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398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反映自然世界。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中体会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看云识天气》要掌握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

《绿色蝈蝈》不仅从科学观察随笔中了解了美妙的大自然,还可以学习用通俗易懂、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的具体生动。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写纪实报道的写法。

《河中石兽》这篇文言文则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正确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2.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自然世界的感情。

四、单元教学方法:

1.充分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艺术美。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五、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14个课时。

精读课文个两课时,略读课文各一课时,作文两课时,复习检测评价三课时,机动一课时。

21、《化石吟》1课时

22、《看云识天气》2课时

23、《绿色蝈蝈》1课时

24、《月亮上的足迹》1课时

25、《河中石兽》2课时

写作2课时

21、化石吟

张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

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展示

学前准备:

(1)、主题解读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

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

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2、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潜行()档案()躯壳()卓越()骸骨()猛犸()葱茏()奇幻()思绪()裹藏()幽雅()逝去()

(2)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裹藏:

缠绕着藏起来。

奇幻:

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乌有:

虚幻,不存在。

海枯石烂:

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

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二、合作学习

1、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

三、质疑导学

1.学生自由诵读1---6节

(1)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四、学习检测

想像除了课文所说的以外,“沉睡了千年的石头”还会说些什么话?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化石吟张锋

(1-2)发问引发联想(总)(神奇景色)

(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人类的伟大)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赞美科学)

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化石的认识

22、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地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难点:

分析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展示:

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

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崩塌(bēngtā)

2、释义:

峰峦一霎间

预兆轻盈

弥漫征兆

崩塌

二、合作学习: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

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作者看到了哪些云?

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

(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三、质疑导学

设计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晴天云简表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卷云

轻盈站的最高很薄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

成群成行地排列象鳞波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象棉花团似地常在两千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云块四周散发金黄的光辉一般在上午出现

不会带来雨雪

高积云

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匀称象羊群

不会带来雨雪

卷层云

象白色的绸幕

天气转阴

高积云

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象毛玻璃

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暗灰色得云块密密麻麻

连绵不断的雨雪就降临

积雨云

越长越高云底变黑云峰渐渐模糊

马上就会下起暴雨,有时竟然带来冰雹或龙卷风

云的光彩简表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外紫里红

大风雨的征兆

里紫外红

由小变大,天气好,由大变小,天气坏

彩色的圆弧

在东方有雷无雨在西方有大雨

红色的云层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在东,天气晴朗,在西,有阴雨

四、学习检测:

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22、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形态色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

巩固比喻的修辞,积累文中比喻句,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一、自学展

示:

1、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2、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二、合作学习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

三、质疑导学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比喻句)

(运用打比方,使说明的形态更形象,让读者容易理解。

2、仿句练习。

示例:

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学习检测

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③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小结:

《看云识天气》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上的光彩,教会了我们怎样看云识别天气变化,也教会了我们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美句——生动

贴切的比喻

拟人的手法

描写的语句

用词——准确

布置作业

1、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2、预习第18课《绿色蝈蝈》

23绿色蝈蝈

法布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难点: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展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窸( )窣( )喑()哑篝( )火静谧( )

2、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绿色蝈蝈》选自。

你以前曾学过或看过他的《》。

二、合作学习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

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

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三、质疑导学

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提示: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

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

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

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四、学习检测

问题:

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

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

生物学对蝈蝈的描述:

蝈蝈,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或花,雄性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小结

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外形:

漂亮、嫩绿、苗条、均匀

绿色蝈蝈

法布尔习性:

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

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24.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

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自主探求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展示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

(2)轨道()

椭圆形()(4)小心yìyì()

(5)铁锹()(6)狭zhǎi()

2、解释下列词语。

畅谈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二、合作学习

1、快速默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提问:

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1)检查了

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2)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4)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5)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6)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7)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8)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9)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三、质疑导学

1、登月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并归纳: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让学生尽情发挥。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四、学习检测

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

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

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对人类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准备伟大的壮举

升空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山市》,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25、河中石兽 

纪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情感和态度和价值观: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展示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  棹(zhào)

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2.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合作学习 

1. 朗读课文。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三、质疑导学

1. 古今异义 

井:

古义:

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

并列 

阅:

古义:

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

阅读 

是:

古义:

经历  阅十余 

今义:

判断词  是 

盖:

古义:

发语词   盖石

性坚重 

   今义:

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

古义:

只   但矢其一 

今义:

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

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4.汉字通假      同“癫”,疯 

四、学习检测:

背诵课文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展示

1. 朗读课文。

 

2.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二、 合作学习

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

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

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2.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

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

可分四层:

 

第一层:

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

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

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

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三、 质疑导学

1、 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

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

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

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 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学习检测小练习册

五、

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写作条理清楚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章要有条理。

条理清楚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

过程与方法:

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还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

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展示

《看云识天气》

【全文中心】:

云就像

是天气的“招牌”。

【全文结构】:

总-分-总

(一)全文总述:

云是天气的招牌。

(略写)

(二)具体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详写)

1.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1)总述: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分述:

2.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三)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略写)

【写作顺序】:

逻辑顺序

二、合作学习

怎样做到条理清楚呢?

六步走:

明确中心→取舍材料→定好详略→确定顺序→拟好提纲

三、质疑导学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哪几种?

①总分结构②并列结构③递进结构

2、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三种。

顺叙有以下几种形式:

以时间为顺序、

(2)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3)以空间变换为顺序。

四、学习检测:

打开以前所写的作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

整体构思确定顺序先列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例文示范,启发引导

例文赏析《放烟花》

过年了!

过年了!

今天是年三十儿,在春晚开播前的一会儿时间,我和邻居女孩露露来到楼下放烟花。

(起因)

我们从一把花棒中抽出一根,准备用打火机点燃,可风一吹,烧得我手一疼,打火机竟掉了下来。

所以我们谁也不敢去动“危险品”。

最后还是露露勇敢地拿起打火机,郑重其事地走到我拿着的花棒前,“咔嚓”一声,点燃了花棒,“噼里啪啦”花棒像花儿一样绽放开来,露露也长舒了一口气。

(开端、发展)

我也赶紧点燃剩下的花棒们,不一会儿,许多支花棒就像天上闪烁的群星眨着眼睛,像花朵自豪地绽开,我们都把自己化身成播撒快乐的小仙女,仿佛在天空中飘呀飘呀,穿过云彩,来到了许多国家,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我们闭着眼睛,一直转啊,转啊,却没有发现烟花早已熄灭,只得恋恋不舍地从幻想中脱离出来,回到了各自家中。

(高潮、结局)

今天烟花放得好开心哦!

(结果)

二、学生写作

作文题目:

见课本143-144页作文题目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