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652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特征。

突破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

小组相互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

方法

教师

情境演示,引导观察。

学生

操作实践,思考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实物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一、独学尝试、初练质疑

【目标定位】同学们能在长方体学具中指出它的所有的面、棱、顶点。

【准备练习】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自己尝试】

1、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用手摸一摸数学书)。

2、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条棱。

(3)长方体有()个顶点。

【我的疑问】

观察学具,先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再相对的两个同学相互交流,把不能完成的内容在组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互练解疑

【小组交流,深入探究】

1、量一量,长方体每条棱的长度,并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

2、通过同学们量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3、根据你们的发现,长方体以相等的棱长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呢?

【展示准备】

把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成果交给小组汇报员,汇报员想好发言时的语言和顺序

先小组内的同学分工,让一个同学量,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监督共同完成1题;再独立思考第2、3题,把成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展示点评、提升能力

小组内派汇报员与大家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

认真倾听并做好补充和评价的准备

四、紧扣目标、知识迁移

【再次尝试】

1、观察学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相交于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同学们摸一摸学具的长、宽、高。

3、思考:

长方体以同一顶点上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五、学生达标、反馈测练

一、填空

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形,特殊情况下有()个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长()。

二、判断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三、观察填空。

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是()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教学反思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突破方法

小组交流,习题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突破方法

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教学

方法

教师

情境演示,引导观察。

学生

操作实践,讨论交流。

教学

准备

PPT、正方体实物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2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长方体,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要求学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引导学生想象:

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4.引入新课。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板书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的长方体,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征。

2.先分别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汇报。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到:

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也就一样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2.组织学生根据正方体模型,尝试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3.引导学生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1.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来汇报长方体的特征。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观察、讨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3.在小组内选一个代表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总结并汇报。

面:

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棱:

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

8个。

三、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2.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1.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进行区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写记录单。

2.通过讨论得出: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动手操作,交流后展示成果。

四、巩固新知。

(7分钟)

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cm。

(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cm。

(3)这个正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是(  )cm2。

先认真观图,分析题意,独立完成此题,然后汇报自己的答案,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练习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突破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

棱长公式的逆运用。

突破方法

小组相互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

方法

教师

情境演示,引导观察。

学生

操作实践,思考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流程

学案

导案

知识

梳理

1.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写出计算长方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

认真完成并熟记

 

 

基础

练习

我会填。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个顶点,()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对的棱的长度都()。

2.一个长方体最少有()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

3.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正方体的6个面都(),且都是()形,12条棱的长度都()。

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四个侧面是()形。

6.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是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厘米,则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2.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

3.由6个面围成的图形都是长方体。

()

4.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长方体,一组长、宽、高的和是8厘米。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一条棱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点拨:

6题底面周长是10厘米是两条长、两条宽的长度和。

 

拓展

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6分米,侧面是周长为32分米的正方形。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4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纸盒,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高是宽的一半,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

反思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小组交流,习题训练。

教学难点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教学

方法

教师

情境演示,引导观察。

学生

操作实践,讨论交流。

教学

准备

PPT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2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

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1.一个长方体长是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自学体验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自学教材第24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后面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预习自测学生独立完成自测题目,组织同桌相互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交流。

教材助读(认真阅读课本33-36页,完成下面各题)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上面的面积=

3、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预习自测:

看图并回答。

(1)计算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我的疑问(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学生探究)

质疑探究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组织学生围绕后面的问题展开小组交流。

2、展示点评(针对以上问题)

1、质疑探究

问题一:

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问题二:

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问题三:

判断:

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课堂小结

我的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本节课学习了:

课后反思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练习巩固,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练习巩固,归纳总结。

教学

方法

教师

问题引导,归纳总结。

学生

操作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

准备

PPT、实物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

教学流程

学案

导案

知识

梳理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怎样计算表面积?

教师提问

 

基础

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

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合多少平方分米?

