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336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板块三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卷.docx

届二轮板块三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卷

限时规范训练(十二)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如图是欧洲某时期的一幅漫画:

“夹板”保护下的西欧经济。

其表现的主题是(  )

A.西欧的经济极度凋敝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美苏冷战笼罩的欧洲

D.经济危机下的欧洲

解析:

选B。

这幅漫画中的“夹板”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故A项错误,B项正确;漫画没有反映出美苏对抗,故C项错误;这幅漫画体现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摆脱经济危机,经济逐渐恢复,故D项错误。

2.(2018·吉林二模)下面是一幅柏林某个时期的城市状况简图。

这幅简图反映出(  )

A.西欧政治上的紧张和对峙

B.“冷战”造成的民族分裂

C.美苏争霸发展中的基本态势

D.局部热战下的国际关系

解析:

选B。

这幅简图反映出美苏两个大国的紧张和对峙,故A项错误;美苏的冷战导致德国包括首都柏林的分裂,故B项正确;简图与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无关,故C项错误;简图美苏对抗表现为冷战,而非直接的武装冲突热战,故D项错误。

3.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C.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解析:

选C。

1943年的电影体现不了1947年开始的“冷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电影公司拍电影需要政府的同意,故B项错误;有二战后期的“光荣、出使”等体现盟友关系、1948年“铁幕、威胁”反映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电影名称没有反映大众审美的问题,故D项错误。

4.下面是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

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

B.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

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

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表格,联合国和欧、中、日、俄、印等多国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故A项正确;政治多极化在材料图表中只是一个结果而非过程,故B项错误;五个力量中心并不代表五极格局,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两极格局解体过程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5.(2018·广东惠州二模)有学者指出,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但谁也说不好究竟会在哪年哪月实现这一愿景。

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B.联合国的建立加速一体化进程

C.世界政治格局仍在不断演进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世界的联邦”,涉及世界政治领域,故A项错误;“世界的联邦”指代一种世界发展的大势,并非针对某一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是一种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世界政治格局问题,与区域经济集团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河北邯郸高三摸底)下面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所作的简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完善

B.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

C.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

解析:

选D。

材料中反映了变化,但说不上“完善”,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B项错误;C项忽略了材料中的政治格局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两极对抗影响到经济的割裂,而世界经济多极化又影响了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7.(2018·河南洛阳二模)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解析:

选B。

材料中阐述的是欧盟内部的合作和问题,没有涉及欧盟在国际地位上的变化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得出欧盟通过加强合作以应对欧债危机,体现了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得出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综上可见,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欧洲一极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多极化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银行业联盟是经济方面的一体化,材料并没有涉及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

8.(2018·广东茂名二模)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

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

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

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美国首当其冲,表现为美元多次贬值,其他国家纷纷宣布与美元取消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欧、日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美元失去了霸主地位,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多元化,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不代表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

材料强调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而不是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瓦解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排除D。

9.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  )

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

D.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解析:

选B。

OPEC组织和IEA组织成立的宗旨不是拆除各种围墙藩篱,仅是对石油的生产与消费进行协调,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要求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与往来,具体到石油方面,即出现了OPEC组织与IEA组织,来协调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故B项正确;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并不是相对应的关系,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不能主导全球石油的生产与消费,故D项错误。

10.(2018·山西孝义模拟)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

这有助于西欧(  )

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解析:

选C。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欧国家的经济联合,未涉及到两极格局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依所学,马歇尔计划后,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西欧尚未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到“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故C项正确;二战后西欧经济残破,国际地位下降,到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实施才使西欧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故D项错误。

11.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上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据此可知(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的是金砖国家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能说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逐渐与美国接近,说明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地位,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从图示可知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尚未超过美国,并且材料未反映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1991年就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12.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脱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

B.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

C.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

D.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

解析:

选B。

题干说明英国选民“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才选择了脱欧,而不是民众不信任英国政府的政策,故A项错误;英国于1973年入欧,到2017年脱欧,说明经济全球化遭遇到了挫折与挑战,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是一种表现,不是本质问题,故C项错误;英国采取的是代议制,不是直接民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

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

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

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

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

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

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 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国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

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

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

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

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

《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

(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

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得出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与美国的依附关系,美国通过经济的支持控制了西欧,根据材料二“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结合所学可知,50年代末以来,随着西欧的联合,西欧从反对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发展到与美国既合作又竞争的新阶段;第二小问因素,主要从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实力的变化、国际关系和各自的战略的调整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一可知,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加紧对西欧经济的控制,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以此遏制苏联,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50年代末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欧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而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推动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

(1)特征:

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体现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西欧对美国的依附关系;50年代末以来,西欧从反对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发展到与美国既合作又竞争的新阶段。

因素:

欧美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美国与西欧国家利益与战略的调整。

(2)影响:

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加快了向西欧经济的渗透与扩张,同时推动了西欧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利用西欧从经济上遏制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使世界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严重对峙的局面。

50年代末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欧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削弱,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不断发展。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

……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解析:

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1941年12月美国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1944年英国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等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世界经济体系是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在论述的时候要把其原因进行分析,即吸取了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在最后做总结的时候,还要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作用,即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论述的时候要用史实来证明哪些规定体现了这一论点,如在世界银行规定,每个成员国拥有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每增加一定数额的认缴资金,就增加1票,导致在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决定权;再者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双挂钩”机制,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再有美国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削减各国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

答案:

示例一: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阐述:

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角度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示例二:

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阐述:

二战以来,欧洲各国的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削减各国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

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符合主题的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