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870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同学们小升初考出好成绩!

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单位间进率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公里=1千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二、数量关系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3、 每份数×份数=总数   

4、速度×时间=路程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7、速度×时间=路程  

8、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9、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1、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2、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3、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

90÷5÷6=90÷(5×6) 

三、几何、立体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形的面积=对长线×2

2.正方体  V:

体积a:

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

体积s:

面积a:

长b:

宽h:

高  

5.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6.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8.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中位线用m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s=mh

9.圆形  S面积C周长π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10.扇形r=半径,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πnr²÷360 

11.环形 s=π(R²-r²)

11.圆柱体  v:

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πr或π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ch+2s=ch+2πr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2.圆锥体  v:

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四、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 。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a+b)+c=a+(b+c) 。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即(a×b)×c=a×(b×c) 。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7、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七、各知识点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

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

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

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

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

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

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3.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

先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因数 。

   

4.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

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6.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7.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1.纯小数:

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

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3.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5. 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6.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7.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8.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

3.141592654 

9.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141592654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六)分数的意义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

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

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运算法则:

1.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4.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5.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七)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约分用最大公约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通分的方法:

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1.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八)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直线:

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垂足: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

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

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 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