划期末建成区人口为1—3万人。

第18条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临安市城镇职能分为三个等级:

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城镇。

职能类型包括综合型、工业型和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等类型。

表3城镇职能结构及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一览表

等级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一级

市区

生态旅游城市,市域中心。

综合型

生态旅游业,电缆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鞋业为特色的轻型加工业等。

二级

於潜

综合型

第二产业:

目前工业门类较多,应在规划期内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旅游业。

昌化

综合型

旅游业,农特产品加工业。

三级

高虹-横畈

工业

高虹片以节能灯生产为特色的第二产业为主,横畈片工贸、旅游。

太湖源

工业、旅游

以服装加工为特色的轻纺工业、农林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三口

工业

以电讯电缆、农林产品加工为主。

藻溪

工贸

以食品、轻纺等资源型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同时适当发展商贸业。

太阳

工业

以五金、农林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努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潜川

工贸

以电子产品加工为主,工贸和旅游相结合。

大峡谷—岛石

集贸、旅游

昌北片中心,以农林产品加工、集散、生态旅游业为主,严格限制污染工业。

龙岗

集贸、旅游

以山核桃等农特产品集散、生态旅游业为主。

湍口

集贸、旅游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发展温泉旅游、边界贸易。

河桥

旅游、历史文化名镇

以林特产品、装饰材料、矿产为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清凉峰

旅游

以生态旅游、农特产品加工为主。

第19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以横贯东西的杭昱公路为发展主轴线,以轴线上的市区、於潜、昌化“一主二副”三个中心城镇,以及以市区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群为重点,形成“一主轴、三中心、一个城镇群”的空间布局总体结构。

第20条农村居民点布局

根据临安的具体情况,将规划农村居民点分为一级中心村、二级中心村和基层村三级结构。

规划确定75个中心村。

第21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1)近期全市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标准,“三废”排放减小,自然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稳步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

(2)远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至二级标准,水、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标准,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三废”排放减少并得到有效处理与利用,各乡镇环境质量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政府对环保投入继续增加,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示范区,适应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2、、规划措施

(1)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与清洁工业。

将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及清洁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能耗大、污染重的新建工程。

大力拓展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等环保产业发展。

(2)产业布局

工业应主要向市区与中心镇集中,通过工业小区的开发,统一治理污染。

一般镇应通过设置工业小区或工业点适度发展,中心村及基层村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城镇工业用地应以发展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三类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应在市域内布置。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区域开发重点与人口集聚方向应逐渐向市区与中心城镇推移,山区人口应逐渐外迁,大于25度的开垦地应逐渐退耕还林,做好水土保护与水源涵养工作。

对山林资源加强保护,严格采伐制度,进行荒山绿化,力争在规划期内山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

生态分区与生态示范区建设。

结合临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划分建设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封山育林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分区,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

设立生态示范点。

根据临安市的产业特点和各地的不同资源类型和生产条件,设立生态示范点。

第22条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确立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实施主导产业战略,加大旅游基础建设。

保障临安市旅游业总产值2010年超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2020年达到18%;2010年临安游客达350万人次以上,2020年游客达到450万人次以上。

努力把临安建成长江三角洲休闲度假胜地和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城市。

2、市场定位

在开发沪、杭、苏南旅游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全国主要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待时机成熟时,因势利导地开发全国及海外市场,将临安市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生态旅游城市。

3、旅游区划

根据临安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特点,分为以下五个旅游区:

(1)天目山生态宗教文化旅游区

(2)青山湖综合旅游区

(3)大明山自然风光旅游区

(4)浙西百里峡谷生态旅游区

(5)太湖源生态旅游区

4、旅游服务基地规划

规划旅游服务基地分三级,一级旅游服务基地为市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二级旅游服务基地为昌化镇;三级旅游服务基地有岛石镇、龙岗镇、清凉峰镇、太湖源镇和於潜镇。

5、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以杭州市“旅游西进、交通西进”战略为指导,重点建设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及彭浦线、桐千线、文昌线等四条交通主干线。

第23条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规划目标

半小时交通圈:

中心城市临安市区至两大中心镇(於潜、昌化)的交通时距,经杭昱线改造成高速公路后,为半小时交通圈。

三大经济区中心城(镇)临安市区、於潜、昌化至各自经济区内各城镇及一级中心村的交通时距,经县道及乡镇公路新建与改造后,为半小时交通圈。

其中东部城镇群的城镇之间应在15分钟内可达。

一小时交通圈:

中心城市临安市区至各城镇及一级中心村的交通时距,经市网公路的拓宽、改造、优化后,为一小时交通圈。

2、交通运输网布局

(1)公路建设

规划形成“一横六纵、三通、三连”的市域公路网络。

A、“一横六纵”为东西向杭徽高速公路和南北向的临安—金华高速公路及省道临青线、桐千线、文昌线、汤苦线和彭浦线。

B、“三通”即为建设好三类重要通道:

通邻市县公路、通乡镇公路和通二级中心村、一般行政村公路。

C、“三连”即三条重要旅游资源连络线:

彭浦线(临安段)、文昌线、桐千线。

其中彭浦线南接320国道,北连104国道,规划为一级公路。

文昌线从淳安文昌经湍口、河桥至昌化,为西片旅游区连络公路,并南接淳安千岛湖,规划为二级公路。

桐千线从桐庐经临安於潜至千秋关,规划为二级公路。

D、站场建设。

规划市区四个客运站、两个货运站,中心客运站达到二级站标准,汽车北站、东站、青山站达到三级站标准;於潜、昌化各设一个客运站,达到三级站标准,各增设一个货运四级站。

高虹——横贩、藻溪等一般镇规划各设一个汽车客、货运综台站,车站等级为四级站。

市域一级中心村规划各设置一个公交首末站,二级中心村各配置一个公交停靠点。

(2)水运建设

A、水上交通以发展旅游为重点,强化水上交通安全,抓紧实施青山湖库区及柳溪江流域的航标、码头等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B、青山航道。

积极整治、疏浚青山航道,达到内河六级航道标准(通航100吨级),并积极培育货源。

规划保留位于青山园里的现有码头。

C、青山湖水域及柳溪江水域。

以上两水域规划主要从事旅游客运,建设重点为航道航标的设置,注重安全,发展钢质旅游艇。

同时在青山湖旅游区建设3—4个旅游码头;在柳溪江上游与下游建设2个旅游码头。

(3)轨道交通

为了加强杭州大都市区内临安与杭州的交通联系,规划留有发展建设杭州市区至临安的轨道交通通道,站场可在市区用地内统筹考虑。

第24条市域供水工程规划

1、市区供水水源分别取自里畈水库和水涛庄水库,规划太湖源镇、高虹——横畈镇远期由临安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

2、昌化附近的太阳镇、龙岗镇近期可分散供水,远期由昌化镇自来水厂供水。

3、其余分散城镇,分别选水库水、溪水及地下水自建水厂供水。

表4市域镇级水厂规划表

分片

厂名

供水规模

(万吨/日)

水源

备注

2010

2020

临安市一水厂

3

3

南苕溪

搬建

临安市二水厂

10

10

里畈水库

已建

临安市三水厂

5

8—10

水涛庄水库

新建

青山水厂

5

5

青山水库

新建

昌化水厂

1.8

3.4

昌化溪

迁建

於潜水厂

1.2

2.4

天目溪

扩建

龙岗水厂

0.18

0.42

地下水

扩建

河桥水厂

0.24

0.46

浦溪

新建

湍口水厂

0.24

0.48

凉溪

新建

清凉峰水厂

0.2

0.5

颊口溪

新建

岛石水厂

0.25

0.4

地下水

迁建

大峡谷水厂

0.65

0.8

水库水

新建

潜川水厂

0.8

於潜水厂

新建

太阳水厂

0.5

1.3

桃源溪

扩建

藻溪水厂

0.5

0.8

周冕水库

新建

三口水厂

0.1

地下水

新建

横畈水厂

0.5

0.85

中苕溪

扩建

太湖源水厂

1

2

青溪、里畈水库

扩建

高虹水厂

0.5

1.1

水涛庄水库

新建

合计

30.76

43.81

第25条市域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在市区及几个较大的镇,如昌化、於潜等采用雨污分流制,其余较小的镇、乡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只铺一套污水管道,雨水通过明沟分散排放。