4、有一个长方体的铁罩,长6分米,宽4.5分米,高4分米。

做一个这样的铁罩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1题,正方体棱长和公式、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2题,长方体棱长和公式、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3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

4题,算5个面的面积

 

综合

练习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根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

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12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

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1题,先算一根的面积(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再算4根的面积

 

2题,算三个面的面积

 

4题,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拓展

练习

装修一间居室,长和宽都是3.6米,高是2.5米,门窗面积10平方米。

在居室四壁和顶棚都贴壁布,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

点拨:

居室是什么形状?

求几个面的总面积?

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

反思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深刻理解,积极练习。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突破方法

自主思考,实际探究。

教学

方法

教师

引导实验,启发归纳。

学生

实验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例1(27--31)

教学流程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1、计量长度要用()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

2.4分米=()厘米35000厘米=()米

0.035米=()分米8米32分米=()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56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9.0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计量单位?

他们之间的进率?

2、摆一摆,用几个正方体拼成不同的图形。

 

 

探究

新知

(一):

自主探索体积的意义

1、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想一想,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为什么?

2、预习p22页,用透明玻璃做这两个实验,想一想,

(1)石块放入水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2)将木块放入空杯中,再倒入沙子,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3、学生举例说一说:

生活中那些物体占有空间?

谁占的空间大些?

4、()叫做物体的体积。

5、说一说:

()的体积比()的体积大。

(二):

合作学习体积单位。

自学课本28页完成下列问题:

1、计量体积要用()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用字母表示分别是()、()和()。

2、如下图:

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

?

11wang1003举例:

()的体积大约是一立方厘米。

1分米

3、如图示,

想一想,(),体积是1dm3。

例如:

()的体积大约是一立方分米。

4、(),体积是1m3。

小组同学比划一立方米大约有多大。

5、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1dm3、1m3。

小组内同学分别比划比划它们的大小。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27--28

2.完成自我检测。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然后解答。

 

1.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知识点的习题。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3.教师抽查2--3个小组发言,全班评价。

 

 

拓展

练习

 

1、完成32页自主练习1、2并小组交流

2、判断: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2)8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鞋盒的体积约3()。

(2)一本字典的体积约480()。

(3)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4)挖一个长8()、宽6()、深2()的长方体蓄水池。

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48(),最多可以蓄水96()。

独立完成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

反思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学会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题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突破方法

引导探究,指导归纳。

教学难点

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突破方法

归纳比较,理解应用。

教学

方法

教师

引导推理,归纳总结。

学生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

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35页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预习导入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查,用红笔批注。

(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

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1.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3)常用的体积单位()、()、()。

(4)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填空

(1)4米=()分米=()厘米

(2)500厘米=()分米=()米

自主探究

 

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摆一摆,交流后,分组汇报,边摆边说自己组的研究过程。

(2)一、猜想:

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二、探究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5)动手操作:

(6)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7)想一想:

(8)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升=()毫升

(9)2.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0)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米;也可以看成是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所以1立方米=()立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

强调过程

1口答,并说一说算法。

0.54立方米=()立方分米

4.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2立方米=()立方厘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32500毫升=()升

1.35升=()毫升

课堂小结

我的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本节课学习了:

课后反思

 

课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主备:

辅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过程,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自主学习,练习掌握。

教学难点

明确容积和体积之间的区别。

突破方法

自主探究,观察发现。

教学

方法

教师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生

合作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38页的内容和例5

教学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它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回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每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都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有些物体可以容纳其它的物体,而且有大有小。

那么这里面又有什么数学知识呢?

 

 

自主探究

展示交流

 

一、自学课本38页上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叫容积?

它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2、常用容积单位有哪些?

进率是多少?

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思考:

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吗?

 

二、自学课本38页上面例5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2、求物体的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

 

2.完成相关问题。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

 

 

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

2、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计量容积,一般就用()单位,但计量液体的体积就用()单位升和()。

3、1L=()ml1ml=()cm31L=()dm3

4、4L=()ml2.4L=()ml4800m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