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919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docx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17.笑

本文从生理功能入手,分析阐述了笑的功能与作用,并对“笑”进行了热烈的讴歌,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骨骼(gé)奕(yì)笨拙(zhuō)惬意(qiè)滑稽(jī)苑(yuàn)嫣然(yān)掬(jū)

2.形近字

┏辩(biàn)辩解┏娇(jiāo)娇气┏捧(pěng)捧场

┣辨(biàn)辨别┗骄(jiāo)骄傲┗棒(bàng)木棒

┣辫(biàn)辫子

┗瓣(bàn)花瓣

3.多音字

┏(jǐng)颈项┏(xíng)行走

颈┫行┫

┗(gěng)脖颈儿┗(háng)银行

4.词语解释

【嫣然】美好的样子。

【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骨骼】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新陈代谢】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体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叫作新陈代谢。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笨拙】不聪明;不灵巧。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笑的辩证法】指对“笑”要作全面、具体、多角度的分析。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惬意】称心如意。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苑】(书)荟萃之处。

【融洽】彼此感情很好,没有抵触。

5.文学常识真空

(1)《笑》是一篇__________文,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人,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作家。

(2)笑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愉快。

(3)笑,你是嘴边一朵______________,在领上______________里开放。

(4)本文从_________入手,首先阐述了“笑”对_________所起的作用,接着,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__________,最后,作者以__________般的语言对___________,并表达了“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1)说明高士其高仕(金其),福州科普

(2)精神

(3)花花苑

(4)生理功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散文诗“笑”给予热烈讴歌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高士其(1905~1988)

中国作家。

原名高仕(金其)。

福建福州人。

生于1905年11月1日,卒于1988年12月9日。

1918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

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因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后遗症,1939年导致全身瘫痪。

他于1931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作品。

1935年出版与人合著的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

1949年从香港到北京后,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

1949~1965年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论文和诗歌。

他的科学小品,善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题材广泛,趣味浓郁,知识丰富。

他的科学诗歌擅长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

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生命的起源》、《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土壤世界》、《科学诗》、《你们知道我是谁》、《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高士其谈科普创作》等。

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

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

他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国民党反动派。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最初发表在于1981年4月15日的《光明日报》。

此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4年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正在得到改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正逐渐散去,笑容又回到人们脸上。

重新焕发了写作热情的作者,尽管年已76岁,残疾的身体多病虚弱,却以欢快激昂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充满笑意的科普短文。

3.谈谈对课文第9段的理解?

【明确】本段从笑的声音和笑的本质上加以分类。

“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这是笑的现象;接着又说明了笑的本质:

“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通过笑声来看人,这是笑的辩正法。

4.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祝愿。

阅读课文,简要说说“笑”能给人们的身心和社会生活代理哪些益处?

【明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能促进人体健康,因为人在笑时,能使身体有如下反映:

扩张胸肌,产生胃液,促进血液循环,时人的精神饱满。

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中从笑的哲学、笑的本质、笑的现象、笑的内容和笑的形式作了深入分析,证明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和文学上,都离不开“笑”,“笑”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标志。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个29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

首先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9-22):

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第三部分(23-29):

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给予“笑”以热烈的讴歌,并表达“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这正是作者奋斗一生的最高目标。

(2)结构图

┏生理功能→笑促进人体健康┓心

┃┃情

笑┫社会功能→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说“笑”的功能┣愉

┃┃快

┗热烈讴歌: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美好愿望)┛

三、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全文多用短句,构成排比,文字浅显易懂。

如:

第5.6.7.8段,这四段,都是由短句组成,用“笑在胸腔……”、“笑在肚子……”、“笑在心脏……”、“笑在全身……”,构成一组排比段,这些排比段,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时笑的功能更为突出显著。

文章虽为科普短文,但极少使用专业术语,文字浅显易懂,这也是本文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2)拟人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尤其在文章最后一段。

在前面对笑的功能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在这里作者要对笑进行讴歌,而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字显得更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3)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中心突出。

本文从生理功能入手,从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分析阐述了笑的功能与作用,并对“笑”进行了热烈的讴歌,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2.请体会文章最后一部分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作用?

