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694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9月诊断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

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

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

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

“不可。

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

这排场,唯京官才有!

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⑪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⑫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⑬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⑭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

这有啥啊?

⑮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小说第②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5分)

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凭借“互联网+出行”,迅速成为城市发展和公众出行中的时代风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

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

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

材料二:

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

这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或这一年多种了3000万棵树,或减少了45亿微克PM2.5,或节约了4.6亿升汽油。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

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乱停乱放,责任不在车,不在共享单车模式,而在骑车的人,在城市管理。

政府要积极主动介入,做好服务工作。

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的创业行为,引导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为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网格化体系,规范管理,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公共停车场所,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企业要主动作为。

注重调研,面向市场,技术平民化,不断满足社会更高需求。

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大投入,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行业市场管理,建立诚信制度和激励机制,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市民是共享单车的直接受益者,要身体力行,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摘编自刘四建《共享单车需共治》)

材料四:

专家指出,重拾共享精神,首先需要理解“使用而非拥有”的理念,正确认识共享与私有、共有的关系。

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闲置的社会资源只有得到更广泛地分享才能获得效益。

“要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

”倪素香说。

在李伦看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时代,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开放、共享,首先就需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过去熟人间的共享就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要让资源在全社会畅通地流动共享,就必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以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摘编自毕孝斌《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文明共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产生的形态、方式,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前景。

B.材料二说明共享单车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促进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C.材料三指出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就问题进行问责并说明共治才能实现文明共享。

D.材料四指出重拾共享精神应有正确的认识,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已经改进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B.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推测,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大约为54万吨,大约相当于3000万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C.共享单车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而骑车的人及城市管理等对造成乱停乱放现象有一定责任。

对此,政府、企业、市民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

D.在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企业进行扶持及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方面,政府工作有欠缺,所以共享单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之处。

E.共享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只要用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就能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9.专家指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将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

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辞疾还乡里。

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

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

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

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

子奢建言:

“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

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

“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诏可。

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

“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

”子奢曰:

“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

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

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

子奢曰:

“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

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

卒于官。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11.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甲辰、康熙等。

B.《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C.“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的去世还有崩殂、薨、卒、殒、殇、不禄等多种称法。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子奢先在隋朝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

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

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

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D.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

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2)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即使那个人比自己小,只要懂得道理比我早,就应该向他学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O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投资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还要有对时代节奏的把握。

但我可能是一个不赶趟的人,每次别人指点我如何变现,我都虚怀若谷地听着,内心不胜惶恐。

②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

去哪埋舒适又好玩?

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④“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短缺。

”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⑤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宁,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⑥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问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乡愁足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默默将爱收藏在心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恋愈发日久弥坚。

B.云南出台《全省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全省审计机关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创办经济实体。

C.外婆的小院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走进小院,如同进入艺术馆,使人眼花缭乱。

天空、小鸟、百花互相呼应,充满活力。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

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腊,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谚语云: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①,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提升自信,延长寿命等,总之②。

其实,只要愿意,③,做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

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

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④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A因果关系不成立。

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

B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

C‘与具有占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占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B(文章第_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