2、污水排放系统

规划除龙岗、昌化镇污水联合处理外,其余各镇均分散自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3、污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在市区及昌化、於潜二镇建设四座二级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市区锦城和青山片各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9万吨和4万吨。

第26条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1、220KV变电所。

在2005年前,完成青云变扩建,新增2#主变,容量为1*15万KVA,使220KV青云变的总容量达到2*15万KVA。

新建220KV横塘变,为临安经济开发区服务。

在2010年前,新建220KV昌化变,容量为2*12万KVA。

形成3个220KV变电所分别对临安片、於潜昌化片供电格局。

2、110KV变电所。

现状为:

110KV临安变、110KV青山变、110KV玲珑变、110KV锦南变、110KV於潜变、110KV昌化变。

在2010年前,拟新增110KV变电所7座,为110KV高虹变、城北变、上泉变、石泉变、临东变、江家变、龙岗变。

2020年规划期内临安市域形成110KV变电所16—18座,新增板桥变、潜川变、西天目变等。

3、35KV变电所。

现状已有10座,规划建议在已设立的35KV变电所基础上,原则控制在市域范围内14—16座左右为宜。

在锦城片区域,可以110KV布点代替35KV的设立,在市区范围内,除保留35KV锦城变之外,原则上不设立新的35KV变电所,由110KV变电所出线10KV,直接向市内供电。

第27条市域电信工程规划

预测2010年电话装机容量为28万门,2020年容量为36万门。

远期交换局所需4——5个,交换系统为4——5个。

应对母局作相应扩容。

第28条市域防洪规划

1、规划目标

市区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

於潜镇、昌化镇及一般镇区达20年一遇;中心村按10年一遇设防。

2、重点防洪工程

(1)市区

2010年市区建成30年一遇的防洪工程体系。

具体措施有南苕溪清淤,原堤加固;锦溪防洪堤修筑、河道整治;马溪河道整治。

2020年,市区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

工程工程有南苕溪拓宽护堤,原堤上加防洪墙,原堤加宽;锦溪全面疏浚、清淤;马溪防洪堤修筑,汇合口建设;城东建设拦截青山水库的挡水设施;完善实施南、北排洪工程。

(2)昌化溪、天目溪流域

建议在2010年前兴建华光潭水库、双溪口水库,扩展英公水库,达到天目溪、昌化溪上游的拦洪目的,完成镇区河段的防洪堤建设工程。

上述工程完工后,於潜、昌化镇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完成昌化溪、於潜溪主要防洪堤建设工程,流域内的太阳、藻溪、龙岗等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3)中苕溪流域

2010年,建成水涛庄水库,使高虹——横畈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建成沿溪堤防,沿溪的中心村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4)南苕溪流域

2010年,加高加固干流防洪堤。

2020年,完成堤防工程建设,并建3座小型水库。

南苕溪流域防洪工程应统筹规划,确保上下游地区的安全。

其青山湖水位控制以确保下游杭州地区的安全为主,市区上游流域应以确保市区安全为主。

第29条市域消防规划

市区设五个消防站,其中锦城片设三个,青山片设两个。

近期将现二级消防站升为一级消防站。

2010年前,於潜、昌化两镇各设三级消防站一个,远期提高为二级。

第30条市域防震规划

按照地震烈度7级设防。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31条城市性质

杭州市域西部以山水风光和吴越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临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32条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为15万人,中期(2010年)为18万人,远期(2020年)为25万人。

其中锦城片区人口规模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为12.5万人、14万人、18万人;青山片区人口规模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为2.5万人、4万人、7万人。

2、用地规模

确定近期、远期的人均规划用地标准为120m2/人、110m2/人,则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近期18平方公里,远期27.5平方公里。

表5临安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一览表

全市

青山

锦城

人口

(万人)

用地

(万m2)

人均

(m2/人)

人口

(万人)

用地

(万m2)

人均

(m2/人)

人口

(万人)

用地

(万m2)

人均

(m2/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