【明确】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得更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地说,比喻的作用有二:

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一但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

有些说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可以使所写内容更形象生动,正确地运用拟人,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这一点也正好体现了高士其作品的特色。

3.什么是科学小品?

【明确】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但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之为生动说明文。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所以一篇好的科学小品,在较小的篇幅里有很大的容量,有立体感和纵深感,令人“俯而读,仰而思”“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4.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请谈一谈。

【明确】本文是高士其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笑”的科学小品文,写了“笑”的各方面的功能。

当时,作者的遭遇是坎坷的,而且年事已高,身体残疾多病,但他给我们带来的是欢笑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不仅知道了“笑”的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笑”给人们身心和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还了感受到了作者的闪光的精神:

面对挫折不自卑,永远做一个乐观的人,微笑面对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挫折。

四、课内阅读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

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

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

笑的内容,丰富多采,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

笑能治病。

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

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

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

笑有笑的政治学。

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非有笑容不可,不能板着面孔。

笑有笑的教育学。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要勤奋学习。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

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表演时,剧场里总笑声满座。

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

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有笑的诗。

其内容是:

“当你撕下、1981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

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

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

呵!

在祖国新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1.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

(1)____

(2)____

2.“笑的,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请你举例说明“笑的形式”。

3.选文是如何说明“笑能治病”的?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说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说到与远方朋友相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能把原文写出来吗?

5.选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

(1)大、小

(2)远、近(3)高、低(4)粗、细(5)快、慢等等。

2.如微笑、狂笑、莞尔一笑、媚笑、皮笑肉不笑等。

3.“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文浅显、生动。

例如在说明笑能治病时,并没有扳着在孔,使用专业术语具体说明笑的功效,而是变化句式,采用通俗的语言,轻轻松松地列举笑在这方面的作用。

18.南州六月荔枝丹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

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

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

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

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

深红色。

渣滓(zǐ):

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

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

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

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

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

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

自然,天然。

幅员:

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

吃。

萌蘖(niè):

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选自该书。

三、内容结构

(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

(1-10)

1.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

(1)

2.荔枝的形态特点(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2-5)

A.荔枝外壳构造

B.荔枝外壳的颜色

C.荔枝的形状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6-9)

A.荔枝的壳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贮藏

D.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11-13)

1.荔枝的产地分布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三)提出建议:

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14)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四、简明精确,科学性强。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科学知识时,十分注意简明精确,科学性强。

它处处使用确凿的事实和具体数字来加以说明,并且不断纠正古代有关知识不确切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诗中说“壳如红缯”,作者说这是诗人的比喻,缯是丝织物,光亮滑润,而其实荔枝壳是“粗糙”的。

白居易说“膜如紫绡”,作者指出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又指出《咏荔枝膜》的诗句只是诗人的夸张说法。

在讲到荔枝肉时,又从植物学观点指出,这不是果肉,而是“假种皮”,真正的果肉是丢弃的那层膜。

作者通过调查、观察、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有关记载荔枝的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误之处,使之更符合事实,保证了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本文说到荔枝的大小和重量时,用了具体的数字,其中关于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的重量,两本书上记载相差很大,作者不妄下结论。

在讲到载培历史时,都有具体数字,使读者明确我国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五、引用诗文,趣味盎然

本文是把荔枝当作一种水果向读者推荐介绍的,因此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使文章趣味盎然。

文章开头就引白居易《荔枝图序》的一段话,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象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之一,他想象丰富,比喻新颖,他用诗的语言来写荔枝,充满着馥郁芬芳。

本文多次提到《荔枝图序》有肯定它之处也有指出它的不足或不确的,文字生动活泼。

在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时,作者时而引用几句古诗句或文字,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使这篇复杂的说明文增添了光辉。

例如本文的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明朝陈辉的诗句,说明了荔枝的产地“南州”、成熟期“六月”、颜色“丹”,言简意明,生动形象。

在介绍荔枝颜色时,成片树林,“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引用诗句来形容,灿烂绚丽,令人悦目爽心。

