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444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可称得上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三“雄”。

千百年来,曹、刘、孙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英雄孙权、枭雄刘备、奸雄曹操。

征之史籍,各有出处。

英雄,指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之人。

三雄之中,声誉最佳。

《三国志•孙权传》记陈寿做评语曰: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又裴松之注引《吴历》记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步骑四十万攻孙权于濡须,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持一月有余。

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严整,不可侵犯,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父子若豚犬耳!

”乃撤军还。

据此,孙权称英雄,当之无愧。

然而,虽然孙权量力周旋,善保江东,成鼎立之一足,实属不易;但无论就志向抱负,还是文韬武略,乃至进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都在曹操、刘备二人之下。

“英雄”排名实居最末。

枭雄,雄杰之谓,含有凶狠专横的意思,稍带贬意。

名声不如英雄好听,但相较带有一股强悍之风。

《三国志•周瑜传》记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周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建议孙权扣留刘备,不使其返。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虽出自敌口,但还算公允。

较之曹操、孙权,“枭雄”虽不及“奸雄”,但胜过“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

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晋人孙盛《异同杂语》记曹操未出道时曾去拜见大名士许子将。

曹操问道:

“您看我是怎样一个人?

”许子将笑而不答。

曹操再问,许子将说出这样一句话: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罢大笑。

这就是曹操“奸雄”称号的由来。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记述了这件事。

即开篇就用“奸雄”二字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三国时期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三雄之中“奸雄”的否定意义最强,但若论历史地位与个人才能,“奸雄”曹操远远超越了“枭雄”刘备与“英雄”孙权。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三雄”作辨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流传,影响深远,但有失公正。

B.三雄之名,虽在《三国志》中各有出处,却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

C.小说与史书相互矛盾,只有史书才是可信的,故而作辨正名。

D.三雄之名的褒贬与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个人才能极不相称。

2.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虽不是淆乱是非的辩士,但富于权诈,才足欺世,故而在三雄之中名声最差。

B.历史上的曹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最值得肯定的人物,地位和才能远在孙、刘之上。

C.曹操拜见许子将时,听其评价后而大笑,实乃包藏祸心,是其奸诈的体现。

D.《三国演义》第一回将曹操定为乱臣贼子予以彻底否定,是毫无依据的。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在三雄之中虽然声誉最佳,但无论志向或才能,均在曹刘之下,英雄排名实属最末。

B.《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个被竭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这与他的枭雄之称是一致的。

C.刘备有雄才而不甘居人下,敢于见利忘义,其地位和才能虽不及曹操,称之“枭雄”还算公允。

D.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否定得最为彻底,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

一时待诏②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妒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画惟红不易著,进独行古法入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

“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

“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③?

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

”人曰:

“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人玩爱及孩童、妇人御耳。

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

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

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

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①天纵:

上天所放任,上天赋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②待诏:

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候皇帝命令使唤。

③糈(:

粮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惟红不易著     著:

色彩不显眼

B.亦坎坷亡大遇     遇:

皇帝的赏识

C.今人烁吾所造   烁:

熔毁

D.卒成其名       卒:

最终

5.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②且庸人尚羞之

B.①安知工苦                    ②信义安所见乎

C.①能徙智于缣素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D.①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6.以下不能表明戴进“名高一时”“卒成其名”原因的一句是(  )

A.戴进学画前做锻工时“瘁心力”“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B.及时将自己的心智从“巧托诸金”转移到“命意不朽”的“缣素”之上。

C.戴进在绘画上从不容易达到的“著红”入手,“独得古法入妙”。

D.明宣宗喜欢绘画,戴进有幸进入京城做了皇帝的待诏,得到赏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

“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