在介绍荔枝不宜贮藏一节中,引用杜牧的诗句说明了鲜荔枝不宜久放,统治者为了吃到新鲜荔枝不顾人民的死活。

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说明荔枝的有关知识,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文艺性。

如果抽掉了本文中十多处的古诗文,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附:

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

19.善待家园

本文作者以令人触目心惊的大量事实,无可辩驳的确凿数字,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xǐ)遗骸(hái)吞噬(shì)蛰伏(zhé)石堰(yàn)

蠕动(rú)锨(xiān)镐(gǎo)钎(qiān)

2.形近字

┏裹(guǒ)包裹┏赖(lài)依赖┏赌(dǔ)赌博┏儒(rú)儒家

┣衷(zhōng)衷心┗懒(lǎn)懒惰┣堵(dǔ)堵塞┣濡(rú)濡湿

┗衰(shuāi)衰弱┗睹(dǔ)目睹┣蠕(rú)蠕动

┣懦(nuò)懦弱

┗孺(rú)孺子牛

3.多音字

┏(nán)困难┏(hè)负荷

难┫荷┫

┗(nàn)灾难┗(hé)荷花

4.词语解释

【泥石流】山坡上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经山洪冲击而形成的短暂的急流。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枯燥】单调,没有趣味。

【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

【迁徙】迁移。

【遗骸】遗体;遗骨。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紧俏】销路好,供不应求。

【锤炼】磨练。

在文中是褒词贬用,具有讽刺意味。

【遮掩】遮蔽,遮盖。

【吞噬】吞食,并吞。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猎猎】象声词,形容旗帜被风吹动。

【石堰】较低的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突如,突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期盼】盼望。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呵护】爱护,保护。

【衰竭】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节能极度减弱。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是一篇___,作者___,《_______》记者。

(2)地质灾害是在__或___因素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灾害。

它凶手___、____、___、___。

(3)___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___、____、泥石流分居前三位。

【参考答案】

(1)《啄木鸟》报告文学吴岗《国土资源报》

(2)自然人为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3)人祸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回顾

【明确】本文是《国土资源报》记者吴岗写的报告文学,发表于2001年第6期《啄木鸟》杂志。

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2.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试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明确】全文除导语和简短的结语之外,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在导语中,作者对地质灾害作了简要介绍之后,便以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警示我们: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体部分的第一节“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的是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

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一千年”。

第二节“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质条件相当恶劣的东三岔村,由于村民对大山进行了综合治理,抵抗住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如今像一个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而相距仅八公里的松树沟村却在同一场大暴雨的袭击下诱发了泥石流,成了碎石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第三节“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一个同样的事实:

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

【明确】作者希望每个公民都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善待我们的家园;希望不要以急功近利的行为去破坏生态平衡;希望有关领导和群众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们受到强烈震撼,从而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5.结构分析

(1)本文除导语、结语外,主体共有3个小节,归纳如下:

导语:

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点出“人祸”是主要原因。

第一部节(标题1):

“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带遭到严破坏的情况。

第二部分(标题2):

“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的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标题3):

“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日益严重。

结语:

作者再次呼吁“善待家园,就是善待自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尾呼应。

(2)结构示意图

三、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用事实说话。

作者在文中很少用到专业术语,也几乎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以一件件具体的、典型的、无可辩驳的事例,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真是振耳发聩;特别是揭示;国民极其淡薄的环境意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确切的数据,增强了可信性和说服力。

(3)全文自始至终饱含激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主任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4)文章还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增强了可读性。

2.如何理解课文第6段、第50段?

【明确】第6段是讲海水入侵我国沿海城市造成的危害,本段采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之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从而引起人们对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警惕和重视。

第50段采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内蒙古大规模的土地沙化与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有很大关系,用事实说明破坏植被就是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

3.阅读本文,你如何理解“善待家园”的意义?

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待家园”就是要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时刻有责任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认为作者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人,他的用事实说话,自始至终饱含激情,站在时代的高度,奋力呼喊的有志之士。

4.哪些“人祸”可引发地质灾害?

【明确】人祸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肆意采伐树木、随意开垦、过度放牧等使天然植被被破坏会导致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增多,过渡不合理、不科学地采矿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